中国最早发现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新版320

碧螺春同为著名绿茶品种,产于江 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外形卷 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为 茶中之华。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 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 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茶芽 13.6~15万个。外形条索紧结,白毫 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 成螺,故名“碧螺春”。汤色清澈 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 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 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 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 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 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 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 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 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 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 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 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 “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 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 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 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 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 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 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 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 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 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 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与研究进展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与研究进展三星堆遗址是中国四川省广汉市境内的一处古代遗址,是公认的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遗址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线索。
一、遗址概况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的庙仙山麓,地处沱江与岷江的交汇处,遗址面积约12万多平方米,被认为是公元前13世纪至11世纪的古代城址。
据考古学家估计,三星堆是一座古代城市,曾是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遗址发掘自1986年以来,中国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掘工作。
这些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宫殿、祭祀区、居住区和墓葬等。
1. 宫殿发现在遗址的核心区域,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宫殿遗址。
这些宫殿遗址由坚固的夯土墙所围合,内部设有许多不同用途的房间,包括起居室、储藏室和祭祀殿堂等。
考古学家还在宫殿内部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三星堆古人的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2. 祭祀区发现在遗址的一角,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处巨大的祭祀区。
这处祭祀区由一座高大的祭坛和周围的祭祀建筑群组成。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在祭坛下发现了大量的刻有神秘符号的青铜祭器,这些祭器被认为是古人进行宗教仪式时使用的。
3. 居住区和墓葬发现除了宫殿和祭祀区,考古学家们还对遗址中的居住区和墓葬进行了发掘。
在居住区,他们发现了一系列由夯土墙构成的住房和蓄水池,这些住房和蓄水池被认为是古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
在墓葬方面,考古学家们共发现了近千座墓葬,其中既包括贵族的墓葬,也包括普通百姓的墓葬。
这些墓葬中出土的陪葬品,如青铜器、玉器和金器等,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阶层分化和文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研究进展对三星堆遗址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古代文物的发掘,还包括对遗址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问题的探讨。
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 前 言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考古资源十分丰富。20世 纪的100年,是中国考古学从产生、发展到壮大,并取得 辉煌成就的1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评 选出的“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就是20世纪中 国考古发现的代表。 •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地域上遍及整个中华大地, 在年代上涵盖了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7世纪初明 代万历皇帝的定陵。这些考古发现都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 价值,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 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1、贾湖遗址
• • • • (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 发掘年代:1960年至今 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 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 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 刻符龟甲:(左上,长16.2厘米) • 七孔骨笛:乐器(右,长22.7厘米) • 炭化稻谷:(左下)
• (遗址距今31万年~距今16万年,人类化 石距今约28万年) • 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及金牛山人发现地, 位于辽宁省营口市。 • 发掘年代:1974年 • 为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提 供了新的例证。 • 金牛山人头骨化石:(脑容量1335毫升)
5、马坝人遗址
• • • • • • • • • (距今12.95万年~距今13.5万年) 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广东省曲江县。 发掘年代:1958年 对于研究中国南方地区早期人类体质形态的演化具有重要 意义。 马坝人头骨化石:(左上) 剑齿象牙齿化石:(右上) 犀牛下颌骨化石:(左下) 石锤:工具(右下左,横径5.8厘米) 石砍砸器:工具(右下右,长15.8厘米)
中国最早的考古发现

中国最早的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发现中国现存最早宫城!关于中国最早的考古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最早的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最早的考古发现之中国最早的宫城的挖掘记者9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5年发掘、论证,考古专家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宫城,为研究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所联合对“陶寺遗址疑似宫城城墙”进行持续发掘。
2016年6月,考古专家发现并锁定了东南门址和东南拐角处的侧门。
2017年,陶寺遗址考古项目继续扩大发掘,考古专家陆续摸清了陶寺宫城城墙堆积、结构、年代、发展演变等问题。
考古工作者在对宫城城墙基槽夯土进行环刀取样测密度中国最早的考古发现之建筑结构陶寺宫城位于陶寺遗址东北部,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70米,南北宽约270米,面积近13万平方米,由北墙、东墙、南墙、西墙组成,城垣地上部分已不存在,仅剩余地下基础部分。
南墙西段及西南拐角已被破坏。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领队高江涛介绍,2017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发掘宫城东南拐角,研究发现,陶寺宫城遗址基本完整,自成体系,结构严谨,具有突出的防御性质,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宫城。
宫城东南门址示意图高江涛介绍称,宫城实际上就是古代阶级划分的重要标志,起着皇室与普通百姓生活区域分隔的作用。
陶寺宫城的发现,使得陶寺“城郭之制”完备,陶寺很可能是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制度的最初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早在2015年就对外宣布称,陶寺遗址是最早的“中国”,通过近40年的考古发掘,初步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由王宫,外郭城、下层贵族居住区,仓储区,王族墓地(王陵),观象祭祀台、工官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区、庶民居住区构成,兴建与使用时代距今4300-400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曾表示,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

36《为祖国寻找宝藏》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创作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该书以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找矿成果为载体,真实地再现了新一轮地质大调查的风雨历程。
其描写国家级大调查的场面气势恢弘,波翻潮涌;刻画能源格局的篇章纵横捭阖,深刻精辟,读起来倍感亲切,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同时也含有浓郁的知识性。
世界矿产资源的格局,中国的矿产资源战略,新一轮地质大调查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都在作品中做出了生动的回答。
可以这样说,中国地质人用心血汗水在祖国的版图上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群作家又以满腔热情为中国地质人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亚明责任编辑:武翩翩金石开(特邀)胡健玲(特邀)2012年10月10日星期三书香中国有一块地方,过去我们的国人对它似乎缺少太多的关注和重视,那就是我们国家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
这块疆域如今事最多,也最被世人关注。
有人说,中国的未来发展和希望皆在于此,看来这种结论越来越被接受。
难道不是吗?否则,当今的头号强国和诸多想食肉我南海、东海列岛者为何如此频繁出现?中国应警惕兮!从清朝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塞的国门终究还是被迫打开了,开始向我们称之为“蛮夷之地”的外国开放。
我们已经习惯于唯我,习惯于固步,更习惯了以“疆土”为名的中国称谓,对于大陆之外、海洋之滨的他国实情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尘土自封的意识让中国的脚步在19世纪末停缓下来。
八国联军跨洋越境,甲午海战水师惨败,可以说,中国的大门是从海洋上被打开的。
就在那时,清政府竟还在用骑步兵来做着拯救自己国土的梦。
他们对海洋没有概念和意识,所以,当外国人打进了北京城,我们看到黄头发、蓝眼睛的他们,仓惶地称之为“洋人”。
“洋人”表明了少见多怪的我们对异国人士的印象,同时也无不时刻地告知世人:当时中国对于海洋的熟悉就如同刚见到外国人一样陌生和新鲜。
假若抽去时间的间隔,将一个半多世纪前后叠加在一起,我们总能发现中国海洋主权意识的错愕不已的前后对比。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中国考古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之一。
自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重要发现。
1. 夏都遗址:夏都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该遗址的发现证实了中国有一个名为“夏”的王朝,夏王朝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三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文物,以及最著名的青铜面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3. 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时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帝国,陪葬了数千个兵马俑和大量珍贵文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建设和葬礼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巧和宗教信仰的深厚内涵。
6.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临沂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化遗址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7. 楚墓:楚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国墓葬之一。
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和陶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简”,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8. 云南滇池古城:云南滇池古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滇池古城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新中国五大考古发现

新中国五大考古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什么重大的考古发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五大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中国五大考古发现包含西汉南越王墓北京猿人遗址甲骨文仰韶文化遗址第一枚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新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西汉南越王墓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新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现已开辟为博物馆。
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角形玉杯”和“铜屏风构件5件”,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新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距北京城约50公里。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
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
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新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中国考古10大发现

中国考古10⼤发现 考古史上有什么值得让⼈关注的新发现呢?下⾯是中国考古史上10⼤重要的发现!关于中国考古10⼤发现你⼜知道多少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中国考古10⼤发现,希望对⼤家有帮助。
中国考古10⼤发现之兵马俑:秦帝国的赫赫武功 1974年3⽉,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的武⼠俑和车马俑。
深埋地下的古代⼤军震动了全世界。
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奇迹”。
在陕西临潼的骊⼭北麓,有⼀座“中国第⼀帝陵”--秦始皇陵。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位于始皇陵园东门⼤道的北边。
1974年3⽉,临潼县⼀位普通农民在打机井时意外发现了与真⼈⼤⼩相仿的陶制⼈头、⼈⾝和⼿。
县⽂化馆有关⼈员闻讯后赶到现场,进⾏了初步的收集和清理。
此时回乡探亲的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听说了此事,便内部报道了这⼀消息。
在国家⽂物事业管理局和中科院考古所有关专家的视察和批准之后,陕西省组织考古队开始了发掘。
到1975年上半年,清理1号兵马俑坑的⼯作基本结束。
1976年4⽉,1号坑东北侧出现了2号坑。
5⽉,⼜出现3号坑和⼀个未完成的兵马俑坑。
⾄今,发掘兵马俑的⼯作尚未结束。
秦兵马俑以“⼤”、“多”、“真”着称。
它们与真⼈真马⼀样⼤⼩,造型更是栩栩如⽣。
三个丛葬坑的兵马俑以多兵种混合编组,组成了肃穆的⼤型军阵。
据发掘的结果和钻探测知,坑内约有8000位武⼠,600匹战马,125辆⽊质战车,及各种青铜兵器39000余件。
在秦陵墓冢西侧的⼀个陪葬坑内,还有2乘铜车马。
专家们指出,陶俑、陶马原本都是彩俑。
1999年,在先进技术的⽀持下,考古⼯作者终于得以保住兵马俑上的⾊彩,让其以原本绚丽多彩的⾯⽬出现在世界⾯前。
中国考古10⼤发现之敦煌:叹为观⽌的艺术宝藏 1900年,敦煌莫⾼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
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反响。
⼋⼗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1900年5⽉21⽇,⼀个逃荒到敦煌莫⾼窟的道⼠王圆在监督雇⼯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号⽯窟甬道中的积沙时,“忽有天炮震响”,“⼭裂⼀缝”,奇迹出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从中国西汉到唐朝末期现越南中部和北部是中国领土,南海已经是中国领海。
中国元朝政府还多次派军到越南北部平叛和越南南部(占城),中国元朝南方海军经常在南中国海巡逻到婆罗洲(加里曼丹岛)。
中国明朝海军多次通过南海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南海的东南亚国家的君主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是合法正统的,南海周边国家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是中国中央政府的藩属国。
海南岛在中国西汉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
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
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南沙群岛一共有五百多座岛屿,我国只占有九个。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例如
,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
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南海争端- 南沙之争><南海争端- 中越南海争端><南海争端- 中马南海争端><南海争端- 中菲南海争端>美日印各怀意图插手中国南海问美国或有更深的战略图谋“无暇号”到南海来搞“监测”,它能做些什么事?首先必须了解一下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无暇号”是利用水底声波探测器来获取海洋水文数据,并为侦测及追踪其他国家的潜艇服务。
其主、被动声纳,可收集深海流速、流向、噪声背景等水文及水声资料,并可测绘海床地形。
这可能也是虚虚实实的策略而已。
很简单的道理,一明一暗之下,中国核潜不会靠近让它侦测的,即便停靠在军港不动,能搞到的情报价值也只能证明中国有了
新核潜。
更大的图谋,是测绘南海海底地形图,搜集南海水文水声资料。
<日吁东盟连手抗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