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防火与防爆工程学试卷(2)
防火防爆技术试卷A (2)

一、填空题(0.5’×32=16’)1、燃烧的基本要素有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化学反应。
2、自燃分为受热自燃、自热自燃;压力和自燃点呈负相关关系。
3、燃烧热的传递方式有4材质、厚度、泄压孔面积8、安全阀的作用原理有重力式、杠杆式、弹簧式,其两个功能为排放泄压孔、报警9、高、中倍数泡沫灭火剂具有封闭效应、蒸汽效应和冷却效应。
1、扩散火焰燃烧速度取决于气体扩散速度,混合火焰燃烧速度取决于本身的化学反应速(√)2、液体燃烧的直线速度是指每平方米面积上,1h内烧掉液体层的高度。
(×)3、液体燃烧前必须先蒸发而后燃烧。
(√)4、爆炸下限大于10%的可燃气体为甲类危险火灾,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为乙类危险火灾。
(×)5、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应划分防烟分区。
(×)6醚等有机溶剂的火灾。
(√)71、请简述火灾的标准分类方法,写出每种火灾代号的意思;并简述燃烧的基本特征和充分条件;以固体或液体炸药为例说明由燃烧转为爆炸的主要条件。
答:A类火灾指固体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指的是金属火灾;E类火灾指电火灾;F类火灾是指厨房厨具火灾。
燃烧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光和热;发光和发烟。
燃烧的充分条件:①具备一定数量的可燃物;②有足够数量的氧化剂;③点火源要具有一定的能量;④三要素要相互作用。
燃烧转为爆炸的条件:①炸药处于密闭的状态下,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增大了压力,使燃烧转化为爆炸;②燃烧面积不断增加,使燃烧速度加快,形成冲击波,从而使燃烧转化为爆炸;③药量较大时,炸药燃烧形成的高温反应区将热量传给了尚未反应的炸药,使其余的炸药受热而爆炸。
2种因素对其是如何影响的)?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①温度。
温度上升时下限变低,上限变高,爆炸极限范围变宽,危险性增大。
②压力。
防火防爆工程试卷及参考答案

防火防爆工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l 5分)1、在库房重地如见到以下的标记,表示什么? ( )A.小心着火B.禁止带火种C.当心火灾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A.上风位B.下风位C.无一定位置4、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
A.爆炸极限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5、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 ( )A.5—7分钟B.8——10分钟C.15分钟6、l211灭火器的重量如下降一——,就要灌装充气。
( )A.五分之一B.500克C.十分之一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哪个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8、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合扑灭由钠或镁金属造成的火灾?( )A.二氧化碳B.泡剂C.特别成份粉剂灭火器9、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 )A.二氧化碳灭火器B.干粉剂灭火剂C.泡沫灭火器10、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 (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C.大声呼叫11、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行?,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A.1999年9月1日11月9日B.1999年9月1口9月9日C.1998年9月1日11月9日12、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足什么?(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13、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14、下列哪种措施是处理气瓶受热或着火时应首先采用的?(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B.用水喷洒该气瓶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l 5、下列哪种容器适合盛装易燃液体?( )A.玻璃容器B.瓷器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l、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最高浓度为()2、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灭火剂;T代表()灭火剂;Y代表()灭火剂。
防火防爆试题完整版

防火防爆试题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防爆区注意事项试题1.存放化学纤维和毛织品等物品的仓库属______类火灾危险性储存。
A.甲B.乙C.丙D.丁2.为了______,在贮存和使用易燃液体的区域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
A.防止易燃气体积聚而发生爆炸和火灾B.冷却易燃液体C.保持易燃液体的质量D.隔离易燃液体3.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______.A.爆炸极限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D.爆炸下限可燃气体(如液化气、天然气等)以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A.干粉灭火器B.二氧化碳系列灭火器C.水D.泡沫灭火器5.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______.A.闪燃B.着火C.本身自燃D.受热自燃6.防爆区进行作业时要保持湿度大于并保持通风降低溶媒气体浓度。
A.30%B.55%C.45%D.40%7.一台隔爆型电机的防爆标志是ExdIIBT4.其中,E x表示A.防爆B.隔爆型C.工厂用设备D.温度组别8.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运动D.扩散9、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的最大危险是A、给人以电击B、引起过负载C、引起爆炸D、降低产品质量A.铁制B.铜制C.木制D.铍青铜A.蒸汽B.热水C.机械D.电热A.黄磷B.盐酸C.丙酮D.水A.纯棉工作服B.化纤工作服C.防静电工作服D.易产生静电的衣物A.专用仓库专用场所B.专用仓库专用场地C.专用仓库专用库区D.专用库区专用场地15.安全标志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A.通行标志、禁止通行标志、提示标志和警告标志B.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和提示标志C.禁止标志、警告标志、通行标志和提示标志 D. 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和通行标志16.防爆区禁止使用等容器抽、倒溶媒。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试题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试题一、单选题1. 扑灭精密仪器等火灾时,一般用的灭火器为()A. 二氧化碳灭火器B. 泡沫灭火器C. 干粉灭火器D. 卤代烷灭火器【答案】 A2. 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的工作原理()A.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和在表面形成隔离层B.减少可燃物周围的氧含量和在表面形成隔离层C.减少可燃物周围的氧含量和改变可燃物内部的化学成分D.改变可燃物内部的化学成分和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答案】 A3. 在安全疏散中,厂房内主通道宽度不应少于()A.0.5mB.0.8mC.1.0mD.1.2m【答案】 D4. 可燃气体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是()A.利用火灾中的热量,作用于报警装置发出警报B.利用火灾时火焰的闪动辐射C.利用着火前或着火中的烟尘颗粒D.通过检测燃烧气体的浓度大小报警【答案】 D5. 船舶火灾报警系统中,一般采用的探测器为()A.感烟、感温型B.感烟、感光C.感温、感光型、D.感光、气体探测器【答案】 A6.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灾规律的双重性是指确定性和随机性B.火灾的研究方法有模拟研究和统计分析C.火灾防治途径有设计与评估、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D.火灾防治的趋势是低分子材料阻燃剂应用广泛【答案】 D7. 属于火灾接触式探测器的是()A.点式探测器B.光束对射式探测器C.感光式探测器D.图像式探测器【答案】 A8. 下面不属于火灾烟气变化依赖因素的是()A.热量产生速率B.燃烧产物组分的生成速率C.环境温度D.燃烧产物与空气的混合过程【答案】 C9. 下面不属于烟气流动驱动力的是()A.烟囱效应B.浮力C.空气湿度D.空气流动【答案】 C10. 下列气体灭火剂中由于破坏臭氧层,而逐渐被取代的是()A.二氧化碳灭火剂B.卤代烷1211、1301灭火剂C.七氟丙烷灭火剂D.IG-541灭火剂【答案】 B11. 可作为机动的消防器材的是()A.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四氯化炭灭火器【答案】 C12. 下列关于火炸药爆炸事故的分类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定压燃烧特点是燃烧产物能及时排放,压力高于周围环境的压力B.定压燃烧过程缓慢,一般在每秒数百米,直接危害不大,但可诱发火灾或爆炸C.爆燃转爆轰型的爆炸特点是高能量、高密度D.爆燃转爆轰型的爆炸危害的主要形式是爆炸产物的直接作用、空气冲击波的作用、碎片飞散的作用等,速度传播极快,一般在每秒数千米【答案】 A13. 电石库中不应使用的灭火器是()A.二氧化碳灭火器B.1211灭火器C.1301灭火器D.一般含水灭火器材【答案】 D14. 下列关于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预防物体碰撞、摩擦或打击发生火星的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房建筑上要采用不发火的地面,进入工房的人员不准穿带钉子的鞋,车间门窗的小五金全应选用不发火的材料制作B.凡是有烟火药的车间,生产用具应采用木质、铜质或搪瓷的材料,禁止使用铁、瓷器、石制的器械、容器或工具C.清扫设备上和车间内的火药、炸药积尘要用湿法D.干燥时用热风散热器或暖气法烘房,并设温度报警装置【答案】 B15. 在扑灭带电体火灾时,如不能及时切断电源,人与带电体的距离必须大于()A.1mB.1.5mC.2mD.3m【答案】 D16. 在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最主要的是()A.CO2B.COC.NOD.NO2【答案】 B17. 变配电所建筑物的门应采用()A.推拉式B.向内开启式C.向外开启式D.方式不限【答案】 C18. 以下不会引发火灾事故的是:()A.冲击摩擦 B.电磁辐射 C.静电火花 D.高温表面【答案】B19. 抢救烧伤人员时,不应把创伤面的水疱弄破,是为了避免( )。
东北大学22春“安全技术与管理”《防火防爆》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东北大学22春“安全技术与管理”《防火防爆》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机械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开启,送风口位置宜设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且远离排烟口,两者距离不应小于()。
A.5mB.3mC.2mD.10m参考答案:A2.燃烧现象的基本特征是()。
A、放热B、发光C、生成新物质D、产生浓烟参考答案:ABC3.同一种物质的开杯闪点要高于闭杯闪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发现液化石油气灶上的导气管有裂纹,应()。
A、用燃着的打火机查找漏气地方B、用着的火柴查找漏气地方C、把肥皂水涂在裂纹处,起泡处就是漏气的参考答案:C5.可燃易燃液体装运作业时应做到:()A.库内不可用明火或电瓶照明B.在运输中的通风装置上应有火星熄灭器和肪爆灯具等C.可以倾覆D.不要使用能产生火花的铁制工具E.一般电动机具不能进库参考答案:ABDE6.锅炉因超压发生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应注意()事项。
A、不准倒灌钢瓶,严禁将钢瓶卧放使用B、不准在漏气时使用任何明火和电器,严禁倾倒残液C、不准将气瓶靠近火源、热源,严禁用火、蒸汽、热水对气瓶加温D、不准在使用时人离开,小孩、病残人不宜使用,严禁将气瓶放在卧室内使用E、不准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气瓶,严禁私自拆修角阀或减压阀参考答案:ABCDE8.灭火的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A.隔离B.窒息C.化学抑制D.冷却参考答案:ABCDA、自燃点B、蓄热条件C、温度D、湿度E、助燃物F、浓度参考答案:ABCDE10.面积大于2000㎡的地下汽车库应设机械排烟,并且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排烟风机风量不小于()换气次数。
A.6次/hB.40次/hC.30次/hD.20次/h参考答案:A11.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74.5%,也就是说,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2.5%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东大《防火防爆》考核作业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防火防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 A 卷(共 5 页)1. 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房内的照明灯具的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 C )米。
A. 0.3B. 0.4C. 0.52.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 C )申报A.当地政府B.公安治安机构C.公安消防机构3.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C ),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A.100~200℃B.200~300℃C.700~800℃4. 发现液化石油气灶上的导气管有裂纹,应( C )。
A. 用燃着的打火机查找漏气地方B. 用着的火柴查找漏气地方C. 把肥皂水涂在裂纹处,起泡处就是漏气的5. 凡是在特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必须办理( C )。
A.相关手续B.许可证C.特级动火证D.动火证6. 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 B )。
A. 自由开启B. 向外开启C. 向内开启7.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包括:(ABCDEF )A.厂房、库房、高度不超过24m的科研楼(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除外)。
B.超过800个座位的剧院、电影院、俱乐部和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
C.体积超过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物以及展览馆、商店、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书库等。
D.超过7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6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底层为商场或车库且共用疏散楼梯的住宅。
E.超过5层或体积超过10000m3的教学楼等其他民用建筑。
F.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和木结构的古建筑。
G.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储水池且建筑体积不超过5000m3的建筑物。
8. 在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中,机件的运转部分应该用以下材料制作:(AB )A. 有色金属材料(如铜、铝)。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试题(含答案)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试题姓名:成绩:日期:单选题1、扑灭精密仪器等火灾时,一般用的灭火器为:(A)A.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卤代烷灭火器2、在安全疏散中,厂房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D)A.0.5m;B.0.8m;C .1.0m;D.1.2m3、可燃气体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是(D)A.利用火灾中的热量,作用于报警装置发出报警;B.利用火灾时火焰的闪动辐射;C.利用着火前或者火中的烟尘颗粒;D.通过监测燃烧气体的浓度大小报警。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A、火灾规律的双重性是指稳定性和随机性B、火灾的研究方法有模拟研究和统计分析C、火灾防治途径有设计与评估、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感光、气体探测器D、火灾防治的趋势是低分子材料阻燃剂应用广泛5、属于火灾接触式探测器的是(A)A、点式探测器B、光束对射式探测器C、感光式探测器D、图像式探测器6、下面不属于火灾烟气变化依赖因素的是(C)A、热量产生速率B、燃烧产物组分的生成速率C、环境温度D、燃烧产物与空气的混合过程7、下面不属于烟气流动驱动力的是(C)A、烟囱效应B、浮力C、空气湿度D、空气流动8、下列气体灭火器中由于破坏臭氧层,而逐渐被取代的是(B)A、二氧化碳灭火器B、卤代烷1211/1301灭火剂B、七氟丙烷灭火球D、IG-541灭火器9、在扑灭带电体火灾时,如不能及时切断电源,人与带电体的距离必须大于(D)A、1m B 1.5m C.2m D.3m10、抢救烧伤人员时,不应把创伤面的水泡弄破,是为了避免(C)A、身体着凉B扩大影响C创面感染D弄伤皮肤11、火场逃生中,哪项是不正确的方法(C )A、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B利用疏散通道逃生C、跟着人流跑,哪里人多去哪里D寻找避难场所12、安全疏散中,最远的工作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按其危险等级不同,但最大不能超过(A)A、8mB、9mC、10mD、12m13、下列关于电气设备防爆说法不正确的是(B)A、Ⅰ类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B、Ⅱ类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200度C、Ⅱ类场所采用防爆、隔爆、本质安全型、增安型、充油型设备D、Ⅲ类场所选择密封、防尘设备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在火灾中,由于毒性造成人员伤亡的罪魁祸首是COB、火灾烟气的高温对人和动物都可以产生不良影响C、在建筑火灾中,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燃烧气体的浮力和膨胀力、风的影响等D、火灾高于中性面时,由正烟囱效应产生的空气流动能够使烟气流进竖井。
防火防爆安全试题

防火防爆安全试题选择题(A为答案)● 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A 火三角B 助燃剂C 可燃物D 引火源● 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形发展。
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通常满足这一规律。
A发展期B 初起期C 最盛期D 熄灭期● 火灾的初期阶段,-------是反映火灾特征的主要方面。
A 烟气B 温度C 烟气浓度D 特殊产物含量● 非接触式探测器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其探测速度较快,适宜探测------的火灾。
A 发展较快B 发展较慢C 发生回燃D 发生阴燃●目前常用的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是古斯塔夫提出的危险度法。
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包括火灾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以及对建筑物内部人员和物质的伤害两方面,对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质伤害用------来表示。
A 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B 建筑物内火灾破坏度C 建筑物火灾危险度D 建筑物火灾破坏度● 根据古斯塔夫提出的公式,GR(建筑物火灾危险度)的计算公式中的C指可燃物的易燃性能,根据易燃性能C分为------级。
A 4B 6C 5D 7● 根据古斯塔夫提出的公式,GR(建筑物火灾危险度)的计算公式中的W指------,根据时间长短分为7级。
A 建筑物的耐火能力B 火灾区域对灭火活动难易程度的影响C 可燃物的易燃性能D 灭火设施以及其他和人力有关的影响● ------系列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类、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电器和机械设备等的初起火灾,具有结构简单、容量大、移动灵活、操作方便的特点。
A 二氧化碳B 高倍数泡沫灭火器C 干粉灭火器D 低倍数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可燃固体(如木材、棉麻等)、可燃液体(如石油、油脂等)、可燃气体(如液化气、天然气等)以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A干粉灭火器B 二氧化碳系列灭火器C 水 D 泡沫灭火器多选题(答案附后)● 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A设计与评估B 阻燃C 火灾探测D 灭火ABCD● 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自-------A物质危险性B生产过程的高温C撞击摩擦D电气和静电火花ABCD● 由于------的影响,火灾在蔓延的过程中会形成旋转火焰,即火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火与防爆工程学试卷(2)
一、选择题(24分,每题1分)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D)。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
2.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C)。
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
3.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C)的能源。
P22
A.温度B.热量C.温度和热量D.能量
4.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B)。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
5.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D)。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
6.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A)。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
7.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D)。
A.分子碰撞理论B.燃烧素学说C.过氧化物理论D.链式反应理论
8.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矛(D)。
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自热自燃
9.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A)。
A.5秒B.10秒C.15秒D.30秒
10.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时,木材燃烧则停止。
A.5%~6% B.8V%~10%C.14%~16%D.20%~24%
11.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D)火灾。
A.B类B.D类C.A类D.C类
12.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B)。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
13.轰燃使得火灾的发展过程由(B)。
A.初起期进入发展期B.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C.发展期进入减弱期D.最盛期进入减弱期
14.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A)。
A.可燃蒸气B.可燃液体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
15.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不会发生燃烧,是说明燃烧的(A)。
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一般条件D.综合条件
16.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B)。
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减弱期
17.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B),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
18.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B)。
A.氧化剂B.可燃物C.着火源D.降温
1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A)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
20.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C。
A.爆炸极限越宽B.爆炸上限越高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
21.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C)浓度时的自燃点。
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反应当量D.爆炸极限
22.化学性爆炸可称为(C)。
A.燃烧B.自燃C.瞬间燃烧D.着火
23.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D)。
A.物理性爆炸B.爆轰C.殉爆D.化学性爆炸
24.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B)。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控制着火源的主要有明火、摩擦撞击、电气设备、静电放电四个方面。
2、爆炸泄压装置主要有安全阀和爆破片。
3、常用的火灾报警器有感温试、温烟式和感光式。
4、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和窒息法。
5、按爆炸的相的不同,爆炸可以分为气相、液相和固相。
6、气体的燃烧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两种形式。
7、防火与防爆安全装置主要有阻火装置、泄压装置和指示装置。
三、简答(36分,每题6分)
1、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设备密闭,厂房通风,惰性气体保护
2、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1存在可燃物,抱括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
2 可燃物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可燃物在明火的作用下
3、简述火灾发展过程及特点。
酝酿期,可燃物质在热的作用下析出气体,冒烟,阴燃
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
盛期期火焰包围整个可燃物。
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燃烧速度最快,放出大量热等
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弱,终至熄灭
4、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含氧量,压力,惰性气体,容器,能量
5、评价液体燃爆危险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饱和蒸气压,爆炸极限,闪点,受热膨胀性,沸点,密度,流动性,带电性,分子量
6、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消除着火源,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防止火灾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