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自主学习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代诗歌的写作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悟诗文的美妙之处。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会描绘诗中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乐于分享心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2. 朗读、背诵和默写诗句,感悟诗文的美妙。
3. 描绘诗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古代诗歌的写作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乐于分享心得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解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于板书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诗文。
2. 朗读诗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 解读诗文:(1)教师讲解诗文的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感悟诗文:(1)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悟诗文的美妙之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5. 描绘画面:(1)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欣赏、学习。
6. 小结课堂: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诗文。
(2)要求学生默写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文的美妙之处。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过故人庄》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过故人庄》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讨论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诗人(1)教师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4.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欣赏与朗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的美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文。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相长。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友情,懂得感恩和回报。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文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3)作者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的讲解。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生和诗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过故人庄》,激发学生对故人、故土的思绪。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诗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文内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教师讲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等实践活动,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提高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 结合诗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过故人庄导学案

过故人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要能够理解并背诵全诗,掌握其中的生字新词,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同时,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人炼字的技巧,了解诗歌对仗工整的特点。
此外,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我们还应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要能够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 诗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中写诗人与朋友把酒言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过故人庄》中的诗句?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 对重阳节的期待之情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D. 对故人的感激之情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过故人庄》一诗中,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情景。
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三、全诗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乡村的田家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我们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受邀到友人田家做客的情景。
通过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田园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重阳节的期待,显示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过故人庄》 导学案

《过故人庄》导学案《<过故人庄>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过故人庄》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歌中“淡而有味”的艺术特色。
(2)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浩然(689 年—740 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应故人邀请到其家中做客时所作。
诗人通过描绘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查阅工具书,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五、课堂探究1、诗歌解读(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两句诗点明了什么?表现了故人怎样的情谊?(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合”和“斜”两个字用得好在哪里?(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诗人和故人在做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氛围?(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诗歌意境(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诗歌情感(1)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2)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表达出来的?4、写作手法(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2)举例说明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1、比较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王维的田园诗,分析它们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过故人庄导学案

——景美人美氛围美,置身其中,诗人的身心倍感愉悦舒爽,自然心生依恋,有了再聚之念。
2、这首诗的诗风如何呢?
明确:恬淡自然、平易简约
3、有人说本诗“语淡而味终不薄”,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明确:“淡”是指本诗风格朴实自然、浅显平易;
“不薄”是指蕴含句中的情味深厚、隽永、耐人咀嚼。
《过故人庄》导学案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主备研人
李冬燕
研修时间
6月16
修改时间
6月18
审核人
王智慧
课题
过故人庄孟浩然
学习
目标
1、通过朗读、研讨,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品味本诗“淡而不薄”的语言特点。
重点
难点
赏析、背诵
使用
教具
一体机
学习
过程
一、导入:A先请大家看一些田园风景画,谈谈自己的感受?
B1、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2、引导学生回忆温习孟浩然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新课学习。
二、多形式朗读诗歌
1、朗读诗歌
2、结合注解粗通大意,落实有关字词含义。
大意: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三、品读诗歌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明确:主人待客热情淳朴、主客相处融洽亲切;
过故人庄自主学习导学案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3.解释下列字词
具鸡黍 ——
合 ——
郭 ——
轩 ——
把酒 ——
待到 ——
过 ——
故人 ——
庄 ——
二、深入学习
1.概括诗歌的大体内容。
2.诗人在诗歌中创作了哪些意象?
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过故人庄
【学习目标】
1.了解孟浩然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生字词。
3.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人孟浩然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了解感知
1.了解诗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派诗人。
过故人庄导学案

《过故人庄》导学设计组别姓名活动一、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本诗选自《》作者 ,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齐名,著有《孟浩然集》。
2、字词积累:(1)注音:鸡黍郭外斜开轩场圃重阳(2)释义:具合话就3、把握节奏:点拨: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
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
例如:故人/具/鸡黍。
要求: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本诗进行节奏划分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疏通文意:(1)翻译诗句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根据文章内容写诗句。
交代此行原因的句子是:描写山村美景的句子是:展现田园生活的句子是:表明来日相聚的句子是:活动二、熟读领悟:问题1、《过故人庄》一诗从诗题看的大意是什么?问题2、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邀“我”作客———问题3、语言美表现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判断哪些是叙述句,哪些是描写句,从情味的角度谈好在哪里?示例:叙述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情味:“具鸡黍”、“邀我”——真挚的感情、愉悦的情趣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情味: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情味: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情味:问题4、观察投影(村庄、青山、绿树的简笔画),结合全诗内容联想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是什么?明确:活动三、能力冲刺:1、你最欣赏哪句诗?说说你的理由。
(请从“用词,修辞或内容情感”等任选一个角度)2、一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本文我还知道一句也表现朋友间深厚的友谊;我省在全国率先广泛创建文明生态村,村寨四周绿树环绕,山峦苍翠,使我们联想到本诗一句。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请写在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3.解释下列字词
具鸡黍 ——
合 ——
郭 ——
轩 ——
把酒 ——Leabharlann 待到 ——过 ——
故人 ——
庄 ——
二、深入学习
1.概括诗歌的大体内容。
2.诗人在诗歌中创作了哪些意象?
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过故人庄
【学习目标】
1.了解孟浩然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生字词。
3.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感受诗人孟浩然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了解感知
1.了解诗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