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4.14《家乡物产养育我》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等;二是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深,对物产对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乡物产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的教学活动。
3.准备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以及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以生动的语言和趣味的故事,向学生传授爱家乡、爱生活的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物产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感恩生活,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与角度看待事物,认识家乡的物产和文化知识。
•了解家乡的物产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了解和认识生命的价值,并珍惜生活。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寓意。
•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思考。
•学生能够分组合作,交流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情感态度•珍惜身边的一切,尤其是生命。
•珍惜家乡的文化资源和物产,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寓意。
•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知物产的珍贵性和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问答互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导入新课《家乡物产养育我》1.让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生活的家乡和“家乡”这个概念。
2.播放与本课相关的地理或文化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物产和文化知识。
活动二:讲授课文内容1.课前阅读课文《家乡物产养育我》。
2.讲解课文,并重点讲解“粗茶淡饭”、“苦中作乐”等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
3.与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学生口头解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三:情景模拟教学1.情景模拟教学:请学生分组,对于所描述的物品或食物,随机口诉它们的品种、产地及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2.高互动的小组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让学生增长知识的机会。
活动四:合作学习1.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选和比较。
2.小组进行讨论,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组员,由它们进行代表发言和交流。
3.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策略,如演讲、谈话和写作。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教案

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
落实目标1,完成评价任务1。
活动一
家乡美食我最爱
1.环节一:说一说
高志哥哥最喜欢吃的是妈妈做到可乐鸡翅,你最喜欢吃的美食是什么?为什么?
2.环节二:尝一尝
学生分享奶制品和薯条,从味觉引导学生畅谈食物的味道、口感、营养等。
2.本课有两个话题:“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惹人爱”。第一个话题教材呈现了一个乡村土特产集市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搜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家乡物产博览会意在告诉我们可以从物产的制作、用途等方面了解家乡物产。绘本故事中马头琴的来历传说蕴含着乡土文化,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物产。我的家乡产什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第二个话题呈现了家乡物产与“我”的生活关系,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物产是家乡特有的自然环境与家乡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感受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内心对家乡的热爱与感恩情怀。
小组合作然后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从视频中武利平对家乡物产的推荐,感受到他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推荐家乡物产,这是对两个课时内容的升华,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落实目标4,完成评价任务4。
总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代代生活在美丽的乌兰察布市,家乡物产养育我们长大,作为乌兰察布市人我们也要为家乡繁荣做贡献,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看看他们是如何为家乡做建设。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说了物产的利用情况,教师从学生不熟悉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在北方国际石材产业园的图片。从交流中知道物产带动了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收入,感受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落实目标3,完成评价任务3。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三篇

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围绕“我们生活的地方”编排了四课内容,带领学生进一步拓宽生活空间,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课内容在逻辑上呈递进关系,即从山水空间到家乡物产,再到人际交流,最后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家乡物产养育我》,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物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物产知识缺乏认识,缺少观察和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物产的丰富,主动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生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 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1)家乡物产调查。
(2)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1) 收集家乡物产资料。
(2)完成“家乡物产调查表”。
(3)利用福建教育资源平台的班级空间,上传“自己生活中的物产”的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乡物产交流会导入: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1.出示“家乡物产调查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调查结果,全班汇报小组对家乡物产资料的收集情况。
2.教师补充家乡物产。
3.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板书:丰富)【设计意图:课前,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对家乡物产进行调查,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了解不同的食品是由不同物品制成,掌握基本的食品工艺知识;3.培养孩子们保护家乡资源、文化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们感恩心情;4.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体验模式,实际感受到一个敢学的人充满自信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让孩子们了解到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培养孩子们保护家乡资源、文化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们感恩心情;3.让孩子们掌握基本食品工艺知识。
三、教学难点1.将所学到的关于家乡物产的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2.通过实践体验模式,实际感受到一个敢学的人充满自信的感受;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配合授课法;2.讲授法;3.听课及阅读文章;4.实践体验模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主题:“我们生活的地方——家乡”引入思路,让孩子们了解到名著《黄土高坡》中的句子:“水在山下流,食在村头长”,引导孩子们思考家乡的资源和生产力发展。
2. 自学环节提供有关家乡物产的知识,让孩子通过观看多媒体和阅读文章的方式认真自学。
孩子们要自己了解家乡物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掌握基本的食品工艺知识。
3. 听课环节教师讲解如何保护家乡的资源,讲解资源的重要性及使用规定。
通过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资源的义务。
4. 实践体验环节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口述一道简单的美食,孩子们根据口述,开始手工制作,通过操作让孩子们领悟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落实到实际生活。
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通过回答问题、讲述经验、分享感受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引导孩子们形成感恩心理和责任意识。
六、板书设计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水在山下流,食在村头长•手工制作食品工艺知识•保护资源的义务七、教具与材料多媒体设备、口述美食材料。
八、课后作业完成一份关于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作文,并设计一个《保护家乡资源》的海报。
14家乡物产养育我(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14家乡物产养育我”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家乡物产的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家乡物产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珍惜资源、感恩回报等良好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 增强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方认同感和文化自觉。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家乡物产的图片、地图、视频介绍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如观察家乡物产的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显微镜、观察盒等,同时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实验操作。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收集家乡的物产信息,如家乡的特产、美食等,进行分享和交流,增加对家乡物产的了解。
(2)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农贸市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知识讲解环节,我可能过于注重细节,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把握教学进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其次,在互动探究环节,虽然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过于活跃,有时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再次,对于一些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我没有能够及时解答和引导,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和引导学生的疑问。最后,在教学资源拓展方面,我提供的资源可能还不够丰富和多样化,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感情。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物产,体会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多。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来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但对家乡的物产与自己的生活关系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乡的物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家乡的物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家乡物产的制作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故事和视频。
2.准备相关活动材料,如食材、工具等。
3.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挂出家乡的图片、标语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物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乡的物产,让学生了解物产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对家乡物产的理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物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目标】1.感受家乡山西物产丰富,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
2.初步了解为什么家乡出产这些物产,以及它们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3.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4.感受家乡人的智慧和勤劳,为自己是家乡人而感到自豪,并能感恩家乡的养育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家乡山西物产丰富,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
2.初步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感受家乡人的智慧和勤劳。
难点 1.初步了解为什么家乡出产这些物产,以及它们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2.为自己是家乡人而感到自豪,并能感恩家乡的养育之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将为大家讲解本次博览会。
(倒计时)各位游客请跟我走。
(敲鼓)威风锣鼓真雄壮,三晋大地美名扬。
今天我们就以鼓声为号令,鼓声一响安静看导游。
二、感受家乡物产多1.各位游客请跟的紧点,随着我的介绍一起来看:小朋友们往这儿看,清徐的葡萄甜又酸,汾阳的核桃长智慧。
接着再往这边瞧,柳林的滩枣甜如蜜,沁县的小米最养人。
排好队伍跟我走,平遥的漆器美如画,黎侯虎带着祝福保平安。
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些展品哪里来?都是咱山西的好物产!这里就是我们博览会的展厅了,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分钟,参观完请坐到座位上。
2.看了前面的展台,其实我们山西的物产还有很多很多。
我得考考大家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山西的物产啊?(生答)你知道个;你一连说了个;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生活中见过、吃过,家里有)是呀,原来家乡物产就在我们身边,听完大家说的,我得把腰挺直了,因为作为一个山西人,我觉得真幸福。
这些物产可都是我们山西特有的,别的地方可没有。
其实,我们智慧的家乡人,还把我们好多的物产都编进了一首歌里。
你们想听吗?但是我有一个要求,要认真听、仔细听这首歌里给我们介绍了多少家乡物产。
从视频中你了解了山西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拉面削面、大同皮袄、平鲁栲栳栳、阳泉煤炭、平定砂锅、高平萝卜、晋城葱、夏县莲菜、临县瓜子、汾阳白酒、交城骏枣、武乡柿子、曲沃丁丁烟、介休陈醋)原来家乡物产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天天见面,它们在我们的眼睛里发光,在我们的手上把玩,在我们的小肚肚里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物产养育我》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
教材包含了“我的家乡产什么”以及“家乡物产惹人爱”这两个活动主题。
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境,如餐桌上、商场里、市集等,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展示,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物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1、教师准备: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实物。
一、导入播放《沂蒙山小调》。
1、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一首歌曲,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谁来夸一夸自己家乡最美的地方呢?(可以找多个学生夸家乡)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为我们美丽的家乡而骄傲,其实我们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家乡,走进家乡的物产。
二、新授(一)我的家乡产什么活动一:我是小导游(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1、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上节课中,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了你们的家乡进行参观。
在那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了动人的传说故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这节课,你们还想继续进行旅行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坐上时光列车,到你们的家乡去看一看、瞧一瞧,家乡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特有名的物产?你们说好不好?可是我们先到那些同学的家乡呢?谁来做领航员呢?这样吧!既然同学们都想当领航员做小导游,我想你们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小声的、把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与汇总。
然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来做领航员。
(注: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家乡的不同,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组,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找。
)2、学生小组交流并填写“家乡物产调查表”(老师给予及时地引导)活动二:我的家乡物产多又多(目的: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一些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1、同学代表上来发言:说明并展示自己家乡物产的照片、图片、实物等等,如果有同学带来了家乡的食品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最后讲一讲自己使用什么方法收集到这些材料的。
2、当一位同学发言完以后,其他同学可以给以补充。
3、课件演示: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4、投票评选: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特产?为什么?(二)家乡物产惹人爱1、师:出示中国物产地图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地图和以前我们认识的地图有什么不同,你从地图中可以看懂些什么?师:同时展示收割麦子、采摘鲜果、开采石油等劳动的情景图片。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真是仔细啊,了解了祖国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不同的环境物产不同。
2.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家乡能种植香蕉吗?为什么?师再次补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图片,深刻理解环境不同物产不同。
3师: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们的生活息相息息相关。
家乡的物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阅读教材P56)示例:小梅家靠卖家乡竹编发家致富;小华家乡的竹筒饭让他胃口大开……4,合作交流,感悟生活活动三:编儿歌,玩游戏师:咱们家乡有这么多好东西,说家乡物产丰富一点也不吹牛,我们一起来把它编成儿歌好吗?示例: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河,万条渠,荷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碧水荡清波。
家乡什么多?鱼多,蟹多。
千条鱼,万只蟹,装满一箩又一箩。
家乡什么多?贡锻多。
千匹布,万条绢,陶朱贡锻远名扬。
家乡什么多?楼多,房多。
楼房一座连一座,欢歌笑语飘满楼,歌唱家乡新生活。
活动四:物产背后的故事1、师:枸杞是我们家乡的一宝。
你们了解它的来历及特点吗?生:枸杞椭圆形,表面红色或暗红色师:枸杞,其果谓“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居“五宝”之首。
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
据史籍载,宁夏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师:你们知道枸杞都可以做什么用。
生:煮稀饭、泡酒、泡茶,八宝茶、枸杞奶,做枸杞酒、做药材。
师:我们家乡还有哪些物产?你了解它们的来历吗?2、阅读教材P57“千人糕”的来历,你有什么感想?提示:家乡的物产也是许多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它们。
三、总结同学们,短短的旅行即将结束,你是不是也像老师一样意犹未尽呢?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
你们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
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
略。
介绍物品作文评语精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琳琅满目的物品,但是关于介绍物品的作文评语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介绍物品的作文评语精选,希望对您有帮助!1. 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2. 这篇短文的特点可概括为亲切,温馨,隽永.3. 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4. 文章凭着丰富的想象,凭着多彩的语言,将…呈现读者面前.5. 文章简洁明了,语言平淡朴实.6. 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力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动活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7. 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很特色.8. 文章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和生动描述,演绎出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读来饶有趣味.9. …要求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一种哲理.10. 本文很好体现了…的特点,深刻的主题与新颖的构思相得益彰.11. 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做了极好的铺垫.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鉴.12. 这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构思巧妙,语言朴实自然.13. 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14. 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15. 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物品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16. 情节生动有趣,叙述清楚完整,也表现出作者的聪明,机智,充满了家庭生活情趣,文笔流利活泼.17. 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展示了…,文笔间渗透了情感.18. 文章很有说服力,也发人深思.从写作上来说,情节生动,文章有波澜,读起来深受教益.19. 主题凝炼,集中,议论深刻,有力,震撼人心.20. 本文用词准确,严密,语言平实自然,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介绍物品作文评语推荐1.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
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
2. 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物品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3. 以环境烘托物品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现景中,景随景现。
4. 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且不脱离生活的真实,扎跟于生活的联想,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让人觉得生动有趣。
5. 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
6. 想像奇妙,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实,又高于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充满了艺术魅力。
7. 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内容虽多但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思路与谋篇布局的能力。
8. 外貌描写生动形象,物品容颜逼真穿着恰当合体,宛如反映物品性格的一面镜子,真是所谓“相由人生”。
9. 环境描写客观真实,环境为物品的性格服务,更好地解释了物品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来龙去脉。
10. 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将物品的性格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物品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
11. 前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部分内容过于孤立,与文章主体联系不够密切。
12. 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物品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13. 详略安排不当,主次不够分明。
14. 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
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15. 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16. 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17. 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18. 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19. 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20. 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介绍物品作文评语1. 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2. 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3. 选材平淡无奇,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
4. 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
5. 对物品形象缺乏多角度的刻画,只是选取了某一狭窄的题材,片面地显现了物品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6. 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
7. 选材新颖独特,不附平庸,一扫迂俗之气,令人耳目一新。
8. 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本质。
9. 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