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文献总结

合集下载

浅述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的综合技术

浅述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的综合技术

内支护和 合适 的巷 旁充 填工 艺 。 1沿 空 留巷 内锚杆 支护 在巷 道支 护 中 ,锚杆支 护 与传 统 的棚 式 支护 相 比 ,具有 显著 的技 术 经 济优 越性 近年来 在深 井 ,三软 ,复合 顶板 ,厚煤层 沿空巷 道等 复杂 困难条
件下,采 用新 型树脂锚 杆支 护取 得了许 多成 功经验 。为此 根据 工作面运 输巷 的地 质及 生产 条件 ,提 出如 下锚 杆支 护设计 思路 : ( )采用加 长锚 固 的高强锚 杆支 护系 统 。 i
支 护困难 、影 响工作 面推进 速度 等 问题 。沿 空 留巷 的关键 ,是 要有合 理 的巷
要求进 行配 料 ,特 别是 要控制 好配 水环 的 出水 量 ,使 配 出的料浆 达到设 计 的
要求 ,在充 填过程 中 ,要密切 观察 设备 的运转 情况 ,遇到 问题及 时处 理 。充 填 完毕 后 ,要做好 清 理任务 。
第 五步:充填 快接顶 时 , 依据顶 板情况 决定 是否拆 除其 上临 时支护抬 棚 ,
用 喷浆机 尽量 充填 满充 填空 闻 。 第 六步 :清理 管路 。 ( )配料 与充填 人员必 须严 格按 照如下 操作程 序进 行作业 :严格按 设计 2
但 只是在 后退 式采煤 方法 中采用 ,试验 表 明,后退 式采煤 方法 中采用 沿 空留 巷 有利 于降低 巷道掘 进率 、减 小煤柱损 失 、利于 相邻 工作面 接续 。但 存 留巷
3通风 防火 灭 火 工作 面采 用前进 式 回采 工艺 ,工 作面 皮带机 道沿 空留巷 始终存在 向采 空 区漏风 的 问题 。因此 ,必须开 展防 灭火专 题技 术研 究,采取 专 门的防灭 火措 施 ,控制 采空 区 的漏风 ,避 免发 生采 空区 自然发 火事 故 。

沿空留巷技术在煤矿综采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沿空留巷技术在煤矿综采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沿空留巷技术在煤矿综采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对于煤矿综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以xxx煤矿工作面为例,分析了沿空留巷技术的设计与实施,希望能为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空留巷;煤矿综采;应用;安全;效益沿空留巷(gob-side entryretaining)是指在采煤工作面后沿采空区边缘维护原回采巷道,一般巷道设置于地应力场,不仅能够减少变形量,利于巷道维护,同时还能通过控制煤柱宽度,将巷道与采空区隔离,防止水和有害气体等进入巷道,威胁生产安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及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沿空留巷还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回收资源,降低煤矿开采损失。

目前这项技术在我国煤矿开采区广泛推广,方法也较为多样,对于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开采效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极大的缓解了我国煤矿开采较为紧张的局面。

下面我们以xx煤矿工作面为例,分析一下沿空留巷技术在煤矿综采工作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工作面位于南一采区,工作面倾向长700m,走向宽120m,面积约10.9万m2。

地面地势平坦,无较大河流,有季节性水沟。

煤层赋存情况为黑色,碎块状、粉末状,强玻璃光泽,以亮煤、镜煤为主,煤层倾角平均10°,倾向50°左右。

煤层顶底板岩性老顶厚度3.5-18.45m,直接顶厚度4.14m-20.93m,局部直接顶为岩浆岩,伪顶厚度0-0.5m,底板厚度1.4-12.95m。

地质构造为西高东低的单斜构造,煤层局部受岩浆岩侵蚀。

工作面正常涌水量约为10-20m3/h。

最大涌水量14m3/h,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95m3/t,相对瓦斯涌出量随煤层标高的上升而逐渐减小,属爆炸性较强的煤层,煤的自燃倾向性较低,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2 主要设备工作面设计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风巷的施工在下山见煤后,沿煤层按中线跟煤层顶板施工,巷道仰斜布置,工作面俯斜推进。

沿空留巷研究现状

沿空留巷研究现状

沿空留巷研究现状沿空留巷是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为了保留历史建筑、文化景观或绿地等特殊地域特色而设置的保护区域或保护环境。

沿空留巷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保护自然环境,还能为城市创造独特的魅力。

目前,沿空留巷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一、概念与原理研究沿空留巷的概念和原理研究是其发展的基础。

研究者通过对沿空留巷的定义、概念边界、保护目标等进行论述,明确沿空留巷的内涵与外延。

同时,对沿空留巷的保护原则、建设原则等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实施方法和措施。

二、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沿空留巷通常与历史文化有关,因此其保护与传承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者从历史文献、现场考察等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探索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就沿空留巷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

此外,还需研究如何将现代社会需求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以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发展。

三、景观设计与空间规划研究沿空留巷的景观设计与空间规划是关键研究内容之一、研究者通过对现有沿空留巷的景观设计与空间规划进行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还需要研究沿空留巷的景观设计原则和空间规划原则,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并提供良好的空间体验。

四、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研究沿空留巷的建设和保护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还会涉及到相关利益方的权益问题。

研究者需要对沿空留巷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了解其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调控措施。

此外,还需要研究沿空留巷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沿空留巷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已有沿空留巷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参与沿空留巷的规划与设计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沿空留巷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沿空留巷的研究现状正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沿空留巷技术

沿空留巷技术

沿空留巷技术近年来,淮南矿区发展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将煤炭开采、瓦斯治理、巷道支护、地温地压治理等安全技术难题统筹考虑,提出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的构想,规划实施了一批科研攻关项目,取得了技术和工程实践的突破,这一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7年,技术攻关阶段,以新庄孜矿52210工作面、顾桥1115(1)工作面为试验点,系统研究留巷围岩控制、巷旁充填材料、留巷装备及工艺、瓦斯抽采等技术,实现了Y型通风和煤与瓦斯共采,并成功举办全国“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现场推广会”,在煤炭行业获得广泛影响,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第二阶段,2008~2010年,技术调整和推广阶段,在皖北卧龙湖矿、淮北朱庄矿、铁煤小青矿、山西沙曲矿及集团谢一矿、潘二矿和新庄孜矿等开展工程验证和推广工作,20余个集团内外的留巷工程实践表明,浅部留巷可行,深部留巷全面来压、剧烈变形,巷道难以维护,以丁集矿1311(1)工作面为例,工作面回采380m后,迫于巷道的严重变形不得不放弃留巷。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技术升级和再创新阶段,以朱集矿1111(1)工作面为标志,通过支护理念及技术、充填材料、充填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再创新,初步实现了深井留巷成功,形成了无煤柱卸压开采和煤与瓦斯共采模式。

由此可见,自淮南矿区开发Y型通风沿空留巷技术以来,该项技术始终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并已成为矿区安全生产、高效开采的核心技术。

为推动该项技术的持续进步,全面推动留巷技术在矿区的应用,满足矿区仍至全行业下一步推广应用要求,现从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留巷工艺、装备及材料,瓦斯抽采技术等三方面对留巷技术进步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展望。

一、留巷围岩控制技术(一)留巷围岩控制原理、技术及原则^研究指出工作面回采后,基本顶岩层在形成大结构之前的强烈回转使沿空留巷经受强烈的采动影响,留巷帮顶出现显著的剪切应力集中,合理的巷内支护形式应克服这种剪切破坏;同时沿空留巷内层支护围岩小结构很难承受外层岩体大结构运动回转过程中岩层移动造成的强烈破坏,不能实现自稳,应采取阶段性辅助加强措施。

煤矿沿空留巷技术的分析应用

煤矿沿空留巷技术的分析应用

煤矿沿空留巷技术的分析应用摘要:煤矿资源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也在不断优化着煤矿开采技术,沿空留巷技术是煤矿开采中十分常用且重要的技术之一,其能够有效的提升煤矿开采的质量及效率,但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行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沿空留巷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沿空留巷技术;煤矿开采;应用一、沿空留巷技术简述护,或是利用梯形棚、锚网等支护方式,从而确保实际煤矿开采巷道的作沿空留巷技术顾名思义指的是利用已经采空的煤矿区域边缘进行原业空间能够满足需求,更好的提升开采作业的质量与效率[3]。

有巷道的预留,并维护采空区域后沿边缘的原回采巷道,从而实现对于传(二)借助混凝土强化煤矿巷道力度统煤矿开采过程中所预留的安保煤柱的回采,并立足于此,针对开采区段沿空留巷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于煤矿巷道发挥一定的支护作用,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并减少对巷道强度的提升,基于此,可以借助混凝土落实这一目标,混凝土这一材于煤矿资源的损坏与浪费,可以说具备十分优良的应用成效[1]。

料具备十分优良的韧性、硬度与强度,且承载能力较强,具体来说,可以二、沿空留巷技术在煤矿开采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回采工作面进行保护垫以及混凝土石墙的数量的合理增加,从而尽可能(一)支架技术滞后规避顶板下沉的问题发生,实际应用较多的通常是石墙构造混凝土,且其支架技术是保障煤矿开采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还会随着煤矿开采作业实际挖采深度进行灵活的调整,但要注意,对于混固定巷道以及井下作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应用意义,但支架技术在实凝土石墙的支护也需要确保稳定性与稳定性,从而避免石墙倾斜状态下由际煤矿开采中的应用,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范围限制,其只能够在较浅的于受力影响而对实际开采工作造成阻碍,并且,对于煤层与混凝土石墙的矿井中发挥价值,却难以满足一些深度大、规模大的矿井作业需求,从而基础部位来说,还需要进行合理数量的木桩设置,从而确保对顶板下沉问不能够为其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提供保障,这就使得煤矿行业的不断进步背题的改善,提升整体巷道的稳定性。

煤矿开采中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研究

煤矿开采中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研究

煤矿开采中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研究沿空留巷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保留底板煤层下部未采出的煤岩,形成一条或多条沿煤巷的悬空巷道,使之成为安放掘进工人、运送煤炭和通风救援的通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沿空留巷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一、沿空留巷技术的优点1. 提高安全性留巷能有效地控制煤与瓦斯爆炸的传播速度和程度,减少瓦斯爆炸的损害范围,大大降低矿井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促进煤炭生产留巷可以加强采掘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采煤效率,减少能耗损失,优化开采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是推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 提高环保水平留巷利用煤与瓦斯的资源,减少煤层瓦斯的排放,降低底板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危害,有利于维护地表和地下环境的生态平衡。

1. 普通留巷普通留巷是通过在煤巷底部保留一定厚度的煤岩而形成的,具有承重能力的埋深通道,适用于采煤工作面前缘的煤层开拓。

2. 特殊留巷特殊留巷有伸出巷、盲巷、万能巷等类型,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煤巷开采中的特殊问题,如顶板崩落、煤质变化、水发、岩石爆炸等情况,有利于煤巷的排水、通风和煤运输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布线根据开拓车间的地形、地质和采煤工艺要求,通过测量和分析等方法,确定留巷的位置、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参数,制定留巷施工方案和安全预案。

2. 预处理在留巷开凿之前,需要对采掘工作面前缘进行预处理,如预采煤炭、打喷砂、托钢梁等,确保煤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开挖根据留巷的类型和要求,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如机械开挖、爆破开挖、钻孔套管等。

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排水、通风和瓦斯治理等问题,以保证施工和运输的顺利进行。

4. 支护开挖完毕后,需要对留巷进行支护和加固,以确保留巷的稳定和安全性。

根据留巷的情况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如钢架支护、锚杆锚喷、压型支护等。

5.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是留巷施工的关键环节,包括电气设备、通风系统、输送机械等。

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标准进行,保证设备的功能和安全性。

沿空留巷技术探讨

沿空留巷技术探讨

沿空留巷技术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煤炭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些年来煤炭工业的管理模式和建设技术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沿空留巷技术是煤矿开采工作面运输巷在回采过程中保留原巷道完整性,并作为下一个采面回风及运料巷的一种施工方法。

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可以节省资源,加快煤矿开采的进度。

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煤炭工业建设技术明显有所提高、相关设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在煤矿开采巷道的技术选择和维护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炭工业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对沿空留巷技术现状进行深入的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该技术施工工艺及留巷支护方式,以期为我国煤矿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沿空留巷技术尾巷锚注支护探讨沿空留巷(英文gob-side entryretaining)技术是指一种能够使采矿工作面的运输巷在回采过程中直接采用特殊支护,保留原来巷道的功效,作为下一个采面回风和运料巷道的施工方式。

由于这种留存巷道的方法是在原顺槽位置上,沿着采空区边缘予以保留的,所以称之为沿空留巷。

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建设资源、减少煤体损失,因此,认真研究当前我国沿空留巷技术的现状,吸取教训,探究新工业体制下行之有效的施工和支护方法,是煤炭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1 沿空留巷技术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工业发展迅速,无论是煤炭工业的管理模式还是建设技术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沿空留巷技术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结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支架形式效果差。

以传统的支架形式来支护沿空留巷,曾经一段时间确实解决了煤矿回采工作面无煤柱采煤的问题,也杜绝了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

但据调查显示,传统密集型的支架形式主要应用于采面地压小且煤层条件好的低瓦斯矿井开采工业中,在每层条件相对较差或瓦斯含量超标的煤矿开采中就不能使用。

煤矿开采中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

煤矿开采中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

煤矿开采中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沿空留巷技术能够使无煤柱护巷实现,属于采掘煤矿技术的一个大变革。

煤矿开采中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升回采效率、科学地开发煤炭资源、减少掘进巷道工作量、解决采掘接替之前存在的矛盾,而且能够实现采煤技术的创新。

标签:煤矿;开采;沿空留巷;应用0 引言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应用沿空留巷技术可以借助支护技术对固有的巷道进行保留,进而保障运输巷的稳定和安全,从而确保下一个采面的顺利开采与回风。

所谓的沿空留巷是指应用支护技术支撑固有的顺槽位置,进而确保采空区不会出现塌陷的情况。

科学地应用沿空留巷技术能够使采掘煤矿过程当中出现的浪费情况减少,并且实现煤矿开采效率的大大提升。

1 煤矿开采中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1.1 支架技术不够先进在之前非常长的一段时期之内,为了使煤矿开采过程中回采工作面缺少煤柱采煤的情况解决,常常借助一般的支架方式来支撑煤矿的沿空留巷。

如此的支架方式实现了相应的成效,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确保煤矿采掘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其被沿用到今天,我国不少的煤矿企业都应用如此的支架技术。

在不断发展的煤矿事业影响下,一般的支架方式业已难以适应开采煤矿的要求,特别是在开采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煤矿的情况下,因为受到瓦斯含量高、开采煤矿困难、地质环境复杂等要素的制约,类别较多的一般的支架技术不但要求较大的施工量,而且难以实现理想的施工成效。

这样,滞后的支架技术较难适应开采煤矿的实际要求。

1.2 支护技术缺少可靠性和安全性当前时期,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应用巷帮充填体支护的矿井巷道支护技术,如此的支护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支护范围的扩大化,然而,应用的支护性材料大都是低强度,较难有效地支撑煤矿矿井顶板,进而难以保证开采煤矿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开采煤矿的效率不高受到之前滞后发展的煤矿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制约,一部分煤矿企业在处理顶板支撑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借助煤矸石堆垛技术,如此的技术的特点是成本小、便于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空留巷锚杆支护及其工程实践不同的巷旁支护方案对顶板的前期活动有显著影响。

在最下位岩层出现破断裂缝之前,架设足够初撑力和刚度的巷旁支护(边界支护)能保证顶板的破断线在支护的外侧,支护前期变形较小,此时,支护的切顶效果好。

如果沿煤帮已经出现裂隙后,再架设同样的巷旁支护,则顶板的破断线将发生在实体煤帮处,支护前期变形大,甚至被损坏,支护的切项效果差。

支护的前期作用主要是切顶,提高支护切顶作用效果的合理方案是及早支护,提高支护初撑力、支护增阻速度以及前期支护刚度,要保证巷旁支护阻力大于顶板断裂在支护外侧所需的最小支护参数(巷旁支护前期作用的临界值)。

为保持巷道顶板的完整性,增加直接顶的自稳能力,要求巷旁支护体与巷内支架共同作用。

在顶板后期活动中,顶板平移或反转下沉引起的煤帮挤出和底鼓量加剧。

在实验中发现,巷道支护(包括巷旁支护)顶不住由于顶板的后期活动而引起的平移下沉。

在后期活动中,改变巷旁支护阻力的大小,对顶板的平移下沉几乎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平移下沉具有“定变形”‘特点,此时,巷旁支护载荷完全取决于支护有效刚度的大小,有效刚度越大,载荷也越大。

由此,沿空留巷支护的后期作用是保证下位岩层不垮落,防止煤帮挤出或片帮造成巷道状况恶化,加固煤帮以提高煤帮承载能力、减少后期下沉量,加固底板、减少底朦量。

同时,要求巷道支架有足够的可缩性以适应顶板整体下沉引起的“定变形”。

总之,支护前期、后期作用与顶板的前期和后期活动是对应的。

前期作用主要考虑切顶,要求尽早支护,保证支护具有较高的初撑力、增阻速度及较大的支护刚度,前期应坚持以顶为主、“顶让兼顾”的支护原则,沿空留巷顶板岩层控制设计支护最大载荷以前期为主;后期要求支护具有较大的可缩性,坚持以让为主,“让顶兼顾”的支护原则,设计最大变形以后期为主。

前期力学模型有以下两种形式。

(1)四边支承的矩形叠加板模型。

顶板初次垮落循环过程中的主动垮落属于这种模型。

如图6所示。

图6 四边支撑的矩形叠加板模型(2) 三边支承,一边自由的矩形叠加板模型。

顶板周期垮落循环过程中的主动和被动垮落都属于这种模型。

如图7所示。

图7 三边支撑、一边自由的矩形叠加板模型沿空留巷支护阻力计算(l)主动垮落情况下支护切顶阻力计算11111111a a 1h +h h (+)22P L L γγγ== 综上所述,要控制沿空留巷顶板下沉,应该充分发挥支护的前期作用。

也就是说,在顶板的前期活动过程中,要实现以“顶”为主,采取及时支护,提高支护初撑力、增阻速度和额定工作阻力等措施,以达到充分利用顶板的自承力,减小顶板旋转下沉的目的。

在顶板活动后期,支护要以“让”为主,也就是说,支护达到极限承载能力之后,本身要有足够的竖向和横向可缩量,以保证在顶板下坑和煤帮挤出过程中,支护本身不被破坏,从而达到保护巷道断面形状,延长支护寿命的目的。

设计沿空留巷支护的变形参数要与冒落带之上岩层的下沉相适应,因此,合理的支护有两重含义,一是保护巷道,二是保护支架。

从一定意义上讲支护的“顶”主要是保护巷道围岩,支护的“让”主要是保护巷道支架本身。

巷旁充填体可缩性对沿空留巷顶板运动的适应性分析由于充填体和巷内支架的共同作用,使直接顶始终与老顶接触,老顶旋转岩块的旋转带动直接顶和巷内顶板的旋转,使巷内顶板的旋转角与老顶旋转角一致,通常认为,巷道顶板以煤体弹塑性交界处为旋转轴向采空区侧旋转倾斜,旋转轴在垂直方向上由岩层跨落角向上延伸.事实上,由于煤体的刚度远大于巷道支架和充填体的刚度,所以,可近似认为,老顶离层岩块正下方的直接顶与老顶一同旋转,即直接顶的旋转在老顶断裂线的直线上.充填体合理的压缩量Δh 为Δh = (X0+ c+ d)×SB/L,式中,X0为煤体内极限平衡区宽度;c 为留巷巷道宽度;d 为充填体宽度.锚杆巷道沿空留巷研究王国臣 王金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量为1z 2z =/[m 1)]=/[m )]A A C C L M K C L K K μμ---(( 式中 M ——采高,m ;m z ——直接顶厚度,m ;L ——梁跨度,m ;C ——巷道中线与岩梁端部断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m ;K A 、K C ——岩石碎胀系数及参与碎胀系数,K A =1.3—1.5 K C =1.00—1.05则老顶运动引起的变形量12z +=/[m 1)]/C C L M K CM L μμ--≈(实践证明,留巷这部分变形量占巷道总变形量的60%。

沿空留巷顶板岩层控制设计李化敏巷内支架和巷旁充填体不能改变老顶“大结构”的形态。

巷内支架只需保持直接顶的完整和与老顶的紧贴,不能改变顶板岩层过渡期活动时顶板下沉量的大小支护阻力的大小对后期活动顶板的平行下沉没有影响。

充填体的作用力主要是平衡巷道上方直接顶及其悬臂部分岩层的重量。

为保持巷道顶板的完整性,增加直接顶的自稳能力,要求充填体与巷内支架共同作用,保持直接顶与老顶的紧贴。

充填体应具有足够的可缩量以适应老顶的回转,通过适当的下缩让压,充分发挥围岩(老顶岩梁及冒落矸石)的承载能力,这也是支架围岩共同作用的体现;同时,充填体还应具有足够的支护阻力参与顶板运动及平衡,以缩短过渡期顶板剧烈活动的时间,减少留巷顶板过大下沉量。

沿空留巷支护阻力可由下式计算2l B 000X -1B c 0y 00Pa= [M +N (X +c+d) +(X +c+d)(q+q )/2 -T (h-S ) -M -(X0-x)dx](X +c+d/2)σ∆⎰B S =Sc(X0+c+d/2)(X0+c+d+e) - 1;在顶板的后期活动期,留巷空顶区处在稳定平衡的大结构的保护之下,所需的支护阻力较小,充填体的临界支护阻力主要是平衡冒落带高度ha 对应的岩层重量。

其临界支护阻力P l 可表示为2-1l a P =h (X0+c+d)(X0+c+d/2)γ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应用研究文志杰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的确定1L =式中h —基本顶厚度,m ; R t —基本顶的抗拉强度, MPa ;q —基本顶单位面积承受的载荷, MPa 。

(2) L 2的确定弧形三角块B 沿侧向断裂跨度L 2是指随基本顶断裂后在采空侧向形成的悬跨度。

如图2.1(a )所示,根据板的屈服线分析法,认为L 2与工作面长度S 和基本顶的周期来压步距L 1相关,则L 2的长度可用式(2.2)计算[31]:11221017L L L S =⎤⎥⎦根据计算分析[31],当S/L 1>6时,弧形三角块的侧向跨度L 2与周期来压步距L 1基本相等。

对长壁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L 1一般为10~20m 左右,工作面长度S 一般为120~250m 左右,即S/L 1约为6~12。

可以认为,长壁开采基本顶的侧向断裂跨度与基本顶的周期来压步距近似相等,即:L 2=L 1。

因此,基本顶的周期来压步距L 1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本顶的侧向断裂跨度L 2。

长壁工作面沿空留巷上覆基本顶断裂后弧形三角块B 的悬跨度L 2=10~20m 。

采场围岩应力与运动蒋金全对于较坚硬的直接顶,初次垮落前尚能悬漏一定的跨度,在自重作用下弯曲沉降,与上部发生离层,达到极限跨度时从中部或端部发生断裂,在下部允许运动空间超过其极限沉降值时发生跨落,初次跨落后则随采随跨落,或周期性冒落。

在平面上,初次冒落形状呈“O ”型,周期冒落形状呈半“O ”型,如图2-6所示。

采场端头直接顶可能形成“弧三角形悬板”结构,直接顶为多分层或多岩层时,若岩层排列为下软上硬时,则将依次分层冒落。

图2-6直接顶冒落特征破碎顶板运动规律及控制应用孙健直接顶厚度计算有一下公式:z z zm =r f P ' (1) 式中:p '——实测来压前夕支柱承载值t/m 2;r z ——直接顶岩层容重,2.7t/m 3;沿空留巷综合支护技术研究华心祝巷旁支护阻力计算公式:i-1i-1200j j 0j j i=1j=01j=0*200i=1a+x =h +x +h tg /2(+x +h tg /2()m m m i i Nii k m Pm Ai S F F a M M x P x a b γαασ=+++---+-∑∑∑∑∑()(a ))沿空留巷两帮移近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以实体煤侧巷帮占主要比重,采空区侧帮部位移量很小;顶底移近量主要为底膨量,顶板下沉量较小,顶板下沉量是采空区侧大于实体煤侧。

传统的巷旁支护只能提供被动的支护阻力,而巷旁支护的初始阻力对顶板支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沿空留巷巷旁锚索加强支护及参数优化华心祝1 锚索锚固长度的计算14s a cd f L k f ≥ 式中:k ——安全系数 ,一般取k=2;d 1——锚索钢绞线直径,取15. 24 mm;f s ——钢绞线抗拉强度,取1 860 MPa;f c ——锚索与锚固剂的设计载结强度,用树脂作锚固剂,取10 MPa 。

2锚索长度的计算L=L a+L b+L c+L d式中:L——锚索总长度,m;L a——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根据上面的计算取1. 5 m;L b——需要悬吊的不稳定的岩层厚度,一般包括顶煤、伪顶、直接顶厚度,根据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图知,L b= 3. 6m;Lc——安装托盘及锚具的厚度,取0. 1 m;L d——需要外露的涨拉长度,取0. 5 m 。

3锚索间排距的计算一般来说,锚索的排距与长度比值不小于2,工作面前方10m,后方20m为巷道围岩变形剧烈区。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稳定性控制李迎富,华心祝直接顶强度不同,沿空留巷垂直应力与垂直位移不同,直接顶强度越大,沿空留巷的顶板垂直位移和垂直应力越大,所需的巷旁切顶力也较大。

目前,坚硬难垮落的直接顶,应用沿空留巷的较少,除非采用水力压裂或深孔强制放顶等措施,但会增加沿空留巷的费用。

在下沉过程中,基本顶的重量通过直接顶逐渐转移到巷帮煤体和巷旁支护上,基本顶岩块在巷帮煤体、垮落研石和巷旁支护共同作用下形成“大结构”,而直接顶在巷内支护作用下形成的悬臂梁构成了沿空留巷的“小结构”。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主要受“大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而“小结构”本身的稳定是沿空留巷稳定的根本,巷旁支护承担直接顶及悬臂部分岩层的重量,保持直接顶与基本顶紧贴和巷道顶板的完整性,增加巷道顶板的自承能力,可避免巷道产生严重变形。

矩形或梯形巷道掘进中,不需要挑顶,保持了巷道顶板下位岩层的完整性,而保持沿空留巷的顶板岩层的完整性是沿空留巷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被动支护有:工字钢梯形刚性金属支架、工字钢梯形可缩性金属支架、U型钢可缩性金属支架。

主动支护有:锚杆支护,锚网索支护。

在顶板活动前期,需要充分发挥残留边界围岩的自称能力,深部矿井Y 型通风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张登龙,华心祝小结构一端的支承体为实体煤帮,另一端为巷旁充填体,因此实体煤帮、充填体的承载和抗变形能力将直接影响小结构的稳定性及承受大结构作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