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美国记者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1972年2月 23日,北京,尼克 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 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 但沉着坚定。
图说历史----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3-1955)
参加日内瓦国际 会议(195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955)
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 互 相 相 尊 尊 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领 权 土 完 整
互 不 侵 犯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平 平 等 等 互 互 惠 利
和 平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目标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 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 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会议特征 的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ຫໍສະໝຸດ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 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 对共产主义。
“克什米尔公主 号”残骸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 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 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 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 间的主要问题。 有权威的。 ——尼赫鲁

第五课中国的外交课件(共53张PPT)-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

第五课中国的外交课件(共53张PPT)-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

(3)核心要义:“十个坚持” 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 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十个坚 持”
内容
一个统领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 领导
一个使命 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个宗旨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
答案与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并 不能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
5.中国所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
答案与解析:×。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政治、安全、经 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利益分歧是一种常态,但中国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不同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既有共同 利益,也有利益冲突。
答案与解析:×。中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并不是所有 国家。
7.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同世界 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
答案与解析:×。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当我国领土受到侵犯、国家主权受到干涉时,我 们一定会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还击。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课标要求】 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认识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主干梳理
中国的外交
独立自主
主权 五项原则
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力量
重要力量
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
重大外交 共同价值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间)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 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1972.9.29 中日北京《联合声明》 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赠送日本田中首相一套《楚辞集注》
《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1895年4月17日(光绪21年3月23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 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桌对面右起: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 伊东。背向左起:参赞马建忠、参议李经方、钦差大臣李鸿章、参赞罗丰禄、参赞伍廷芳。
1955年4月 亚非29国在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旧址
“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955年4月18~24日,29国和地区,304 名代表在万隆举行会议。美希在亚洲继续推 行霸权政策,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不同挑拨离间。
毛泽东
1959年毛泽东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
1893.12.26~1976.9.9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4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 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北 京会谈。在会谈的第一天,周恩来在同印度代 表团的谈话中,提出处理中印关系的五项基本 原则。

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7张)

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7张)
帝国主义国家背后 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
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操纵,利用各国间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 的矛盾和分歧进行 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
义。
挑拨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
“ 求 同
“同”—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谋求发展。



方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思考“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何作用?
国际点评: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
周恩来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用 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智慧, 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
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周恩来和万隆会议
观看视频,思考一下问题: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 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会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一帆风顺的吗?遇到了什么困难?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 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件(共24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件(共24张PPT)
毛泽东和斯大林
建国第一年,新中国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外交成就
周恩来
国务院总理、 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亚洲第一个让联合国在其逝世时为他降半旗致衰的领导人
猜猜他是谁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②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遇难。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① 1953年7月,中国取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第一年就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苏联的对华态度:认可和帮助)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美帝国主义态度:敌视)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6月美国 第七舰队开进 台湾海峡,阻 止解放军攻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是怎样的呢?
学习目标
1.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 交态度;
2.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 了解万隆会议的概况,掌握“求同存异”方针。 4.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
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我们没有共同点。 • 锡兰代表: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
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面对一些国家的误解和怀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主张?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 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4.“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
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B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 出席万隆会议时 C.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 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不平等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
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 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正式形成
影响
材对中料国一::和和平平共共处处五五项项原原则则的的提提出出,,是是我新国中独国立外自交主政和策平外从交突政出策强的调完意整识体形现态,的标“志一着边新
倒中国”外,交转政向策较的多成地熟考,虑为国开家创利我益国而外开交始新走局向面务奠实定的了一基个础,相成当为重我要国的处标理志国。际关系的基本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以苏联、美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对峙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义阵营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 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的不承认、经济上的封锁 禁运、军事上的包围威胁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形成
周恩来在接 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
1953年 首次提出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 正式确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保证
目标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 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思考:中国跟亚非国家有过什么相同遭遇?要面 临哪些共同问题?
“同” “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话概括,就是反对霸权 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 进行国际合作,帮助落后国 家发展,建立公正平等,合 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在夹缝中求生存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苏攻美守。苏联在我国边境地区 部署兵力,企图包围中国;美国 实行战略收缩
外交任务没变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 远的朋友,也没有 永远的敌人,只有 永远的利益
方法:
“一条线”。中美建交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认为长期内大仗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才 是当代的主题。实行不结盟政策。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形势对中国比较 有利。中国利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大力 进行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
1.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基础上争取和平的国际环 境,周边环境; 2.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 际新的经济、政治秩序的 制定; 3.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 下,决定一切政策是根据 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
讲 课 : o9 级 国 贸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相互对立,美苏争霸,中国国力 不强
这一时期外交的中心任务: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 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方法: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重要成果: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