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通论(9)——红客篇
《高职学生安全教育通论》第九章

未发现任何可疑现象,警察也调取了学校的监控, 学校包了个不同色的外壳,又带回学校使用,
未发现任何可疑线索,此案件就此搁置。
被B女生识破。
第一节 防盗窃
12
二、校内外常见盗窃现象
(二)校外常见的盗窃现象
寝室内盗
这是一起典型的内盗案件,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平时 没有相应的防范意识。 (1)不在寝室存放贵重物品和大量现金。 (2)把重要物品锁在柜子或箱子里。 (3)妥善保管存折和银行卡,不要将密码告诉他 人。 (4)保管好寝室钥匙,不得借与他人使用。 (5)在宿舍洗澡前,先将现金、银行卡手表、手 机、钥匙等重要和贵重物品放在安全地方。
盗窃目标的准确性是指大学盗窃的成功率比较高,窃贼 得手的机会较大,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学校园中各类人员出入频繁,门卫宽松,不 法之徒可以轻松地出入校园,所以作案者往往对盗窃环境比较 熟悉,对盗窃物品的位置掌握得很清楚,对学生的作息规律把 握得也很好,致使作案能够屡屡得手。
另一方面,大学中很多盗窃案件都属于内盗性质,作案 者甚至就是本班、本宿舍的同学,受害者没有戒备之心,给了 作案者可乘之机。
第一节 防盗窃
11
二、校内外常见盗窃现象
(二)校外常见的盗窃现象 寝室内盗
2013年10月份的一天,夜里12点某辅导员接到A …详见教材P192
女生电话说自己的电脑在宿舍内被盗,辅导员和警 后来,她发现的迹象,学生 生了偷宿舍同学电脑的想法,第二次她自己趁
第一节 防盗窃
5
一、大学盗窃案件的特点
(二)作案时间的规律性
作案时间规律性是指大学盗窃案件的发生时间相对比 较集中。高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有系统的学习、活动和 生活的规律,这些规律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某些行为 的具体实施。一般来说,作案分子主要选择以下时间:
学校安全教育通论2011

一、学校安全事故答:学校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学校期间和由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而出于学校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1)种类: 意外伤害(在打闹、上下楼梯等过程中的偶然伤害)、同学矛盾、心理疾病、不法入侵(指不法歹徒等混入校园,对学生进行骗钱、打劫等行为)、交通安全、水电安全、女生安全、食品安全。
2)本质: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3)机制:1、矛盾合作型2、失误放大二、学校危险特征1、数量呈现---高增化2、形式呈现---多样化3、后果呈现---复杂化三、叙述“女生自我保护”教学内容。
1、行动上必须有智慧2、思想上必须有保护意识3、“结果”上必须事前考虑4、会走“路”(走熟悉的路,走人多的路,走光线明亮的路)5、会乘电梯(站在控制板那里,有男的进来要看看他)6、经常“猛回头”(猛回头之前拿口红在脸上多涂涂)7、相信自己第一感觉8、巧妙说明自己的“状态”9、不让陌生人入屋,不入陌生屋10不和熟悉男子独处30分钟以上11、面对危险,有所准备12、学会一招,善用环境13、美丽不诱人14、注意养成安全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四、叙述脑震荡特征、处理和判断。
答: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碰撞以后,脑功能发生暂时性障碍。
1)脑震荡的特征:1、立即出现神志昏迷。
2、意志丧失,一般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后方才清醒。
3、脉搏、呼吸微弱,并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脑震荡处理1、立即让伤者平卧,绝对保持安静;2、头部两侧用衣物填塞,以免左右摇晃;3、用毛巾浸湿冷敷头部,身体衣着要保暖;4、对神志不情者可用手指掐人中、合谷等,使其苏醒;5、病情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3) 脑震荡判断:1.让伤患者两脚并起来,闭上双眼,两手伸直平行向前,然后保持这个姿势30秒,如果出现站不稳的情况,即为脑震荡;2.让伤患站起来,闭上双眼,用手快速准确指鼻子20次,如果出现乱指的情况即为脑震荡.3.让伤患从100开始,连续减7,并快而准地报出答案,如果出现算不清楚的情况,即为脑震荡.五、叙述学校安全事件种类。
7.31员工行为安全手册及安全生产7条红线

4.高压触电,应在保救护人员的安全情况 下,因地制宜采用相应救护措施。解救 触电人员时,要做好防护,以免触电人 员再受二次伤害。
2.救护人员不得用手拉或用金属棒、潮湿 物品救护,应使用绝缘器具使触电人员 脱离电源。
12.天车对汽车进行装卸货物时,汽车司机禁止待在驾驶室内。在装卸 过程中,天车起吊或落吊时汽车上禁止有人。
13.上下天车、龙门吊等起重设备时,要与司机联系好,待车停稳后, 再上下车。
五、防触电伤害
1.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得进行电器安装与 维修,不得擅自接电源。 2.电气专业人员在安装、维护、检修电 器设备后,不得留有隐患。 3.严禁使用未经检测合格的绝缘工器具。 4.移动电器电源线不准拖拉,电源接长 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并不准裸露金属 线。
安全培训
培训目录
01
02
安全生产“红”七条
1.意识红线 2.运行人员红线 3.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职责红线 4.设备管理人员红线 5.检修人员红线 6.高危作业人员红线 7.交通红线
行 为安全手册
1.员工安全行为标准通 则 2.员工安全行为"十不准" 3.防机械伤害 4.防起重伤害 5.防触电伤害
3.冬季在工作区域内禁止使用明火取暖。 4.通过煤气排水器时,应尽量远离设施通过,遇有煤气 泄漏时,应服从现场专业人员指挥,或向上风头侧逃生。
5.员工在可能接触到有毒气体、液体的设备内作业时, 需设监护人;直接接触酸碱时须戴胶质手套与防护眼镜。
八、防高处坠落伤害
1.在二米以上(含二米)高处或临 边(如屋顶、窗口、滴水檐等)作 业时(含悬挂钟表、换电池、擦拭 玻璃、登高清洁等),必须系好安 全带。无法系安全带的作业必须采 取可靠安全措施。
安全通论(9)——红客篇

客 的 目 的就 是 要 有 效 阻 止 这 种 系 统 崩 析 ( 耗散 ) 趋
保 用 户 能 够 按 既 定 的秩 序 在 系 统 中 提 供 或 获 得 服 务 然, 用户的误操作 ( 或者 红客 的乱操 作 ) 也 会 在 实 际
乱系统 , 增 大 系 统 的熵 。不 过 , 为 了清 晰 起 见 , 本 文 不
全、 现 代 密码 学和 纠 错 编 码 等 。
那时 , 攻 防双方 的最 佳 策略 都 是 “ 静止不动” , 至 少 表 面 上是
这样。
钮 心 忻
博士 , 教授, 博 士 生 导 师 。 北 京 邮 电 大 学学士和硕 士学位 , 香 港 中文 大 学 电 子 工 程 系博 士 学 位 。 1 9 9 7年 起 在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信
( 或 协助颁 布 ) 相 关法律 法规 , 而且还 经常 删贴 、 封网、 雇 水 军 等 。但 是 , 这些都是 错觉 , 如 果 要 单 一 地 考 虑 红 客 的 这 些 防卫 措 施 , 那么, 《 安 全通论 》 将无 立足 之地 , 而 且 系
由“ 热力学第 二定 律 ” 可 知该 系 统 的熵 ( 或 秩序 , 或
Smar t I n d u s t r y a n d I n f or ma t i on Sec u r i t y
安全 通论 ( 9) ——红 客篇
杨 义先 , 钮 心 忻
( 北 京 邮 电 大学 信 息安 全 中 心 , 北京 1 0 0 8 7 6 )
编者 按 : 文 章 揭 示 了红 客 的 本 质 , 即, 维 护 系统 的 “ 安 全
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重复文献[ 1 — 8 ] 中 提 到 过 的所 有 技 术 部 分 , 而 是 充 分 《 系统论》 来 揭示 红 客 的本 质 。
安全通论 第9章 沙盘演练的最佳攻防策略

证毕。
dit≤max1≤i≤mdit≤dst≤min1≤j≤ndsj≤dsj
为便于深入研究,现引进关于二元函数鞍点的概念。
定义9.1:设f(x,y)为一个定义在x∈A及y∈B上的实值函数, 如果存在a∈A和b∈B,使得对一切x∈A和y∈B,都有 f(x,b)≤f(a,b)≤f(a,y),那么,称(a,b)为函数f的一个鞍 点。
max1≤i≤mdit=min1≤j≤nmax1≤i≤mdij 和
则由
min1≤j≤ndsj=max1≤i≤mmin1≤j≤ndij,
max1≤i≤mmin1≤j≤ndij=Min1≤j≤nmax1≤i≤mdij 就有,
max1≤i≤mdit=min1≤j≤ndsj≤dst≤max1≤i≤mdit=min1≤j≤ndsj 所以,对任意i,j都有:
今后,当纯策略意义下,不存在最佳攻防策略(或解不存 在)时,就自动认为讨论的是在混合策略意义下的解,相 应的攻方的收入函数为E(x,y)。
和定理9.1类似,在混合策略意义下,最佳攻防解也存在 鞍点的充要条件。
定理9.2(最佳混合攻防策略存在性定理):攻防双方都 存在最佳混合策略的充要条件是:存在x*∈S1和y*∈S2, 使(x*,y*)为函数E(x,y)的一个鞍点,即对一切
x∈S1,y∈S2,有E(x,y*)≤E(x*,y*)≤E(x*,y)。 本定理的证明同定理9.1,不再复述。
下面来讨论最佳攻防对策解的存在性及解的有关性质。
如前所述,一般情况下,在纯策略意义下,最佳攻防策略 的解往往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混合策略意义下的解却总 是存在的,并且,我们将通过一个构造性的证明,引出求 解最佳攻防对策的基本方法,即,线性规划方法。
v1=miny∈S2E(x*,y)≤E(x*,y*)≤maxx∈S1E(x,y*) =v2
安全通论 第17章 跋

凑兴心理:俗话叫“凑热闹”,它容易导致不理智行为。比 如,许多计算机病毒,就是在用户的“凑兴心理”帮助下, 在网上迅速扩散的。对建设者来说,“凑兴心理”就少见了。
群体心理: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共有性、界限性和动态性。网 络作为桥梁,将所有人连接成规模各不相同的群体;而且,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成员之间将形成,几乎相同的“认同意 识、归属意识、排外意识和整体意识”。所有行为,包括安 全行为,都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无论是正影响,还是负 影响。
动机与安全: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它是由“需求” 推动的、有目标的动力是由需要、愿望、兴趣和情感等内 外刺激的作用,而引发的一种持续兴奋状态。
情绪、情感与安全:情绪既依赖于认知,又能反过来作用 于认知;这种反应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 极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对安全态度和安 全行为,都有明显影响。
1. 信息安全心理学 2. 信息安全管理学
网络空间的所有安全问题,几乎全都可归罪于人!
具体地说,归罪于三类人:破坏者(又称黑客)、建设者(含红客)和使用者(用 户)。当然,他们相互交叉,甚至角色重叠,比如:
首先,所有人,包括破坏者和建设者,肯定都是网络的使用者; 其次,承建信息系统的专家、保卫网络的红客,当然是建设者。此外,从某种程度上
能力与安全:能力是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比如,思维能 力强的人,在面对重复的、一成不变的、不需动脑筋的简 单操作时,就会感到单调乏味;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反之, 能力较低的人,在面对力所不及的任务时,就会感受到无 法胜任,甚至会过度紧张,从而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只有 当能力与任务难度匹配时,才不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好奇探秘心理:因猎奇而侵入他人系统,试图发现相关漏 洞,并分析原因,然后,公开其发现的东西,与他人分享。
安全周刊9

七、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处,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八、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以免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
九、上下层同时进行工作时,中间必须搭设隔离设施,工作人员必须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十一、禁止登在不坚固的结构上(如石棉瓦屋顶)进行工作。为了防止误登,应在这种结构的必要地点挂上警告牌。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如此。——鲁迅
Gio Ponti,In Praise of Architecture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柯布西耶
安全通论 第10章 安全对抗的宏观描述

用户集H中,所有用户的钱袋子总数:N(分别编号为1, 2,…,N),N为有限整数。
用户h身上的钱袋子状况:一个N维2进制向量 x=(x1,x2,…,xN),其中,若xi=1,则表示此刻第i个钱袋子仍 然挂在用户h的身上;否则,若xi=0,则表示第i个钱袋子在 别人身上。
用户h∈H给自己预留的攻击费为rh:一个N维向量 其第i个分量的值,表示预算给第i个钱袋子的攻击费
H:所有可能用户的集合(有限集)
对每个用户h∈H来说,可能拥有多个规模不同、价值不 同、安全度不同的信息系统,比如网银帐号、社交帐号、 电子邮件系统、个人电脑、办公自动化系统、甚至还有 大型的网络应用信息系统等。
(“系统”采用了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创始人)的定义,即,系统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更形象地说,系统是能够 完成一种或者几种功能的多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在一起的结 构。)
早在200多年前,亚当· 斯密就在其《国富论》中指出, 当自由市场经济充分竞争时,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牵引着竞争各方,最终达成互利。
在网络空间中,黑客与红客的竞争对抗非常激烈,而且, 还会越来越激烈。但是,在网络空间的黑客和红客对抗中, 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们心平气和地休战(当然, 也可以说是为下一场、更惨烈的对抗战做准备)。
但是,如果雇主出价低于攻击成本,那么机器黑客将把 该系统原样归还给原来的主人;如果雇主出价高于攻击 成本,那么机器黑客交付给雇主的也只是一个“装有被 攻破系统的、且定时才能打开的信封”。
如果雇主甲给钱较少,若另一雇主乙却想以高一点的价 来购买“甲刚刚获得的信封”时,机器黑客会重新攻破 雇主甲,把这个信息系统装入另一个“定时才能打开的 信封中”,卖给雇主乙;如此往复,直到所有用户不再 有攻击意愿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某种 意义上 , 红 客代表 “ 正义 ” , 因此 , 红 客 的行动 都 是公 开 的 , 他 们可 以光 明正大地 运用包 括法律 、 法规 、 标准、 管理 、 技术 、 教 育等一切 手段来捍卫 系统 的安 全 。
从表 面上 看 , 红 客 的行动 包 括 ( 但不限于) 安 装 防 火墙 , 杀病 毒 , 抓 黑客 , 加 解密 , 漏洞 扫 描 , 制 定标 准 , 颁 布( 或 协 助颁 布 ) 相 关 法律 、 法规 , 而且 还 经 常 删 帖 、 封
统 的熵 始终是 时变 的。 设 系统 的全 部不 安 全 因 素为 q , q , …, g , 记 t 时
它激发了更多 的负面情绪 , 甚 至严重干扰 了红客 的正 常防 护活 动 。其 实 , 红客的本意 , 是 只 想 做 一件 事 , 那 就是 : 维护 系统 的 熵 ( 或秩序 ) !或 更 准 确 地 说 , 最 好 能够“ 减少 系 统 的 熵 ” 。 次 之是 要 “ 阻止 系 统 的熵 被增 大 ”. 至 少要 确保 “ 系统 的熵 不 要 过快 地 增 大 ” 。因此 , 能 够 维护好 熵 的 红 客 , 才是 合 格 的 红客 ; 否则 , 就 是 差 红客 , 甚 至是 帮倒 忙 的红 客 。
由于 红客 可 以使用 黑 客 的所有 技术 , 所 以, 本文 不 再 重 复文 献 [ 1 — 8 ] 中 提 到 过 的所 有 技 术 部 分 , 而 是 充 分 运用 《 系统论 》 ] , 来揭 示红 客 的本 质 。
刻 系统 的熵 为 Q( t , q , g , …, g ) 或 者 简 记 为 Q( t ) 。
由文 献 [ 1 ] , 这 意味着 “ 系统 的不安 全性 ” 也在 不 断地增
在某 种 意义 上 , 黑 客 代表 “ 邪恶” , 因此 , 黑 客 的行 动都 是在 隐蔽 环 境下 进行 的 , 不敢 对外 公 开 。从 而 , 黑 客获 胜 的主要 法 宝就 是技 术 和其他 “ 鸡 呜 狗盗 ” 。
第3 1 卷第 5期
2 0 1 6年 1 O月
成
都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Vo 1 . 31 No . 5 0e t .2 0l 6
J OURNAL OF CHENGDU UNI VERS I TY OF I NF ORMAT I ON TEC HNOLOGY
文章编号 : 2 0 9 6 — 1 6 1 8 ( 2 0 1 6) 0 5 D4 4 3 一 D 4 稿件来源 : 科 学 网
0 引 言
红 客是被 黑 客逼 出来 的 。 没有 黑 客就不 需 要红 客 。 但 遗 憾 的是 , 黑 客不 但 没 有 绝 迹 , 而且还越来越多 , 越
来越凶 !
1 安全 熵 及 其 时 变性 研 究
考 虑 由红 客 、 黑客、 用户、 网 络 和 服务 等 组 成 的 系 统 。 由“ 热力学第 二 定 律 ” , 可 知 该 系 统 的熵 ( 或秩 序 , 或组 织性 ) 一定会 随着时 间的流逝 , 而不 断地 自动增大 ;
能挡 住黑 客 的攻击 。 又 把 自己的阵 营搞 得一 团糟 , 甚 至 逼 反 了 自己的“ 友军” 。 比如 , 其 中, 最典 型 的“ 化 友 为 敌” 的代表 , 恐怕就是新 浪小编们 的随意删帖 , 因为 ,
黑客 失误等无 意行 为所造成 的乱序 问题 。 由于有 红 客 、 黑 客 等人 为 因素 的影 响 , 所 以, 网络
统 中提供或 获得服务 。当然 , 用 户 的误 操作 ( 或 者 红客
的乱 操作 ) 也会 在实 际上 搞 乱 系统 , 增 大 系 统 的熵 , 不
过, 为 了清 晰起见 , 本 文不考 虑诸如用 户误操作 、 红客和
网、 雇 水军 等 等 。但 是 , 这些都是错觉 , 如 果 要 单 一 地 考 虑 红客 的 这 些 防 卫 措 施 的话 , 那么 , 《 安全通论》 将 无 立 足之 地 , 而 且 系 统 的安 全 防 守 工 作 将 越 来 越 乱 。 过去 , 也许 因为没 有 搞 清 红 客 的 本质 , 所以 , 红 客 才 做 了许 多事倍 功 半 的事 情 , 甚至 还做 了不 少 负功 , 既没 有
系统显 然不 是 “ 封 闭系统 ” ( 如 果 只考 虑设 备 , 那么 , 系 统 就 可看成 是 “ 封闭 系统 ” , 实 际上 . 它 还 是一 个 “ 有 限
系统 ” ) , 更 由于红 客 和黑 客 连 续 不 断 的攻 防对 抗 , 使 得 系统 熵 ( 秩序的度量) 不断地被增大和缩小 , 即, 系
大: 特别是黑 客的存在 。 使得 这种 “ 熵增 大 ” 的趋 势更 明
显. 因为 。 黑 客 的实质 就是搞 破坏 . 就是要 搞乱 系统的既
定秩 序 : 而与之 相反 , 红 客 的 目的就是 要 有效 阻止这 种 系统 崩析 ( 耗散 ) 趋势 , 确保用户能够 按既定 的秩 序在 系
杨义先 . 钮 心 忻
( 北 京邮 电大 学信 息安 全 中心 , 北京 1 0 0 8 7 6 )
摘要 : 揭示 了红客的本质 , 即维护系统的 “ 安 全熵 ” 值, 避免 其突变 , 当然 , 如果能够 “ 使熵减少 或不增 ” 就最理 想 。特别 是通过对熵 的时变微分 方程的讨论 , 分 析了各种情况下 , 系统 的安全 态势以及 红客的业 绩评价等 。
网 址 :h t t p : / / b l o g . s c i e n c e n e t . c n f b l o g - 4 5 3 3 2 2 - 9 6 0 3 7 2 . h t ml
发表时间 : 2 0 1 6 - 0 3 04 -
安全 通 论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