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客年代史
黑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代
第3代(2000~),这一代黑客主要由在校学生组成 ,其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与第1代、第2代相差甚远 ,大都只是照搬网上一些由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 攻击手法。现在网络上所谓的入侵者也是由这一代 组成。但是领导这一代的核心黑客还是那些第1代、 第2代的前辈们。 这一代兴起是由2001年4月的一起撞机事件引发,黑 客代表组织为“红客联盟”、“中国鹰派”。
世界第一黑客“凯文· 米特尼克”
13岁时他对电脑着了迷,掌 握了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高超的 操作技能,但却因为用学校的计 算机闯入了其他学校的网络而被 勒令离校。 15岁时,米特尼克成功入侵 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 主机,成为黑客史上的一次经典 之作。
不久,他又成功破译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洲通讯网 络的“改户密码”。随后,他又进入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电脑网络, 吃惊地发现FBI的特工们正在调查的一名电脑黑客竟然是他自己!他立即 施展浑身解数,破译了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密码,每天认真查 阅“案情进展情况报告”,并恶作剧地将特工们的资料改成十足的罪犯。 不过,特工人员最终还是将米特尼克捕获,法院将他送进了少年犯管教所 ,米特尼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网络少年犯”。
国内黑客的发展与文化状况
• 因特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使国内的黑 客逐渐成长起来。纵观中国黑客发展史, 可以分为3代。
第一代
• 第 1 代 (1996~1998) , 1996 年因特网在中国兴起,但 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接 触网络。当时计算机也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大部分 地区还没有开通因特网的接入服务,所以中国第 1 代 黑客大都是从事科研、机械等方面工作的人,只有他 们才有机会频繁地接触计算机和网络。他们有着较高 的文化素质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凭着扎实的技术和对 网络的热爱迅速发展成为黑客。现在他们都有稳定的 工作,有的专门从事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或成为网络安 全管理员,有的则开了网络安全公司,演变为派客(由 黑客转变为网络安全者)。
黑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1998 年 8 月暴发了东南亚金 融危机,并且在一些地区发 生了严重的针对华人的暴乱, 当时残害华人的消息在新闻 媒体上报道到后,国内计算 机爱好者怀着一片爱国之心 和对同胞惨遭杀害的悲痛之 心,纷纷对这些行为进行抗 议。中国黑客对这些地区的 网站发动了攻击,众多网站 上悬挂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五星红旗。当时黑客代表组 织为“绿色兵团”。
第三代
第3代(2000~),这一代黑客主要由在校学生组成 ,其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与第1代、第2代相差甚远 ,大都只是照搬网上一些由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 攻击手法。现在网络上所谓的入侵者也是由这一代 组成。但是领导这一代的核心黑客还是那些第1代、 第2代的前辈们。 这一代兴起是由2001年4月的一起撞机事件引发,黑 客代表组织为“红客联盟”、“中国鹰派”。
黑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计专1461
王茂森
黑客概述
• 黑客最早始于20 世纪50年代,最早的计算机1946年在宾夕法尼 亚大学出现,而最早的黑客出现于麻省理工学院,贝尔实验室也 有。最初的黑客一般都是一些高级的技术人员,他们热衷于挑战、 崇尚自由并主张信息的共享。 • 1994 年以来,因特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自 由和无限的财富,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 方面都越来越网络化,并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 可以说,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已成为物质和能量以外维持人 类社会的第三资源,它是未来生活中的重要介质。随着计算机的 普及和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黑客也随之出现了。
黑客简介
• “黑客”一词由英语Hacker英译而来,是指专门研究、发现计算 机和网络漏洞的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 而产生成长。黑客对计算机有着狂热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他们 不断地研究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发现计算机和网络中存在的漏洞, 喜欢挑战高难度的网络系统并从中找到漏洞,然后向管理员提出 解决和修补漏洞的方法。
黑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1998年8月暴发了东南亚金 融危机,并且在一些地区发 生了严重的针对华人的暴乱, 当时残害华人的消息在新闻 媒体上报道到后,国内计算 机爱好者怀着一片爱国之心 和对同胞惨遭杀害的悲痛之 心,纷纷对这些行为进行抗 议。中国黑客对这些地区的 网站发动了攻击,众多网站 上悬挂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五星红旗。当时黑客代表组
第一代
• 第1代(1996~1998),1996年因特网在中国兴起,但 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接 触网络。当时计算机也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大部分 地区还没有开通因特网的接入服务,所以中国第1代 黑客大都是从事科研、机械等方面工作的人,只有他 们才有机会频繁地接触计算机和网络。他们有着较高 的文化素质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凭着扎实的技术和对 网络的热爱迅速发展成为黑客。现在他们都有稳定的 工作,有的专门从事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或成为网络安 全管理员,有的则开了网络安全公司,演变为派客(由 黑客转变为网络安全者)。
织为“绿色兵团”。
很快,米特尼克就获得假释。1983年,他因非法通过 ARPA网进入五角大楼的电脑网络而被判在青年管教所6 个月。1988年因为入侵数字设备公司DEC再度被捕。 1990年,他连续进入了世界5家大公司美国太阳微系统 公司、Novell网络公司、NEC公司、诺基亚公司和摩托 罗拉公司的网络,修改计算机中的用户资料,然后逃之 夭夭。1994年12月25日,米特尼克攻击了美国圣迭戈 超级计算机中心,因此获得“地狱黑客”的称号。但是 ,这次攻击激怒了负责该中心计算机数据安全的著名日 籍专家下村勉,为挽回损失和教训米特尼克,这位计算 机高手利用自己精湛的安全技术,帮助FBI将米特尼克 捉拿归案。
黑客常用的工具
流光 流光这是国人小榕的作品。这个软件能让一个刚刚会 用鼠标的人成为专业级黑客,它可以探测POP3、FTP、 HTTP、PROXY、FORM、SQL、SMTP、IPC$ 上的各 种漏洞,并针对各种漏洞设计了不同的破解方案,能够 在有漏洞的系统上轻易得到被探测的用户密码。流光对 WIN9X、WINNT、WIN2000上的漏洞都可以探测,使 它成为许多黑客手中的必备工具之一,一些资深黑客也 对它青睐有加。
中国黑客

【怀旧】中国黑客《中国黑客x档案》一个时代的终结终需要一个符号。
2004年最后一天,中国红客联盟(HUC)发起人lion关闭了这个曾经聚集了国内最多黑客爱好者的网站。
这在网上激起了一波怀旧潮,一篇名为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年代的帖子成为春节后网络上的热门转帖。
中国的大部分网民(超过一半是在2002年以后才接触网络)第一次听说从1998年到2001年发生的6次中外黑客大战,他们中的一个说:就因为晚生了两年,我竟然没有赶上那么多事情。
黑客们的反应与大众正好相反。
听到红盟解散的消息后,一个叫大鹰的黑客说,那群小孩儿长大了。
从1994年中国邮电部对普通客户开放网络服务算起,中国的网龄已过10岁,中国黑客的年龄还要更长久些。
199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院建设了一个试验性质的网络,开通不久,一名欧洲黑客发现了这个陌生的地址并闯进来,成为中国第一个黑客案例1996年,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建立BBS。
这一年,英国17岁的女中学生莱安诺·拉斯特凭想象写出的《骇客帝国》,成为那一年的畅销书,hacker这个词传入中国,被译为黑客。
次年,中国最老牌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成立,黑客从此有了自己的江湖。
真正的黑客追求的是技术,极少人懂得他们世界的语言。
1998年,一件意外的事件使中国黑客浮了上来。
当年5月,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直到8月,一部分相关的图片和报道才通过互联网传到了中国,一群愤怒的黑客决定对向印尼网站发起攻击。
这次攻击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赞许,为次年的中美黑客大战打下良好基础。
1999年5月8日美国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中国网民向白宫投掷了大量的垃圾邮件阻塞网路,并成功图改了部分美国军方网页。
在这次行动中,一位黑客赋予了这个群体新的颜色--象征着革命的红色,还发明一个对应的英文单词honker,意为爱国的黑客。
1999年正是网络泡沫年,黑客在这阵势不可挡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泛起了泡沫,一群技术刚刚起步的黑客开始建设自己的黑客网站。
网络安全概述二

2018/11/24
3
“头号电脑黑客”--凯文· 米特尼克
1964年出生的Kevin David Mitnick,被称之为世界上“ 头号电脑黑客”。他在15岁时就成功破解北美空中防务 指挥系统,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 头的数据资料。不久之后,他又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太 平洋电话公司”的通信网络系统。更改了这家公司的电 脑用户,包括一些知名人士的号码和通讯地址。导致太 平洋公司不得不作出赔偿。而太平洋电脑公司经过相当 长时间才明白自己的系统被入侵了。随后他开始攻击联 邦调查局的网络系统,并成功的进入其中。发现联邦调 查局正在调查一名”黑客”,而这个“黑客“正是他自己 ,但他并未重视。在其后的活动中多次被计算机信息跟 踪机跟踪,并在16岁时被第一次逮捕,成为全球第一名 网络少年犯。 Mitnick随后并未收手,先后成功入侵了 诺基亚、摩托罗拉、升阳以及富士通等公司的计算机, 盗取企业重要资料,给这些公司造成高达4亿美元的损失 。1994年, Mitnick向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进行入 侵攻击,并戏弄了联邦调查局聘请而来专为缉拿他的被 称为“美国最出色的电脑安全专家”的日裔美籍计算机 专家下村勉,并于1995年再次被捕。2001年释放,2002 年彻底自由,开始作为为美国互联网杂志专栏作家,以 安全专家的身份出现。
内容安排
1.4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1.7 则 1.8 1.9
2018/11/24
黑客 网络攻击过程 常用的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策略及制订原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 小结
1
2.1 黑客
黑客(hacker),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 “劈,砍”,引申为“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 在早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俚语中,“黑客”则有 “恶作剧”之意,尤指手法巧妙、技术高明的恶作 剧。 他们通常具有硬件和软件的高级知识,并有能力通 过创新的方法剖析系统。 网络黑客的主要攻击手法有:获取口令、放置木马、 web欺骗技术、电子邮件攻击、通过一个节点攻 击另一节点、网络监听、寻找系统漏洞、利用缓冲 区溢出窃取特权等。
中国黑客

根据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中日之间的网络战最早大约出现在1997年。
据中国鹰派联盟网站长万涛回忆,当年恰逢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广州的几千名网友一起向日本首相官邸邮箱群发垃圾邮件。
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无视历史事实,悍然判决参加过当年南京大屠杀的老兵东史郎见证大屠杀的诉讼败诉;1月23日,右翼势力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集会,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这两次事件直接引发了中国黑客对日本网站的首次大规模的进攻。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时的进攻已经从群发邮件导致网站瘫痪变成夺取网站的控制权。
2001年中国黑客对日本的攻击掀起新的高潮,这与当年中日关系龃龉不断有直接关系。
尤其在小泉上任后宣布将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大规模的进攻处于酝酿之中。
但后来由于小泉迫于压力改变了参拜日期,加上国内的因素,所以只出现了零星攻击。
据资料显示,在小泉参拜的8月13日当天下午4时许,日本气象厅网站服务器首先受到中国黑客的攻击,其后,日本防御系统研究会、日本情报大会服务中心、日本议员网站等大批政府站点也受到攻击。
8月14日凌晨,一家名为红客大联盟的中国黑客组织发出了《对日本采取网络打击的声明》。
此后,除零星攻击外,中日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网战。
2005年2月份,中国国内一家声望颇高的爱国主义题材网站遭袭,近乎瘫痪。
据该网站工程师事发后透露,经过连续几昼夜的调查,攻击源锁定主要来自日本。
该网站在去年也遭受过类似的袭击。
这两次袭击事件都是在近两年来,中日两国就岛屿主权争议趋于紧张的背景下发生的。
客观来讲,来自日本黑客的攻击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这可能和很多日本青年政治参与程度低有关”,一位国内的网络安全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随着中国黑客群体日趋理性,对日本的攻击也转向零星,一些主流的黑客组织都不再从事这类活动。
网名:goodwell所属组织;绿色兵团网站:介绍:中国最早黑客组织绿色兵团的创始人,中国黑客界泰斗级元老。
一位黑客风云人物的十年经历

被FBI点名的中国黑客

网名:KING真实姓名:谭绪武简介:原中国黑客联盟站长,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领军人物之一,中国第1代黑客之一,中国最早期黑客组织中国黑客联盟的创始人,中国黑客界泰斗级元老,中国传奇黑客。
2003年1月25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到19时30分的6个小时里,全球互联网遭受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安全威胁,亚洲、北美和欧洲的网络全都陷入了瘫痪或者半瘫痪的状态。
美国FBI一位发言人称,他们怀疑此事与一名自称“KING”的中国黑客有关。
全球惊魂6小时1月25日中午,广州的龙先生和同事吃完午饭,匆忙赶回杂志社。
今天是他们的截稿日,下午会有很多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稿件,他们要赶紧处理。
但当他们打开电脑,顿时傻眼:他们无法连上邮件服务器收取信件,甚至无法登陆任何网站。
龙先生和同事们急得不断打电话到为他们提供网络服务的公司反映,可是他们的求助甚至没人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情急之下,龙先生愤怒地说:下个月我们就转用中国电信!但此时,中国电信用户也正面临同样的难题。
上海的王女士要在当天下午将一份报价方案发给正在澳大利亚的经理,以准备下星期一开始的商务谈判。
但她足足用了两小时也没能通过Outlook把邮件发出去。
王小姐试图改用网页方式发送邮件,但仅显示hotmail邮件的主页面就用了差不多30 分钟,而且执行登录操作后,网站无法连接。
王女士从中国电信的服务热线中得知,上海地区的互联网出口堵塞,中国电信正在全力抢修。
一筹莫展的王女士只好打国际长途向经理汇报,电话一接通,话筒里就传来经理焦急的声音:怎么现在一个网站都连不上?!这种焦急的情绪在国内的网上蔓延。
从1月25日13时30分左右开始,国内几乎所有网站在同一时间内无法访问,但一些网上通讯软件仍能够正常使用,关于事件原因的种种谣言开始通过这些通讯软件传播开来,仅记者一人就从QQ的好友中得到以下几种猜测:美伊爆发信息大战,殃及全球;中国遭受美国黑客攻击;中国电信正在调整带宽;中国的互联网政策发生变化……事实上,互联网正遭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安全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黑客年代史黑客人物 2007-06-16 01:34 阅读28 评论0字号:大中小图片:黑客们的反应与大众正好相反。
听到=0>"红盟"解散的消息后,一个叫大鹰的黑客说,"那群小孩儿长大了。
"从1994年中国邮电部对普通客户开放网络服务算起,中国的网龄已过10岁,中国黑客的年龄还要更长久些。
199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院建设了一个试验性质的网络,开通不久,一名欧洲黑客发现了这个陌生的地址并闯进来,成为中国第一个黑客案例。
1996年,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建立BBS。
这一年,英国17岁的女中学生莱安诺·拉斯特凭想象写出的《骇客帝国》,成为那一年的畅销书,"hacker"这个词传入中国,被译为"黑客"。
次年,中国最老牌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成立,黑客从此有了自己的江湖。
真正的黑客追求的是技术,极少人懂得他们世界的语言。
1998年,一件意外的事件使中国黑客浮了上来。
当年5月,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直到8月,一部分相关的图片和报道才通过互联网传到了中国,一群愤怒的黑客决定对向印尼网站发起攻击。
这次攻击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赞许,为次年的中美黑客大战打下良好基础。
fC5qR D`X fU7 Qt Q1999年5月8日美国"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中国网民向白宫投掷了大量的垃圾邮件阻塞网路,并成功图改了部分美国军方网页。
在这次行动中,一位黑客赋予了这个群体新的颜色--象征着革命的红色,还发明一个对应的英文单词"honker",意为"爱国的黑客"。
[ *\^D B5PKk w1999年正是网络泡沫年,黑客在这阵势不可挡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泛起了泡沫,一群技术刚刚起步的黑客开始建设自己的黑客网站。
从1999年到2000年,"中国黑客联盟"、"中国鹰派"、"中国红客联盟"等一大批黑客网站兴起,带来了黑客普及教育。
不仅年轻人急于赶上这股浪潮,家长们也格外的支持,一位家长对参加中美黑客大战的儿子说:"学了这么多年电脑,也该到报效祖国的时候了。
" _]$J-fHp3B . I^h Q但并非每个人都为这种现象而高兴,"当你企图用文化去解构技术,它也许会发展成科学,也许会发展成巫术。
"老牌黑客alert7说。
9` 53*kh. 2 j P黑客大战催生了一大批新生代黑客,也使他们从一开始就陷入浮躁和急于炫耀的陷阱,新生代不甘于默默无闻地摸索黑客技术,而是把技术当作玩具。
当一批小孩使用木马冰河盗取QQ号码并觉得好玩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崇拜的前辈冰河从未攻击过别人的电脑。
1( a- Jv~{JxwZp 3vt若干次黑客大战后,无论黑客还是公众都开始反思这一行动的积极作用与副作用,到2002年,这股浪潮开始消退,就像lion在他的告别留言里说的那样:"激情早已不在。
"此后几年,尽管各种黑客组织此起彼伏,但大型的黑客大战再没有发生过,而黑客这个原本隐秘的江湖,出于商业的需要,正在驶向浮华和炫耀的水面,绝大部分老牌黑客组织已经转变成了商业机构,黑客也摇身一变为网络安全专家。
在网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红盟网站,在正式关闭前,已经多次关版,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w sr #65\PB |4CV,[Q红盟解散后,有人问:红盟倒了,还有新的黑客站出来吗?这根本不是问题,尽管黑客文化在逐渐由大众回归小众,但伴随着中国外交摩擦而发生的小规模黑客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我们回过头来反思黑客江湖的浮躁,我们无法忘记1999年那个愤怒的夏天,当看到白宫网站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心里忍不住浮动的快意。
!I G B i6%Z X !w ]■万涛"黑客教父" &1e2b@Ov]) OY !stq记者马昌博 3 N1:yV~ cvY e p>@]g在万涛口中,柳传志不是"柳总"而是"老柳"。
"他挺平易近人的,那时侯经常跟他一起吃饭。
" ^ D zq&3y33 j`B-T o"那时侯"是1992年,万涛还是个大四的学生,在北方交通大学学会计,同时在中关村给联想打工。
g( -FO1I8 za@ 7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昔日的"老柳"早已如日中天,成为中国企业界的泰山北斗,而"老柳"眼中的"小万"也成为了中国黑客中的大哥"老鹰","中国鹰派联盟"的灵魂人物。
Y hF9h<xn37f )~ {S"病毒这东西挺好" Y8@a}si5r@[%a2PGH第一次有这想法的时候,万涛上大三。
那时他就把心思都用在了机房:每天早上8点进去,晚上10点出来。
一杯水,两个苹果,一坐就是一天,不去吃饭,因为回去就没机位了。
当时病毒刚开始流行,万涛碰到了一个叫"大麻"的病毒。
"当时很兴奋,觉得病毒这东西挺好,很短小的程序,却能造成很大的破坏。
" Od;W7&.M[~Ht .V*学会计的万涛觉得自己想要胜过那些计算机科班生,只能找一个取巧的手段,病毒显然是最佳选择,"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 & LpU Ck,dF ?=^ FE想了就干,不久第一个类似"java"的病毒就弄出来了。
这个小病毒造成的效果是学校整个公共机房的瘫痪,无计可施的老师最后竟然找到万涛帮忙。
自己制造的病毒自己当然清楚,"杀毒"成功后,万涛成了机房的"座上宾",获得了免费上机的权利。
+KO f >d7AGQ'C3Y) T三个月后,万涛在父母的单位发现了自己制造的的病毒,而父母的单位在南昌。
^H r6iuGY {F N万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东铁路集团。
做不来会计的他给就集团做了一套财务软件,这套软件单位一直用了十年。
不过他觉得这个"铁饭碗"的日子实在枯燥,1995年的一天,万涛在报纸上看到普华会计事务所招聘,就直接应聘到普华做审计去了。
@8t U "U;X{0s ii^按时上下班的日子让他头疼,1996年万涛辞职出来做了一个自由程序员。
此后的万涛做了一个网络技术公司,但公司不景气,他就到南易科技公司做了首席安全顾问,一直到现在。
n %Y <e{1yD {f $*刺刀带着思想=E=S~cJ #P;S"1 h->|万涛说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论者,他不知疲倦地呼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黑客文化",并不讳言中国黑客的民族主义情结。
他说,要想营造中国的黑客文化,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吸纳一些非技术因素。
* CD-glRn O|ls1997年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的时候,万涛参与攻击了日本官方站点。
此后诸如1998年针对印尼,1999年针对美国,2000年初针对日本的行动他都参加了。
2001年陈水扁发表"就职演说"后,万涛组织大陆黑客发动"反台独"战役,在"水莲会"的主页上贴上了五星红旗。
[Vd :eLy 7FW T)% p也是在这期间,一个叫"白浪"的网友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或许需要"鹰派",很多网友以为是网名叫"中国鹰派"的万涛发的帖子,随后纷纷跟贴,要求成立一个"鹰派"组织。
万涛也以"中国鹰派"的名义参与了讨论,并于5月21日发表了《班门弄斧:中国鹰派点评阿扁演讲》的文章。
于是从此,"中国鹰派""以一声有力的呼喊、带着一种庄严和责任诞生了!" CR{`s|d` !Va> ]万涛在"鹰派联盟"的章程中倡导一种"健康的黑客文化",努力让黑客们以建设者的身份回到现实,而不仅仅是破坏。
"我相信,我们联盟所怀抱的信念,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进取的信念,'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既然为鹰,就必须有鹰的傲气和自尊。
" jc!f1zOLR 4 P#k-因为总喜欢谈黑客的责任,万涛被一些崇尚技术的黑客说成是"以娱乐化手段领导大众黑客",但万涛依然用布道者的热情去阐述自己的思想,"一直有两种声音在交锋,一种是唯技术论,一种是红客精神。
" 3Tl8yLq* *TZ3)' "\Q他甚至雄心勃勃的要搞大众网络技术培训,"黑客技术就是刺刀,可以用来保卫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言论阵地,但是仅仅有刺刀没有思想是不行的。
"他说,"我们要像拿破仑的军队,刺刀要带上思想。
"说这话的时候,万涛的口气就象一个牧师。
U&P&+-.wk<X +a) o3这个已经33岁的黑客写了首《中国鹰派联盟网主题歌》:"我们是中国的鹰派,我们要做民族的精英,所有正义的人民给了我们力量和勇气,我们会永远战斗不息。
" `vf# HIk" 9 '.l(s他称自己的伙伴为同志,他的"鹰盟网"上有"社稷民情"、"思想争鸣"等栏目,最近推荐的图书是《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
</ i T=3 .*`x]`I■周帅"江湖"十年间5DW JF 3T}M' GY L记者马昌博_hk)J)vxLcz ^8on hj这个27岁的年轻人,留平头,戴眼镜,一身黑衣,目光冷峻,很契合他的网名Coldface(冷面)。
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他的网络身份:一个黑客,一个中国黑客。
)A]=vb\b /<9}Yo ~&T"我上高中的时候做黑客就差点被抓起来。
"周帅说。
在江苏东台中学上高三时,周帅因为三番五次"黑"临县一个政府网站的聊天室而被电子跟踪,气急败坏的公安人员声称要抓他。
那是1996年,周帅还未满18岁。
QwdA6JZwL @j53b _)从1995年开始上网,到成为中国最早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的重要后续成员,十年间,作为中国第二代黑客的周帅跟随中国黑客的节拍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