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检测题(有答案)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时间:25分钟总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32分)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 ,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 ,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2.与以下图所示事件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是( )A.中秋节B.端午节C.清明节D.春节3.(2019·临沂期末)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 ,以下能表达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B.海内存知己 ,天涯假设比邻C.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D.自送别 ,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4.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 ,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A.刚直不阿 ,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 ,著成信史照尘寰B.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C.诗史数千言 ,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 ,春水群鸥野老心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5.“铁板铜琶 ,继东坡同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后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
这位词人是( )A.李白B.柳永C.辛弃疾D.曹雪芹6.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句子有长有短 ,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 ,是一种在诗、词的根底上开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开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开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7.(2019·黄冈期末)诗以言志 ,文以载道。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 ,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 ,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的文学名著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C.?三国演义? D.?西游记?8.(2019·杭州期中)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高中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同步练习2 人民版必修3

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真题当堂练】一、选择题()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 《诗经》D. 《楚辞》( ) 2.在《红楼箩》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 3.古典名著《水浒传》描写的许多人物都称得上是“运动健将”。
如果跨越时空,让:”鼓上蚤”时迁、“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广”花荣和“浪里白条”张顺参加现代运动会中的①跳高②游泳③马拉松④射箭,最佳的对应顺序是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③②④①( ) 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宗教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平民化( )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二、非选择题6.法国历史学院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吏、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测试)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测试)一、选择题1.《诗经》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很强C.反应了自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D.被后代奉为儒家经典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 意即确立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这就要求从《诗经》所反应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角度去思虑剖析。
答案 C2.右图是重庆“诗仙太白”酒业(企业 )有限企业的广告图片,以下讲解词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勇敢的夸张和奇异的想象B.诗仙剧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热情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涛”解析 D 项是郭沫若对诗圣杜甫的夸赞。
答案 D3.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期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分析所选诗句是大家熟知的历史资料。
本诗用夸张手法再现瀑布的宏伟、壮观,充足表现浪漫主义风格。
应选A。
答案 A4.“怒气冲天,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类文学体裁是()。
A.楚辞B.唐诗C.宋词D.元曲答案 C5.元朝可谓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代评论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理解如话”,这主要必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怀写志为主流C.表现凝重与沉郁的特点D.表现浪漫主义风格答案 A6.右图是我国刊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相关。
冯其庸先生以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说话疯疯狂癫,什么也不干,平常不愿念书,不屑宦途,反对男尊女卑,倡导同等友善。
这部作品应当是 (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清小说的理解,这一类试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知识,自然作为历史题,它还要求联合历史知识解答。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训练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第6课同步课时训练1、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
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风格C.折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3、曹植描写洛水之神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此创作文体属于( )A.汉赋B.楚辞C.宋词D.元曲4、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中的一部分, 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5、李白:“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这些大胆批判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弛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
下列选项中能够直接说明出现这些不朽诗篇原因的是( )A.“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B.“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C.“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D.“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6、杜甫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充满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可见其继承了( )A.汉赋夸饰的特点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C.楚辞浪漫的风格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7、《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
人民版必修三 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练习

人民版必修三 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单选题1.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2.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
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
这一倾向是( )A.怪诞化B.脸谱化C.世俗化D.功利化3.明清小说是当时商业繁荣,封建制度衰落的产物。
下列作品中深刻鞑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的是A.《水浒传》B.《红楼梦》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
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
”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C.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5.下面是学者杨庆红制作的两宋小说家籍贯统计表,此表反映了()A.江南始终主导古代文化B.小说起源于宋代的河南C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文学发展D.地理环境决定小说发展6.“《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从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7.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
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
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辛弃疾2、下列古代文学作品属于宋词的是:A. 《 hurting》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水浒传》D. 《越绝书》3、《诗经》中,以下哪首诗体现了周代的农业生产状况?A. 《关雎》B. 《伐檀》C. 《黍离》D. 《七月》4、唐代的诗歌创作,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5、《诗经》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抒情方式是()。
A、借景抒情B、借物抒情C、借史抒情D、借事抒情6、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以()为主,其诗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
A、豪放B、婉约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7、中国古典文学在唐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以下不属于唐朝诗人的是()A、《将进酒》李白B、《琵琶行》白居易C、《乌衣巷》刘禹锡D、《滕王阁序》王之涣8、以下关于《水浒传》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章回体小说B、《水浒传》描绘的是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C、《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大多具有侠义精神D、《水浒传》通过描写梁山好汉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残酷9、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青玉案·元夕》中,哪一句体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A.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B. 蜡炬成灰泪始干,夜阑珊、风定花犹落。
C.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0、下列关于《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林黛玉才情出众,善诗词。
B. 林黛玉性格内向,多愁善感。
C. 林黛玉出身名门,却命运多舛。
D. 林黛玉是小说中的主要反派角色。
11、下列哪位诗人以其诗歌描绘了盛唐时期繁荣景象,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12、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之一?A. 《西游记》B. 《红楼梦》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13、以下哪位唐代诗人的诗歌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14、下列哪个词牌名最早出现在宋代,且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作者情感著称?A. 满江红B. 江城子C. 醉花阴D. 菩萨蛮15、《诗经》中的“国风”主要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A、周初至春秋时期B、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C、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D、秦汉至三国时期16、唐诗以其不同流派和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唐朝的“边塞诗”风格代表?A、岑参B、王之涣C、孟浩然D、高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时代特色,并说明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配套试题和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配套试题和答案第三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配套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56题)【诗的经典】1、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 、《诗经》的出现B 、《离骚》的问世C、《二京赋》的出现 D 、《上林赋》的发表2、《硕鼠》出自于诗经中的()A、《风》B、《雅》C、《颂》D、《骚》3、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主要是()A、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B、贵族宴饮是演唱的乐歌C、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D、宫廷祭祀时演唱的赞歌4、《诗经》中的雅主要反映了()A、贵族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生活B、残酷的战斗场面C 、劳动人民的生活景况 D、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5、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作品是()A.《诗经》 B.《离骚》C.《九歌》 D.《天问》6、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7、下列作品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的是()A.《离骚》 B.《诗经》 C.《吊屈原赋》 D.《上林赋》【楚辞的魅力】8、我国先秦时代的伟大诗人是()A、屈原B、李白C、杜甫D、白居易9、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的文学体裁是()A.四言诗 B.楚辞 C.赋 D.词10、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尊敬并纪念他的原因是()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B、他主张政治要革新C、他的抗秦事迹D、他的爱国精神11、与《诗经》相比,楚辞的特点有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②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和神话色彩③句式较为灵活④不便于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屈原作品中表达其强烈探索精神的是()A.《离骚》 B.《天问》C.《九歌》 D.《九章》【汉赋的风采】13、赵壹在《刺世疾邪赋》中发出了“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的呼吁,这表明他A.反对社会的变革和进步B.希望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C.对当时的腐败政治不满D.充分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14、西汉赋作家司马相如的作品是()①《吊屈原赋》②《七发》③《子虚赋》④《上林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汉武帝时司马相如的汉赋词藻华丽,主要反映了()A、封建国家的繁荣昌盛B、丰富的民间社会生活C、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D、人民的悲惨生活16、下列汉赋作品属于东汉辞赋家的是()A、《子虚赋》B、《上林赋》C、《二京赋》D、《吊屈原赋》【李杜诗篇万口传】17、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A、先秦B、秦汉C、唐代D、宋代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征同步训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征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爱国主义D.现代主义2.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C.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5.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6.以话本小说为代表,民间通俗文学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有①城市经济的发展②思想界的活跃③印刷术的进步④娱场所的增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宋代的瓦舍戏剧表演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2.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兴起推动世俗文学发展 B.八仙是百姓心中神仙的顶级代表
C.文学故事成为道教传播的载体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价值观改变
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D.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4.南宋诗人陆游在《历代诗馀》中评论某宋代词人时说:“公非不能歌,但豪放……诸歌词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他所评论的词人应是()
A.柳永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苏轼
5.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6.以下四句诗词,风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C.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D.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7.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宗教化
D. 逐渐神秘化
8.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明清时期涌现一大批世情小说 B.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
C. 唐田园诗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 汉赋在汉武帝时走向创作鼎盛
9.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的原因主要是()A.都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国家的分裂C.战争的频繁D.文人的刻苦用功
10.“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11.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活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往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
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家是()A. 屈原B. 李白C. 杜甫D. 辛弃疾
12.下列文学创作形式以适应市民阶层对文化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是()
A.《诗经》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13.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
在谈到今后三年的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明志。
温总理引用的这句话在体裁上应属于()
A.楚辞B.唐诗
C.宋词D.元曲
14.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词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
B、其中婉约派重要代表有苏轼、辛弃疾
C、词起源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D、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
15.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A.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B. 《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 《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D. 《二刻拍案惊奇》:“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
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17.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
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陆游
18.宋代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叙述了唐玄奘取经故事,将以往话本中唐僧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改变为猴行者作为话本中的主人公。
到了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成功塑造的神猴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和尚一道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
宋明以来,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塑造,
反映了()
A.佛、道、儒三教合流的发展趋势 B.神话传说故事深受人民喜爱
C.市民文化不断发展的需求 D.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19.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
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
这说明()A. 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B. 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 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 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
……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叉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2(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3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
——冯天瑜(2007海南调研)杨华(2007海南调研)任放《中国文化史》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
(3)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答案
1.B2.A3.C4.D5.B6.B7.A8.A9.A10.C11.A12.D 13.A14.B15.C16.B17.B 18.C19.A
20.(1)打破坊市制度或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化程度提高
(2)宋词、元曲、风俗画等
(3)理学形成,完成了儒家思
想的思辩化和理论化,对当时和后世产生重人影响
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的发
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