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名优绿茶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中国名优绿茶及其加工工艺

中国名优绿茶及其加工工艺作者:徐旻涓邹晓庆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8期摘要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我国绿茶历史悠久,名优绿茶种类繁多,工艺考究独特,通过了解绿茶发展历史,探究绿茶的制作工艺,并对代表性的名优绿茶加以研究,可以增进对中国名优绿茶的了解,以更好地提高名优绿茶品质。
关键词名优绿茶;历史;制作工艺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3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年产量在10万吨左右,位居全国六大初制茶之首。
它历史悠久,品质优异,产区广泛,产量高。
河南省、贵州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陕西省(陕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广西省及福建省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1]。
1 名优绿茶历史绿茶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类茶。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了犒劳周武王的军队,就曾有“献茶”。
通过信史《华阳国志》,可以认定:在西周时代,川北、陕南一带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
因此,可认为种茶的历史可追溯到3 000 a以前的巴人[2,3]。
在1 000多a前的唐朝,我国已采用蒸青的方法加工绿茶,被称为“蒸青团茶”。
其制法是先将茶树上采来的鲜叶放入锅内进行蒸煮,然后将其捣碎制成饼状,在穿孔烘干,以便收藏引用[4]。
其中比较出名的蒸青团茶有龙凤团茶、顾渚紫笋等。
到了宋朝元朝的时候,将蒸青团茶改进为蒸青散茶。
明朝的时候,又进一步发明了炒青的制法,这样可以利用干热来发挥茶叶的香气,是绿茶的品质有了更大的提高。
明朝许次纡的《茶疏》中写道“生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
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
多取入铛,则手力不匀,久于铛中,过熟而香散矣。
甚且枯焦,尚堪烹点”。
闻龙的《茶笺》中更详细的讲述了绿茶炒制方法:“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
否则黄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
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培训

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培训绿茶是一种重要的茶叶品种,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味,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保证绿茶的品质和口感,优质绿茶的加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篇关于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培训的介绍。
名优绿茶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
首先是采摘环节。
采摘时间是决定绿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选择嫩叶嫩芽,鲜嫩度高的茶叶进行采摘。
采摘后的茶叶要尽快进行杀青,以保留茶叶的天然香气和味道。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杀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处理,迅速阻止茶叶内部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的绿色。
传统的杀青方法是通过炒制,利用高温将茶叶中的酶失活。
现代化的加工厂则采用蒸炒结合的方式,通过蒸汽和高温炒制茶叶,使茶叶保持绿色,同时增加茶叶的香气。
揉捻是绿茶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揉捻的目的是通过揉压茶叶,使茶叶内部的汁液充分挥发,加强茶叶的香气。
绿茶的揉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
手工揉捻主要依靠人工的揉压力度和节奏,而机械揉捻则通过机器的挤压和揉捻动作来实现。
最后是干燥环节。
干燥是绿茶加工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干燥的目的是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提高茶叶的保存性和品质。
传统的干燥方法是通过阳光曝晒,要求天气晴朗且干燥。
现代化的加工厂则采用机械干燥的方式,通过热风或烘箱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
综上所述,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培训涉及到绿茶的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配合,需要技术高超的茶农来进行操作,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名优绿茶。
只有掌握了这些加工技术,才能将绿茶的香气和口感完美呈现,让消费者享受到最优质的茶叶。
所以,加强名优绿茶加工技术的培训非常重要。
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培训对于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农来说,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
以下将详细介绍名优绿茶加工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培训的重要性。
首先是采摘环节。
采摘时间是决定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早春时节的嫩叶嫩芽的品质最好,所以要在正确的时间进行采摘。
绿茶加工研究报告

绿茶加工研究报告摘要本文对绿茶加工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探讨,包括了绿茶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制品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绿茶加工工艺的改良和优化,提出了一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绿茶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 引言绿茶是一种非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健康饮食的重视,绿茶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研究绿茶加工工艺以提高产量、保持品质对于茶叶加工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绿茶加工进行深入研究,为绿茶加工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绿茶加工工艺绿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
采摘时应选择嫩叶,质地饱满、无病虫害的叶片为原料。
杀青过程中,应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茶叶过度烘烤。
揉捻可通过机械方法进行,使茶叶弯曲,有利于茶汁的挥发和形成芽尖。
最后,通过烘干将茶叶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以达到制品质量标准。
3. 绿茶的制品特点绿茶具有多种制品形式,如碎茶、散茶、片茶等。
不同的制品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碎茶适用于袋泡茶和速溶茶等市场,具有方便冲泡、口感鲜爽的特点。
散茶适用于用具泡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片茶则适用于礼品茶等高端市场,外观美观、品质上佳,是茶叶市场的一种重要产品。
4. 绿茶加工的技术创新为了提高绿茶加工的效率和品质,我们进行了技术创新的探索。
首先,我们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实现了全自动化的绿茶加工流水线生产。
其次,针对茶叶杀青环节的问题,我们研究开发了新型的杀青设备,可以实现杀青过程的精确控制,保证茶叶的品质。
此外,我们还对绿茶揉捻和烘干环节进行了改良,以提高茶叶的卷曲度和干燥效果。
5. 绿茶的市场需求和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茶文化的传承,绿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绿茶已成为茶叶市场的主要品种之一。
未来,绿茶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功能性绿茶和有机绿茶等新产品的推出。
我国茶叶加工技术装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茶叶加工技术装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对茶业而言,其根本在于茶叶加工技术装备。
自1990年开始,我国的名优绿茶加工机械装备生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
现阶段,茶业加工机装备生产厂家的规模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与创新度。
目前,机加茶的质量还是普遍要比手工茶低。
茶叶的加工机械装备发展必须围绕市场通过对茶叶加工工艺的探索,来增强茶叶的品质,将增强机械装备机械水准作为重点,强化创新工作,加强对既有产品的更新迭代,推广全新的工艺、技术及材料,必须做到环保节能,切实增强茶叶加工机械装备可适用与规模性的生产实力。
关键词:茶叶;茶叶加工;加工技术装备;装备1.基本概念茶叶加工就是把茶树叶片转变成干燥的一种茶叶酿造法。
茶叶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的加工手法。
在最常见的方式之中,茶叶加工对叶片进行氧化的模式及大小不一样,最终不再氧化,酿成茶同时使其干燥,茶叶干燥后的固有口感的主要由所栽培的茶树灌木种类、所采的茶叶质量及其所经历的加工模式与加工水平。
茶叶通过加工后和其他的茶叶或是调味剂相混合,能使最终的茶叶口感发生变化。
中国是全球的茶叶发祥地,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深远。
与之相同,自唐朝以来,我国的制茶工艺也逐渐持续的改良,在茶叶需求的不断增长下,机器加工法成为当代制茶的主要模式,茶机技术也随之持续发展,直至当今水准。
2.茶叶加工技术发展概况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我国大宗茶叶加工技术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不同茶类的加工方式不断改进,茶叶品质越来越稳定,方便了出口,并且未来适应不同茶种的做形设备以及专用的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保证了名茶的品质。
以绿茶加工为例,鲜叶摊晾过程得到了优化,相比较手工制茶的不稳定性,绿茶在摊晾阶段就开始注意温度、湿度以及时间。
除此之外的杀青技术,作为绿茶制造工艺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也到有效提升,无论是锅炒还是蒸汽杀青,都有效钝化了酶的活性,还保持了茶的香气,目前还研制出一种利用微波杀青的新技术;在揉捻过程中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模仿人工揉捻的优势之处,揉捻机不断的发展适应了茶叶的揉捻成形。
绿茶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及成套装备

绿茶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及成套装备1. 前言绿茶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喜爱。
而绿茶的加工过程不仅是保证绿茶质量的关键,也是绿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茶加工行业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成为绿茶加工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2. 智能化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在绿茶的加工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分析,提高加工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绿茶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更好地保留绿茶的香气和营养成分。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对绿茶质量的精准控制和优化。
3. 智能化技术的关键创新为了实现绿茶加工智能化的目标,关键的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传感器技术的创新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
各种传感器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可以实现对绿茶加工过程中温湿度、气压、PH值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升也是智能化的关键。
通过在绿茶生产线上应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调节。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也为绿茶加工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对大量的加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绿茶品质的优化和提升。
4. 成套装备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相应的成套装备也在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
智能化绿茶生产线的应用成为绿茶加工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从智能化的绿茶杀青机、揉捻机到自动化的烘干机,都是绿茶加工智能化的体现。
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绿茶加工方面的成套装备也将不断迭代更新,为绿茶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5. 个人观点我认为,绿茶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及成套装备是绿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绿茶加工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不断加大对智能化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智能化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研发和应用,实现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

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绿茶作为中国传统的名优茶品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加工工艺独特。
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是一种非常传统且独具特色的工艺,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该技术的详细步骤。
选择鲜嫩的茶芽作为原料,茶芽的选择十分关键,要选取开展均匀,大小相近的茶芽,避免使用过老过硬的茶叶。
接下来,将茶芽放入土坛中,土坛是一种特制的陶罐,以确保茶叶能够均匀受热。
然后,将土坛放置在火盆上方的火炉上,用火炉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茶叶逐渐变得软化,此时,用手轻轻揉捻茶叶,使其形成扁平的形状。
这一步骤需要手法娴熟,要注意轻柔揉捻,避免过度揉捻,以免破坏茶叶的形状和风味。
随后,将扁平的茶叶放在干净的竹帘上晾干,晾干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通常需要晾干约3至4个小时,以保证茶叶干燥透彻。
将晾干的茶叶放入干净的纸袋中,储存起来。
扁形茶叶因为形状扁平,所以保存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受潮。
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需要经过摘取、蒸青、揉捻、干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准确地掌握火候,要求技术与经验相结合。
通过手工加工,扁形名优绿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茶叶的形状平整,色泽翠绿,清香四溢。
传统的手工加工技术也保留了茶叶本身的营养成分,使其更具有滋补功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生产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加工技术。
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已经逐渐淡出市场。
总结而言,虽然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在市场逐渐消失,但其独特的工艺和口感依然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对于一些追求传统工艺和口感的消费者来说,手工扁形名优绿茶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浅谈名优绿茶机制工艺中的五个要点

较 , 分析研究其肥力特点 , 现将结果报道如 下。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土壤取 自西 藏山 南地 区错 那县高 峰茶 场 , 海拔 2500m 左右。与之相比较的土壤分 别取自湖南石门东山峰茶场 , 海拔 1200m 左 右 ; 南岳 西岭茶场, 海拔 600m 左右; 安化 茶场, 海拔 100m 左右。 1 2 方法 在取样区内以五点法 然后按分析方法要求制备待测样品。土壤理 化性状测定参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写的 %土壤理化分析& 和中国土壤学会农 业化学专业委员会编写的%土壤农业化学常
控制在 6% 左右。待下机摊凉后, 再进行装 箱或包装, 不能 用布袋或 其它不洁 之物盛 装, 以免返潮和吸收异味。 按照上述五点机制绿茶 ( 或名优绿茶) , 不仅速度快, 而且具有色泽翠绿, 汤色浅绿 明亮 , 叶底嫩绿 , 自然茶香, 外形美观等常 规手工炒制法难以具备的风味和优点。
1 周文新 2002, ( 2) : 28~ 31 2 3
关键词
西藏高峰茶场 ; 海拔 ; 土壤理化性状
据中国茶树栽培学介绍, 我国茶树种植 海拔以 800m 以下的居多, 尤其是海拔 200~ 300m 高 的低山丘陵 区栽培最 多。在云贵 高 原, 有的地区茶树种植海拔达 2 000m 左右。 而我国西藏自治区茶园面积很少。据错那县 人民政府介绍, 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高峰茶 场是我国目前栽种茶树海拔最高的地区, 也 是目前世界上海拔 最高的茶场 , 高达 2 400 ~ 2 650m 。该茶场建于 1971 年, 1977 年开始 产茶, 茶地主要集中在贡布河南岸的阳坡上 以及娘姆江 西岸的平坝上。四周森林覆 盖, 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年降水量约 1 200mm, 年均气温 15 ! 。有关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理 化性状报道 很少, 我们受当地领导的委 托, 对该地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 并与 不同海 拔高 度的茶 园土壤 理化性 状进行 比
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

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手工扁形名优绿茶是一种传统工艺,主要是通过手工制作过程,将新鲜的绿茶叶加工成带有扁形的优质名优绿茶。
这种茶叶的品质十分优良,口感清香爽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下面,我们将介绍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
1. 鲜叶选择首先,要选用优质的鲜叶。
选择鲜嫩、厚实、新鲜的绿茶叶,叶子要完整,没有发黄、枯萎和破损等情况。
一般采摘时间在清晨7点至9点之间为宜,这样鲜叶的鲜嫩程度达到最佳。
2. 滚揉杀青将挑好的鲜叶放置在杀青锅中,经过高温短时间的杀青处理,去除绿叶中多余的水分。
然后就要进行滚揉处理,这是制作扁形名优绿茶的关键步骤,必须掌握好时间、温度和力度。
滚揉的目的是使茶汁充分释放出来,同时通过磨擦,将叶子中的细胞壁不断破裂,形成扁平的形态。
滚揉时间一般为30~40分钟,温度在80~90℃之间,否则会影响滚揉效果。
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否则会造成叶子的损坏和汁液的过多流失。
3. 静止散热滚揉后的叶子摊开,需要进行静止散热,这也是制作扁形名优绿茶的关键步骤。
放置在通风干燥处,让叶子自然散热,调节湿度,让茶叶含水量在7~8%之间,形成茶叶的基本内质,使茶叶形态自由伸展,带有自然的卷曲和扁平的形态。
4. 揉捻压制静止散热后,需要进行揉捻压制处理。
揉捻的目的是进一步破坏细胞壁,促进茶汁的释放,同时将叶子压扁成条形。
揉捻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温度在40~50℃之间,适当加入一定的压力,帮助叶子压扁。
5. 干燥整形揉捻压制后,需要进行干燥整形处理。
将茶叶摊开放置在晾盘上,进行低温干燥。
一般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将叶子干燥到10~12%含水量。
最后,对干燥后的茶叶进行挑拣整形,使成品茶叶整齐美观。
以上就是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的具体步骤。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可以制作出优质、口感香醇的名优绿茶。
但是需要注意,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时间、温度和力度等工艺参数,才能确保出产的茶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