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 大纲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3课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ppt版本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3课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ppt版本

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 计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 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 领土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6-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3)国外战场: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
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提示:促进了民族觉醒,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串一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
-13-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主题一
主题二
全民族抗战
材料解读 材料 1937年10月11日《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 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 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 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 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解读 “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民族自觉 史的开端”体现了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争,这也是实现第二 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
第13课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2-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3-
思维导
知识清


一、抗日战争
1.日本的侵华
(1)过程
①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地
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
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思考 依据材料,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 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提示:代表:进行土地改革。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高中历史第课解放战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课解放战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的寓意是___鼓__足_勇__气__,_乘__胜__追__击__,_把革命进行到底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 此的政权:__太__平_天__国__,_中__华__民__国__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政治斗争为主,军事斗争为辅)
①重庆谈判 (45.8-10)
原因:国民党…共产党… 结果:《双十协定》、“未达成协议” 影响: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②政协会议 (46.1)
依据:《双十协定》内容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内战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事 陆海空总兵力430万 人民军队120万 力量 得到美国先进的武器 小米加步枪
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时间
部队
战果
辽沈 1948.9—11 东北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淮海
1948.11— 中原、华东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1949.1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平津 1948.11— 东北、华北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1949.1
52万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②政协会议

①战略防御

2、战争阶段 ②战略反攻和

战略决战
③最后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胜利的原因 2、胜利的意义
第四单元
侵略史:1840 19世纪末 1937
鸦片 战争 抗争史:
甲午中日战 日本侵华 八国侵华

一轮复习 解放战争课件

一轮复习 解放战争课件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八课时
解放战争
结束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4· 安徽高考)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 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
A.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历史
B.③ ② ① ④ D.③②④①
答案:B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八课时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 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全国人 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八课时
解放战争
结束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 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诞生。
1936 年底,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扭转了时局,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八课时
解放战争
结束
2.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①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 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阶级基础。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八课时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放战争
结束
革命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 的历史,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 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 观。从革命史观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 众共同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名师课件—《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名师课件—《解放战争》
上下退
当堂达标
1.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
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 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
真实用意是( A )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
上下退
当堂达标
第 17 课
解放战争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和赫尔利
上下退
推进新课
重庆谈判的背景:
自 一方面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
主 学
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
习 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另一反面,也是最
关键的,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
上下退
推进新课
重庆谈判:
时间:1945年8—10月;

《双十协定》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 《双十协定》: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免内战;③
主 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
学 习
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但是这一谈判有一个 意;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 很大的缺憾,就是双方的谈判的焦点——解放区政权问
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题和人民军队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不过尽管这样,它对
于共产党来说,还是具有很大意义。
上下退
推进新课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6年;
主 地点:重庆;
学 习
内容: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结果: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
区,全面内战爆发,政治协商会议泡汤。

人民解放战争【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PPT课件

人民解放战争【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PPT课件

7.历史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 利。 (2)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论断提出的时代背 景。
提示:时代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 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 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1)时间及依据:1947年夏,《中国土地法大纲》。 (2)影响: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 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 战略反攻的序幕。
第 课人民 解放战 争课件 【新教 材】统 编版高 中历史 必修
历史
第 课人民 解放战 争课件 【新教 材】统 编版高 中历史 必修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目标素养
1.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 权在中国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原因,客观评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3.感受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领导作用及人民对党的 热烈支持与拥护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及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2)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 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 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②毛泽东提醒全党:“夺 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课件(41张)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课件(41张)

人数
170
110
423
244
20
这说明当时

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1 2 3 4 5 6
解析
答案
2.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下图漫画反映了抗战
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A.建设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 C.坚持独裁内战
延安召开,毛泽东指出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
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 中共“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2)国民党独裁内战方针: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在重庆 召开,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
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坚持独裁,准备内战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解析
分析材料中“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
人民解放军与山东有关的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
重点进攻。
1 2 3 4 5 6
解析
答案
4.“1948年,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卓越的战斗精神和军事策略,决 定性地扭转了历史潮流,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落入他们的 手中。”当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的大会,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知识点二
历史叙述 1947 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 1.战略反攻:
力渡过黄河,挺进 大别山
2.战略决战 (1)概况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解放战争 PPT课件20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 PPT课件20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 毛泽东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歼敌70多万)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陕北 青化砭 羊马河 蟠龙镇 沙家店
山东
孟良崮 击毙张灵甫
随堂练习
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是 A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国来定人,反取 、

要 》 《
双 十 协
定 》
政 府
与 中 共
代 表 会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 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 实施“宪政”;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保证人民、自由的权利等
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地点 焦点 决议
1946年初 重庆
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 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 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 领》、整编全国军队、制 定宪法等。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高考历史一轮巩固解放战争精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历史一轮巩固解放战争精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3.高考真题 【例 1】(2012 江苏)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 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 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 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 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 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B ) A.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7.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 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 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 (C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基本 史实,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结论的能 力。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这一时间信息来看,排 除 A;据“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 威胁之下”可排除 B;渡江战役直接解放了南京,排 除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发展状况, 意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 读的能力。根据写信的时间以及信的内容判断,① ②③说法都是正确的。虽然国民党面临败亡,但美 国并没有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故④既不符合史实, 也不符合材料意思。故答案为 A。
【解析】从“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 河后”“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语句判 断,此事件发生在 1947 年的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当时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 条件,故可排除 B、C 两项。D 项是战略决战后的军 事行动,排除。
【例 2】(2012 四川)1948 年 6 月,华侨领袖冯 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 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 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 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 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 些“上层人物”(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