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挤压揉搓方法的油茶果破壳性能的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1 采收2 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以备榨油。

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

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

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

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

6孔隙度小,堆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

2、低温入库,堆垛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米高,袋装不超过6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

5、加强巡查。

3 清理除杂清理除杂的目的: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

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

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左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

二、压榨工艺流程: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A、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

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

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

1 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

采用油茶籽剥壳机剥壳。

油茶特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

油茶特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

油茶特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茶籽可以提炼成油,具有丰富
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收集
和鉴定油茶的特异种质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收集油茶的特异种质资源是为了发掘更多的遗传变异,
以丰富油茶的遗传资源。

这些资源可能具有抗病虫害、耐逆性、高
产性等优良特性,有助于改良传统品种,提高油茶的抗逆性和产量。

其次,鉴定油茶的特异种质资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
油茶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和生物化学分析,可以对油茶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为油茶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鉴定特异种质资源也有助于保护和利用油茶资源。

在全
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背景下,收集和鉴定油茶的特异种
质资源有助于保护油茶遗传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利用。

总之,油茶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鉴定对于油茶产业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不断丰富和优化油茶的遗传
资源,将有助于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油茶果振动采摘点定位方法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油茶果振动采摘点定位方法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油茶果振动采摘点定位方法王金鹏;何萌;甄乾广;胡皓若;袁飞;陈苏楠;方宸哲;周宏平【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24(40)8【摘要】针对非花果同期油茶果采收效率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侧枝振动采摘点定位方法,通过振动侧枝降低树木损伤并实现高效采收。

首先构建数据集,对侧枝分段标注,向UNet中添加CloFormer注意力机制并命名为Clo-UNet,实现侧枝的二维重构。

其次,在Clo-UNet基础上进一步设计采摘点定位方法并命名为Clo-UNet-Point,该方法优先选择采收离果实最远且最粗的枝条。

试验表明,Clo-UNet在验证集上表现优异,其中br_con(连果枝)、danger(危险区)和br_pro(优先采收区域)的平均交并比mIoU分别达到85.36%、86.37%和81.29%,平均像素精度mPA分别达到94.97%、96.17%和89.48%,Clo-UNet在整个数据集上的mIoU和mPA 分别比UNet高5.14、6.85个百分点。

通过观察验证集647幅图像,Clo-UNet-Point算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均能定位到采摘点,平均检测一张图像用时0.15 s。

该研究可为未来非花果同期类油茶果的自动化振动采收奠定理论基础。

【总页数】8页(P171-178)【作者】王金鹏;何萌;甄乾广;胡皓若;袁飞;陈苏楠;方宸哲;周宏平【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4【相关文献】1.基于Pro/E振动式油茶果采摘机的运动仿真及分析2.基于改进凸壳理论的遮挡油茶果定位检测算法3.基于双摆模型的油茶果冠层振动参数优化与试验4.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算法的茶树芽叶采摘点识别及定位方法5.果蔬机器人采摘中基于改进SDD模型的目标自动化识别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题报告-分级挤压式核桃破壳机的设计

开题报告-分级挤压式核桃破壳机的设计

塔里木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分级挤压式核桃破壳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教务办制
填表说明
一、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
1、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对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4、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5、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6、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7、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7篇)。

二、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两周内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三、开题报告要求手写体,字数在3000字以上,由学生在本报告册内填写,页面不够可自行添加A4纸张。

四、每个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须提交开题报告一式三份,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指导教师存阅,一份学生所在学院存档,备检备查。

油茶果分级滚筒筛设计

油茶果分级滚筒筛设计

油茶果分级滚筒筛设计康地;陈泽君;李阳;康四清【摘要】以湖南湘林系列、茶陵二仙系列、华硕系列等高产油茶新造林所采油茶果为材料,对收获的油茶果进行分级处理,有效解决油茶果处理中油茶籽高破损率、低剥壳率、低净度等问题.通过分析茶果尺寸分布情况,拟合其尺寸分布模型,得到油茶果数量和油茶果横径之间的关系,根据滚筒筛设计工艺计算,得到合适的参数范围.为了达到油茶果处理成套装备生产要求,经过生产实验最终确定滚筒筛采用非等差级差分级,相关参数为:滚筒筛长为2.2 m,直径为0.6 m;筛网级数为6级;转速为20 r/min;电机功率为0.75 kw.【期刊名称】《湖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44)006【总页数】4页(P95-98)【关键词】油茶果;滚筒筛;分级;横径【作者】康地;陈泽君;李阳;康四清【作者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76油茶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

油茶果由果壳(皮)和茶籽组成,茶籽由茶籽壳和茶仁组成,果壳不含油脂,含木质素、多缩戊糖、鞣质和皂素等,对加工油脂不利,须作脱壳处理[2]。

近年来随着大量丰产油茶基地的建设,油茶产量逐年大幅增加,鲜果届时大量集中采摘上市。

目前油茶鲜果处理多为纯人工方式,将鲜果采取堆沤、翻晒、手工剥壳及分选[3],所需时间长且劳动强度大、场地大。

油茶鲜果剥壳技术和设备的研究近期才刚起步,加工时没有对油茶果进行大小分类,而是混合加工[4-15]。

油茶无性系裂果特性分析及粒径分级

油茶无性系裂果特性分析及粒径分级

油茶无性系裂果特性分析及粒径分级夏玉洁; 姚小华【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9)012【总页数】10页(P24-33)【关键词】油茶; 果实性状; 果实粒径分级; 开裂特性分析【作者】夏玉洁; 姚小华【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4; S664.1油茶Camellia oleifera 为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属Camellia 常绿小乔木[1],为我国特有,我国也是世界上油茶籽产量最高,分布最广且品种最多的国家[2]。

油茶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8个省,集中栽培于湖南、江西和广西等省[3],其中以湖南、江西两省的产量最高,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4]。

茶油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一种优质、保健、适宜人体吸收的高级植物食用油[5-8],同时它还是化工、医药、化妆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9-13]。

油茶耐干旱瘠薄能力很强,是我国南方丘陵、低山红壤地区的先锋阔叶树种[14-15] 。

油茶种仁中含有13%~18%的茶皂素,具有抗渗、消炎、镇痛、灭菌杀虫等生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乳化剂、防腐剂、杀虫剂和其它医药产品的生产[16-17]。

脱毒后的油茶籽粕是优质的饲料蛋白源,籽壳含有丰富的多缩戊糖、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制取木糖、糠醛的理想原料[18],因此油茶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油茶果由果皮、种壳、种仁组成。

种仁主要成分为脂肪、淀粉、蛋白质、皂素等,用来提炼茶油;果皮和种壳的主要成分为粗纤维,不含油脂,占整个鲜果的45%~65%,需在油茶果采摘后1~2周内作脱壳清选处理[19]。

由于带壳压榨会带走油分,影响出油率,对加工油脂不利,因此油茶果加工利用前需作脱壳去皮处理[20]。

在实际生产中,油茶果采收后都采用传统的堆沤法[21-22],即将采后的鲜果堆沤几天促进果实开裂、脱籽,也有油茶果采后随即在室外摊晒,促进果实开裂的建议[23]。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齐昱婷
刘汉兰
20000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负责
人姓名
指导教
师姓名
项目经费
(元)
201610504079
Bi/rGO/Bi2WO6三元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
性能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文成
瞿阳
20000
201610504080
多孔金棒的生物模板合成方法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梁晨楠
鲁哲学
20000
201610504081
20000
201610504050
白斑病毒分子蛋白A的分子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李卓聪
兰江风
20000
201610504051
团头鲂颗粒溶素NK-lysin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黄浩
袁改玲
20000
201610504052
光照和温度对蚤状溞生殖转化的诱导作用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思甜
刘香江
20000
201610504053
创新训练项目
耿佩赟
பைடு நூலகம்刘睿
15000
201610504076
基于矩阵理论的亏损系统灵敏度模型
创新训练项目
黄文琳
沈婧芳
15000
201610504077
后基因组时代农药一基因相互作用数据库构建
创新训练项目
徐芳婷
位灯国,
郑芳
20000
201610504078
醚基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
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灵芝
20000
201610504090
大学生参与和使用众筹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

物理法制取高品质山茶油技术的研究

物理法制取高品质山茶油技术的研究

宜热风干燥处理 , 显微镜观察结果表 明 9 0 ℃热风干燥具有 时间短 、 速度 快, 且油茶 籽具 有最宽敞 的水分 转移 通道 , 干燥后 的油茶籽储 藏稳 定性 好。其次 , 研究油茶籽 的最佳 储存温度 、 湿度及水 分。将含水量为 4 %、
6 %8 %、 1 0 %、 1 2 %、 1 4 %的 6组油 茶籽分 别贮 藏在 0 ℃、 4  ̄ C、 8 ℃、 1 2 ℃、
籽损坏 变质 ; 而微波干燥处理不 适合大面积生产 。由此 可见 , 油茶籽适
分离出一部分较细 的壳 , 达到第一次壳仁分离。 独 特的风选系统 , 使油茶籽第一次仁壳分 离后 , 在 进风 口处较粗 的
油茶壳能被吸人风管并进入沉 降室 内沉 降,而较 重的油茶籽 仁则 由出 料 口排 出, 实现第二次仁壳分离 。 三、 低 温冷榨 山茶油技术研究
为保证 山茶油品质 , 压榨过程不经过蒸炒环节 , 直接将脱 壳后的油
茶籽仁进行压榨 。目前市面上 的压榨机双螺旋油料输送力较弱 , 为优化 榨油结 构 , 采用了多节螺杆调整提高输送力 , 确定 最佳压 榨时间和压榨 转速 , 确保 出油 、 出饼温度 。
具有筛孔孔径 的圆筒筛 , 油茶籽仁壳破碎 , 首先通过圆筒筛的筛孑 L
籽干燥 特性 的影响规律及油 茶籽干燥过程 中水分含量 的变化情况 。通 过实验得 出: 采收 的茶籽水份一 般约为 3 5 %, 晒到 8 % 左右, 有太阳的天 气需 8 —1 2天 , 时间长 , 速度慢 , 若遇阴天连绵天气 , 极有可 能导致油茶
必然。全程低温制取高品质山茶油的方法有以下优点 : 全程处理均采用 纯物理工艺 , 没有化学物质添加 , 所有处理工艺均在低于 7 0 ℃的温度 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挤 压 揉 搓破 壳 机 理 的油 茶 果 破 壳 部 件 , 并 进 行 油
茶 果破 壳 性 能 的试 验 , 针 对 破壳 辊 筒 转 速 和 油 茶 果 含 水 率 与破 壳 性能 的关 系进 行 了分 析 。
的内耗 , 最终会致使茶籽含油 率和出油率下降 J 。因
此, 根 据 这 一研 究 结 果 , 在 采 后 油 茶 果 的处 理 中 , 不 能
锈 等 J 。油茶 在 我 国种 植 范 围广 , 经 济 效 益 高 。全 国
现有栽培面积约 3 . 6 7 X1 0 。 h m , 年产茶油 1 . 8 × 1 0 ~ 2 . 0 x 1 0 t 。 油茶 果 由果 壳 ( 皮) 和茶籽组成。其 中,
研究 , 且与有 限元结合 , 找 出 了破 壳 时 的最 佳 方 式 和
2 0 1 5年 9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9期
基 于 挤 压 揉 搓 方 法 的
杨 树 松 ,李 立 君 ,高 自成 ,杨 蹈 宇 ,闵淑辉 ,李 帅
( 中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机 电工 程 学 院 , 长沙 41 0 0 0 4)
中 图 分 类 号 :s 2 2 6 .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3 — 1 8 8 X( 2 0 1 5 ) 0 9 - 0 1 7 3 - 0 3
0 引 言
油茶是我国特 有 的木本食 用油 料树 种 , 有2 0 0 0
质 的 消耗 , 从而 提高油茶 籽 的出油率。近年来 , 油 茶 产 量逐 年 大 幅增 加 , 开 展 油茶 果 脱 壳 机 的研 制 则 具 有 十 分重 要 的 工程 应 用 价值 和 实 际意 义 。
油 茶果 鲜 果脱 壳 技 术 和设 备 的研 究 刚 刚起 步 。黄
年 多 的栽 培 和 利 用 历 史 。茶 油 是 一 种 营 养 高 、 品质 好 的天 然 绿 色 食 用 油 , 素有 “ 油 中 软 黄 金 ”的 美 誉 J 。
油 茶 果 除可 以加 工 为 广 大 消 费 者 喜 爱 的食 用 油 外 , 其 还 有 很 多其 他 工 业 用 途 , 如 可 用 于 工业 上 的 润 滑 和 防
定 了在 滚 筒 转 速 8 0 ~1 0 0 r / m i n范 围 时 , 该 装 置 可 以 对含 水 率 5 9 %左 右 的新 鲜 油茶 果进 行 有 效 的破 壳 处 理 , 破 壳
率可达到 9 7 %以上 , 且 破籽 率 控 制 在 4 % 以下 。 关键 词 :油 茶 果 破 壳 ;挤 压 揉 搓 ;破 壳 率
凤洪等 研制 了油茶籽脱壳机 , 采用带有螺旋筋和直
筋 的辊 筒 和 圆 筒 筛 板 进 行 挤 压 和 碾 磨 的 原 理 将 果 壳
挤裂 ; 虽然 能够 达 到较 高 的 脱 壳 率 , 但茶籽易被挤碎 。
史 建军 等 对 核 桃 破 壳 原 理 及 力 学 特 性 进 行 了分 析

要 :为 了 找 到一 种 有 效 的 油 茶果 破 壳 方 法 , 在 研 究 油 茶 果 的 生 物 特 性 基 础 上 设 计 了基 于 挤 压 揉 搓 方 法 的 油
茶 果 破 壳 装 置 ,对 不 同大 小 等 级 、 不 同含 水 率 的油 茶 果在 不 同 滚 筒 转 速 下 进 行 了破 壳 性 能 的试 验 研 究 。试 验 确
1 油 茶 果 的 物 料 特 性
1 . 1 油 茶 果 的形 状
进行堆沤 , 应尽 快 进 行 脱 壳 、 晒籽 , 降低 茶 籽 中 的水 分 含量 , 进 而抑制其 呼吸作用 , 降 低 油 茶 籽 内 的 有 用 物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8 — 2 9 基 金 项 目 :公 益 性 行 业 ( 林业 ) 科 研 专 项 (2 0 1 0 0 4 0 9 0 ) ;湖 南 科 学 技 术 厅 科 研 条 件 创 新 专 项 (2 0 1 2 T T 2 0 4 8) 作者 简介 :杨树 松 ( 1 9 8 7 一), 男, 安 徽宣 城人 , 硕 士 研 究生 , ( E— m a i l )
本研 究 在 基 于对 油 茶果 的生 物特 性 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于 油 脂 的加 工 , 所 以需 要 对 油 茶 果 进 行 脱 壳 处 理 以利
于 下 一 步 的油 脂 加工 。 目前 对 油 茶 果 的 脱 壳 方 法 大 多 还 是 采 用 人 工 方
式, 将 采 摘 的油 茶 果 先 堆 沤 3~5天 , 然后 在 晴 天 摊 开 翻 晒 3~ 5天 后 人 工 脱 壳 , 效率极低 、 劳动强度 大 、 生 产成本高 、 场地 占用 面 积 大 J 。 胡 春 水 等 经 过 多 年 反 复 和 系 统 的研 究 , 证 实 由于油茶果含水 率高 , 堆 沤 处 理 会使 油 茶 果 长期 处 于 旺 盛 的 呼 吸 状 态 下 , 会 有 很 大
81 51 2 4 35 2 @ q q. e o m。
施力 位 置 。 广 西 亚 热 带 作 物 研 究 所 研 制 了 一 种 适 用
茶 籽 的 主要 成 分 为脂 肪 、 蛋 白质 及 淀粉 等 ; 而果 皮 、 种
壳 的 主要 成 分 为 粗 纤 维 且 含 有 较 多 金 属 元 素 J , 不 利
于 多种 干 果 的多 功 能 干 果 脱 壳 机 j , 但 是从 实 际使 用 效果 来 说 主 要 还 只 是 对 澳 洲 坚 果 的脱 壳 有 较 好 的 效 果 。综 上 所述 , 目前 油 茶 果 脱 壳 等 技 术 和机 具 研 究 还 很少 , 而快 速 成 长 的油 茶 市 场迫 切 需 要 能有 效 对 油 茶 果 进行 破 壳且 能 保证 果 仁 不被 破 坏 的机 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