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脱身妙计
中华智慧之三十六计(打印稿)

三十六计目录第一套胜战计 (2)第一计瞒天过海 (2)第二计围魏救赵 (2)第三计借刀杀人 (3)第四计以逸待劳 (3)第五计趁火打劫 (4)第六计声东击西 (4)第二套敌战计 (5)第八计暗度陈仓 (5)第九计隔岸观火 (5)第十计笑里藏刀 (6)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6)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7)第三套攻战计 (7)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7)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8)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8)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9)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9)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9)第四套攻战计 (10)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10)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10)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11)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11)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11)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12)第五套并战计 (12)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12)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13)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13)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14)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14)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15)第六套败战计 (15)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15)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16)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16)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17)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17)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17)简述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对于现代人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也非常大,经常能看到熟练运用三十六计从而最后获得成功的实例。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曾有人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这首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分别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2.美人计----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
3.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
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4.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5.激将法----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
6.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
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7.八门五花----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
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8.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9.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10.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
伐:讨伐,攻打。
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2.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13.引虎自卫----引:招引。
引来老虎,保卫自己。
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14.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15.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16.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17.以长攻短----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18.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19.兵以诈立----兵:兵器,指用兵。
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20.短平快----排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一种。
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21.因敌制胜----因:根据;制胜:取胜。
三十六计有哪些

三十六计有哪些三十六计有哪些资料精选一:三十六计在中国广为流传,是古人留下来的重要遗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懂上一些,但是真要让他背出三十六计全部还是有些难度,那么三十六计有哪些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看: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第二计: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三十六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之第八计:暗渡陈仓三十六计之第九计:隔岸观火三十六计之第十计:笑里藏刀三十六计之第十一计:李代桃僵三十六计之第十二计:顺手牵羊三十六计之第十三计: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第十四计:借尸还魂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调虎离山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欲擒故纵三十六计之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三十六计之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三十六计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三十六计之第二十计:混水摸鱼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三十六计之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二计:空城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三计:反间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五计:连环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资料选摘二:三十六计有哪些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
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
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
这三十六种计策如下:○第一套〖胜战计〗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国演义》21-40回检测及答案 周玉芬

学号姓名一、填空题1.“强暴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
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这说的是2.袁术使人归帝号于袁绍,刘备以为借口脱离曹操,他这样表达逃离的快乐“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3.曹操听从荀彧的之计让谋害刘备。
此人与陈登商议,陈登设计在刘备招民返回时假装迎接刘备,实则暗中伏击。
不料陈登之父闻知此事,反命陈登去密告刘备。
恰好遇到关羽、张飞先回,关羽设计“”,引之出迎,袭而杀之。
4.刘备惧怕曹操势重,陈登献计让刘备求得的书信以便向袁绍求救。
袁绍出兵时,先令书记起草了一篇檄文,曹操见此檄文惊出一身冷汗。
二、判断题。
将错误之处用横线画出并订正。
1.袁术兵败身死于淮南,徐璆夺得玉玺,赴许都献于曹操。
此时刘备占领了徐州。
()订正:2.程昱、郭嘉听闻刘备离开,劝谏曹操说这是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于是曹曹操立即派许褚追赶刘备,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订正:三、简答题1.后人有诗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说的是什么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案:青梅煮酒论英雄。
刘备参与董承立盟诛曹的计划,为防曹操谋害,每日借来掩饰自己。
(1分)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议论天下英雄。
(1分)曹操问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袁绍等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
(1分)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
刘备听后大惊失箸。
(1分)时雷声大作,刘备从容拾箸并借掩饰而使曹操认为其胆小无大志,不复怀疑。
(1分)2.简要分析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两位对话者的心理。
曹操:刘备:3.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出自《三国演义》。
请简述小说中“望梅止渴”的情景。
答:曹操带兵攻打,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了口水,不再感到口渴,而加快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
3.张飞擒刘岱,主要用了什么计?答:。
刘岱、王忠奉曹操之命进攻徐州。
8分钟学管理-三十六计与管理-金蝉脱壳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脱身险境而遁逃的战术计曰:“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解曰:维持布阵的态势,摆出坚守到底的架势,一则使友军不起疑心,一则使敌军不敢进攻,然后暗中调遣部队。
危机经营的策略中,金蝉脱壳是天蚕再变、扭转乾坤的最佳之计。
五代时期,梁军刘与晋王李存勖战于魏县。
刘见晋王将主力军都调到魏县,晋阳(今山西太原)必然空虚,便决定将部队秘密撤走,去偷袭晋阳。
为了避开晋军的视线,刘想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妙计。
刘驻地四周均有城墙。
平时士兵们总是打着旗子在城墙里来回巡逻,李存勖官兵远远望见城墙上巡逻的士兵,就知道城中刘军还在。
刘依此用计,他令人把毛驴牵上城墙,让士兵用草扎成草人,绑在驴背上,又在草人身上插好旗帜,毛驴驮着草人在城墙上来回走个不停。
晋军从远处望见城墙上的旗帜还在不停地移动,不加怀疑。
刘见晋军没有发现破绽,便把人马一个不留地撤走了。
晋军看见墙上有旗子动,而城里却很寂静,看不见一个人出来。
李存勖感到事情不妙,便派人去侦察,这才知道刘已走两天了。
“金蝉脱壳”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用伪装、掩蔽或欺骗的方式,以求脱身之计。
俗语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采取“金蝉脱壳”乃是一时顿挫,万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只要暂时得以脱身,就不愁没有复起、复出的机会。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能够挫而不折、失而不败、跌而不倒、焚而不毁,获得最后的胜利成功,就是懂得应用“金蝉脱壳”的结果。
企业的危机经营美元的不断贬值,各国货币则相对地升值,这虽然象征美国的国力正在衰退之中,其它国家的经济实力持续挺进,但是就贸易来说,货币升值的国家,必定会出现出口不利的现象,而美金贬值,则有舒缓其巨额贸易逆差的作用。
各国货币的升值,以日元最为严重,而且后劲最大。
这对许多日本企业的生存构成极大地威胁。
根据“新日本证券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指出,当日元兑换美元的兑率升至100∶1时,全日本只有9家公司尚可生存,其它的企业都会因推动竞争力而关门大吉。
三国演义情节(一轮46-50回)

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
•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相比于阚泽献书时的谨慎,曹操 为何对庞统的连环计深信不疑?
• 参考答案:阚泽献书时曹操并未轻易相信, 而是再三寻找破绽,如“非公能辩,则盖徒 受苦矣”(黄盖语)。深信庞统,原因有三: 一是蒋干中计引荐;二是庞统名声在外,司 马徽老先生曾扬言:“伏龙、凤雏两人,得 一可安天下”,曹操亦想得之以与诸葛亮对 抗;三是“连环计”表面上似乎真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2:庞统为徐庶出了怎样的逃跑计谋?
• 参考答案:庞统让徐庶于寨中暗布谣言,说: 西凉韩遂、马腾谋反,现已杀奔许都。(后 院起火之计)徐庶主动请缨,请得三千人马 星夜奔往散关,把住隘口。由此,徐庶得以 脱离曹操。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 【情节梳理填空】
•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谁人最先识破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没有 向曹操说破,请简述之。后来又是谁向曹操提醒, 而曹操为何不担心,原因又是什么?
• 参考答案:徐庶。因为曹操杀害了徐庶的母亲,徐 庶也曾发誓终身不再为曹操出谋划策。
• 程昱提的醒: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 曹操的理由是:现在是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哪 里有东南风呢?我们现在驻扎在西北的江边,而东 军又都在南岸呀。依据曹操的推断,在那个时节根 本就不可能有东南风。
• 周瑜见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诸葛亮为治周 瑜的心病,称能借来东南风,助周瑜火攻曹操,周瑜 闻言,虽未用药,病已痊愈。瑜派人于南屏山筑七星 坛,孔明在七星坛上祭拜整日,终于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见风起,派丁奉、徐盛往杀孔明,孔明在赵云的 接应下回到了夏口。周瑜调军有方,亮亦调兵遣将。 黄盖出发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诈防火,文聘前往阻 止黄盖而不得。火船顺风而下,火烧北船,曹军战船 顿时一片火海,阵营大乱。大火借着风势,一直烧到 岸上的大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损伤大半。操被张辽 救下小船,黄盖追之,被张辽射中肩窝,翻身落水。
30妙计专家支招精明用药完全攻略

30妙计专家支招精明用药完全攻略
《家庭医药》编辑部;罗晓凤;余曼;孙忠实;攀朝美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 沟通rn沟通得越好,用药的错误就会越少.rn入门级rn1 及时就医老赵因突发头疼、胸闷,晕倒在自家门口,幸亏邻居及时发现,马上送到医院抢救,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家庭医药》编辑部;罗晓凤;余曼;孙忠实;攀朝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5妙计专家支招聪明就医完全攻略 [J], 余曼
2.海尔绿色厨房(系列之五)·实战篇专家支招——选择绿色厨房的"锦囊妙计" [J],
3.都市避险攻略(五)商场火灾脱身妙计 [J], 文玉
4.二手淘金我有妙计——二手配件选购攻略 [J], 一休
5.快速成为一个合格的IC卡制造商完全攻略① 快速成为一个合格的IC卡制造商完全攻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游记练习题及答案50,100回

西游记练习题及答案50,100回精品文档西游记练习题及答案50,100回1、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去借扇,这真是一条妙计。
2、这一小节就详细描写了孙悟空是如何去智借的。
3、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如”故意捶胸”“笑”“大喜过望”“连忙”等,通过生动的语言,如“ “等,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铁扇公主的愚笨,自始自终贯穿着一个“ ” 字,使借扇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4、这就告诉我们,记叙一件事情,把握住的特点,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进行描写是很有必要的。
《西游记》第50—75回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人间朝廷;封建皇帝;人民意愿;民主主义思想2、如意金箍、九齿钉耙、禅杖345、齐天大圣、菩提老祖_定海神针_如意金箍棒_五行山。
行者。
7. 猪悟能__天蓬元帅_福陵山云栈洞_8、沙悟净_卷帘大将_流沙河9、西海龙王10、七十二变、_跟斗云_定海神针、如来佛祖、_观世音菩萨111 / 25精品文档12、六耳猕猴雷音寺悟空 13、孙悟空二、理解题填人名,补足歇后语.毛手毛脚、不知啥滋味、改换了头面、心腹之患《西游记》:降魔伏妖,悟空荡平取经路ACDB孙大圣一调芭蕉扇尸魔三戏唐三藏白骨精;车迟国盘丝洞招亲A驷马难追B人有旦夕祸福三、选择题DBDBB四、简答题:1、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而至。
五、复述题答案:《名著助读》P4六\阅读理解题1、孙悟空、2芭蕉扇、3、神态、动作描写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智4、人物、的模样,弄清了妖怪姓甚名谁家住何处,现出原形与妖怪开打。
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那怪禅心。
唐僧禅心坚定,在财色之前,毫不动摇。
悟空2 / 25精品文档机灵识辨,不曾上当。
只有八戒迷恋女色,结果遭到戏弄,被,以示惩戒。
12( 第24—26回偷吃人参果大闹五庄观万寿山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生不老。
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将两枚人参果捧送给唐僧。
因果型酷似未满三岁孩童,唐僧不敢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认识2个字,会写6个字,积累词语。
2.学会默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思考,明白印度鸟用什么计谋脱身,重返蓝天。
从而感悟:遇到困难时,只要肯开动脑筋,用智慧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3.分角色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印度鸟使用的脱身妙计。
教学准备:小黑板、字卡、挂图。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三国》,论计谋。
我们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熟读兵书,足智多谋。
你们知道他的哪些计谋呢?(空城计、离间计、调虎离山计、苦肉计……)二、引入课题,审题。
1.都说人是最聪明的,可是有一种名叫印度鸟的动物竟然也会使用计谋,也会使用脱身妙计。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审清题意。
(构思非常新颖独特,能摆脱束缚得到自由的好计策。
脱身,抽身,摆脱束缚。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顺,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不动嘴唇,不出声,不指读,读懂),思考:印度鸟是用什么妙计脱身的?3.反复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和句子,交流有难度的生字词。
标记存在疑问的地方。
四、检查反馈。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讲了一个印度鸟的同伴,为了帮助印度鸟重新飞向蓝天,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条脱身妙计:印度鸟装作伤心而死麻痹商人,最终重获自由。
2.你知道印度鸟是用什么计谋脱身的?(印度鸟请商人给它的朋友带口信,说自己失去了自由,很苦。
商人带到口信后,它的同伴装作伤心而死。
当商人回到家乡把这件事告诉印度鸟后,聪明的印度鸟也装死栽倒在笼子里,骗过了商人,重获自由。
)师小结:用两个字概括印度鸟所使用的脱身妙计——诈死(装死)。
3.出示小黑板认读:类、愣。
(通过口头组词加深理解和记忆。
)4.出示字卡学习6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临:左边不要写成“忄”。
类:上下结构,上面的米字最后一笔是点。
五、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引入新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印度鸟使用的是诈死这条妙计麻痹商人,从而脱身获得自由。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1课《脱身妙计》,看看这条计谋妙在何处?(用着重号标记“妙”字。
) 二、精读课文,体会计谋之“妙”。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带什么对我并不重要,我只希望你现在把我放走。
”印度鸟说。
“那可不行!你是我花钱买来的,我怎么能放你走?”——直接提出获得自由的要求遭到拒绝。
注意读出不容商量的口吻。
2.“那——”印度鸟低头想了想说,“请你给我的亲朋好友带个口信吧,就说我被关在笼子里,没有自由,很苦很苦。
”——可怜巴巴地提出非常简单的要求,让商人满口应承。
实际是印度鸟在向同类求救。
让同类帮助想方法。
注意读出伤心、可怜、无可奈何的语气。
3.朗读并比较。
一只鸟从树上掉下来,商人没想到鸟儿也这么重感情。
一只鸟儿听了以后,噗的一声从树上掉了下来,一动也不动了。
商人一愣,想不到鸟儿也像人一样,这么重感情啊!(下面一句的描写细致具体,尤其是加上“噗”这个象声词,以及“一动不动”这个词语,写出了小鸟难过而死的情景,显得真实感人。
商人看到这个情景一愣:他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果,所以被鸟儿之间的感情感动了。
)4.“你说什么?那个摔死的可能是我的妈妈。
”印度鸟说完,也一头栽倒在笼子里,再也不动弹了。
(读“也”“再”语气要稍重。
)——印度鸟运用母子情深进一步麻痹商人,并且聪明地用上了同伴教授的方法:栽倒,不动弹。
最后商人打开笼子,鸟儿飞走。
(二)综合体会计谋的“妙”处所在。
(借用亲情、配合默契、诈死逼真、机智灵敏,让商人充当计谋的传递人从而容易被麻痹等。
)(三)讨论:你喜欢印度鸟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印度鸟获得自由的心情。
2.想象印度鸟飞向蓝天后的生活。
3.谈谈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可引导学生从环保和困苦中自救两方面谈感想。
)四、自选课后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办一份保护鸟类的手抄报或写数条保护鸟类的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