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成考高复语文13-6(古文)
13年成考高复语文13-6(古文)

2010年 (1)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子劝谏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顶角。 让那些牛都去顶角,耕地必然荒废。农耕是国家的根本, 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作为君王的人不应 该因为个人的爱好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从。 (2)春秋时期,耕战是立国之本。从全文看卫懿公的私欲 给卫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用文中语句作答) 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觝 士皆不能执弓矢 (3)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用文中语句作 答) 君人者不以欲妨民 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
2009 (1)根据作者的叙述,用自己的话,概述汉朝建立以前和建立之后 在进谏制度上有什么不同? 汉朝建立前没有专职谏官,从朝臣道普通人都可以进谏;汉朝建立 后,有了专职的谏官,从朝臣到普通人一般就不可以进谏了。 (2)作者为什么说谏官的责任重大?担任谏官的人应该怎样履行职 责?(用自己的话概括) 因为普天之下的国计民生的问题都要靠谏官来提出意见。应当区别 事物的轻重缓急,关注大事,舍弃小事,急者先言,缓者后论,只考 虑国家利益,不谋私利。 (3)把文中画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作者设想后人的议 论,其目的是什么 后世的人,会一一指着这些人的名字而议论说:“这位忠诚,这位 虚伪,这位率直,这位圆滑。”啊呀!怎么能不让人害怕呢? 作者设想后人的议论,意在警示当时的谏官要忠于职守,而不要被 后人讥笑。
用文中语句作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20091根据作者的叙述用自己的话概述汉朝建立以前和建立之后在进谏制度上有什么不同
2013年成人高考 古文阅读
徐波
复习重点:
P47 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二、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1年 (1)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问船夫:“还能够赶上南城大门开么?” (2)根据文意,渡者“熟视小奚”,注意到了 什么?他为什么会作出“速进则阖”的推测? 渡者注意到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如果 “速进”,可能会“束断书崩”,延误行程。 (3)作者反思渡者的话,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躁急自败,欲速不达。
2013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3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和答案解析2013 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下列文章中,带有寓言性质的散文是AA、《种树郭橐驼传》B、《季氏将伐颛臾》C、《谏逐客书》D、《答司马谏议书》2、《论学问》、《门槛》、《苦恼》的作者依次是DA、培根、契诃夫、屠格涅夫B、契诃夫、屠格涅夫、培根C、屠格涅夫、契诃夫、培根D、培根、屠格涅夫、契诃夫3、先秦诸子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B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DA、传记B、奏章C、文论D、史论5、下列诗作中考,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BA、郭沫若《炉中煤》B、徐志摩《再别康桥》C、闻一多《发现》D、艾青《我爱这土地》6、曹禺的代表作是AA、《雷雨》、《日出》、《北京人》B、《茶馆》、《屈原》、《北京人》C、《茶馆》、《雷雨》、《日出》D、《屈原》、《茶馆》、《雷雨》7、“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DA、柳永、辛弃疾B、李清照、柳永C、辛弃疾、李清照D、苏轼、辛弃疾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出现的谋臣是CA、共叔段、公子吕、颍考叔B、郑庄公、颖考叔、公子吕C、颖考叔、祭仲、公子吕D、子封、共叔段、颖考叔9、李斯《谏逐客书》上书的对象时AA、秦王B、魏王C、楚王D、齐王10、关于莫泊桑小说《米龙老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A、小说的背景是普法战争B、小说描述了普通法国农民米龙老爹孤身杀敌的故事C、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展示了米龙老爹的内心世界D、小说采用倒叙的叙事方法11、下列作者、作品、主人公搭配正确的是AA、契诃夫---《苦恼》---姚纳B、欧?亨利---《苦恼》---德拉C、契诃夫---《麦琪的礼物》---德拉D、欧?亨利---《苦恼》---姚纳12、下列作家中,属于“新月社”的是CA、郁达夫和徐志摩B、郭沫若和郁达夫C、闻一多和徐志摩D、郁达夫和闻一多13、下列诗歌中,同属乐府诗的是AA、李白《行路难》、陆游《关山月、曹操《短歌行》B、王维《山居秋暝》、曹操《短歌行》、李白《行路难》C、陆游《关山月》、曹操《短歌行》、屈原《国殇》D、陆游《关山月》、白居易《杜陵叟》、王维《山居秋暝》14、杜甫《蜀相》“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前一句是 DA 、三十从军今白发B 、三顾频烦天下计C 、拔剑四顾心茫然D 、出师未捷身先死 15、“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CA 、对偶借代B 、比喻夸张C 、对偶夸张D 、对偶拟人 16、成语“夙兴夜寐”、“日薄西山”、“路不拾遗”依次出自BA 、《诗经?氓》、《陈情表》、《季氏将伐颛臾》B 、《诗经?氓》、《陈情表》、《礼记?大同》C 、《郑伯克段于鄢》、《礼记?大同》、《陈情表》D 、《季氏将伐颛臾》、《诗经?氓》、《礼记?大同》 17、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用如动词”的是 CA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B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8、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BA 、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看到顾秉谦就如同见到了严嵩B 、左右以军贱之,食以草具食以草具:就用草制的器具给他吃饭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镌(juān)刻消弭(mí)谆谆(zhūn)奥(āo)悔B.负荷(hè)舛(chuǎn)误眼睑(liǎn)折(shé)耗C.悭(qiàn)吝果脯(ǔ舱)纰(pí)漏饿殍(piǎo)D.档(出mà扩案渐)(ā诗而)染切削(XāI勋)使海(沈hǒ妒)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诚肯沐浴谈笑风声星罗棋布B.别致羽翼生灵涂炭杀身成人C.奢侈负疚孰视无睹赴汤蹈火D.煊赫缥缈别树一帜危如累卵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③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灾难。
A.审定终止驱除B.审定终止祛除C.审订中止祛除D.审订中止驱除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B.此地天裸露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C.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想——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D.我看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一些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中,由于受不良思想的毒害,头脑中缺乏法制观念。
B.带领我们参观的是相识已久的王晓明的姐姐。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D.人类不但要改造环境,还要适应环境。
6.下面句子由于关联词语位置变化,表意受到影响的一组是()A.①他虽然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I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
”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
”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
[版]2013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版]2013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f8a8114b35eefdc8d33358.png)
绝密★启用前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凋.零惆.怅雕.梁画栋B. 压轴.轴.线群轻折轴.C. 卷.宗眷.顾卷.土重来D. 揭.晓间歇.竭.泽而渔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洪荒沧穹披星戴月B. 玄奥炫耀喧宾夺主C. 逆料凝望鞠躬尽瘁D. 沉缅惰性欲盖弥彰3. 一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几万年前,撒哈拉地区曾经植物丰盛茂密,河流东南西北,湖泊,洪水经常泛滥。
公元前2000年以后,气候干燥程度加剧,湖泊干涸消失,植被退化,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A. 横贯漫山遍野枯竭B. 纵横漫山遍野枯竭C. 横贯星罗棋布枯萎D. 纵横星罗棋布枯萎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负责人说,中学生校服价格比较稳定,不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水涨船高....”。
B.大家赞扬这个方案犹如抱薪救火....,一定会把这次改革的“三把火”烧得更加旺盛。
C.海洋污染不像陆地环境污染那样触目惊心....,公众了解信息的途径也非常有限。
D..绿色植物摆放在室内,不但赏心悦目....,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效。
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
B.鸟类的大脑虽然很小,却显示出远比人类过去所想象的更复杂、更聪明、更神奇。
C.过度开发湖洲,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其必然结果是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D.人,来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赋予天涯以形,赋予海角以影,固定了“天涯海角”。
6. 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雨过天晴,举目四望,但见朵朵白云托出早晨灿烂的太阳。
经春雨洗刷一心的,以至年轻的牧马人,都被旭日镀上了一层金。
A. 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广阔的草原B. 威武的骏马、广阔的草原、洁白的毡包C. 广阔的草原、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D. 广阔的草原、威武的骏马、洁白的毡包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20XX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_______ O2. 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含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因素。
3.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七言绝句_____ 著称。
4. 《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_欧?亨利___的杰作。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包括风、雅和颂___三部分。
6. 《爱尔克的灯光》在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灯光—线索贯穿全文。
7. 苏轼《水调歌头》词:“__人有悲欢离合 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9. 《李将军列传》在文末引民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1. 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A)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梁启超12. 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D)A.李清照;B.欧阳修;C.柳永;D.苏轼13.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C)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14. “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A)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韩非子》15. 《灯下漫笔》一文的作者是(C)A.茅盾;B.冰心;C.鲁迅;D.钱钟书16. 《沙滩上的脚迹》选自(B)A.《闲书》;B.《茅盾全集》;C.《朝花夕拾》;D.《往事》17.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C)A.巴金;B.茅盾;C.老舍;D.赵树理18. 散文诗《门槛》全文采用的是(A)A.象征;B.对比;C.比喻;D.类比1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B)A.《归田园居》B.《饮酒》C.《种豆南山下》D.《山居秋瞑》20.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D)A.五言律诗;B.五言绝句;C.七言律诗;D.七言绝句21. “气,水也;言,浮物也” 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D)A.层递;B.比拟;C.比喻;D.对偶22.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C)A.《左传》B.《汉书》C.《史记》D.《后汉书》23. “易安居士”是指(B)A.辛弃疾;B.李清照;C.王安石;D.苏东坡24. 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D)A.颂歌;B.战歌;C.牧歌;D.恋歌25. 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B)A.既来之,则安之;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C.到则披草而垒,倾壶而醉;D.兵强则士勇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句中加横线词的词义。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18省真题汇总(泣血核对无错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语文》答案

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24分,每小题4分)1.[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B项中“江河日下”指江河之水一天天由高处流向低处,比喻事物一天天坏下去,情况越来越糟。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情况恶化,与句中语境不符。
2.[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析病句的能力。
[应试指导]C项成分残缺,可改为: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之中,他所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3.[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语言表达与衔接的能力。
[应试指导]题干语句主要表达各种自然景观的特征与人之间的关联契合。
就自然特征而言,有厚重的山、浩瀚的海和一望无际的沙漠。
因此,与山对应的是“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与海对应的是“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与沙漠对应的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4.(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堤坝”中的“堤”读dī,“题跋”和“提纲挈领”中的“题”和“提”均读tí;B项“沦落”中的“沦”读lún,“抡拳”中的“抡”读1ūn,“论资排辈”中的“论”读lùn;C项“晦涩”和“诲人不倦”中的“晦”和“诲”均读huì,“侮,匣”中的“侮”读wǔ;D项“哄动”和“烘云托月”中的“哄”和“烘均读hōng,“拱卫”中的“拱”读gǒng。
5.[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应试指导]B项中“扑朔弥离”的正确写法是“扑朔迷离”;C项中“较勘”的正确写·法是“校勘”;D项中“绵里藏真”的正确写法是“绵里藏针”。
其他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6.[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理解词语含义和结合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得天独厚”指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1)根据作者的叙述,用自己的话,概述汉朝建立以前和建立之后 在进谏制度上有什么不同? 汉朝建立前没有专职谏官,从朝臣道普通人都可以进谏;汉朝建立 后,有了专职的谏官,从朝臣到普通人一般就不可以进谏了。 (2)作者为什么说谏官的责任重大?担任谏官的人应该怎样履行职 责?(用自己的话概括) 因为普天之下的国计民生的问题都要靠谏官来提出意见。应当区别 事物的轻重缓急,关注大事,舍弃小事,急者先言,缓者后论,只考 虑国家利益,不谋私利。 (3)把文中画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作者设想后人的议 论,其目的是什么 后世的人,会一一指着这些人的名字而议论说:“这位忠诚,这位 虚伪,这位率直,这位圆滑。”啊呀!怎么能不让人害怕呢? 作者设想后人的议论,意在警示当时的谏官要忠于职守,而不要被 后人讥笑。
2013年成人高考 古文阅读
徐波
复习重点:
P47 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二、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四、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1年 (1)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问船夫:“还能够赶上南城大门开么?” (2)根据文意,渡者“熟视小奚”,注意到了 什么?他为什么会作出“速进则阖”的推测? 渡者注意到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如果 “速进”,可能会“束断书崩”,延误行程。 (3)作者反思渡者的话,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躁急自败,欲速不达。
2010年 (1)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子劝谏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顶角。 让那些牛都去顶角,耕地必然荒废。农耕是国家的根本, 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作为君王的人不应 该因为个人的爱好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从。 (2)春秋时期,耕战是立国之本。从全文看卫懿公的私欲 给卫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用文中语句作答) 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觝 士皆不能执弓矢 (3)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用文中语句作 答) 君人者不以欲妨民 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