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

合集下载

创伤中心的紧急救治流程管理策略

创伤中心的紧急救治流程管理策略

创伤中心的紧急救治流程管理策略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创伤中心紧急救治流程管理策略。

该策略旨在优化创伤中心的紧急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合适的治疗。

流程管理策略
1. 应急响应团队的建立:创设一个专门的应急响应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

该团队负责快速响应紧急情况,并协调其他医疗资源。

2. 紧急救治流程的标准化:制定并实施统一的紧急救治流程,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清楚明确地了解并遵循这一流程。

流程中应包括患者接诊、初步评估、急救处理、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等环节。

3. 资源配备的优化:根据创伤中心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设备资源。

确保紧急救治所需的各种资源能够及时到位,以提高救治效率。

4. 团队协作的加强:加强医护团队的协作和沟通,确保在紧急救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

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救治质量。

5. 救治质量的监控与改进:建立救治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紧急救治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持续的监控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紧急救治的质量和安全性。

结论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创伤中心可以优化紧急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同时,该策略简单明了,无法律复杂性,易于实施和管理。

创伤中心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并完善这些策略,以确保患者在遭受创伤后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紧急救治。

创伤实施方案范文

创伤实施方案范文

创伤实施方案范文创伤是指外部力量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它可能是由于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暴力冲突等原因所引起。

在面对创伤患者时,及时有效的实施创伤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创伤实施方案范文,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现场急救当发生创伤事故时,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然后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包括停止出血、保护呼吸道、保持体温等。

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援。

二、伤情评估在急救的基础上,对伤者进行伤情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外伤部位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伤情评估结果,及时确定伤者的抢救优先级,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抢救治疗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抢救治疗,包括止血、复位、包扎等。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要及时输液、输血,保障其生命体征的稳定。

四、情绪支持创伤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损伤,更是心理上的打击。

在抢救治疗的同时,要给予伤者充分的情绪支持,帮助其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转运和后续护理当伤者病情稳定后,要及时进行转运,将其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在医疗机构,要继续进行后续护理,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六、家庭护理指导在伤者出院后,要给予家庭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伤者尽快康复。

七、心理疏导创伤事件可能给伤者和其家属带来心理创伤,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其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拾生活信心。

在实施创伤护理方案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重团队协作,做到有条不紊、科学高效。

希望本文提供的创伤实施方案范文能够对相关医护人员和急救志愿者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为创伤患者的康复努力。

心理咨询师的创伤与危机干预策略

心理咨询师的创伤与危机干预策略

心理咨询师的创伤与危机干预策略心理咨询师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帮助个体克服心理困扰、解决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辅导与支持。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创伤与危机问题的处理。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师在创伤与危机情境下的干预策略。

一、创伤干预策略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了极度恐惧、痛苦或悲伤的事件后,其精神和身体出现严重的紊乱状态。

心理咨询师在面对创伤事件时,需要采取合适的干预策略以帮助个体应对并恢复。

1. 接纳与理解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做的是接纳与理解个体所经历的创伤事件,通过倾听并与其建立信任和联系,帮助个体感受到安全和被理解的环境。

这样做可以促进个体的情绪表达,并为后续的干预工作打下基础。

2. 评估与规划在了解个体的创伤经历后,心理咨询师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适合个体的干预计划。

评估内容包括个体的情绪状态、应对方式以及对社会支持系统的依赖程度等。

通过评估结果,制定针对个体实际需要的干预措施。

3. 精神支持创伤事件对个体的精神冲击较大,心理咨询师需要提供充分的精神支持和鼓励。

通过与个体建立亲密关系,帮助其减轻焦虑情绪和压力,增强内心的恢复力。

4. 特定干预方法在创伤干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以运用一些特定的干预方法来帮助个体应对创伤后反应。

常见的方法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调节、展现能力、压力管理等。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

二、危机干预策略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的突发事件或困境,对其生活产生严重冲击,导致其无法独立应对和解决问题的状态。

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个体提供专业的支持与引导。

1. 快速响应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心理咨询师需要迅速响应,与个体建立紧急联系并提供即时支持。

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持冷静并专注于个体的需求,以确保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

2. 信息收集心理咨询师需要通过与个体交流,了解危机事件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并收集相关的背景信息。

急救质量(1)2016

急救质量(1)2016

3 严重创伤院内紧急救治相关策略及质量控制
时间是创伤救治的灵魂,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 创伤发生后1 h患者若能得到及时、 有效的救 治, 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创伤患者的早期死亡, 也能明显降低创伤
后脓毒症和感染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创伤发生后第1小时又被称为 “黄金1小时”
AIS-90版编码 AIS-2005版编码
红色字体编码
第1、2位 第3、4位 皮 第5位 第6、7位 第8位
10表示: 前方/额部 51表示: 头 0表示: 非故意伤 28表示: 交通伤中的轿车后排中间 6表示: 幼儿座椅,面朝后方
1 严重创伤救治理念转变 ISS可预测伤员的存活概率,适合多发伤的伤情评估、预测预后,
案及手术日期,初步判断预后。
2 严重创伤院内评估方法及质量控制 2.2院内伤情评估质量控制

评估遵循快速、高效、准确的伤情评估。“既快又好”
诊科,评估时间应在5--10钟内完成确定性手术的决策。
(1)时间要求,急诊医生电话通知相关专家,要求10分钟内达到急 (2)质量要求,伤情评估做到既快又准,不能由于评估准确拖延时间, 也不能只赶时间,使评估的准确性下降。要求“致命伤”无一遗漏, 并立即决定手术方式、方法,“非致命”的根据情况待病情稳定后, 根据再次评估结果,确定手术时间。
1 严重创伤救治理念转变 由于多发伤救治涉及多部位、多学科,这与现代医学的专科化、专 病化趋势产生了明显的矛盾。我中心采用多学科专家会诊、会商的 方法对多发伤患者伤情进行评估。 多学科组成:以急诊科为主导,由脑外、胸普外、骨科、内科等多 学科组成的
方法:1、急诊科医生首诊伤者,初步判定病情。
3 严重创伤院内紧急救治相关策略及质量控制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标题: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引言概述:多发性创伤是指一次或多次外伤引发的多个部位的严重损伤,通常需要紧急抢救和处理。

建立一套完善的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现场急救1.1 快速评估患者状况:包括呼吸、循环、神志等方面的评估,确定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

1.2 创伤处理:对出血、气道阻塞等紧急情况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保护现场: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并通知医疗救援人员前来支援。

二、院前抢救2.1 快速转运: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减少抢救时间,提高生存率。

2.2 治疗措施:在转运途中进行基本抢救处理,包括止血、通气、输液等。

2.3 与医院沟通:提前通知医院患者的情况,为患者的接诊和治疗做好准备。

三、院内急救3.1 快速评估:医院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明确伤情和治疗方案。

3.2 多学科协作:外科、重症医学、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患者的抢救工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3 快速处理: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或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四、术后治疗4.1 重症监护: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2 有效通气: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氧合和通气功能。

4.3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五、康复与出院5.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5.2 心理辅导:提供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创伤事件的影响。

5.3 出院指导: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复诊计划,确保患者的康复过程顺利进行。

结语:建立完善的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通过现场急救、院前抢救、院内急救、术后治疗和康复与出院等环节的有序配合,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引言概述:多发性创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到多个部位的严重损伤,其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

为了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抢救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急救措施、手术处理、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康复治疗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1.1 专业团队的组建:建立由急诊医生、外科医生、麻醉医生、重症监护医生、护士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确保抢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1.2 制定标准化流程:制定多发性创伤抢救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提高抢救效率和减少错误发生。

1.3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抢救过程中的物资供应充足,以应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需。

二、急救措施2.1 快速评估与处理:通过ABC(空气道、呼吸、循环)的评估,快速处理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和休克等急危重症状。

2.2 控制出血和休克: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止血等,同时进行休克的积极处理,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

2.3 保护重要脏器: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要及时保护重要脏器,如心脏、肺部、脑部等,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三、手术处理3.1 创伤评估与优先处理:通过全面的创伤评估,确定优先处理的创伤部位,尽快进行手术处理,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2 创伤手术的技术要点:在手术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创伤部位的清创、止血和修复,同时避免手术创伤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

3.3 术后监护与护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围手术期护理4.1 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2 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4.3 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赋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匡助他们积极面对创伤后的恢复和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严重创伤应急预案与流程

严重创伤应急预案与流程

严重创伤应急预案与流程1.快速、全面的生命评估:有无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征象及心博呼吸骤停;心博呼吸骤停者立即行 CPR,神志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2.快速有效的生命支持:VIPCO 程序。

①V(ventilation)保持气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和充分给氧;②I(infusion)输液抗休克:迅速建立 2-3 条静脉通路,保证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③P(pulsation)心肺脑复苏:监测心电和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休克;④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颈椎和脊柱制动直至证实无损伤;⑤O(operation)损伤控制手术:急诊手术治疗。

3.初步控制窒息、休克、大出血后行进一步详细评估。

(1)病史采集:受伤时间、方式、撞击部位、落地位置、处理经过、上止血带时间,有否昏迷史。

(2)体格检查:CRASHPLAN 原则(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部、盆骨、四肢、动脉、神经)。

(3)实验室检查:血型、交叉配血,查血气、电解质、了解酸碱平衡、查生化,评价肝肾功能,查血常规,反复多次,评估出血情况。

(4)特殊检查:X 线、超声、CT、腹腔穿刺、心电图、MRI 等。

4.持续动态的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相应症状、体征变化,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有无隐藏的深部损伤、继发性损伤和并发症。

5.送手术室手术治疗或收入创伤 ICU。

创伤 ICU严重创伤伤员急诊科抢救快速有效的生命支持:VIPCO 程序附:严重创伤应急流程对心博呼吸骤停者行 CPR ,神志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对其他患者须排除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征象颅脑损伤进行快速、全面的生命评估伤情的再估计:动态观察,发现隐藏的深部损伤、继发性损伤、并发症特殊检查:X 线、 超声、CT 、腹腔穿刺、心电图、MRI 等实验室检查:血型、交叉配血,查血气、电解质、了解酸碱平衡、查生化,评价肝肾功能,查血常规,反复多次,评估出血情况体格检查:CRASHPLAN 原则(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部、盆骨、四肢、动脉、神经)病史采集: 受伤时间、方式、撞击部位、落地位置、处理经过、上止血带时间,有否昏迷史O.损伤控制手术operationC.控制出血controlI.输液抗休克infusionV.保持气道通畅ventilationP.心肺脑复苏 pulsation 初步控制窒息、休克、大出血后行进一步评估其他损伤对症处理四肢、盆骨损伤 确定性手术治疗腹部损伤脊柱损伤 胸部损伤。

严重创伤大出血的处理新策略-—-损伤控制性复苏(李建国)

严重创伤大出血的处理新策略-—-损伤控制性复苏(李建国)

严重创伤大出血的处理新策略-—-损伤控制性复苏(李建国)严重创伤大出血的处理新策略—损伤控制性复苏(李建国)近年来,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ucitation,DCR)的概念,已成为严重创伤复苏的一个热门话题。

出血休克占创伤死亡的30%~40%,是创伤死亡的第一位的可预防原因。

DCR就是针对创伤患者的大出血为治疗靶的新型复苏策略。

一般文献中,大出血的定义为24h内失血达到1个血容量,或3h 内失血达到血容量的50%。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千克体重70~80ml),70kg个体的1个血容量大约为5000ml左右。

可见大出血时,3h的失血量超过了2000ml。

DCR策略来自于国外军事医学专家对近年来的严重战伤救治的经验总结。

现代军事冲突所造成的创伤更为复杂和严重,使得传统的创伤复苏和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受到挑战。

在探讨新的抢救复苏策略和思路过程中,逐渐形成从受伤地点到外科手术与麻醉、以及重症治疗无缝连接的完整处理框架。

在进入21世纪后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服役人员战伤者中死亡率仅为10%,而在第一次海湾战争(1990年至1991年)和越南战争(1961年至1973年)中,战伤死亡率高达24%。

近年来,在非战伤的日常创伤救治实践中,DCR的概念也得到认可和发展。

致死三角DCR策略强调对创伤性凝血病的重视,以及对致死三角各方面的立即处理。

致死三角包括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病,在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中扮有重要作用。

三者相互影响和促进,有人描述为血腥恶性循环。

一、低体温严重创伤和大出血患者常发生体温低下,一般认为创伤后低体温是指患者中心体温<35°C。

导致创伤后低体温的原因包括体格检查或治疗使身体/体腔暴露于冷环境、输注冷的复苏液体、镇静剂或影响体温调节麻醉药的副作用等。

此外出血性休克丧失正常的代谢和产热,进一步加重低体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体温
由于失血、体液复苏,体腔暴露热量丢 失增加,产热功能损害,严重创伤患者中 心温度往往降低, I‘una等分析94例严重成年 创伤患者,入院时低体温占66%。患者低 体温预后严重,Jurkovich等分析71例严重 创伤患者中心温度与死亡率关系证明,当 中心温度从34℃降至32℃时,患者死亡率 从40%升至100%。低体温会使心律失常, 心搏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红 蛋白氧离曲线左移,氧释放减少。
严重创伤的病理生理和 实施损伤控制必要性
现代创伤外科特点
创伤动能巨大、多发伤发生率高
社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机动车辆普及,高 层、超高层建筑物涌现,高速武器、超高当量炸弹 应用于实战中,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创伤动能不 断加大,各类创伤患者的伤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杀 伤力增强,组织、器官损伤的严重性大大增高,单 纯伤比例下降,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比例显著增加, 事故现场死亡率或阵亡率增高。据统计,战时多发 伤的发生率超过18%,甚至高达70%以上。平时严 重创伤多由于交通伤事故、爆炸和高处坠落等所致。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1678例交通伤患者中多发伤 患者占65%。Scalca等报告的一组高空坠落伤中, 凡从5层高楼坠下的患者全部为多发伤。
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 ——损伤控制性手术
损伤控制性手(damage control operation ,DCO)既 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于一般手术,是一种复杂外科 问题应急分期手术。DCO最早由Stone提出,是近二十年 来创伤外科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 原则,包括采用简便可行、有效而损伤较小的应急救命 手术处理致命性创伤;进一步复苏和计划分期手术处理 非致命性创伤的处理模式。 DCO的目的是救命、保全伤 肢;控制污染;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为计划确定 性手术赢得时机。为了体现严重多发伤、应急救命分期 手术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均采用DCO这一名称。
严重创伤处理原则
快速
据国内外大量急救资料统计表明,严重创 伤患 者主要死因是:颅脑伤、难以控制的大出 血所致不可 逆转的持续性休克、休克后MOF,时 间就是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应根据患者所处环 境、伤情,迅速采取有效对策。
就近处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势严重,不允许搬动; 伤情发展快,必须争分夺秒抢时间实施 DCO。因此,应当利用现有条件和设备就 近处理。无论野战环境险恶情况下,还是 在和平时期急诊科,医疗资源均有限。故 手术应是较小的、有限的、简单有的、救 命的手术,如控制出血、结肠造瘘等。
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主要步骤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应从事发现场开 始,由院前急救人员实施,包括给严重者 保温。 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更应给予积极 的保温,对明显低体温的患者,还应静脉 输入温热的液体和血液。在复苏初期即应 决定做DCO,较在术中才决定采用这一方 案要好。
控制出血
暂时性控制
1.填塞止血:时填塞暂止血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 2.出血点压迫止血:是控制外出血最有效、最简便 的止血方法。指压法压迫止血时要无菌。避免盲 目血管钳夹止血 。 3.血管腔外气曩压迫止血:为控制周围血管伤、肝
环境因素
战争时期,前线手术队面临战役进行中 的大量严重多发伤;严峻的战争环境;有 限的手术设备和术后治疗条件,常规实施 救命手术,保全伤肢、控制污染,以便平 稳、安全转运到后方医院做确定性手术。
生理潜能参数
患者生理潜能耗竭的一些参数,可作为 紧急实施应急手术模式处理的选择标准:(1) 复苏和手术时间:>90min 。(2)危险因素: ①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30);②低体温 (<35℃);③凝血机制紊乱,非机械性出血; ④输血量>10U 。但一般认为,以生理潜能 参数作为标准选择DCO适应证时多为时已晚。 DCO应于患者生理潜能耗竭之前实施。
平稳转送
任何情况下,均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情况下再转送,并且应当边治疗边转送, 尤其转院,更应坚持迫治疗边转运,以防 途中出现生命危险。
多学科协作
严重创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并非 一个学科做一次应急手术就能获救,而是 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医疗行政部门协调, 组织多学科协作,共同抢救,才能拯救患 者生命。
酸中毒
死亡 低体温
致命性大出血生理功能耗竭死亡三角
凝血障碍
外科医师面对生理潜能耗竭状态的严重多发 伤,若对其严重性缺乏充分认识,进行I期广切除 毁损组织,重建修复组织器官,无疑给患者残存生 理潜能“雪上加霜”;虽然积极充分补充体液,包 括血液及血液制品;应用广谱抗素、血管活性药物、 类固醇激素、胃肠道分泌抑剂、营养支持、膜肺等 人工器官的强有力持,结果是花费巨资,延长ICU /住院时间,最终患者仍将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因此,实施应 急性手术才是明智的对策。
创伤类型
DCO的决定应以创伤类型为主而非生理潜 能参数。根据创伤类型选择应急手术的指征为: (1)创伤机制:高动能躯干钝性创伤;多发性 躯干穿透伤。(2)损伤复杂性:大血管伴多脏 器损伤;多体腔内致命性大出血。(3)复杂脏 器损伤:复杂胸部心脏血管伤;严重肝及肝周 血管伤;复杂胰十二指肠伤;骨盆血肿破裂和 开放性骨盆骨折。
严重代谢耗竭
Beale等于1963年首先提出严重创伤急救手术概 念,主要是通过在急诊科实施急救开胸术,用止血钳 钳夹或纱布填塞临时止血,然后送住院部手术室修复 损伤血管止血。认为急救开胸术是心脏大血管严重创 伤所致的心脏压塞、低血容量性心搏骤停、以及胸部 创伤引起的空气栓塞等惟一可行的、最后的急救复苏 方法。2001年Vargo等报告196例严重多发伤需要急 救开胸术患者,根据TRISS评分预测生存率为32%, 接受简化开胸术和暂时性关胸后,实际生存率为41% (80/196)。显然,严重代谢耗竭的患者,紧急简化、 有效止血手术,积极复苏、阻断生理潜能恶化的恶性 循环;防治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机制紊乱;计 划分期再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抢救方案。
濒死严重多发伤患者送到急诊科机 会增加
急诊医学教育发展,急诊医学通讯网络、 急救设备和急救措施的完善,院前现场急 救和转运途中急救水平提高,为濒死危重 多发伤患者及时送到抢救条件较好的医院 创伤急救中心救治提供了可能。这些严重 创伤患者代谢耗竭需要施行一个小的、有 限度、简化有效的、可行的DCO,以改善 其基础生理潜能,为确定性手术创造条件。
控制污染
胃、小肠破裂修补;紧急时,甚至仅钳 夹空脏脏器的破裂处,暂缓处置;结肠造 接,防止消化道内容物溢出,减少腹腔污 染。
简易关胸、腹
应用硅胶补片、巴德补片等暂时关闭胸、 腹腔。
术后处理
严重创伤患者DCO完成后应立即送 入急诊ICU处理。其主要任务为:
恢复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在漂浮导管监测下,迅速输入晶体液l—2L,全血, 洗红细胞,使血细胞压积>0.35;右心室舒张末容积 指数(EDVl)维持在90—120mI,(EDVI<80mI表示补容 不足;EDVI>120mI示容量负荷);心脏指数(CI)> 3.5Lmin;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65,表示组 织氧需求开始得到满足,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 0.94;应用拟肾上腺能药物,强心肌收缩力。
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患者生理功 耗竭严重
严重多发伤,对全身各系统功能产生严 重损害,特别对生命支持系统构成巨大胁; 到时患者处于生理功能耗竭状态。可表现 出严重多发伤致命性大出血生理功能耗竭 死亡三角。
代谢性酸中毒
持续低灌流细胞能量代谢 由需氧代谢 转换为乏氧代谢,导致体内乳酸堆积,代 谢性酸中毒。复苏后期乳酸廓清与氧输送量 和氧耗密切相关.Abramson等报告严重创伤 患者生存率与体内乳酸廓清有关,24h内乳 酸廓清患者100%生存;48h乳酸廓清患者 仅14%生存率。
凝血机制紊乱
非机械性出血,低体温引起凝血酶、血小 板量减少和功能损害,部分促凝血酶原激活时 间(PTT)、凝血酶原时间(PT)增加,出血时间 (BT)延长;凝血因子Ⅴ、Ⅷ减少;血小板功能 损害,包括:血小板黏附、聚集、钙离子释放、 前列烷酸产物、血小板凝血酶受体复合物形成 等功能均受损害。纤溶系统话化,纤维蛋白原 裂解产物(FDP)增加。
复温:保持室温
应用光辐射加热器、电热毯、暖湿气体呼吸 支持、复复温输液装置等,使患者恢复平 衡。
纠正凝血机制紊乱
输新鲜冷冻血浆和血小板是关键。国 外报道采用打包式补充血液制品纠正凝血 紊乱。组方:洗红细胞5IU,新鲜冷冻血 浆1IU,血小板5IU 。如患者纤维蛋白原 <10 mg/L,增补冷凝集10IU 。当检测 BT、PT、PTT监测恢复正常;血小板计 数>10mg/L表示凝血紊乱得到纠正 。
损伤控制性手术的适应证
大多数严重多发伤可按常规手术方式处理,并不需要采 取DCO—复苏—计划再手术模式处理。只有少数患者生 理潜能临近或已达极限,虽然技术上能达到创伤I期修复 和重建,但生理潜能临近耗竭,做大而复杂的外急手术处理模式适应证不同于一般创伤手术适应证。与 常规手术相比,DCO处理模式有逻辑含义差异,如纱布 填塞止血、临时阻断破裂消化道近、远端阻止消化液溢 出污染、关腹、关胸等,以及术后医疗护理处置上的差 异。因此严重多发伤DCO适应证的选择很难,通常取决 于以下几方面。
严重创伤处理策略和原则
严重创伤处理策略
严重创伤处理三个基本理念:
(1)避免再损伤和伤势恶化。(2)暂时控制与 分期处理。(3)积极完全纠正或控制伤情发 展。最近,Pape等指出,多发伤,尤其是 并发胸、腹部损伤者,伴有股骨骨折时, 宜先做简单的外固定,而将确定性的骨折 固定手术(如髓内钉固定等)延至患者全身情 况稳定以后,将可降低术后并发ARDS和 MOF等的危险性。其他严重骨折的处理, 情同此理,可举一反三。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氧债是休克的共同通道,细胞代谢由需氧代谢转 化为乏氧代谢,产生乳酸堆积,代谢性酸中毒。偿还 氧债和血清乳酸水平恢复正常成为休克复苏成 功的标 志。低灌流状态代谢性酸中毒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扩 容,提高血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提高 动脉氧分 压、提高碱贮备。方法是:①快速输入晶体液全血或 红细胞;使心脏指数>3.5L/min,红细胞压积>0.35; ②提高吸入氧浓度,采用呼气终末正压呼吸,减少肺 内分流:使SaO2>0.94;③补充碳酸氢钠:使动脉血 PH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