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海岸带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岸线综合提取及时空演变研究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岸线综合提取及时空演变研究丁叶;陈志禄;王璇;吴闯【期刊名称】《海洋技术学报》【年(卷),期】2024(43)1【摘要】海岸线由于受陆海交互影响,其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复杂。
近些年,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广泛应用为研究海岸线提供了重要基础。
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以南沙湾周边区域为样本区,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和聚焦剖面法运用于不同类别海岸线的提取,并重点分析南沙区8个时期海岸线的时空演变。
结果表明:聚焦剖面法对于自然岸线的识别更具科学性,而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和快鸟卫星(QuickBird)影像,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对于分辨率较低的卫星影像,可结合两种方法提取人工岸线。
从南沙区海岸线的数据分析显示,1990—1995年、2005—2012年海岸线长度变化最剧烈;2012年之前海岸线向海域快速拓展,围填海区域快速增加,后期逐渐降速至相对稳定。
南沙区海岸线时空变迁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干扰高度关联。
在农业发展阶段,万顷沙的联围工程推动岸线向南拓展;在工业发展阶段,龙穴岛等区域的开发导致岸线进一步向海扩张;在新城营造阶段,生态修复岸线增长,局部岸线向内陆收缩,岸线利用趋于精细化。
【总页数】12页(P27-38)【作者】丁叶;陈志禄;王璇;吴闯【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P737【相关文献】1.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研究(1992—2016)2.舟山群岛海岸线遥感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分析3.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岸线变化监测研究——以宁波市大陆海岸线为例4.基于GEE的杭州湾海岸线遥感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5.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明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岸线科学数据共享标准研究

2 海 岸 线 分类 与编 码
源 ,造 成 了资源 浪 费 。海 域使 用 调查技 术 规程和 2 1 海 岸线 自然属 性分 类与编码 . 海 洋 功能 区划 中也未 对海 岸线 的分类 体系 和共 享 2 1 1 海岸 线 自然 属性 分类 .. 标 准做 详细 说 明 。海 岸线 科 学数据 共 享涉 及科 学
名 称
海 岸 线
淤 积
强侵 蚀
严重侵蚀
微弱 淤积 强淤 积 严重 淤 积
分类分级体系 大陆岸线
自然 岸线
弋一 ¨ ¨ ¨ ¨ ¨ H 加 方式 。按 H 加 码一 ∞ m 线 的开 发利用∞ m ¨ 照行 政 ∞ ¨¨ 区划分类 有助 于 明 确海 域管理 范 围,实现海 岸线 管理 的方 便性 。
维普资讯
第 1期
刘 林
吴桑云 王文海等:海岸线科学数据共享标准研 究
海岸线科 学数据共享标准研 究
刘 林 吴桑云 王文海 田梓 文
青岛市2 6 6 ) 6 0 1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摘 要 本文在对 已有海岸线 研究的基础上 ,参 照现行的 国家相关标准 和行业标准 ,根据海岸 带科学数据共 享的需求 ,按照海岸线 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海岸线进行分类编码,并探讨特征点和海域空间管理界线等 海岸线辅助要素 的分类及编码 的规则,建立海岸线数据共享空间数据库 的分层及属性表 的结构框架 。 关键词 海岸线 科学数据共 享 分类编码 标准 数据库
的集成 与共享 。
岸类 型是 十分 错综 复杂 的,到 目前 为止 ,还 没有
一
个 统一 的公 认 的海岸 类 型划 分系 统 ,分类 常是 《 国海 岸 带和海 涂 资源综 合 调查 简 明规程 》将 全
海岸带是人类文明精华荟萃之地

海岸带是人类文明精华荟萃之地
刘盛和
【期刊名称】《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年(卷),期】1997(0)2
【摘要】地球系统科学是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视作一个相互作用的大系统,研究其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借以了解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应采取的对策是其全部工作的重心。
可以认为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性乃由于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前途上的重要性。
海岸带是陆地系统和海洋系统的一个接合部,是一个敏感带、过渡带。
【总页数】2页(P58-59)
【关键词】海岸带;地球系统科学;人类文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可持续;重要性;海平面变化;精华;大系统;海洋系统
【作者】刘盛和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7
【相关文献】
1."和谐"旨归:人类文明的时代精华与价值标向 [J], 张长明;李后生
2.荟萃《史记》文学精华再现经典阅读价值--《史记精华》解析 [J], 王豪;张瑞芳
3.“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就是把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J], ;
4.荟萃中外短篇经典品赏世界小说精华——《世界短篇小说精华品赏丛书》读后[J], 阮阳
5.积人类文明之精华成国家高科技之大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遥感技术在海岸带与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指南

遥感技术在海岸带与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指南导言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记录和解释远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能量来研究和监测地球表面的方法。
在现代科学中,遥感技术在海岸带与海洋环境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海岸带与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关的实操指南,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
一、遥感技术在海岸带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海岸带是土地与海洋交界处的地区,对于海洋生物、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在海岸带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海岸线演变观测与分析:通过监测和记录海岸线的变化情况,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海岸带的演变趋势,分析海岸侵蚀、海岛连接与断裂、沙滩沉积等问题,为海岸带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海岸沙蚀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资料,提供海岸带沙滩的覆盖范围、沙粒大小分布、沙滩表面起伏等信息,监测和分析沙蚀现象,为防护工程和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3. 海洋污染监测:利用遥感技术的多光谱特性,可以检测海面上的不同污染物,例如石油泄漏、悬浮物和藻类水华等,实现对海洋污染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灾害应对提供数据支持。
4. 海岸植被研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指数反演海岸带植被的分布和状况,例如沿海湿地、潮滩和红树林等生态带,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海洋环境是指海洋中活生物、非活生物和物理因素的组合,其研究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得如下信息:1. 海洋水体参数测量:通过遥感技术获得水体的温度、盐度、悬浮物浓度、光学特性等信息,可以揭示海洋环境变化,以及研究海洋生物圈与水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2. 海洋生物资源研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海洋表面的生物荧光信号,分析水生植被分布、鱼群迁徙和异常群体增长情况,为海洋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海洋气候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表面的温度、风向、波浪高度等数据,研究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全球气候模式验证和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_41719

获奖
情况
科研成果情况(发表论文\专利,参与项目等)
个人
陈述
(包括个人兴趣、外语水平、科研能力等)
院系
推荐
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
申明
1、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在夏令营活动期间须服从我所的统一安排。
2、学生自愿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自觉注意自身安全,因不可抗力、意外事故或学生自身原因而导致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其责任由学生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家长签名:
年月日
备注
说明:
1、本表由学生本人填写,经所在院系审核,内容真实准确;
2、本人在暑期学校报到时,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学生证或其它与填报内容相符的证件;
3、未尽事宜,请联系海岸带所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生部
2013年5月编制
中国海岸带”YIC暑期夏令营申请表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照片
学号
民族
政治面貌
邮箱
籍贯
身份证号
所在院校
年级专业
院系联系人
联系电话
本人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邮编
教育经历(从高中阶段起)
科研实习经历
学习
成绩
附盖教务处公章的成绩单
所在年级人数:
年级排名:
院系学生工作秘书签字:
(盖章)
信息技术在海岸带遥感中应用例说

问题
遥➢感训别影练 样像的本中过类未程别知就标样是签本赋的动予过辄未程数知 ,千类 即 标注标效注率过低程 未结合遥感影像数据的特点
目前常用标注方法:成对 标注
labeled samples unlabeled samples
支持向量面
适用于遥感影像的未知样本标注法——聚类团簇
优点:
效率高 结合遥感影像数据的特点
K 1 M1 ( X ) M 2 (Y ) M1 ( X ) M 2 (Y )
X Y
X Y
如果 K 0 ,则正交和 M 也是一个概率分配函数;如果
K 0 则不存在正交和 M,称 M1与 M 2 矛盾。
2. 证据理论的扩展
样本空间D是变量x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且D中的元素 是互斥的,即变量x能且只能取D中的某个元素为值。应用 到地物分类时,要求地物类型是完全已知的。
M () 0
M (A) 1
A D
则称M是D上的概率分配函数, M(A)称为A的基本概率数, A是D的子集。
信任函数
Bel:2D—>[0, 1]
Bel( A) M (B) B A,B
Bel(A)表示对命题A为真的信任程度。 容易推出对单元素子集,其基本概率数和信任程度是一
概率分配函数
设D是变量x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且D中的元素是互斥 的,即变量x能且只能取D中的某个元素为值,则称D为x的 样本空间。D的任一子集为一个命题。
概率分配函数M: 2D[0,1],且满足
M () 0
M (A) 1
A D
则称M是2D上的概率分配函数,M(A)称为A的基本概率数。
信任函数
半监督学习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同时 利用已知类别样本和未知类别样本,通过挖掘未知类别样 本中所隐含的各待分类类型在特征空间中的固有结构信息, 对已知类别样本可能因代表性不好而造成的拟合分类器有 偏差情况进行矫正。
采用交替分层法的河口海岸三维z坐标水流模式

采用交替分层法的河口海岸三维z坐标水流模式
包芸
【期刊名称】《计算力学学报》
【年(卷),期】2009(26)3
【摘要】利用河口三维水流数值模式平面变量空间配置的交替网格方法,设计并发展了速度与水位的交替分层法,成功地解决了垂向等平面z坐标模式将实际海底变为台阶状的问题.在ccost-2d水动力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采用垂向z坐标模式而又能保证实际海底底边界模拟的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式ccost-3d.以珠江西四口门网河和海区的整体计算模拟为算例,求解得到三维流场,水平表层速度分布和口门河道纵向剖面速度分布计算合理.
【总页数】5页(P428-432)
【作者】包芸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力学系,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1
【相关文献】
1.海洋科学——河口海岸三维水流数值模型中几种垂向坐标模式研究述评 [J], 陶建峰;张长宽
2.sigma坐标系下的三维水流数值模拟探讨 [J], 方神光;黄胜伟;崔丽琴
3.河口海岸三维双σ坐标斜压水流数值模型研究 [J], 陶建峰;张长宽
4.河口海岸三维水流数值模型中几种垂向坐标模式研究述评 [J], 陶建峰;张长宽
5.改进σ坐标下的三维水流传质数学模型 [J], 董壮;龚政;韩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发育 ;利用海底 声 呐技 术 探 测水 下 深 槽 、 流沙 脊 潮 等海底地 貌特征等 。高新探 测技术 已成为海岸 海洋
收稿 日期 :0 7 0 8 修 订 日期 :O 8 O 5 2 0 61 ; 2O 41 。
取 、 据 处 理 、 据 分 析 和 数 据 表 达 四 个 部 分 , 点 研 究 了 GI 空 间 技 术 、 底 地 形 建 模 和 用 三 维 数 数 重 S 海
可视 化技术解 译海洋地 学 , 索陆海交 互作用 中隐含信 息 的方 法 , 探 并将其 应 用到 沿海 城 市规划 、 海 港选 址 、 陆架 岛礁地 貌环境研 究 的具体 实例 中, 究范 围从 陆到 海涵 盖整 个海 陆 交互作 用 带 , 大 研 为
( 0 U0 0 )。 2 07 3 7
作者 简 介 : 伟 ( 9 2 ) 男 , 西 省西 安 市 人 , 士 , 事海 岸 海 洋 科学 。E ma : w 0 @ s a cr 郭 18 一 , 陕 博 从 - ig 7 9 i .o l n n
郭伟 , 书恒 , 大 奎 李 朱
( .南 京大 学 海 岸 与海 岛开 发 教 育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苏 南京 2 0 9 ;.滑铁 卢大 学 环 境 学 院 , 1 江 10 3 2 滑铁 卢 N2 G1 I 3 )
摘要 :随着现代 海洋观 测技 术的发展 , 通过 海 岸海 洋地 貌调 查获 得 的数据 急剧增 长 。运 用地 理 信 息 系统( S 将不 同学科 、 同来源 、 同格 式 的数据 进行 集 成管 理 、 析和表 达 已成为 当前 海 岸 GI ) 不 不 分 海洋地 貌研 究的重点 。系 统介 绍 了 G S技 术 在 海岸 海 洋地 貌 研 究 中新 的方 法体 系, 括数 据 获 I 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嘉平1 郑玉晗1 顾佳丽1 骆永明21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岛海岸带研究所 舟山 3160212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烟台 264003摘要 近年来,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内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海岸带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机遇,也在海岸带生产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简要例举了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海岸带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灾害管理和综合评估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其应用现状与前景。
基于目前我国雄厚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储备,建议开展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基础研究,支撑海岸带科学研究的信息化、定量化和系统化,开展业务化和智能化应用,进一步直接体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价值。
关键词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海岸带,应用研究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6.10.014海岸带作为陆地与海域过渡区域,陆海交互作用明显,兼具海陆性质,同时又有其独特性。
海岸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宜人,往往成为海洋开发、经济发展、货物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首选区域。
从世界范围看,海岸带区域虽不到全球陆地面积的10%,但却是人类活动极为频繁的区域, 超过 160 万人的大都市有 2/3 分布在海岸带地区[1]。
中国的海岸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港澳台等经济发达、贸易活跃的省区市。
同时,海岸带也是生态脆弱和敏感的区域。
人类频繁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其产生了巨大压力,导致了一部分区域的生态退化和环境破坏。
鉴于海岸带区域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生态的脆弱敏感性,其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大体包含遥感(Remote Sensing, R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技术,通常称为“3S ”技术。
3S 技术是在 20 世纪 60—70年代开始发展的高新技术,已作为有效的数据*资助项目:污染海域生物修复及其固碳效应研究 (20 15DFA01410)修改稿收到日期:2016年9月5日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海岸带科学研究*专题:海岸科学与可持续发展Coastal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 h i n a X i v :201611.00328v 1获取和分析技术,在海岸带科学研究、生产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遥感是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时效性强、准确性高、经济性突出等优点,在大范围、海量数据获取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有效的集地理空间数据搜集、整合、编辑、处理、分析、管理和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手段或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整合地理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更好地分析、表达实际地物的空间位置、属性及相互关系;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实时三维导航、定位、测速、授时服务等信息获取与传输的新一代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已广泛而成功地嵌入众多的日常生活和军事活动中。
近年来,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海岸带监测、分析、调查和研究的多个方面,如海岸带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海岸带环境的监测与综合管理等,已成为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1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海岸带研究中的应用1.1 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海岸带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能源、旅游和港口交通等资源,是得天独厚的人类聚集区和社会经济发达区。
然而,海岸带资源有限但人类需求无限,将有限资源尽可能多地满足人类需求的关键点是对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保护。
世界海洋大国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把 3S 技术应用在了几乎所有的大规模近岸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规划中。
澳大利亚东部海岸被誉为“黄金海岸”,其海岸带生态系统组成极为丰富,为全面了解其复杂的生态结构和物质组成,实现对海岸带的科学管理,当地学者一直致力于对海岸资源的调查。
近年来,相比于传统的野外调查方式,这些探测调查更趋向于运用遥感技术。
探测内容包括对近岸海草物种组成、覆盖度的监测以及生物量的反演[2-4]、对珊瑚礁分布的探测[5]、对红树林叶面积指数的遥感评估[6]等。
除此之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资源变化情况及预测未来趋势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为资源开发或保护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美国夏威夷沿海开发了公众参与的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公众来获取有关珊瑚礁利用的各类数据,并绘制相关的利用图,实现对珊瑚礁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保护管理[7]。
作为大型海藻养殖大国,我国沿海大型海藻养殖面积、产量逐年增加。
通常,人们获取大型海藻养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查询统计资料或实地走访,这样得到的数据往往不具备准确性和时效性。
卢业伟等人[8]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实现了对福建近海养殖区的自动提取;高亮明等人[9]运用 Landsat 系列遥感数据成功研究了山东湾海水养殖格局的时空变化。
作者所在研究组利用我国新近发射的高分二号卫星(分辨率为 4m)监测大型海藻养殖(图 1),其养殖面积识别精度可达 97%。
然而,类似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区域小,监测的海藻品种单一。
研究组正致力于根据不同藻种的光谱及物候学特性,建立一套基于遥感的大型海藻自动识别系统,综合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海藻分布面积,估算产量,为海藻养殖业的有效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图1 根据2015年1月2日我国高分二号卫星多光谱影像分类获得的浙江省苍南县大渔湾近岸海域类别图1.2 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海岸带区域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剧烈,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引发或加剧了如有害生物物种入紫菜海水鱼塘滩涂0 .5 1 2km侵、赤潮、溢油、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等诸多问题。
在近岸陆域,Wang 等人[21]利用 Landsat 和 SPOT 影像,准确监测了1993 — 2014 年间浙江省乐清湾的物种分布状况(图 2),分析了不同时期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的生长状况和动态变化规律,为该入侵物种的防治提供了手段和对策。
叶绿素、黄色物质及固体悬浮物可用作反映海水的健康状况、预报赤潮的发生等。
温小乐[10]利用同步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闽江福州段的悬浮物遥感模型,分析了水体悬浮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潘德炉团队[23,26] 完成的“近海复杂水体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系列成果,突破了我国海洋水色遥感资料处理与应用的关键技术,不仅能提取出叶绿素等带色物质的浓度, 还发展了氮、磷、有机碳等非光化物质的海洋遥感反演模型,从而提取其浓度,实现了高精度的水质分类,应用于我国业务化的海洋水质遥感监测,推动了海洋监测行业的发展。
针对墨西哥湾的重大溢油事故,Nelson 等人[11] 利用GIS 、爆炸和泄漏事故发生模型,分析了溢油的时空变化,评价了墨西哥湾的脆弱性和潜在性风险,为溢油事件处理提供了支持。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海岸带地区主要环境污染之一。
Keshavarzi 等人[12]综合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分析了恰尔哈尔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及空间分布,明晰了各种污染源。
这些案例表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能有效监测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演变,分析、预测其变化趋势,揭示这些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机理和影响因子,从而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1.3 海岸带土地利用及景观变化海岸带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不同时期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情况,从而为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趋势、制定国家的发展战略、支撑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奠定科学基础。
政府部门可以借助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建立海岸带管理系统,监测海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以及环境生态安全情况[13],为合理制定和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此外,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导致景观格局的改变,因此,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有助于区域景观格局动态的研究。
以杭州湾南岸慈溪市海涂围垦动态为例,根据该区域 2004 年 7 月19 日获取的陆地卫星(Landsat )图像(图 3),结合地方志的历史记载和地面调查获得的海涂围垦历史和现状,追溯了 1 000 多年来海涂围垦活动所发生的大体年代,掌握了区域海涂围垦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从而有助于对该地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气候等因素进行系统研究。
图 2 根据2014年7月9日的SPOT影像获得的浙江乐清湾分类图0 .5 1 2 3 4 km筏式养殖内海养殖滩涂养殖互花米草海其他植物滩涂建筑物图例图 3 2004 年 7 月 19 日杭州湾南岸慈溪市 Landsat TM 图像(白色线是根据地方志及遥感影像信息所获得的海涂围垦发生的大体年代区间)1.4 海岸带灾害管理海岸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频发的灾害如海啸、地震、风暴潮等,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为减轻灾害影响,对这些灾害进行监测、评估、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成为海岸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运用 3S 技术,建立海岸带灾害管理和决策系统,实现历史灾害查询,研究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及变化,对灾害进行定时定点监测、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为应对灾害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14]。
例如,凭借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综合、空间分析、制图功能进行灾害应急管理[15];利用 3S 技术研究地中海区域大河三角洲的长期侵蚀灾害状况,分析海岸带区域各类灾害的风险情况[16],在低风险区做好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应工作,尽可能避免在高风险区开展人类活动,提前做好应对高发高强度灾害的措施等。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预测海岸带灾害、减小灾害损失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5 海岸带综合管理海岸带综合管理包括规划、开发、监测、保护、评估等。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早在 20 年前就资助了 29 个沿海(湖)州建立海岸带管理数据库,并完成了海岸带基础信息平台和网络平台的搭建,实现了支撑综合管理海岸带和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化运行以及相关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发布[17]。
我国在 1997 年建立的国家海洋信息系统,集海洋开发、应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于一体,拥有海洋方面的经济、资源、环境、空间和文献、法规等信息,并能进行图形、图像、文字显示等,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监测系统。
RS 可带来更宏观、更全面的海岸带基础信息,GIS 可将陆海数据叠加分析,为海岸带功能区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