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气体和物态变化和热力学定律.(B级).学生版
(学生版作业本B本)励耘新中考科学

第2课时细胞1第4课时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和无机盐代谢3 第6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5第8课时生命活动的调节7第10课时遗传与进化9第12课时物态变化11第14课时波(一)13第16课时运动和力(一)15第18课时压强17第20课时简单机械19第22课时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21第24课时欧姆定律电路计算(二)23第26课时电和磁25第28课时电功电功率(二)27第30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29第32课时物质的分类31第34课时空气(二)33第36课时常见的化合物(一)35第38课时金属37第40课时化学反应的应用39第42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41第2课时细胞1.(2015·泰州)切西瓜时会有很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主要来自()A.细胞质B.液泡C.细胞核D.叶绿体第2题图2.(2015·泰州)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看见的某个视野,为把图中所观察的染色体移向视野中央,该同学想把装片往右上方移动,如果这样移动,视野中染色体移动的方向是()A.右下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左上方3.(2014·苏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图所示各项中,不参与...组成人体的细胞是()4.(2015·珠海)2015年6月1日发生了“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事故中部分遇难者被发现时已面目全非,为辨认身份,需提取死者的DNA样本。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5.(2013·鄂州)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6.(2014·东营)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取自人类皮肤细胞得出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制作出了心肌细胞,向制造整个心脏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主要体现了干细胞的哪项生理过程()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分化D.细胞成熟★7.(2013·济宁)下图所示植物的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8.(2014·广东)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8题图A.①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④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⑤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D.⑦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9.(2015·聊城)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10.(2013·咸宁)30多年前,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多次观察到: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进入原肠期后,细胞开始分化)就停止了发育。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 .汽化和液化(学生版)

专题三物态变化3.3汽化和液化——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项精编一、单选题1.(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2.(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3.(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
”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
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A.熔化和凝华B.液化和汽化C.汽化和熔化D.凝固和升华4.(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汽化现象5.(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炎炎夏日,暑热难耐。
红霞同学从冰柜里拿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
一会儿,冰变成了一盘水,又过一段时间,发现水干了。
在这两个过程中,涉及的两个物态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B.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C.熔化吸热和汽化吸热D.熔化放热和汽化放热7.(2022·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①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①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①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①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多选题8.(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问题

D.气球内气体压强增大
1 2 3
解析 氢气球缓慢上升,体积变大,则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则内能
不变,所以气体同时从外界吸收热量,选项C正确,A、B错误。氢气球的体
积变大,温度不变,则压强减小,选项D错误。
1 2 3
2.(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图像结合的问题)(2024山东东营高二期末)如图
(1)点、线的物理意义的一个平衡状态,它对应着三个状态参量;图像
上的某一条直线段或曲线段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
程。
(2)斜率的物理意义:在V-T图像(或p-T图像)中,比较两个状态的压强(或体积)
大小,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状态到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大小,判断两个状态的
项D错误。
1 2 3
3.(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问题)(2024广东高二开学考试)
图甲所示的空气炸锅是一种新型的烹饪工具,图乙为某型号空气炸锅的简
化模型图,空气炸锅中有一气密性良好的内胆,内胆内的气体可视为质量不
变的理想气体,已知内胆内初始气体压强为p0=1.0×105 Pa,温度为T0=300
A.初始时,气体压强p1=p0
B.停止加热时,气体的温度T=2T0
C.该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量ΔU=Q-mgL
D.该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量ΔU=Q-mgL-p0SL
解析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活塞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大气压力、重力和气体向上
的压力,则有 mg+p0S-p1S=0,解得 p1= +p0,故 A 错误;活塞缓慢上升过程中气
气体在状态D的内能UD=kTD
气体从状态C到状态D内能的减少量ΔU=UC-UD
2024年《物态变化》资料课件

2024年《物态变化》资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物理与生活》第二章第四节,主题为“物态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物态的定义与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相变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的定义与分类,了解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能力。
3. 使学生理解相变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提高学生的能量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相变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教学重点:物态的定义与分类,物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冰块、热水、酒精灯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关注物态变化。
2. 知识讲解(1)物态的定义与分类(2)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相变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物态变化的相关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1.1 物态的定义与分类1.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1.3 相变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物态变化现象: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冰块变为水。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探索物态变化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实验操作的过程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对于学生来说是基础知识点,但相变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则相对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ppt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ppt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出现等离子态和凝聚态等物态。
二、固液气三种物态的特性1. 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基本的状态之一,其特点是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形成紧密有序的结构。
例子:冰、石头、金属等2. 液态液态是介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其特点是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形成无序排列的流动结构。
例子:水、酒、油等3. 气态气态是物质最基本的状态之一,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形成高度分散的流动结构。
例子:空气、氧气、氢气等三、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过程1. 固态到液态在固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升温,使得固态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小,最终导致分子摆脱固态结构,进入液态状态。
2. 液态到气态在液态到气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升温,使得液态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小,最终导致分子摆脱液态结构,进入气态状态。
3. 固态到气态在固态到气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升温,使得固态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小,最终导致分子摆脱固态结构,先变成液态,再进入气态状态。
4. 气态到液态在气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释放热量,也就是降温,使得气态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最终导致分子摆脱气态结构,进入液态状态。
5. 液态到固态在液态到固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释放热量,也就是降温,使得液态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最终导致分子摆脱液态结构,进入固态状态。
6. 气态到固态在气态到固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释放热量,也就是降温,使得气态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最终导致分子摆脱气态结构,先变成液态,再进入固态状态。
七、相变中的热量1. 潜热在物态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或释放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
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知识清单-填空版51页

第十三单元内能(学生版)01一、【分子动理论】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及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m来量度,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物质中都会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个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3.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
4.分子动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
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
物体的温度,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
5.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
分子间距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变,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有关。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简称焦,符号。
3.热量(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叫做热量。
用符号表示。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单位是,符号是。
三、【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的热量与它的和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2.定义式:。
3.比热容单位:,符号是:,比热容单位是由质量、温度和热量组成的组合单位。
4.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02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的意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同一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
即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标志。
3.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或组成的,分子间有;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分子间存在着和。
二、【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2.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扩散(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高中物理八大模块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几何光学、光的色散和干涉等
5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量子物理基础等
6
能量与动量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7
实验与探究
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探究能力等
8
选修模块(可能因地区或教材而异)
高中物理八大模块
模块序号
模块名称
主要内容
1
力学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
热学
分子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固体和液体的性质、物态变化等
3
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电磁波等
相对论基础、量子物理进阶、热学进阶、电磁学进阶等,或者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模块,如传感器技术、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等
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

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初二第一学期让我们起航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2 有用的物理学3 测量的历史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声音的特征第二章光2.1光的反射2.2光的折射2.3透镜成像2.4光的色散第三章运动和力3.1机械运动3.2直线运动3.3力3.4重力力的合成3.5二力平衡3.6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初二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4.1简单机械4.2机械功4.3机械能﹡4.4功的原理第五章热与能5.1温度温标5.2热量比热容5.3内能﹡5.4物态变化5.5热机初三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6.1密度6.2压强6.3液体内部的压强6.4阿基米德原理﹡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6.6大气压强﹡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第七章电路7.1电流电压7.2欧姆定律电阻7.3串联电路7.4并联电路初三第二学期第八章电能与磁8.1电功率8.2电流的磁场8.3电能的获得和输送8.4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原子9.2地球太阳系﹡9.3银河系宇宙9.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物理新教材共有五册,其中基础型课程,高一、二年级各一册。
拓展型课程,高一、高二合一册,高三一册。
还有研究型课程一册。
高一第一学期前言物理探索之旅——致同学们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A.质点位移和时间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C.快慢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E.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F.匀加速直线运动G.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B.力的合成C.力的分解D.共点力的平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B.牛顿第二定律C.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E.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高一第二学期第四章周期运动A.匀速圆周运动B.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C.机械振动D.机械波的产生E.机械波的描述第二篇能量与能量守恒第五章机械能A.功B.功率C.动能D.重力势能E.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F.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分子和气体定律A.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B.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C.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D.压缩气体的应用高二第一学期第七章内能能量守恒定律A.物体的内能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D.学习包——太阳能的利用第三篇电场和磁场第八章电场A.静电现象元电荷B.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C.静电的利用与防范第九章电路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B.电功电功率C.多用电表的使用D.简单逻辑电路E.学习包——自动控制与模块机器人第十章磁场A.电流的磁场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C.磁感应强度磁通量D.直流电动机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电磁波A.电磁感应现象B.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C.学习包——电磁波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B.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C.原子核的组成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E.反应堆核电站第十三章宇宙A.万有引力定律B.宇宙的基本结构C.天体的演化结束语可爱的物理学高一、二拓展型课程Ⅰ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A 匀变速直线运动B 竖直上抛运动第二章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A 力矩B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A 摩擦力B 物体的受力分析C 牛顿定律的应用第四章机械能A 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A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B 圆周运动的应用*C 离心现象第六章简谐运动与机械波A 简谐运动振动图像B 单摆*C 受迫振动共振现象D 纵波E 波的干涉、衍射*F 多普勒效应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A 固体的基本性质B 液体的基本性质*C 新材料简介D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第八章热力学定律A 热力学第一定律B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第九章电场A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B 匀强电场电场的叠加C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D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E 静电感应现象第十章电路A 电动势B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D 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应用*E 电阻定律第十一章磁场A 安培力*B 磁力矩第十二章电磁感应A 楞次定律B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大小第十三章光的波粒二象性A 光的干涉和衍射B 光的电磁说*光的偏振C 光电效应光子说D 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第十四章原子核A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C 结合能和质能方程*D 核聚变*E 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第十五章宇宙A 万有引力和第一宇宙速度*B 宇宙大爆炸学说*C 人类对宇宙结构的探索高三拓展型课程Ⅱ第一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共同专题)A.运动的合成和分解B.平抛运动﹡C.斜抛运动第二讲动能定理(共同专题)A.动能定理B.动能定理的应用第三讲动量(侧重理论专题)A.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B.冲量动量定理﹡第四讲物体的平衡(测中应用专题)第五讲人造地球卫星(测中应用专题)第六讲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共同专题)第七讲电磁感应定律(共同专题)第八讲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侧重理论专题)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B.洛伦兹力﹡C.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九讲交流电(测中应用专题)A.交流电B.变压器高压输电﹡C.电感器电容器﹡D.交流电路第十讲传感器及其应用(测中应用专题)第十一讲光的折射(测中应用专题)A.光的折射﹡B.全反射﹡第十二讲激光及其应用(测中应用专题)A.激光的特性B.激光应用简介﹡第十三讲相对论简介(侧重理论专题)A.光速不变原理B.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C.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第十四讲量子论简介(侧重理论专题)A.物质波B.原子能级和原子跃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除了碰撞外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2.分子间的碰撞十分频繁,频繁的碰撞使每个分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频繁地发生改变,造成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大量气体分子的运动服从统计规律.(1)单个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大量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数目相等. (2)分子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即分子运动速率很小和很大的分子个数少,而在某一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目最多.(3)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速率的平均值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知识点2 理想气体 1.理想气体:严格遵守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实际气体可以看成是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分子模型:①分子可看作质点.②除分子与分子间、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外,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因此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其内能仅由气体质量及温度决定,与体积无关:③分子与分子、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知识点3 描述气体状态的参量 1. 温度(T 或t )(1)两种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着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它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两种温标.摄氏温标t :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 ,沸点是100℃。
热力学温标T :单位K.把273-℃作为0K .绝对零度(0K )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两种温知识框架气体、物态变化标的关系:就每1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为273()T t K =+,T t ∆=∆.2. 体积(V )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也就是气体所充满的容器的容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很弱,气体很容易被压缩.3. 压强(P )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1)产生原因:由于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 (2)决定因素: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数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T 和体积V(3)单位换算:51760 1.01310atm mmHg Pa ==⨯. 4. 气体的状态及变化(1)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温度、体积、压强这三个量都不变,我们就说气体处于一定的状态. (2)一定质量的气体,P 与T 、V 有关.三个参量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参量发生变化,至少有两个或三个同时改变。
知识点4 理想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跟体积成反比。
(2)公式:1122PV PV ==恒量 (3)图象:等温线 2.查理定律(1)内容: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C ︒,增加(或减少)的压强等于它在0C ︒时压强的1273。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公式:()100//273P P t P -=或1212P P T T = (3)图象:3.盖·吕萨克定律(1)内容: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公式:1212V V T T ==恒量 (3)图象:知识点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一定量的气体,P 、T 、V 二者的关系是:PVC T=,C 是一个定值 2.气体实验定律可看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
当m 不变,12T T =时,1122PV PV =—玻意尔定律;当m 不变,12V V =时,1212P P T T =——查理定律;当m 不变,12P P =时,1212V V T T =——盖吕萨克定律。
知识点6 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区别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碰撞器壁产生,大小由气体分子的密度和温度决定,气体对上下左右器壁的压强都是相等的.大气压是曲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紧紧包围地球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如果没有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表面就没有大气,从而也不会又大气压.由于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大气层分子密度上小下大,从而使得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地面大气压的值与地球表面积的乘积,近似等于地球大气层所受的重力值.知识点7 几种常见情况的压强计算 1.液体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①平衡法: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它的受力平衡,求出气体的压强.②取等压面法: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液面处压强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曲两侧压强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压强. 2.固体(活塞或气缸)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由于该固体必定受到被封闭气体的压力,因此可通过对该固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来找出气体压强与其他各力的关系.3. 液体内部深度为h 处的总压强为0P P gh ρ=+,式中0P 为液面上方压强.知识点8 液柱的移动向题的分析 1.假设推理法:根据题设条件,假设发生某种特殊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及有关知识进行严谨的推理,得出答案.巧用假设推理法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简捷解题. 2.温度不变情况下的液柱移动问题的特点是: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他题设条件,从而引起封闭气体的液柱的移动,或液面的升降,或气体体积的增减.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假设液体不移动,或液面不升降,或气柱体积不变,然后从此假设出发,运用玻意耳定律等有关知识进行推论,求得答案. 3.用液柱或活塞隔开两部分气体,当气体温度变化时,液柱或活塞是否移动?如何移动?此类问题的特点是气体的状态参量P 、V 、T 都发生了变化,直接判断液柱或活塞的移动方向比较困难,通常先进行气体状态的假设,然后应用查理定律可以简单地求解.其一般思路为:(1)先假设液柱或活塞不发生移动,两部分气体均做等容变化.(2)对两部分气体分别应用查理定律的分比形式TP P T∆∆=,求出每部分气体压强的变化量P ∆,并加以比较.a.如果液柱两端的横截面积相等,若P ∆均大于零,意味着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增太,则液柱向P ∆值较小的一方移动;若P ∆均小于零,意味着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减小,则液柱向压强减小量较大的一方(即||P ∆较大的一方)移动;若P ∆相等,则液柱不移动.b .如果液柱两端的横截面积不相等,应考虑液柱两端的受力变化(P S ∆⋅),若P ∆均大于零,则液柱向P S ∆⋅较小的一方移动;若P ∆均小于零,则液柱向||P S ∆⋅较大的一方移动;若P S ∆⋅相等,则液柱不移动.【例1】 一个气泡从水底升到水面时,它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3倍,设水的密度为33110kg m ρ=⨯/3,大气压强50p 1.0110Pa =⨯,水底与水面的温度差不计,求水的深度.取210/g m s =.【例2】 一气象探测气球,在充有压强为100atm .(即760cmHg .)、温度为27.0C ︒的氦气时,体积为3350m ..在上升至海拔650km .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逐渐减小到此高度上的大气压例题精讲.,气球内部因启动一持续加热过程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此后停止加热,保持高度不变.已360cmHg知在这一海拔高度气温为48.0C-︒,求:(1)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2)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例3】容积为2L的烧瓶,在压强为5⨯时,用塞子塞住,此时温度为27℃,当把它加热到127℃1.010Pa时,塞子被打开了,稍过一会儿,重新把盖子塞好,停止加热并使它逐渐降温到27℃,求:(1)塞子打开前的最大压强(2)27℃时剩余空气的压强【例4】某房间的容积为320m,在温度为17℃,大气压强为74cmHg时,室内空气质量为25kg,则当温度升高到27C︒℃,大气压强变为76cmHg时,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千克?【例5】向汽车轮胎充气,已知轮胎内原有空气的压强为1.5个大气压,温度为20C︒,体积为20L,充气后,轮胎内空气压强增大为7.5个大气压,温度升为25C︒,压强为1︒,若充入的空气温度为20C 个大气压,则需充入多少升这样的空气(设轮胎体积不变).【例6】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内壁光滑,活塞厚度不计,在A.B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A.B之间运动,B左面汽缸的容积为V0,A.B之间的容积为0.1V0.开始时活塞在B处,缸内气体的压强为0.9p 0(p 0为大气压强),温度为297 K ,现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直至399.3 K .求: (1)活塞刚离开B 处时的温度T B ; (2)缸内气体最后的压强p ;(3)在右图中画出整个过程的p -V 图线.【例7】 如图,某同学用封有气体的玻璃管来测绝对零度,当容器水温是30C ︒时,空气柱长度为30cm ,当水温是90C ︒时,空气柱的长度是36cm ,则该同学测得的绝对零度相当于多少摄氏度 A .-273℃B .-270℃C .-268℃D . 271-℃【例8】 如图右图所示,开口向下插入水银槽的玻璃管内封闭着长为H 的空气柱,管内外水银高度差为h ,若缓慢向上提起玻璃管(管口未离开槽内水银面),H h 的变化情况是( )A .h 和H 都增大B .h 和H 都减小C .h 增大,H 减小D .h 减小,H 增大【例9】 如图,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l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 ,A .,h l 均变大B .,h l 均变小C .h 变大l 变小D .h 变小l 变大【例10】 如图,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p —1/V 图线,由图可知( )A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压强与体积成正比B .由图可知12T T <C .由图可知12T T >D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p —1/V 图线的延长线是经过坐标原点的【例11】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 、bc 、cd 、da 四个过程,其中bc 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 垂直于ab 且与水平轴平行,da 与bc 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A.ab过程中不断增加B.bc过程中保持不变C.cd过程中不断增加D.da过程中保持不变【例12】如图所示,把装有气体的上端封闭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面与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当玻璃管缓慢竖直向下插入一些,问h怎样变化?气体体积怎样变化?【例1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A.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B.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C.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D.若环境温度升高,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例14】一根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弯成直角,开口端水平放置,封闭端竖直放置,如图,两段直管长都是50cm,管内有一段长35cm的汞柱封住一段长25cm的气柱处于平衡,大气压强为75cmHg,玻璃管弯曲部分对长度和体积的影响可以略去不计.若将这个玻璃管从图示位置顺时针缓慢转90°,求管内气柱长度.【例15】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A.分子除相互碰撞或跟容器碰撞外,可在空间里自由移动B.分子的频繁碰撞致使它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C.分子沿各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D.分子的速率分布毫无规律【例1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平衡状态,此时其压强为P,有人设计了四种途径,使气体经过每种途径后压强仍为P.这四种途径是()①先保持体积不变,降低压强,再保持温度不变,压缩体积②先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再保持温度不变,让体积膨胀 ③先保持温度不变,使体积膨胀,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 ④先保持温度不变,压缩气体,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降温可以断定 A .①②不可能 B .③④不可能 C .①③不可能 D .①②③④都可能【例17】 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种状态变化中,哪些是可能实现的( )A .增大压强时,温度降低,体积增大B .升高温度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C .降低温度时,压强增大,体积不变D .降低温度时,压强减小,体积变大【例18】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1p 、1V 、1T ,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2p 、2V 、2T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12p p =,122V V =,12/2T T = B .12p p =,12/2V V =,122T T = C .122p p =,122V V =,122T T = D .122p p =,12V V =,122T T =【例19】 1859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若以横坐标υ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f υ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例20】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压强一定增大B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 .压强增大,体积一定减小D .吸收热量,可能使分子热运动加剧、气体体积增大【例21】 关于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产生的B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 .气体的压强等于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受气体分子冲量的大小D .当某一容器自由下落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将变为零【例22】 将质量相同的同种气体A .B 分别密封在体积不同的两容器中,保持两部分气体体积不变,A .B两部分气体压强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A 部分气体的体积比B 部分小B .A .B 直线延长线将相交于t 轴上的同一点C .A .B 气体温度改变量相同时,压强改变量也相同D .A .B 气体温度改变量相同时,A 部分气体压强改变量较大知识点1 固体 1.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2.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之间的区别如下表3.知识点2 液体 1.液体的性质.液体的宏观性质包括:①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②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③液体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 2.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液体的微观结构持点有三个:①分子间的距离很小;②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③分子的热运动特点表现为振动与移动相结合.知识框架3.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层的特点:①表面层的位置处在与气体接触处;②表面层中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即表面层中的液体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的大一些,在表面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使液面各部分分子间产生相互吸引的表面引力.液体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4.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叫毛细现象.如图所示,甲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液体会受到一向上的作用力,因而管内液面要比管外高.乙是不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受到一向下的作用力,因而管内液面比管外低.同种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相同的,因而管径越小,即表面张力F之间的夹角越小,合力越大,管内外液面高度差越大,毛细现象越明显.知识点3 液晶1.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其产生可用图示表示为:2.物理性质:①具有液体的流动性;②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③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个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3.液晶的应用:①液晶显示器:用于电子手表、计算器、微电脑等.②利用温度改变时,液晶颜色会发生改变的性质来探测温度;③在电子工业、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知识点4饱和汽与饱和汽压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