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标识配备和管理制度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特制定本规定。
1、规定(1)车间作业现场各种安全警示标志,未经车间作业现场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移动和拆除。
(2)各班组安全员认真识别作业区域内危险因素,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各班组负责对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维护。
2、监督管理安全科对车间作业现场的安全标志、标语、车间班组进行监督管理;安全科应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对车间班组未按规定执行的,严格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
3、责任(1)各车间班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经济处罚:①未经车间作业现场管理人员同意,移动、拆除安全警示标志、标语,对安全警示标志、标语造成破坏者,处____元经济罚款;②故意对安全警示标志、标语造成破坏者,赔偿标牌费用,并处____元经济罚款;(2)各车间作业班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者,给与____元经济处罚:①班组安全员未对车间作业现场危险因素进行识别;②班组未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附则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一般是指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的作业性质、使用的设备、材料或者储存的物品有危险因素,容易造成从业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伤亡,或者有关设施、设备的操作使用中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
安全警示标志是指提醒人们注意的各种标牌、文字、符号以及灯光等,同时安全警示标志应当明显,便于为作业人员及社会公众所识别。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二)是指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规范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使用和管理,确保员工和访客在工作场所能够清晰地了解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的规定和要求,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工作场所需要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种类和位置,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等。
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安全警示标识是为了防范潜在的危险事故和提醒人们采取安全措施而设置的一种视觉警示工具。
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安全警示标识的设计、设置、使用和管理,确保安全警示标识的有效性和可见度。
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安全警示标识的场所和设施。
二、管理责任
1. 组织部门应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警示标识的设计、设置和管理工作。
2.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三、安全警示标识的设计和设置
1.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需要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的位置和数量。
2. 安全警示标识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确保清晰、醒目和易于理解。
3. 安全警示标识的尺寸和色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制作方式。
4. 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应固定牢固,不得遮挡或破坏。
四、安全警示标识的使用和管理
1. 安全警示标识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完好可用。
2. 发现安全警示标识损坏或失效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3. 临时设置的安全警示标识应及时移除或更换为永久性标识。
4. 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更改或移动安全警示标识。
五、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的行为和失职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教育。
严重违规行为可以追究相应人员的法律责任。
六、附则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修改和解释权归组织部门所有。
安全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标志使用规则》(GB16179-1996)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中的安全警示标识的使用和管理。
三、职责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更新、监督执行本制度,并对安全警示标识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指导。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警示标识的使用和管理负总责,确保安全警示标识的准确、醒目、规范。
3. 各岗位员工负责遵守本制度,正确使用、维护安全警示标识。
四、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与管理1. 安全警示标识应根据《安全标志使用规则》(GB16179-1996)的规定,采用标准图形、颜色、字体和材质。
2. 安全警示标识应设置在明显的位置,便于员工识别和遵守。
3. 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易燃易爆危险区域、高压设备区域、危险作业区域等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2)车间、仓库、办公室等场所应设置安全出口标识、紧急疏散路线标识、灭火器标识等。
(3)设备、设施、工具等应设置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标识。
4. 安全警示标识的更换、补充、维修应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确保标识的完好、准确。
5.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移动、覆盖、损坏或拆除安全警示标识。
五、安全警示标识的检查与维护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安全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本部门的安全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安全管理部门。
3. 安全警示标识的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持标识的完好、整洁。
(2)标识应定期清洗、擦拭。
(3)标识损坏、褪色时,应及时更换。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正确使用、维护安全警示标识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擅自移动、覆盖、损坏或拆除安全警示标识的,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3. 对因安全警示标识设置不合理、管理不善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学校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校园区域,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食堂、图书馆、操场等。
三、标识设置原则1. 实用性:安全警示标识应直观、易懂,能够有效传达安全信息。
2. 规范性: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3. 突出性:标识应设置在显眼位置,便于师生识别。
4. 适度性:标识数量适中,避免过多造成视觉干扰。
四、标识内容1. 安全警示标识主要包括:(1)禁止性标识:如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通行等。
(2)指示性标识:如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消防器材位置等。
(3)提示性标识:如上下楼梯、地面湿滑、小心夹手等。
(4)警告性标识:如高压危险、易燃易爆、腐蚀性液体等。
2. 标识内容应简洁明了,使用标准汉字和图形符号。
五、标识设置与管理1.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标识的规划、设计和审核。
2. 标识制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由专业厂家负责。
3. 标识设置应遵循以下要求:(1)在校园主要出入口、楼梯口、走廊、教室等显眼位置设置。
(2)在危险区域、设备设施附近设置。
(3)在紧急疏散通道、消防器材附近设置。
4. 标识维护与管理:(1)定期检查标识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2)标识内容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
(3)对标识进行定期清理,确保标识清晰可见。
六、宣传教育1. 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警示标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 在新生入学教育、教职工培训等环节,加强对安全警示标识的讲解和普及。
3.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安全警示标识的重要性。
七、监督与考核1.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定期对标识设置、维护、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警示标识管理规范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警示标识管理规范1. 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警示标识的设计、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种场所和设备上的警示标识的设计、制作、使用和管理。
2. 定义•警示标识:指用于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事项和禁止行为的标识,如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标识等。
•设计与制作:指根据公司的安全需求和要求,经过设计、排版和制作工艺完成的警示标识。
•使用与管理:指警示标识的摆放、更换、维护和检查,以及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
3. 设计与制作要求3.1 设计原则•警示标识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不能含有任何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的内容。
•设计要简洁明了、图案醒目、色彩鲜明,能够迅速被人们识别和理解。
•文字和图案应清晰、线条粗细适中,以免模糊或不易辨认。
3.2 制作材料•警示标识的制作材料应具备防水、耐污、耐候、耐腐蚀和耐磨损等特性。
•材料选用应考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因素,尽可能选择可再生材料。
3.3 制作规格•警示标识的尺寸应根据需要确定,通常应保持清晰可辨认,在不同场所和设备上的标识大小要适当统一。
•制作过程中,要确保边框线条、图案和文字的比例协调,以便提高标识的识别率。
4. 使用与管理要求4.1 摆放位置•警示标识应摆放在能够引起员工注意的位置,如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设备操作界面、入口处等。
•标识摆放应符合标准要求,不得挡住紧急出口、消防设施等重要安全设备,同时也不能干扰员工的正常工作。
4.2 更换周期•警示标识应根据磨损程度和可读性来决定更换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
•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更换相关的警示标识。
4.3 维护与检查•警示标识的维护应及时修补受损的标识,保持标识的完好和良好的识别性。
•员工应定期检查所属区域的标识,如发现损坏、模糊等问题,应及时上报维修或更换。
4.4 培训和管理•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特别是与警示标识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要求。
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范文为规范安全设施的管理,营造安全作业环境,确保在生产活动、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安全装置及安全标志有效、可靠,保护现场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及设备财产安全,降低安全风险,结合生产实际,现对厂部所有安全警示标识及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运行、维护等控制管理予以规定。
一、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厂部所属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警示、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
二、职责1、设备科负责安全警示标识、安全防护设施(装置)的现场配置标准制定及监督。
2、各使用单位负责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识的现场____和验收。
办理相关出库手续。
负责对所辖生产现场区域现有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识的运行、维护和保养,并对需新增、更新安全防护、安全警示标识的统计和申报工作。
3、各车间责任范围按照《厂部5s管理制度》”各单位职责进行划分三、术语1、安全防护设施。
是指生产作业(含施工作业)过程中,对容易造成人员伤害或危及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机电设备危险部位、危险作业区域、地段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装置)的统称。
包括各类防护板、防护罩、护栏、防护平台、各类安全监测、报警仪器、机电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含本体固有装置)。
2、安全警示标识。
是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图形(边框)或文字构成。
安全警示标识分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四类。
四、工作程序(一)申报/领用流程1、各使用单位负责所辖现场安全设施、安全警示标识的检查、维护,对需要新增或破损失效需更新的,按正常工作程序提出申报计划。
2、设备科根据单位的申报计划申请,进行现场确认,提出核实意见,并报厂领导审批后,上报公司。
3、安全防护设施(含安全标识)到货后,各车间按照申报计划开具领用单,到仓库办理出库手续,并负责现场____。
(二)日常管理1、各车间应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每半年检查一次,确保设施运行可靠、有效,安全标识清晰、干净,并定期进行检查予以确认。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对各类警示标识的管理,提高警示标识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在其内部和对外提供的各类警示标识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警示标识的设置、内容和形式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做到合法合规。
2. 明确指导原则:警示标识的内容应简明清晰,具有明确的警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3. 统一标准原则:对同一类警示标识,应统一规范标准,确保一致性和准确性。
4. 突出重点原则:对重要地段或重点部位,应增加警示标识的设置,突出警示效果。
5. 安全保障原则:警示标识的设置应与安全保障工作相结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 必要性原则:对一些特殊情况或需要特别提示的地方,需要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
四、管理责任1. 相关部门应当负责制定和完善警示标识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
2. 各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要求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3. 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警示标识的管理工作,通过会议、检查、督导等形式,加强对警示标识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4. 各单位要对警示标识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管理程序1. 设置申请:单位内部或对外提供的警示标识设置需提出书面申请,明确标识的类别、内容和设置位置等。
2. 审批核准:相关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对警示标识的设置申请进行审批核准。
3. 制作安装:经核准的警示标识应由专业人员按照要求进行制作和安装,并确保牢固、清晰。
4. 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已设置的警示标识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5. 更新评估:单位需对警示标识的使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进行更新或改进。
六、具体要求1. 勤勉尽责原则: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勤勉尽责,做好对警示标识的管理工作。
2. 服务规范原则:对外提供的警示标识要做到规范、准确,确保服务质量。
警示标识配备和管理制度

培训与教育
对负责警示标识配备和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了 解相关法规和标准。
执行记录
应记录警示标识配备和管理工作识配备和管理情况进行抽查,确 保工作落实到位。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与纠正
违规处罚
对于未按照规定配备和管理警示标识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 司法机关处理。
规定进行处理。
04
警示标识配备的监督与 执行
对配备的监督检查
定期检查
应定期对所有警示标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完 好无损、清晰可见。
重点检查
对于某些高风险或重点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 确保警示标识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员工参与
鼓励员工参与警示标识配备的监督工作,发现任 何问题及时报告。
对管理的执行监督
检查记录
每次检查后应做好记录,包括检查 时间、检查人员、发现的问题及处 理措施等。
警示标识的更新与更换
更新计划
根据使用情况和实际需求,制 定警示标识的更新计划,包括 更换老旧标识、增加新标识等
。
采购与安装
按照更新计划,采购新的警示 标识,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安
装。
旧标识处理
更换下来的旧标识应进行妥善 处理,可回收利用或按照相关
01
02
03
警告标识
用于提醒可能出现的危险 情况,如“注意安全”、 “危险区域”等。
禁止标识
用于明确禁止某种行为或 活动,如“禁止吸烟”、 “禁止通行”等。
提示标识
用于提供指示或建议,如 “请绕行”、“请注意台 阶”等。
警示标识的选用标准
根据现场环境、作业任务和人员需求选择适当的 警示标识类型。
根据危险程度和紧急程度选择标识的颜色和图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示标识配备和管理制度
1.要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种类配备不同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2)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要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等贮存场所,要在房间门口或设备(材料)旁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放射性警示标识。
2.警示标识要指定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每月检查一次,及时维护和更换。
3.警示说明不得随意更换位置,不得丢弃、不得涂改。
4.发现警示标识丢失、涂改、损坏等,要立即报安全部门,由安全部门负责尽快更换,以免误导员工。
5.故意损毁、涂改、偷窃警示标识者,由单位领导视情节轻重,采取警告、罚款、划分、开除等处理方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