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培养音乐的耳朵——1812序曲》

合集下载

《1812年序曲》教案

《1812年序曲》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了解联觉的基础上,利用联觉的方式培养自己聆听音乐的意识与习惯。

2、能认真聆听《1812序曲》全曲及各主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理解关注音乐要素、追随音乐主题、把握作品结构、联系创作背景是鉴赏音乐的基本方式。

教学重点:聆听《1812序曲》,了解听懂音乐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认真聆听各种音乐要素并对其感悟与分析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听不懂音乐的困惑)师: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那器乐作品呢?喜欢交响乐吗?大家认为听懂音乐是指听懂音乐的什么?(与学生讨论)告诉大家,聆听音乐是有诀窍的,这个诀窃是什么呢?怎样有意识的培养自己“音乐的耳朵”呢?二、聆听与感悟——联觉让听懂音乐成为可能1、听音选择相关词语。

听两个单音(高、弱音与低、强音),请选择你认为与之相适应的词语。

大、小、轻、重、亮、暗、上、下、灵巧、笨拙2、了解联觉(1)概念:其实我们每个人遇到对一种知觉系统的刺激,就会引起另外一个或数个其他知觉系统反应而获得感觉,这就是联觉。

也就是“共感觉”。

(2)对比联觉与联想:(3)小结:每个正常人都有听懂音乐的可能,但由于个人经验不同,联想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听懂音乐的几种方法,请第一组的同学特别注意第一种方法,第二、三、四组对应注意第二、三、四种方法,下课前我们再综合。

三、听懂音乐方法之一——关注音乐要素1、请根据给出的音乐形象进行创作2、聆听俄国骑兵与众赞歌主题。

3、评价与演唱主题。

4、小结:聆听音乐要素是鉴赏音乐的基本方式。

因为音乐要素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体裁形式等。

5:佐证结论:同样的题材,给我们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风格特点,是因为作品的音乐基本要素不同。

简单对比同一题材“祈祷”的三段不同作品:“祈祷安宁与和平”、《少女的祈祷》、逝者安息(5·12汶川大地震背景音乐)音乐要素。

【俄】柴科夫斯基培养音乐的耳朵

【俄】柴科夫斯基培养音乐的耳朵

奏鸣曲式
结 构 序奏 呈示 展开 再现 尾声
音 乐 主 题
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 1、祈祷和平 (借用《马赛 与安宁——众 曲》音调) 赞歌 3、俄罗斯军 2、俄国骑兵 民I(思乡、 抒情) 4、俄罗斯军 民II(乐观、 轻快)
呈示部 第一、二 主题的交 织与展开 (俄法军 队的“较 量”)
问题
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 什么不同? 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 胜负;再现部法军主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 法军主题最终失败。 再现部与尾声隆隆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
不同。再现部是反击的炮声;尾声是胜利的炮声、 是礼炮。
课堂小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展开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交织在一起, 仿佛看到了一场殊死搏斗。 2.趾高气扬的法国军队在隆隆炮声中消失。 3. 听到了和平的钟声,希望人类不要在爆发战争。 通过本课的的学习我们应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音 乐可以反映历史事件,可把我们带入到有声的历史 事件中去。
呈示部 四个主题的 再现和变 化 ,最后 汇聚成疾风 暴雨 般的 下行音列
1、众赞歌 由祈祷变 为赞颂 2、骑兵音 调发展为 辉煌的凯 旋号角
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2、俄国骑兵
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
俄罗斯军民主题
3、俄罗斯军民I——思乡、抒情
4、俄罗斯军民II——乐观Fra bibliotek轻快交织发展,描写 激烈的战斗。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
呈示部的压缩再现,当1、2、
3、4四个音乐主题依次出现后, 音乐继续展开,最后汇聚成疾风 暴雨般的下行音列,描写法军的 溃败。
众赞歌由祈祷变 为赞颂。
骑兵音调发展为辉煌 的凯旋号角。

高中《音乐鉴赏》培养音乐的耳朵

高中《音乐鉴赏》培养音乐的耳朵
该十分遥远,但是音乐又是与时代紧 密联系的,所以,在音乐发展的长河 里,不乏有一些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
在今天这节课里,让我们共同关
注一下这些“充满硝烟”的旋律吧! 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关于法俄战争的管 弦乐曲《1812年序曲》。
管弦乐曲《1812年序曲》
(俄)柴可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一、俄、法鏖战
音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 表现战斗?
极不协和的和声织体。
拿 破 仑 兵 败
二、法军退败
音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来表现法军 退败?
旋律的下行
“只有当你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识的聆听 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你 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美)艾伦∙科普兰
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十岁开始学习钢 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赴 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专心从事音乐创作,创 作出极其优秀的作品。代表作有歌剧《奥涅金》、 《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 《睡美人》,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 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交响诗《罗 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意大利随想曲》、《1812 年序曲》等等。他是继贝多芬后唯一能达到古典 大师们广度、深度的作曲家 。
高中《音乐鉴赏》培养音乐的耳朵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历 史上有些战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 色,它预示着文明、科技的发展, 带来了朝代的兴亡,时代的前进, 但同样也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与痛苦。无论那些挑起战争的“英 雄们”是如何的义正言辞,战争都 将是残酷而丑陋的。
战争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原本应
俄罗斯人民(众赞歌)主 题:
俄罗斯人民形象 是用什么乐器为主 演奏的?为什么?

《1812》序曲

《1812》序曲

新课导入:
欣赏影片《战争与和平》.flv 片段。
思考讨论:
1、同学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激烈的两军交战、伤亡的士兵……)
2、类似题材的影片作品的背景音乐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激昂、紧凑、辉煌……)
创作背景:
《1812》序曲是「俄」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创 作的,目的是为了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 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被战火焚 毁 ,《1812》序曲是根据史实创作而成的一部管 弦乐作品。
序 曲:
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 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 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 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序曲类型:
(1)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 (2)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 。
作品听赏
《1812序曲》.mp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音乐的耳朵(二)
《1812》序曲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序曲及序曲 类型。了解听赏乐曲的三个假设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体验音乐,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迪学生对音乐的联想、 想象,激发创造愿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受到了 反侵略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他在音乐创作的各个 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主要作品有第四、第五
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 《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 子》、《睡美人》,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 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钢琴组 曲《四季》等。

1812序曲

1812序曲

这 个 故 事 描 述 了 一 个 什 么 历 史 事 件 ?
你 可 以 用 一 个 音 乐 作 品 来 描 述 这 个 事 件 吗 ?
柴科夫斯基简介
1、生活年代:1840——1893 2、籍贯:俄国作曲家 3、代表作品: 交响曲:第四、五、六(悲怆)交响曲 歌剧:《叶浦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舞剧: 《天鹅湖》、 《胡桃夹子》、 《睡美人》 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 《1812年序曲》、《意大利 随想曲》 钢琴组曲: 《四季》等
同学们再见
欣赏《1812序曲》,展开你的丰富想象力, 用适当的音乐术语形容不同的场景.
序奏(较 长) 1、祈祷 和平 和安 宁---众赞 歌 2、俄国 骑兵
呈示部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借 用《马赛曲》 音调) 俄罗斯军民 A(思乡、抒 情) 俄罗斯军民 B(乐观、轻 快)
展开 呈示部第一、 二主题的交织 与展开(俄法 军队的“较 量” 再现) 呈示部四个主 题的再现和变 化,最后汇聚 成疾风暴雨般 的下行音列
暂停
暂停
暂停
练习与欣赏
学唱关键音乐主题
1、《众赞歌》
2、《俄国骑兵 》
3、法军主题
4、俄罗斯军民A(思乡、抒情)
5、俄罗斯军民B(思乡、欢快)
1=G 4/4 快板
334 32 11 26
11 6 171 26
3 66 61 76
3 66
欣赏古典辣妹改编的《1812年序曲》, 你能听出用的是哪个主题吗?请用动 作表现出来。
作品结构图(奏鸣曲式)
结构 序奏(较长) 呈示 展开 再现
尾声(较长 )
音 乐 主 题
1.祈祷和 平和安宁 ----众赞 歌 2.俄国骑 兵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1812序曲》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1812序曲》

《1812序曲》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聆听三段音频,运用前几天课上学习的知识来分析音乐的情绪如何?描绘的什么场景?A.众赞歌B.法军主题C.家乡舞蹈二、主题欣赏1.众赞歌师:同学们是怎么感受到的呢?请同学们一个个主题来分析。

首先第一首,它的力度、速度和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力度弱、速度慢,感觉悠远悠长。

师:这一段是用弦乐奏出带有歌颂祈祷性的主题,也被称为众赞歌,祈祷和平和安宁。

2.法军主题生:第二首音乐额主奏乐器是号,音乐干脆有力有气势。

师:这段音乐主题的旋律选自法国的国歌《马赛曲》(对比聆听)。

同学们觉得这里用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形象呢?生:法国军人。

活动:请同学们用跺脚和拍击加哼唱感受法国主题的气势①听音乐,拍手;②听音乐,拍手并加入跺脚;③加入歌唱,熟悉旋律。

2.家乡舞蹈从速度、力度、节奏、旋律、音色和主奏乐器来分析两段音乐的异同。

①抒情悠扬对家乡的思念②轻快活跃家乡的舞蹈铃鼓的加入更加体现了音乐轻松跳跃的情绪,并有浓郁的民间风格。

这两段音乐运用了传统的俄罗斯民歌曲调改编,体现了作曲家对于家乡的热爱。

三、1812年的故事这首作品包含有对和平生活的祈祷,还有法军和俄罗斯民间风格,这首《1812序曲》它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了解下1812年,发生了什么。

微课了解1812年法俄战争。

四、了解作者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著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而《1812序曲》是他为毁于1812年战争的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罗成典礼创作的。

五、补充主题1.聆听俄军主题,分析主题的主奏乐器为小号,具有号召性加入了小军鼓,表现轻巧的骑兵、严阵以待的气息。

活动:生用da哼唱主题,模拟俄国铁蹄骑兵。

师:作曲家怎样用音乐描绘这场战争呢?(从主题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分析)俄法众赞歌2.分析:俄军胜利法军失败①法军主题后跟着疾风暴雨般的下行音列②俄军主题的音响逐渐厚重③礼炮的加入祈祷变为赞颂六、完整聆听1.介绍作品的结构--序曲2.出示结构图,完整聆听(可根据课堂时间进行调整)七、小结音乐的世界是非现实的,纯精神的、让想象充分展开的世界。

培养音乐的耳朵

培养音乐的耳朵

了解创作背景
双簧管 单簧管
圆号 小号
大管 长笛
乐曲中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的声音?
单簧管
圆号
长笛
合奏
音 乐 世 界 时 非
让让 想我 象们 充在 分音 展乐
用 心 、 用 耳 去
现 开中 听
实 的陶 ,
的 , 纯 精 神
世醉 界。 ,
养 成 不 仅




而在 且听 某《 些山
你 是 否
事林 做
音乐要素 清新,幽远 呼唤,神秘
速度 力度 高低
慢速的 轻柔的 高
中速稍快 笨重的 低
节奏
宽广的
密集的
浑浊笨重的 清新悠远的 有律动感的 明亮悠扬的 呼唤的急促的 欢快愉悦的 神秘朦胧的 张扬热烈的 宁静温和的
寻找音乐的主题
把握作品的结构
三段体
主题A
主题 中部B
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再现A1 A+B+A1
物的 到
的呼 习唤 惯》 ,和
了 呢 ?
想《
一动
想物
?狂




注重音乐的要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节奏 旋律 和声
音乐的骨架 曲乐的基础 音乐的肌肉
力度
音乐的强弱
速度
音乐的快慢
调式
音乐的主音体系
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 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 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 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 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 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 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 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 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 编等职。

1812序曲 教案

1812序曲  教案

1.《1812序曲》教案设计2.题目:《培养音乐的耳朵——1812序曲》3.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丁理20092141854.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节)5.课时:一课时(40分钟)6.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7.教具:多媒体(包括计算机、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8.教学目标:9.通过欣赏图片、音乐选段和教师讲解,带领学生了解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继而引出“序曲”概念及本课欣赏重点《1812序曲》;10.对《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进行大体介绍,培养学生对管弦乐作品的兴趣,为后续欣赏做好铺垫;1)3.对《1812序曲》具体音乐组成进行分解介绍,引导学生记住音乐中的各个主题(“法军主题”、“俄军主题”),结合音乐创作背景进行音乐联想,能够有根据地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教学重点:3)带领学生分析《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及总体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带着思考听音乐)”的含义4)教学难点:5)1.采用基础曲式分析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段了解《1812序曲》每一个主题、插部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并加以区别、辨析;6)2.合理运用视频、音频材料,让学生接受教师对音乐序曲的定义,能够基本理解管弦乐中呈示短、展开段及再现段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它们各自在“表达具体音乐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7)教学基本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8)教学过程:9)一、情境导入(15分钟)10) 1.引出课题,观看视频片段11)(师生问好,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欣赏《1812序曲》片段,在播放前提出相应问题)12)师: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下面我们欣赏的音乐:13)作品名称——四小天鹅舞曲14)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国家——俄罗斯(欣赏视频《四小天鹅舞曲》)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赫赫有名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家。

2.作曲家入手,走近《1812》师(介绍重点“浪漫主义”与“民族乐派”的融合,简单带过“作品列表”):柴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2序曲》教案设计
题目:《培养音乐的耳朵——1812序曲》
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丁理 2009214185
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节)
课时:一课时(40分钟)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具:多媒体(包括计算机、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音乐选段和教师讲解,带领学生了解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
基,继而引出“序曲”概念及本课欣赏重点《1812序曲》;
2.对《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进行大体介绍,培养学生
对管弦乐作品的兴趣,为后续欣赏做好铺垫;
3. 对《1812序曲》具体音乐组成进行分解介绍,引导学生记住音乐中的各个主题(“法军主题”、“俄军主题”),结合音乐创作背景进行音乐联想,能够有根据地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分析《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及总体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带着思考听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采用基础曲式分析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段了解《1812序曲》每一个主题、插部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并加以区别、辨析;
2.合理运用视频、音频材料,让学生接受教师对音乐序曲的定义,能够基本理解管弦乐中呈示短、展开段及再现段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它们各自在“表达具体音乐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基本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5分钟)
1.引出课题,观看视频片段
(师生问好,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欣赏《1812序曲》片段,在播放前提出相应问题)
师: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下面我们欣赏的音乐:
1)作品名称——四小天鹅舞曲
2)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创作国家——俄罗斯
(欣赏视频《四小天鹅舞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赫赫有名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家。

2.作曲家入手,走近《1812》
师(介绍重点“浪漫主义”与“民族乐派”的融合,简单带过“作品列表”):柴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是植根于人民的,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并洋溢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气息。

同时,他使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相融,并注入了某些浪漫主义因素,形成了他极具个性特征的音乐,从而大大丰富了俄国音乐。

柴科夫斯基在继承和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和外国古典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在音乐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

(随后,配图简要介绍柴科夫斯基一生的经历,选择性讲作曲家奇闻异事)
特别设置:在“作品列表”部分,特别向学生展示柴科夫斯基舞剧作品《胡桃夹子》,通过活泼生动的表演画面与台下学生互动,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

(提问,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胡桃夹子吗?”“大家看完这段视频,觉得快乐吗?”“你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
二、欣赏教学(18分钟)
1.逐个击破,“音乐序曲”面面谈
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序曲?(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也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

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

《1812 序曲》即属于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以学生熟悉的歌剧选段《卡门序曲》和中国独立管弦乐《春节序曲》为例,
让学生真正体会序曲在“烘托气氛”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优势(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在此不详细介绍)。

2、听赏体验,《1812》进行时
1)教师以《1812序曲》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向学生简要介绍法俄“卫国战争”、管弦乐队编制、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等零碎的知识点,目的在于介绍历史事件,引起学生对《1812》探索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

1、教师介绍歌剧《1812》创作背景(配图,语言尽可能幽默诙谐,不要陷入“历史课”尴尬局面);
背景搜索:
《1812年序曲》这部管弦乐作品是柴科夫斯基1880年应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金俄工艺博览会的开幕典礼而创作的。

全名为《1812年庆典序曲》。

创作背景:
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2、补充知识点——管弦乐队编制,点学生回答问题:
“你认为管弦乐队都应该配置有那些乐器?”
“(指向图上乐器)你知道这件乐器的名称吗?”
2)教师在PPT上展示分析图,第一遍串讲《1812序曲》所描述的历史故事:
讲解——
呈示(听赏)主题:
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这一主题引自圣咏《上帝,拯救你的臣民》,但我们却仿佛从这庄重犹如赞歌的旋律中,既感觉它象征着和平的俄罗斯原野,又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坚定气质。

随着音量的逐渐增强,各种乐器的加入,使乐曲的情绪更为庄严崇高,这时,我们会听到在乐曲的低音部音调中突然闯入了一种惊惶不安的情绪。

这种骚乱不安的旋律,正是象征着战争的迫近和人们对战争的惊恐,仿佛惊呼:啊,敌人来了!
俄国主题:
多次反复并带有骑兵进行曲特点的旋律,激昂而雄壮,使我们仿佛感觉到俄罗斯军队正从四面八方集结在一起准备出征。

法军主题:
这一主题主旋律我们曾欣赏过,是法国国歌《马赛曲》。

法国军队的象征。

随节奏模仿法国军队趾高气扬的样子。

俄罗斯军民1——思乡、抒情
与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类似的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俄罗斯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俄罗斯军民2——乐观、轻快
音乐轻松、愉快并有舞蹈音乐的特点,体现俄军民乐观的精神。

3)分段讲解《1812序曲》各个部分(序奏、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配以视频协助教学,边听边体会)的音乐特征,引导学生视唱“法军主题”、“俄军主题”片段,记住基本旋律: 序奏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2
、俄国骑兵
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呈示部
3、俄罗斯军民I ——
思乡、抒情
4、俄罗斯军民II ——
乐观、轻快 交织发展,
描写激烈的战斗。

战斗主题法军主题
展开部
再现部
呈示部的压缩再现,当1、2、3、4四个音乐主
题依次出现后,音乐继续展开,最后汇聚成疾风暴
雨般的下行音列,描写法军的溃败。

尾声
众赞歌由祈祷变为赞颂
骑兵音调发展为辉煌的凯旋号角
三、梳理全曲,总结课堂,二度欣赏(8分钟)
1、二次梳理全曲(回顾教学):
全曲梳理
乐曲以俄罗斯人民1812年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历史性胜利为主题。

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俄法战争的过程:
序奏——俄国人民在战前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
呈示部——敌人侵略,和平生活秩序打乱,到处是骚乱、不安
展开部——俄国军队在动员,俄法两军会战
再现部——俄国人民庆祝胜利,高歌欢呼
音乐形象:
法国国歌《马赛曲》——侵略者
沙俄国歌、俄国民歌——反侵略者
配合PPT,向学生讲解剧情,带领学生自己说出每一部分音乐的主题,并引出“如何培养音乐的耳朵”的最终答案:
(循着1812年“俄法之战”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线索,展开联想:不祥的
战争预兆→人们祈祷和平与安宁→矫健的俄罗斯骑兵在巡视→战争爆发→骄纵的法兰西军队→战斗→撤退到乡间和山林中的俄罗斯军民(思乡和乐观的情绪)→激烈的战斗→貌似强大的法军→俄国军民力量的增长→秋风扫落叶式的追击→胜利→赞颂与欢庆)
师:“培养音乐的耳朵”是一个思想,我们要很好的欣赏音乐,在养成完整听赏音乐习惯的同时,还要多了解音乐知识,比如音乐的创作背景,音乐的体裁,作曲家生平、作品后期产生影响等方面,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本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和着《1812序曲》的旋律,体会音乐的魅力!(播放讲解版《1812序曲》视频,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