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篇经典的文言文原文,并提供相应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些文言文之美。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及时实践,感到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不会生气,难道不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吗?”二、《红楼梦·贾宝玉初丧奶娘》原文:“夜来金风送春归,飞雪迎春舞凤鸣。
教坊犹为留丹桂,校门何日复何年?弟妹羽娘歌舞过,哥哥翠墨才人宠。
舞罢歌终还散后,散后人空知晓情。
”翻译:“夜晚,金色的风送走了冬天,飞舞的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教坊里仍掛着红颜美玉,学校的大门何时才会再开呢?妹妹羽娘的歌舞结束了,哥哥翠墨才人的宠遇也到了尽头。
歌舞结束后,谁能真正了解他们之间的情感呢?”三、《孟子·告子上》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翻译:“舜从事农田管理开始,傅说则是从做土木工程开始,胶鬲则是从管理盐业开始,管夷吾则是从做士人开始,孙叔敖则是从管理海洋开始,百里奚则是从在市场中工作开始。
所以,上天会把重任寄托于这些人身上,必然要先让他们经历心理上的磨难和挫折,劳动他们的筋骨,使他们饥肠辘辘,使他们的身体疲惫。
”通过对以上三段经典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的阐述与呈现,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韵味,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
阅读文言文,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修养,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内涵。
尽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通过阅读和研究,我们能够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与技巧。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原意,并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使之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习惯与需求。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族族人写作或翻译使用的一种古代汉语书写体系。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表达方式,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个优秀的文言文短篇及其现代汉语的翻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和内涵。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岱宗的尊严还有多少呢?齐鲁之地的美景无法尽览。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划分了日夜的交替。
我心情激荡,曾经的思念像云朵一样,眼泪已经流向了回家的鸟儿。
当我们登上最高峰,俯瞰群山,才会发现它们是如此渺小。
二、《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翻译:豫章是古代的省城,洪都是新建的都府。
星星分布在天空,地势接连连绵的山;襟怀之间有三江五湖,掌握蛮夷和楚荆越人。
这里物产丰饶,宝贵的东西千篇一律,龙光照耀在人类生活的中心;这里人才辈出,徐孺在陈蕃做官的名床上。
州府的雄伟楼阁云集,才华横溢的人物星光熠熠。
州城的神灵守护着夷人和夏人之间的交流,宾客们尽情欣赏着东南地区的美景。
当地的都督阎公以其雅望领导着这里,王侯宇文新州的风范,使这里更加繁荣。
十天的假期,好友们犹如云朵般聚集;千里迢迢而来,高朋满座。
孟学士运用千变万化的词句,如腾蛟起舞,舒展自如;王将军则有着威猛的武库,紫电青霜一样的气势。
我是宰相的家属,出行必经名士集聚之地;幼稚的童子哪知道,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
三、《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古代经典文言文翻译大全【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翻译⼤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代经典⽂⾔⽂翻译:墨池记 朝代:宋朝|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以临于溪,⽈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以长,⽈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尽⿊,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尝极东⽅,出沧海,以娱其意于⼭⽔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尝⾃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 其所能,盖亦以精⼒⾃致者,⾮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告于巩⽈:“愿有记。
”推王君之⼼,岂爱⼈之善,虽⼀能不以废,⽽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之有⼀能,⽽使后⼈尚之如此,况仁⼈庄⼠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年九⽉⼗⼆⽇,曾巩记。
译⽂ 临川郡城的东⾯,有⼀块地微微⾼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有个池⼦低洼呈长⽅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临川记》⾥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尽⿊”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出游东海,在⼭⽔之间使他的⼼情快乐。
莫⾮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概也是靠他⾃⼰的精神和毅⼒取得的,并不是天⽣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是不是后⼈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担⼼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请求我说:“希望有⼀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的⽤⼼,是不是喜爱别⼈的优点,即使是⼀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推⼴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也想推⼴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个⼈有⼀技之长,就能使后⼈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尚、⾏为端庄的⼈,遗留下来令⼈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说了! 庆历⼋年九⽉⼗⼆⽇,曾巩作记。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译:然而庭前台阶总是静悄悄的,小鸟时常飞下来啄食,即使人来了它也不飞走。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译:项羽军队驻扎在鸿门下,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译:刘母对儿女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译: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长安,贬官养病在这浔阳城。
62.劝果行,国人皆劝。
译:伐吴行动坚决地这样做了,国内的人民都相互勉励。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而且宋荣子即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更加受到鼓励;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沮丧。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译: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
63.却却坐促弦弦转急。
译:然后回到座位上,将弦调得更紧弹得更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人七百多里。
64.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译: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回忆旧日的这些事情,觉得它们好像发生在昨天,让人忍不住要长声号哭。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译: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是抵挡不住的,怎么办才好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65.若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译: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四方的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徐公不如您漂亮啊!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译:你进去上前给他们敬酒祝寿,敬酒祝寿之后,就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译: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样。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导语】⽂⾔⽂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原⽂及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原⽂及翻译 画蛇添⾜原⽂ 楚有祠者,赐其舍⼈卮酒,舍⼈相谓⽈:“数⼈饮之不⾜,⼀⼈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持卮,右⼿画蛇⽈:“吾能为之⾜。
”未成,⼀⼈之蛇成,夺其卮⽈:‘蛇固⽆⾜,⼦安能为之⾜?’遂饮其酒。
为蛇⾜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祭祀完了以后,拿出⼀壶酒赏给门⼈们喝。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家都来喝则不⾜够,⼀个⼈喝则有剩余。
我们各⾃在地上⽐赛画蛇,先画好的⼈就喝这壶酒。
”有⼀个⼈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拿着酒壶,右⼿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个⼈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脚的⼈,最终失去了酒。
画蛇添⾜,语出《战国策·齐策⼆》。
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后⽐喻做了多余的事,⾮但⽆益,反⽽不合适。
也⽐喻虚构事实,⽆中⽣有。
【篇⼆】经典⽂⾔⽂原⽂及翻译 精卫填海原⽂ ⼜北⼆百⾥,⽈发鸠之⼭,其上多柘⽊,有鸟焉,其状如乌,⽂⾸,⽩喙,⾚⾜,名⽈:“精卫”,其鸣⾃詨(⾳同“笑”)。
是炎帝之少⼥,名⽈⼥娃。
⼥娃游于东海,溺⽽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之⽊⽯,以堙(⾳同“⾳”)于东海。
漳⽔出焉,东流注于河。
——《⼭海经》 翻译 再向北⾛⼆百⾥,有座⼭叫发鸠⼭,⼭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有⼀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的嘴,红⾊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名叫⼥娃。
有⼀次,⼥娃去东海游玩,溺⽔⾝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上的树枝和⽯块,⽤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向东流去,注⼊黄河。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欢迎查看!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经典文言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积淀了千年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展示出古代文人的才华横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并提供相应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文化瑰宝。
一、《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的名篇《学而》开篇。
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让人感到满足和快乐。
它还告诉我们,当朋友从远方来时,我们应该感到欢乐。
而当别人对我们不了解时,我们不会生气,这正是君子的品质。
二、《红楼梦·贾府春波五首·其一》春情泛滥杂忧患,柳眉杨眼晓含酸。
任编辑露歌琴室中,乘月抵风疏帘卷。
离苦无端回傲骨,居刑多戾出商帆。
绿鬓嘉狂夸葫芦,一世风流破羊羔。
这是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的一首诗。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和纷繁的人生。
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表现出了作家的独特才华和感受。
三、《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破败,悲愤填膺,复起义旗。
青绿山中,景色凄美,烽火不已。
英勇决死,七纵七擒楚华山之上,一统六国楚人纷纷。
武士如见神明,崇拜万方。
《史记》是司马迁先生的巨著,其中的项羽本纪描述了项羽的传奇故事。
这段描写以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了项羽作为一个英勇而充满悲壮情怀的英雄的形象。
四、《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踏辙,小车无尘埃。
故君子谨其独立,不败不漏,不踰不穿。
这是孔子的名篇《为政》中的一段话。
它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将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同。
这段话用简洁的措辞道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引发了读者对社会伦理和诚信问题的思考。
五、《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关雎》。
它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一个贞矣归美的女子,君子欣然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节选自《资治通鉴》) 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3.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翻译。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2)题考查点为句式“不我骄也”(宾语前臵句),实词“纵(即使)、骄(轻视、傲视、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够)、全(保全)、节(节操、操守)”,虚词“乎”(表反问语气,吗)。
答案:(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①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②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参考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种。
鲁国国君派人前往送给他一座城池,对他说:‚请你用它来臵办衣服。
‛曾子没有接受。
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
使者说:‚你没有向人请求,人家就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接受别人东西的人畏惧别人,给予人家东西的人傲视人。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①。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②,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③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①不与存焉:不包括在内。
②故:事故、灾病。
③怍:惭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病,是第一乐事;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能教育他,是第三件乐事。
君子有这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5.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
【参考译文】即使有精美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这样才能反躬自问;懂得了自己知识贫乏之后,这样才能努力进德修业。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句(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臵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句(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一只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
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授予偏将军一职,礼遇他很厚重。
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
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 (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7.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关键词语:“士”,读书人;“则”“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
答案:(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
‛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题。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1)在断句的基础上,给上面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2)翻译上面这段文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2)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谏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
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