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评价体系

合集下载

用PISA科学评价体系分析物理全国卷——以2017—2019年全国1卷物理主观题为例

用PISA科学评价体系分析物理全国卷——以2017—2019年全国1卷物理主观题为例

用PISA科学评价体系分析物理全国卷——以2017—2019年全国1卷物理主观题为例引言:PISA(全球学生评估计划)是一个旨在评估15岁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三个领域的能力的国际性项目。

近年来,PISA成为衡量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以物理学科为例,使用PISA科学评价体系对2017-2019年全国1卷物理主观题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学生在物理学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材料解读与推理首先,我们来分析2017-2019年全国1卷物理主观题所给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图表、实验数据等,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解读和推理。

这种题型能够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国内学生普遍在材料解读和推理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能力。

他们能够准确读取图表中的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推理分析。

然而,在对实验数据的解读上,学生往往存在理解错误或推理不足的情况。

这可能与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有关。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2017-2019年全国1卷物理主观题中,存在一些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题目。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题型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面,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而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其次,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缺乏系统性的思维,没有形成科学的分析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问题的提出和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提出与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和写作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2017-2019年全国1卷物理主观题中,有一部分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施。

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一、PISA背景: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反思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本国基础教育质量产生质疑,对中学毕业生“功能性文盲”产生抱怨,到1983年美国教育卓越委员会发表《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指出:我国社会的教育基础目前受到日益增长的平庸潮流的腐蚀,它威胁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提出“质量和公平没有必要被看做是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质量与公平是完全有可能统一的。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0年推出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主要测试青少年现在和将来的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习惯、家庭等背景因素对这些能力的影响。

PISA最初由OECD成员参加,后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2000年有43个,2003年有41个,2006年有58个,2009年有67个(含中国的香港、澳门、上海、台湾等地区)。

影响:PISA以其新颖、规范、科学的设计与严格的控制标准,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现在已发展成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业评价。

方式:3年一次测评,每次重点查一方面的素养;次年公开结果。

每次在参与国中抽取4500-10000名初三与高一学生为主的,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担任调查对象,以测试学生是否能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特点:1.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2.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能深入检测学生的基础素养。

2004-2010年荷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

2010年上海学生在测试中阅读、数学、科学素养获得第一的佳绩。

二、PISA之实:以改善教育政策为导向的跨国研究1、数百年来,特别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流传到西方以后,发达国家都以测试和考试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工具,如美国的SAT和AP测试。

英国的A-Level考试和CESC 考试,以及国际文凭组织的IB考试等。

PISA评价体系

PISA评价体系

PISA评价体系一、???概述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策划并组织的评价临近义务教育末期(15周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的国际性学生评价项目,是一项集体协作研究计划。

它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PISA的测评结果反映了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为各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导向。

二、???评价特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与其他国际性评价,如国际科学与数学调查趋势(TIMSS)只关注“学校”的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学习情况,有着显着的不同。

第一,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准备好去应对未来的挑战,他们是否具有有效地分析、推理与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强调通过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表现,来反映学生掌握关键能力的状态;第三,通过搜集各国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运用评价框架对测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评价目的及意义“国际学生评价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评定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5岁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在今后成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广泛的阅读、数学、科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学校教育能较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

“国际学生评价计划”旨在通过三年一度的周期性的评价,直接而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相应的学生、学校、国家和地区等各层面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信息,提供在家庭和学校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的观察和分析,审查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对制定教育政策所具有的意义。

2021pisa科学素养框架

2021pisa科学素养框架

2021pisa科学素养框架摘要:1.引言2.2021 年PISA 科学素养框架概述3.PISA 科学素养框架的三个维度4.PISA 科学素养框架的评估方法5.我国在PISA 科学素养框架下的表现6.提高我国科学素养教育的建议7.总结正文:2021 年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科学素养框架对全球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估。

我国作为参与国家之一,也积极参加了这次评估,旨在了解我国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表现,为提高我国科学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PISA 科学素养框架主要涵盖三个维度: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实践与探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科学素养的全面评价体系。

科学知识与技能维度包括对科学概念、定律、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科学实践与探究维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关注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等心理品质。

PISA 科学素养框架的评估方法采用了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

客观题主要测试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主观题则着重考察学生的科学实践与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种评估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各个维度的表现。

我国在2021 年PISA 科学素养框架下的表现总体上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国学生表现优秀,但在科学实践与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我国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科学素养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提高我国科学素养教育水平,首先要加强科学实践与探究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总之,通过参与2021 年PISA 科学素养框架评估,我国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在科学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pisa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评价维度

pisa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评价维度

pisa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评价维度1.引言1.1 概述概述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一项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旨在评估15岁学生的综合能力。

该项目的一个重要评估维度是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这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对PISA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评价维度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PISA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评价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PISA评估项目和其对于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会重点阐述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该素养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在正文部分详细探讨PISA数学评价的目标和方法。

我们将对PISA数学评价的目标进行分析,探讨其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

同时,我们将介绍PISA数学评价的方法和流程,解释如何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来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素养。

在正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逻辑推理素养的重要性。

我们将阐述逻辑推理素养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中的作用。

此外,我们也会探讨逻辑推理素养对个人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PISA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评价维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增进对PISA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评价的理解,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

本文主要以PISA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评价为核心内容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PISA数学评价的背景和意义,阐明其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025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2025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2025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2025年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是一个评估各国15岁学生科学教育成果的重要工具。

该框架从背景、科学能力、科学知识和科学认同四个维度进行评估。

在科学能力方面,测评将强调学生应用复杂的科学思想、概念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侧重社会决策需求。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应对各种挑战。

在科学知识方面,测评将注重跨学科整合,强调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及科学方法与过程的理解。

科学认同是在“态度”基础上扩展的评价维度,它强调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家工作的理解以及对科学在社会中角色的认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使他们成为未来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此外,2025年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还将新增对“在数字世界中学习”维度的测评。

这将评估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参与知识构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数字技术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这反映了数字化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数字化技能的机会。

总的来说,2025年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科学认同等方面。

通过参与这一测评,各国可以了解自己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改进科学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PISA评价体系

PISA评价体系

PISA评价体系一、概述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策划并组织的评价临近义务教育末期(15周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的国际性学生评价项目,是一项集体协作研究计划。

它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PISA的测评结果反映了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为各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导向。

二、评价特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与其他国际性评价,如国际科学与数学调查趋势(TIMSS)只关注“学校”的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学习情况,有着显著的不同。

第一,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准备好去应对未来的挑战,他们是否具有有效地分析、推理与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强调通过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表现,来反映学生掌握关键能力的状态;第三,通过搜集各国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运用评价框架对测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评价目的及意义“国际学生评价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评定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5岁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在今后成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广泛的阅读、数学、科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学校教育能较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

“国际学生评价计划”旨在通过三年一度的周期性的评价,直接而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相应的学生、学校、国家和地区等各层面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信息,提供在家庭和学校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的观察和分析,审查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对制定教育政策所具有的意义。

Pisa介绍

Pisa介绍




中国教育积累自信 OECD秘书长安格尔· 古里亚在此次项目报告中说: “中国上海在此次测评的各项中都以明显优势领先, 这表明了在多元社会背景中,凭借中等经济资源也 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 12月7日OECD正式公布结果之后,包括纽约时报、 美国公共电台等在内的多家欧美媒体纷纷提出采访 要求,将打量、探究的目光对准了上海学生和学校。 一位美国记者甚至将其意义与当年苏联发射第一颗 人造卫星相提并论,并认为,相对于过分散漫自由、 校际差异巨大的美国教育,中国学校注重课堂纪律 和课程安排、教师责任心、学生付出更长学习时间 和更多努力等做法,自有可取之处。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PISA注重基础知识和 学习能力,反映的仍旧是知识教育的结果, 而这恰是中国学生的强项。这一成绩,不应 遮蔽我们在个性培育、人格教育、创造力教 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事实。 张民选表示,调查结果对基础教育改革有颇 多启示。在政府方面,除了继续推进教育均 衡、教育公平外,还应努力改进基础教育质 量检测体系;学校方面,应关注和培养学生 对概括、自我调控等高级学习策略的掌握与 运用,并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生及家 长则应当在趣味性阅读当中养成正确的学习 习惯,并运用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 高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等。
此次PISA测评,根据OECD对测试抽 样的技术标准要求,浙江共随机抽取了50 多所学校,每个学校约35人,参与测试的 学生均为初三和高一的学生。 数学是主要测试领域,语文和科学作为 次要领域。测试结果显示,浙江学生表现优 异。浙江学生的这三项素养均是全球第二, 其中数学素养623分,阅读素养570分、科 学素养582分。

据介绍,上海完全遵循了经合组织统一的二 次分层抽样办法,既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 有重点与非重点,有公办校、民办校,有普 通高中、职业学校,有市区校和郊区校,样 本名额完全按照在校生总人数比例分配。项 目组将样本学校名单上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组,由各国研究者采用等距抽样法共同确定 测试学生名单。试卷则由世界范围内的300 个科学家进行最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SA评价体系一、概述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策划并组织的评价临近义务教育末期(15周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的国际性学生评价项目,是一项集体协作研究计划。

它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PISA的测评结果反映了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为各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导向。

二、评价特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与其他国际性评价,如国际科学与数学调查趋势(TIMSS)只关注“学校”的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学习情况,有着显著的不同。

第一,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准备好去应对未来的挑战,他们是否具有有效地分析、推理与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强调通过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表现,来反映学生掌握关键能力的状态;第三,通过搜集各国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运用评价框架对测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评价目的及意义“国际学生评价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评定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5岁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在今后成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广泛的阅读、数学、科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学校教育能较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

“国际学生评价计划”旨在通过三年一度的周期性的评价,直接而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相应的学生、学校、国家和地区等各层面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信息,提供在家庭和学校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的观察和分析,审查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对制定教育政策所具有的意义。

PISA测评试图可以反映一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学校教学努力的方向和课程的优势和劣势,是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2)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实践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利背景的学生的学习效果?(3)学校资源的质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

更重要的是,它对广泛的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这一阶段各国学生学习能力变化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社会、经济及政策原因,从而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相应的,“国际学生评价计划”的研究结果对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政策制定者可对本国家和地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参加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比较。

第二,他们可建立教育工作改进的基准( benchmarking),即在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成绩的基础上, 改进教育机会的平等程度,提高教育的效能。

第三,他们可理解本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国际学生评价计划”是迄今为止最综合和严格的学生成就评价计划,它广泛收集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料,能较好地解释学生成就的差异,在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四、评价领域及其更新调整2000年“国际学生评价计划”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作了评价。

2003年在前三项评价的基础上它增加了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从而使跨越各门课程的能力的评价,成为“国际学生评价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国际学生评价计划”虽然每次对各个领域作一般性的评价,但每个评价周期有一个重点。

2000年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阅读能力,2003年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数学能力,2006年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科学能力。

另外,PISA2006的科学素养界定比PISA 2000和PISA 2003的科学素养界定范围要广,增加了对科学事件或技术发展的反应态度。

五、测评框架及结构分析PISA的每个领域的测评框架都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的内容或结构、运用过程、在现实情境中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以下表PISA2003为例,概括了各个素养领域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布局。

表PISA2003*变化与关联*不确定性其次是相关的课程线索(如算术、代数、几何)*关联(解决简单问题)*反思(更深、更广泛地进行数学思考)这些过程与任务难度递增有关,但每个能力丛的评分有重叠部分。

*教育的与职业的*局部或更广阔的社会的*科学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和概念的各类领域,如:*生物多样性*力与运动*生理变化*地球与外部空间理解及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收集、解释和运用证据的能力:*描述、解释、预测科学现象*理解科学探究*解释科学证据和结论科学情境:(重点是与实用性相关联)* 生命与健康* 地球与环境* 技术1.阅读素养评价结构阅读能力是对书面文字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以实现个人目标,丰富自身知识及开发自身潜能,以便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

PISA不再把阅读能力看作仅仅是儿童在早期学校教育中掌握的能力,而是认为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各种情境下,与同伴及社区进行互动,不断扩充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能力。

1)评价的维度第一维度文本形式。

PISA把阅读材料分成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

连续文本格式包括记叙、释义、描述、议论、说明、文件或记录、超文本等类型。

非连续文本格式包括图表和图形、表格和矩阵、图解、地图、数据表格、信息单、邀请和广告、凭证、证明等类型第二维度阅读任务的类型。

有一些任务是让学生搜索信息,也就是在文本中查找单一或综合的信息。

有一些任务是让学生解释文本,也就是从书面材料中建构意义并做出 (construct meaning)推论。

第三种类型的任务是让学生反思并评估文本,也就是将文本材料和他们先前的知识、概念、经验相联系。

第三维度情境或用途。

根据作者不同的写作意图、材料中的人物关系以及大体的内容,在最大程度上扩展了阅读素养测评中内容的多样性,涵盖个人应用(个人阅读)、公共应用、为工作(职业阅读)、为教育而进行的阅读。

2)评价的标准PISA中的阅读成绩根据项目的难易度分为5个等级。

学生处于某一个等级,不仅表明掌握了那个等级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说明具备了更低等级的要求。

规定具备某个等级水平的PISA学生,需要正确回答那个等级至少一半以上的题目。

下面是PISA2000中使用的阅读素养评价标准:5级水平(625分以上):能够胜任精读任务。

例如,在不熟悉的文章中把握隐藏的信息,对任务有细致的理解并能推断出和任务相关的信息,能够精确地评价和建立假设,能运用专门知识,能提供反例。

4级水平(553-625分):能胜任较难的阅读任务。

例如,发现隐含的信息,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精确地评价一篇文章。

3级水平(481-552分):能完成中等难度的阅读任务。

例如,发现多个信息,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联系,并同日常知识建立联系。

2级水平(408-480分):能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例如,发现最明显的信息,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低水平的联系,知道文章特定部分的意思,能运用相关知识帮助理解。

1级水平(335-407分):只能完成最简单的阅读任务,例如,发现一个信息,识别文章的大意,或者和日常知识建立简单联系。

1级水平以下(335分以下):不能稳定地表现出PISA要评估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水平的学生在运用阅读素养作为在其他领域加深和拓展知识技能的手段时可能会遇到一系列困难。

我们可以发现,PISA制订的阅读素养评价标准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成绩划分等级,而且能够描述哪些事情是学生可以做到的,对个体的结果反馈可以更具描述性和针对性。

学生阅读水平与难度逐步递增的任务要求相关联,每一级水平的任务达成情况由专家小组作出评判,这样就可以看出哪些特征和要求是较高等级或较低等级共同具备的,哪些是有区分的。

2.数学素养评价结构数学能力是一种个人能力,学生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运用数学。

PISA 数学能力领域关注的是学生在各种学科和情境下提出数学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和解释问题解决方法中的分析、推理和观点交流的能力。

PISA是通过数学思想、数学过程、应用情景三个维度来描述和评价学生数学素养的。

1)评价的维度第一维度是数学思想,PISA将“量、空间和形状、变化和关系、不确定性”作为数学最重要的四个主要观念,并根据这四个主要观念定义数学内容;第二维度数学过程。

PISA要求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首先把它们转换成数学形式,然后进行数学运算,再把结果运用到原来的问题并写出答案。

这样学生就要完成一个多步骤的“数学化”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提出假设,概括和整合信息,运用有效的方法呈现问题,理解问题表述语言,找出规律,并把问题和已知问题或者其它熟悉的数学公式联系起来,确定或提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

第三维度问题情境。

PISA的数学问题设置在个人的、教育或职业的、公共的和科学的情境中。

个人情境与学生个人的日常活动直接相关。

教育或职业的情境出现在学生的学校生活或工作环境中。

公共情境要求学生观察更广泛周边环境的某些方面。

科学情境更加抽象,可能会涉及了解一个技术过程、理论情境或明确的数学问题。

2)评价的标准与阅读素养测评相似,学生的数学成绩被分成6个等级水平,这6个水平代表了任务的难易程度。

下面是数学素养的评价标准:6级水平:学生能进行复杂的数学思考和推理,能够洞察和理解,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这个水平的学生能有条理和准确地交流他们的做法以及对发现、解释、论证作出反思。

5级水平:这个水平的学生能够有策略地处理问题,具有娴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能深入洞察问题情境,能反思他们的行为,并形成和交流他们的解释和推理。

4级水平:这个水平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洞察力,能运用娴熟的技能和灵活的推理,能够形成和交流自己的解释和推理。

3级水平:这个水平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信息进行直接推理和解释,他们能进行简短的交流,报告他们的解释、结果和推理。

2级水平:这个水平的学生能运用基本算法、公式、步骤和方法,能够进行直接推理和解释结果。

1级水平:学生能回答熟悉的背景中的信息且界定明确的问题,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的直接指示找到信息并按常规程序进行操作。

3.科学素养评价结构PISA 2006中的科学素养是指个体能够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知识来确定问题,获得新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得出科学相关问题的有根据的结论;理解作为人类获取知识和探究方式的科学的特征;关注科技塑造我们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方式;愿意从事与科学相关的事务,有科学观念,成为会思考的公民。

PISA认为科学素养这一领域不仅考察学生在涉及科学和技术的生活情境中对科学知识的分析、推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还要求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兴趣态度,即对科学的兴趣,支持科学探究,对自然资源、环境等表现出的责任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