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教案

合集下载

《王几何》 教案1

《王几何》 教案1

《王几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梳理文章情节,把握主要内容;学习从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中流露出的师生之间温馨和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学习从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有亲切公正的蔡芸芝老师,有带给海伦光明与爱的莎莉文小姐,还有屡遭挫败但乐观自信的丘吉尔。

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王几何》,认识一位幽默风趣、充满智慧的老师。

【教学设计意图:以这一单元前几课学生熟悉的人物引入新课,既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

】(二)作者简介马及时(1946~),四川省都江堰市人,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民盟盟员。

1981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散文集《童年旧事》,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诗集《泥土与爱情》《中国孩子》《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等。

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获成都市政府第二届金芙蓉文学奖。

【教学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色彩。

(2)思考并小组讨论如下的几个问题:①梳理文章情节:第一次几何课上,王老师有哪些表现?学生又有哪些反响?王老师挤进门,快速站到讲台上;学生大吃一惊,更安静了。

王老师一言不发,哑笑了两分钟;学生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王老师在黑板上反手画圆和等边三角形;学生很惊讶。

王老师写出自己的大名;学生被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王老师写出并介绍自己的绰号;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老师请大家上台画圆和三角;同学轮番走上讲台,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王老师告诉大家学习的道理;满教室鸦雀无声。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王几何》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王几何》,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王几何》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复述课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启发式教学: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王几何》,使学生了解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提高学生对我国数学家的认识和了解。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王几何的主要贡献以及其在数学领域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王几何在数学领域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几何的生平,激发学生对王几何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王几何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王几何的理解和感悟。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王几何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2.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王几何的生平和成就。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

4. 成果展示法: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王几何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王几何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王几何在我国数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2. 教学资源:教材和教学指导书王几何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和图片七、教学环境与设备1.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便于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学投影仪和白板学生学习的桌椅和足够的书写材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和白板笔计算机和投影屏幕音响设备(如有需要)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王几何的生平,引导学生对王几何产生兴趣。

《王几何》教案

《王几何》教案

《王几何》教案2《王几何》教学设计兰州市永登县第七中学杨海云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继续指导学生默读,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理解王老师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前面两课内容导入二、预习交流1、作者2、字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教师表现学生反应王老师挤进们,快速站到讲台上。

大吃一惊,更安静了。

王老师一言不发,哑笑了两分钟。

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王老师在黑板上反手画了一个圆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惊讶。

王老师写出自己的大名。

被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眼睛,屏息静听。

王老师写出并介绍自己的绰号。

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老师请大家上台画圆和等边三角形。

同学们轮番走上讲台;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王老师告诉大家学习的道路。

满教室鸦雀无声。

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默读课文,思考:第一次几何课上,王老师有哪些表现,学生又有哪些反应?请在阅读原文后,填写下面表格。

目的是通过默读课文和填写表格,整体把握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归纳概括问题:王老师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请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老师的出场与众不同、老师的自我介绍与众不同、老师的几何教学内容更与众不同。

四、思考点评1、你认为王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试着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或情节说一说。

风趣幽默;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并受学生爱戴;熟悉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懂得教育艺术,充满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2、作者是怎样描写王老师的?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借鉴?[1][2]下一页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教学设计《我多想去看看》教案2《自己去吧》教案教学设计2《自己去吧》教案3《自己去吧》课堂教学实录《穷人》说课稿《梅花魂》说课稿《王几何》导学案3《王几何》导学案3贾平凹《风雨》学案3(2013版七年级上册)贾平凹《风雨》教案2《王几何》课后题及答案《王几何》教案5《王几何》说课稿。

第9课王几何教案-最新范文

第9课王几何教案-最新范文

第9课王几何教案篇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王几何》9 王几何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张同平课时:2幻灯片2听音乐,观画面,看课题,你能猜出本课写的人物的身份是什么吗?课文的感情基调会是怎样的呢?王几何——马及时记叙文身份:教几何的数学老师。

感情基调:轻松而欢快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马及时笔下的记叙文《王几何》,看看大家猜得对不对幻灯片3学习目标1、继续培养默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涉及练一)3、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涉及练二、三)幻灯片4 作者简介马及时,1946年出生。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本文选自《童年旧事》。

幻灯片5 读一读·生字词聋[l?ng]翘[qiào][qiáo](~首;~楚)琳[lín] 须臾[xū yú]徒手[tú shǒu] 惊讶[jīng yà]屏息[bǐng xī] 承蒙[ch?ng m?ng]绰号[chu? hào]优雅[yōu yǎ] 幽默[yōu m?] 呆板[dāi bǎn]教条[jiào tiáo] 离谱[lí pǔ] 叛逆[pàn nì] 嘈杂[cáo zá] 丑陋[chǒu l?u]轮番[lún fān]幻灯片6喉咙[h?u l?ng]舒畅[shū chàng]铭记[míng jì]得意洋洋[d? yì yáng yáng]洗耳恭听[xǐ ěr gōng tīng]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ng]鸦雀无声[yā qua wú shēng]幻灯片7须臾:片刻,一会儿。

王几何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1.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预习作业】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哄堂大笑绰号洗耳恭听弥勒佛得意忘形杵..铭记..持之以恒鸦雀无声..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一、【情景设置,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

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

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

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绰号(chuō)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弥勒佛(míl é).铭记( míng)..杵(chú)..哄堂大笑( 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铁铁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课堂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王几何》,提问:“王几何”是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记忆。

(2)分析课文结构,阐述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4. 互动环节(1)提问:课文中的“王几何”具有怎样的品质?你是如何理解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1)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分析王几何的优秀品质。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尊敬老师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几何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

王几何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本文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 默读课文,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

3. 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默读,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理解王老师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

课前预习:1.解决字词读音和释义。

2.查资料,了解作者其人。

马即时 (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 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 《树杈上的月亮》 《中国孩子》等。

3.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在第 6 课《我的老师》中,我们理解了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的蔡老师,今天我们 来理解一位“另类”老师,他的风格迥然于蔡老师,却同样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和赞誉。

他是 谁?(板书“王几何” )绰号“王几何”的王老师。

检查预习检查默读效果: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王几何”的绰号是怎么1. 同桌之间互查注音2. 齐读两遍3.来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什么?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答案预设:1. 默读课文。

(默读指导:眼到、心到, 问题默读:在你的印象里王老师是一位 手到。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_________ 的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带着 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交流王老师的几大特别” 。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动笔。

长相特别: 方头大耳、矮胖结实出场特别: 活的胖子) 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 眨眼间就站在了讲台上。

(灵行为特别: 一句话不说,哑笑两分钟后,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吸引学生好奇心, 体现绝活) 自我介绍特别:自曝绰号。

(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幽默)教的内容特别:让学生画圆和三角形。

(欲擒故纵)教学方法特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欲擒故众的方法告诉学生简单朴素的道理。

王老师的拿手绝活是什么?用意何在?效果如何?这个方法好不好?你喜欢吗?) 有方法) (引导: 善教学, 教师总结并板书:出场特别、行为特别、自我介绍特别、教的内容特别、教学方法特别 这是对王几何老师的正面刻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几何
主备人:朱志婵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第九课《王几何》。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情感目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从开始上学到现在大家一定遇见了很多难忘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特别的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板书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在生字词下面加重点符号标注,读完查字典,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一起纠正。

“﹒”
2.用双横线标出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

“—”
3.用曲线画出你欣赏王老师的地方。

“﹏﹏”
4.有疑问的地方用单横线画出并在旁边标上问号。

“?”
四、先学后教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标出段落。

5分钟
(二)后教测试生字词,检验大家的学习效果。

提问
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再读课文,要求能概括课文的大致内容,抢答相关问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自己读课文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二)后教小组抢答问题
2、测一测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a.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明确:王几何。

b.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王几何本来叫王玉琳,王几何是上几届学生私下里给他取的绰号。

c.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像。

d.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e.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五、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老师不必拘泥于答案。

让学生自由回答,适当点拨即可。

1.“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
....就站到了讲台上。

”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2.“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

突出了老师“笑”的姿态之特别,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3.“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

4.“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神态描写。

极其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老师得意洋洋的神态。

5.“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

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6.“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六、归纳主旨,拓展延伸
1.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2. 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七、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
八、当堂测试
做练习册上的基础试题。

比比谁做的更快,更准确。

九、板书设计
王几何
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乐观-严肃
学生尊敬喜爱
十、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