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问题专题2010
中东国际关系作业-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的障碍

序号:23 姓名:张兆龙学号:200913501143 题目: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时间:2010年11月29日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则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既是影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关键,更是影响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关键。
耶路撒冷问题牵涉到宗教、民族、政治、国家利益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同时涉及到宗教学、历史学和国际政治理论等多种学科。
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自古以来就被其信徒敬仰、膜拜。
它不仅关系到当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关系到全世界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宗教感情和宗教权益。
伴随着19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冲突不断,双方都坚持以耶路撒冷为首都,流血冲突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耶路撒冷一“和平之城"不再和平。
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则置于联合国有效管制之下。
如今巴勒斯坦已经默认以色列的建国,而耶路撒冷之争实际上已演变成东耶路撒冷之争。
如果说巴以冲突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的话,那么巴勒斯坦问题的死结则在于耶城。
耶城问题成为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道棘手难题。
耶路撒冷问题有着悠远、复杂的历史渊源,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先后留下了希伯来国、亚述王国等众多朝代的痕迹。
公元前1l世纪,大卫王将耶城定为古以色列国都,大卫之子所罗门在耶城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圣殿。
第一圣殿的竣工奠定了耶城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自7世纪起,穆斯林控制耶城长达1000多年。
1193年阿拉伯人萨拉丁收复了耶城,但在1517~1917年又沦落土耳其人手中。
1917年,英国取得委任统治后,耶城成为巴勒斯坦的首府,巴终于有了独立建国的历史性机会。
但英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以后,因欧洲出现反犹排犹浪潮,大批犹太人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下,陆续涌入巴勒斯坦。
巴以主要问题及现状

巴以主要问题及现状一、历史背景巴以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割的决议,将巴勒斯坦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然而,阿拉伯国家并不接受这一决议,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此后,巴以冲突持续不断,多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和武装冲突。
二、现状分析1.领土争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领土争端。
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了包括西岸、加沙地带在内的巴勒斯坦领土。
尽管1993年签署了《奥斯陆协议》,但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
2.难民问题:战争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流离失所。
这一问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困境。
3.安全问题:巴以冲突使得双方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安全形势严峻。
此外,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问题也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三、未来展望1.政治解决:实现巴以和平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争端。
国际社会应积极推动双方恢复对话,寻求实现两国方案的可能性。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诉求,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巴以问题的政治解决。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巴以冲突的重要基础。
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巴勒斯坦的经济援助力度,帮助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同时,以色列应解除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封锁,促进双方经济交流与合作。
3.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社会应关注巴勒斯坦难民的生活状况,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政府一直关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多次向巴勒斯坦提供援助,帮助改善难民生活。
总之,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政治、经济、人道主义等多种手段推动问题的解决。
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东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中东问题(2010年)

中东问题主要内容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二、阿以矛盾的演变
三、艰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
程 四、中东问题解决的前景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一)源自领土争端
(二)犹太复国主义引发了双方
的冲突 (三)巴以冲突背后有着深刻的 宗教矛盾 (四)大国插手加剧了矛盾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一)源自领土争端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在联大181号决议发布时,巴勒斯坦境内 居住的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68%,阿拉伯 人拥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总面积(2.7万 平方公里)的94%。 联大181号决议案规定: 以色列国1.52万平方公里,占57%。 巴勒斯坦国1.15万平方公里,占43%。 耶路撒冷(158平方公里)由联合国托管。
中
李
东
少
问
华
题
中 东 地 图
中 东 地 图
中 东 概 况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世界 的交通枢纽,在水路、陆路和空中运输方面都 是往返于三大洲之间的必经之地。 “中东”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也是“欧洲中 心论”的产物。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中东的石油 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销售量占世 界总销售量的65%左右,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 也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能源供应基地。
1、耶路撒冷归属。
2、边界划分。
3、犹太人定居点。
4、难民回归。
5、水资源分配。
1、耶路撒冷归属
耶路撒冷
“哭墙”
阿克萨清真寺
边界划分
犹太人定居点
难民回归
50多年的巴以冲突制造了波及整个
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目 前巴勒斯坦难民总数接近350万, 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外,主要 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在 巴以和谈中,以色列反对巴勒斯坦 难民回归。
浅谈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的宗教和民族问题
4
巴以冲突的宗教和民族问题
x
这场冲突涉及到历史、领土、宗教和民族等多个因素, 而且已经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破坏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
2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
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当时这里是一个迦南人的居住地。在公元前1000年左 右,犹太人开始迁移到这一地区,并在公元前1世纪 建立了独立的犹太国家。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征服, 犹太人逐渐失去了这个国家
巴以冲突的宗教和民族问题也是双方冲突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犹太人和 巴勒斯坦人来说,耶路撒冷是他们宗教和文化遗产的中心之一。因此,对 于耶路撒冷的控制权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宗教和民族问题
此外,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 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双方的误解和冲突不断发生。例如,巴勒 斯坦人普遍认为以色列的军队和定居点是对他们宗教和文化遗产的威胁, 而以色列人则认为这些措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巴以冲突的解决方案
6
巴以冲突的解决方案
解决巴以冲突是一 个复杂而敏感的问 题,需要各方的努 力和妥协。以下是 一些可能的解决方
案
巴以冲突的解决方案
01
建立两个国家
一个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建 立两个国家,即一个巴勒斯 坦国家和一个以色列国家。 这样可以保证巴勒斯坦人和 以色列人都有自己的国家和 主权,从而避免冲突的发生。 但是,这个方案需要双方做 出巨大的妥协和牺牲,而且 实施起来也并不容易
巴以问题

1978年 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贝京
中东和平之路有五条线: 以埃(1978年已经解决)、以约、以黎、以叙、以巴 其中最为艰辛是以巴……
1993的奥斯陆协议让和平更近
《奥斯陆协议》和后 来的《沙姆沙依赫后延长一年), 期满后巴正式建国,以 方将承认巴勒斯坦。
六· 五战争
贝卡谷地空战
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领土
在五次战争中,阿 拉伯国家连连损兵失地, 以色列相继侵占了巴勒 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地 区和加沙地带、埃及 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 戈兰高地以及黎巴嫩 南部地区,并在黎南部 开辟了“安全区”,扶 持建立了亲以的“南黎 巴嫩军”。
1978年戴维营是个转折点
巴的最终地位
按1993奥斯陆协议和 沙姆沙伊赫备忘录, 过渡已经结束,巴应 该在2000年9月13日 建国。
双方分歧主要在:被 占领土定居点的前途, 巴勒斯坦难民返回以 境内,双方边界划分, 水资源分配,双方未 来关系(主要是军事)
耶路撒冷是 双方都想要的 首都
美国对巴以和平的影响
美国为什么要关心中东问题
同年底,沙龙提出单边行动 计划“脱离”阿拉伯人……
2005年9月12日,最后一名以军士兵于当地时间12日清晨 离开加沙。这标志着以军完成了从加沙地带的撤离,以色列 对加沙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沙龙突发脑溢血,失去领导能力……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以色 列发动打击哈马斯的“铸 铅行动”
2006年2月,哈马斯大选成功,哈尼亚成为政府总理……
2010年5月9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开始在美国斡旋 下进行为期4个月的间接和谈,国际方面对此充满期许, 认为和谈的开启是巴以问题最终解决的一个积极信号。
这是巴以冲突地区
形势与政策课后作业

第一讲巴以问题专题1、巴以和平进程为什么难以取得进展?巴以双方应如何实现和平?2、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第二讲核问题专题1、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什么?2、试分析欧盟、俄罗斯、中国对伊核问题的态度及原因.3、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及后果第三讲中俄关系专题1、试述中俄关系的现状2、如何看待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第四讲中日关系专题1、近年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倒退的主要表现及原因2、试述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深层原因3、试述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走向第五讲能源问题专题1、中国的能源形势及对策2、中国石油形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如何看待中国能源威胁论第六讲台海专题1、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有什么不同?参考书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育部每年颁发的关于上半年和下半年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2、《参考消息》,新华社;3、《时事资料》手册4、网上资料三、课程内容第一讲巴以问题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介绍巴以冲突的由来,巴以冲突的进程,制约巴以和平的主要问题,让学生明白巴以问题产生的复杂性,和它背后的大国因素,对巴以冲突解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足够的认识,理解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1、巴以冲突的由来2、巴以冲突的进程主要内容:一、巴以问题的由来二、巴以冲突的进程三、制约巴以和平的主要问题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包括播放影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
思考题:1、巴以和平进程为什么难以取得进展?巴以双方应如何实现和平?2、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第二讲核问题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介绍伊核问题的由来,伊核问题的发展,各国对伊核问题的态度立场,让学生了解伊核问题的实质,和各国在伊朗的利益,理解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重点和难点:1、伊核问题的实质2、大国与伊核问题主要内容:一、伊核问题的由来和现状二、伊核问题的实质三、伊核问题展望四、朝鲜核问题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包括播放影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
巴以冲突中的种族主义与歧视问题

巴以冲突中的种族主义与歧视问题巴以冲突是近年来世界格局中的一大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场冲突不仅是一场政治、历史和地缘政治的争斗,也涉及到深层次的宗教、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
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中存在的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并分析其根源和影响。
一、巴以冲突与种族主义的渊源在巴以冲突中,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根植于两方长期以来的历史纷争。
以色列成立之后,大量的巴勒斯坦人被迫离开家园,形成了难民问题,而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种族主义的影响。
巴以双方对彼此的文化、宗教和历史有着深深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对对方存在着歧视和敌意。
二、种族主义和歧视的表现形式1. 土地和资源分配方面的歧视巴以冲突中,土地和资源的分配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以色列政府在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后,对土地进行合法化和合理化,这导致许多巴勒斯坦人被驱逐出自己的土地,而这种合法的土地占用常常是以种族主义和歧视为前提。
2. 文化和宗教认同的冲突巴以冲突中,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还表现在对方文化和宗教认同的冲突上。
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促使双方对彼此进行歧视和排斥。
3. 教育系统中的种族主义巴以冲突中,教育系统是一种培养和强化种族主义和歧视的途径。
双方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对对方进行负面描述和认知歧视的内容,这使得两国的年轻一代在互不了解和对对方抱有敌意的情况下成长。
三、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的影响1. 长期冲突的持续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是巴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两方的敌对心态和互不信任使得冲突难以得到平息,不断升级。
2. 人权和社会和谐的破裂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权和社会和谐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巴勒斯坦人的自由、人权和尊严受到侵害,以及以色列内部存在的反阿拉伯主义和反穆斯林情绪,都是种族主义和歧视的恶果。
3. 国际社会的分歧与影响巴以冲突中的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不仅在地区范围内产生影响,也对国际社会造成分歧与冲击。
巴以冲突中的巴以民主与治理问题

巴以冲突中的巴以民主与治理问题近年来,巴以冲突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场长期而复杂的冲突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方的民主与治理问题成为了备受争议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中的巴以民主与治理问题,并对其影响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背景介绍巴以冲突起源于20世纪初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定居的浪潮,而后增加了宗教、领土和人权等复杂因素。
巴以地区的冲突双方分别是巴勒斯坦巴斯武瓦自治政府(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和以色列政府。
二、巴勒斯坦的民主与治理问题巴勒斯坦巴斯武瓦自治政府虽然标榜民主,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巴方的大选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由此导致政府权威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此外,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决策缺乏透明度等问题。
另外,巴方政府还存在腐败问题,该问题严重影响了巴以冲突的解决进展。
三、以色列的民主与治理问题以色列政府相比于巴方有着更为完善的民主与治理机制。
但是,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政府的决策偏向和政策制定方面的不公正性问题引发了争议。
一些批评声音认为,以色列政府对巴方居民的权益保护存在缺陷,这使得冲突更加复杂化。
另外,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和扩张,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质疑,进一步加剧了巴以冲突。
四、巴以冲突对民主和治理的影响巴以冲突对双方的民主和治理带来了负面影响。
首先,冲突导致巴勒斯坦巴斯武瓦自治政府无法完全掌控全境,影响了其正常的治理和发展。
其次,巴以冲突在以色列社会中激起了更多的民族主义情绪,为一些极端主义势力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有损于以色列的民主和治理。
五、解决方案要解决巴以冲突中的民主和治理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对话。
首先,应加强对巴勒斯坦巴斯武瓦自治政府的支持,帮助其建立更为有效和透明的治理机制,减少腐败问题。
其次,以色列政府应保证对巴勒斯坦居民的权益和经济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此外,国际社会应倡导和加强巴以冲突的和平谈判,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和领土问题上取得平衡,并最终实现公正和持久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右翼分子沙龙的上台使事情恶化
2001年2月6日沙龙当选, 使巴以事态更加恶化,与巴拉克 相比,他坚持“以安全换和平”, 态度强硬,让步最少。
中东战争中,沙龙是个传奇人物……
近十年来,以色列发生多 次炸弹袭击事件……
以色列也进行报复,打击 了巴民族权力机构的一些设施, 并造成平民伤亡……
2003年4月30日,中东和平路线图启动,但步履蹒跚……
1978年 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贝京
中东和平之路有五条线: 以埃(1978年已经解决)、以约、以黎、以叙、以巴 其中最为艰辛是以巴……
1993的奥斯陆协议让和平更近
《奥斯陆协议》和后 来的《沙姆沙依赫备忘 录》的基本内容:巴方 以高度自治的方式在以 方的统治下进行五年期 过渡(后延长一年), 期满后巴正式建国,以 方将承认巴勒斯坦。
奥尔默特成为沙龙的继任者 然后是右翼强硬人物内塔尼亚胡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以色 列发动打击哈马斯的“铸 铅行动”
2006年2月,哈马斯大选成功,哈尼亚成为政府总理……
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的矛盾,在近来逐渐升级,最终演 变成为了巴勒斯坦内战和分裂。
哈马斯攻占法塔赫位于加沙地带的多处重要军事设施,控制 整个加沙地带。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联 合政府,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进入紧急状态。
2010年5月9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开始在美国斡旋 下进行为期4个月的间接和谈,国际方面对此充满期许, 认为和谈的开启是巴以问题最终解决的一个积极信号。
千年恩怨何时休
2010
这就是中东
这是巴以冲突地区
这就是著名 的加沙地区。
这是约旦河西岸
以巴问题的由来
公元前2000年,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 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13世纪末,以色列人忍受不 了埃及法老的压迫,在摩西的带领 下出埃及 公元前1025年,希伯莱国建立
阿拉伯及巴勒斯坦内部的不和已成为中 东和平的又一大障碍
主啊,饶恕他们吧,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
2000年戴维营风光不再
2000年8月,美国总 统邀请巴拉克与阿拉法 特到戴维营进行和谈, 可惜无果而终。
2000年9月沙龙强访圣殿山引发冲突
27日,两名以军被打死,28 日,以色列右翼反对党的鹰 派领袖沙龙进入东耶路撒冷 古城中心的回教堂园地,引 发大规模冲突。 至今,尚未平息……
由于巴以冲突加剧,以及政府的分裂,巴拉克铤 而走险,希望籍辞职来赢得主动,不料内塔尼亚胡是 被失败了,但沙龙却意外当选。
以巴和平之路的两大焦点
巴勒斯坦的最终地位 耶路撒冷的归属(其实这包含在第一个问题中)
巴的最终地位
按1993奥斯陆协议和 沙姆沙伊赫备忘录, 过渡已经结束,巴应 该在2000年9月13日 建国。
双方分歧主要在:被 占领土定居点的前途, 巴勒斯坦难民返回以 境内,双方边界划分, 水资源分配,双方未 来关系(主要是军事)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11203平方公里,约 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 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决议还规定:成立耶 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五次中东战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48年5月15日爆发、 1949年7月20日结束的巴 勒斯坦战争; 1956年10月29日爆发、11 月7日停火的苏伊士运河 战争; 1967年6月5日爆发、10日 结束的六· 五战争; 1973年10月6日爆发、10 月24日结束的十月战争; 1982年6月6日爆发、6月 10日结束的黎巴嫩战争。
六· 五战争
贝卡谷地空战
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领土
在五次战争中,阿 拉伯国家连连损兵失地, 以色列相继侵占了巴勒 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地 区和加沙地带、埃及 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 戈兰高地以及黎巴嫩 南部地区,并在黎南部 开辟了“安全区”,扶 持建立了亲以的“南黎 巴嫩军”。
1978年戴维营是个转折点
公元前70年,罗马帝国攻占耶路撒冷 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以色列开始1800年的流浪 公元638年,阿拉伯人赶走了罗马人在此生活了1300年
联合国的协议和以色列建国
十九世纪末的排犹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 义),1945年后的移民狂 潮 1947年的,联合国分治协 议拉开了以巴问题的序幕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单 方面宣布成立“以色列 国”,这成为阿以冲突的 直接“导火线”。
耶路撒冷是 双方都想要的 首都
这是地图
耶路撒冷的焦点是圣殿山
美国对巴以和平的影响
美国为什么要关心中东问题
石油是个重要原因 美国也觉得中东地区是 恐怖主义的集源地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美 国的大量犹太人使美国 亲犹
巴以和谈结果难料
巴勒斯坦和以色 列2010年5月9日 开始在美国斡旋 下进行为期4个月 的间接和谈,国 际方面对此充满 期许,认为和谈 的开启是巴以问 题最终解决的一 个积极信号。
同年底,沙龙提出单边行动 计划“脱离”阿拉伯人……
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
2005年1月,阿巴斯当选成为新一届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人
2005年9月12日,最后一名以军士兵于当地时间12日清晨 离开加沙。这标志着以军完成了从加沙地带的撤离,以色列 对加沙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沙龙突发脑溢血,失去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