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北屯子人回忆老东北农村生活 习俗共42页
原创]守望民俗: 老东北的四大累
![原创]守望民俗: 老东北的四大累](https://img.taocdn.com/s3/m/acf1f919de80d4d8d15a4fb9.png)
原创]守望民俗:老东北的四大累老东北的四大累; 东北活儿累,没到过东北的人是想像不出累到啥程度的。
老东北有著名的四大累“和大泥,坨大坯,吹大喇叭,锄大地”随便拿出哪一样,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江南水乡的人来说都显得那么的不可思议。
先说这第一累,和泥,和泥做啥呢?坨坯盖房子砌院墙抹烟筒,这些东北最常见的活计全都离不了和泥。
老东北的怪里有“用土打墙墙不倒”一说,土自然是打不了墙的,说“用泥打墙”应该更恰当些。
老东北地广人稀,家家都是高墙大院,墙和房都是用泥堆起来的。
选高坡上岗处建房,一来站得高看得远,风水自然也就不错;二来大雨之后也利于排水,先驾爬犁拉上好的粘土回来,用水沤上,再铡了羊胡子草,拌到沤好的土里,加水和匀。
因为土质相当粘,故尔和泥不用锹,用四齿钩子,在墙址上以五尺左右的间距打好木桩,把和好的泥在木桩间夯实,三五个人大半天功夫就能砌好一个十丈左右的院套。
盖房子大同小异,粘泥厚土往起堆,够高了就排好廪子椽子,架厚草为顶,比南方的瓦房保暖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这种泥打的房子或院墙每经雨雪都要被刮薄,为了冬天室内保暖,经常要用稀泥在外墙上重新抹一层泥巴。
故而每年上秋都要和泥重抹,于是房子一般都是越住越厚,越住越矮,形成东北民间独特的居住风貌,这种墙又叫土挂壁,四面墙都一尺多厚,利于保暖,雨雪风霜也不在话下,院墙因要防止野兽车马撞倒,更是厚达三五尺,砌好的墙都丈许高,墙头插上敲碎的玻璃碴子,有钱的主儿就拦上铁丝网,地主家还通常在四面墙角建上岗楼,雇上十几个枪手,俨然是易守难攻的小堡垒。
但树大也招风,一般建有岗楼的大户人家也常常招致胡子土匪“砸窑”,故尔有些人家虽然富甲一方,也不愿露富。
;坨大坯就比“用土打墙”更上层楼了,坯的功用一般也是建房砌墙,但因多了一道坨坯的工序,所以比直接用土打墙要慢得多,但也正因如此,用坯砌的院墙房子也要更扛用经使。
; 坨坯要选平整的粘土地,方便取土和晾坯,把马籽草切成三两寸长,加在粘土里,加水和好,倒进坯模子里。
黑龙江乡间礼仪食俗

黑龙江乡间礼仪食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黑龙江乡间礼仪食俗黑龙江乡间礼仪食俗黑龙江人以热情豪爽待客而闻名中外。
东北农村特有的文化

东北的火炕 ,是极富聪 明才智的创造 。东北盛产玉米 、 大 豆, 收获后的玉米 、 大豆秸秆 , 就是生火做饭的烧材 。虽然秸秆 燃烧的时 间比较 短 , 那时农村也没 有人买煤 , 但 烧秸 秆做饭 ,
以后随 时想吃 , 从外面拿 回屋里化开 , 饭时 , 就 做 放锅 里一热
就可以吃了。
夏天也有消暑的饮食 。夏天农民都要下地干农活 , 太阳火
也算废物利用 , 自然消耗平衡。于是 , 有了可以烧这些秸秆 就 的大锅灶 。到了冬天屋子里冷怎么办?东北人就发明了火炕 。
它遵循烟往高处走的规律 , 熟话说 “ t行锅台八行炕 ” 锅台进 , 烟孔比炕洞子底面低一层坯高度 ,经房上烟筒 出口 ,风力一
农 民种香瓜 、 西瓜 , 直接 到公 路边上批发 和零 售 ; 些 日常用 有 的、 吃的 , 在本 村就 可以买到 了 ; 统的粘豆包 , 成了产业 ,些祝福 的话 , 孩子们就 可以收 到大人的压岁钱 。同村的晚辈们也开始各家拜年 , 或者初 一 早 上开始都会互相拜年 。回想起来 , 儿时过春节真让人留恋 ! 蒸 粘豆包 , 是春节前不可少的一项准备。我的老母亲做粘 豆包可 是拿手 ,就是在城市 里住 了楼房 ,每年冬天也要蒸豆 包, 邮给我的叔叔 、 舅舅家 。每年母 亲要 亲 自到市 场选购大黄
东北人太 多的生活 ,它火辣辣 的热 量铸成 了东北人粗犷豪放 的性格 。炕热屋子暖 , 炕是 “ 大暖气” 。 为了冬季移动 取暖 方便 , 东北 人又 发明了火盆 , 把烧成 不
冒烟的秸秆放到火盆里 , 火盆就热 了。冬天 在外面回屋的人 ,
没有在老家吃的香 , 吃的有味道。 东北的二人转 热热 闹闹地在民间也有 2 0多年 的历 史了。 0 随着 改革开放 , 东北农 村的二人转 , 在 更得到 了施 展的舞 台 , 不论是婚 丧嫁娶 , 各种庆祝 活动 , 过年过 节 , 都要请二 人转 演
东北屯子故事

东北屯子故事
在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的儿子早早离家
出走,并没有回来过。老夫妻无意间从电视中了解到了电商平台,于
是他们开始在网上售卖自家产的土豆。
他们的土豆质量好,价格便宜,很快就被市场认可,陆续收到了
不少订单。他们专门雇了一个人负责快递发货,生意越做越红火,收
入也逐渐增加。老夫妻非常高兴,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很神奇,通过互
联网可以把自己的土豆卖到全国各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土豆也被推广到了其他
电商平台上,成为了网红产品。老夫妻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解决了
自己的生计问题,还带动了周边的居民一起发展电商,为村里的经济
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下农民的进步与成长,也看
到了互联网的力量。即使身处东北的小村庄,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
商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
东北春节的习俗介绍

东北春节的习俗介绍东北春节的习俗介绍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二初三满街走.....记忆中的童谣你还记得不?东北过大年的习俗还保留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咱们东北人的春节习俗吧!东北过大年的习俗杀年猪年关将近的时候,家里养头年猪的就要开始张罗杀猪啦!而杀猪也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完成的事,一般都要交上同村的一些小伙子,有经验的“主刀人”等等,在杀完猪之后还要宴请同村的人,表示同村的和睦,场面热闹非凡。
说到杀年猪就不得不提杀猪菜,这可是东北的一道特色菜,杀猪菜不怎么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斩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
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
完美的提现了东北人的热情与豪放!粘豆包粘豆包几乎占据了东北人冬天的主食,入冬后待天气降到能冻住食物的时候,一锅一锅的粘豆包就蒸好了,放在刚好能冻住的仓库中,想吃的时候就拿来“teng一teng”,蒸着劲道,煎着香甜,永远是东北人心中无法替代的一个主食。
赶年集、办年货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
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
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贴春联、挂年画家家户户都会在除夕早上贴春联,别的不说,在农村最有特色的就是院子里哪哪都能看到年味,猪圈门口要贴上“肥猪满圈”,粮囤子上要贴上“粮食满仓”,马车和拖拉机上要贴上“出入平安”的字样,还有各种”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等,贴这些的时候基本上是小孩子最开心的,大家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贴对联的样子吗?年夜饭、饺子到了除夕,一大家子人都会围在一起吃年夜饭,一盘地道的一锅出,过年啃过猪爪,会“挠”出财运。
东北风俗习惯

东北风俗习惯东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地理区域之一,东北的文化底蕴深厚,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也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东北风俗习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
1. 饮食习惯东北地区的冬季寒冷漫长,因此东北人的饮食习惯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红烧肉、涮羊肉、各种炖菜成为东北人冬季必不可少的美食。
此外,东北人还喜欢吃大鱼大肉,烧烤、烤肉、饺子、面食等也是他们的传统美食。
2. 白酒文化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白酒重镇,东北人对白酒情有独钟。
东北人喜欢聚在一起喝酒,以庆祝节日、庆贺喜事或者感召团结的场合。
喝酒时,东北人往往会互相敬酒,表达友谊和感情。
3. 冰雪娱乐东北地区的冬季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冰雪娱乐活动。
冰雪旅游成为东北地区的一大特色,人们可以在冰雪世界中滑雪、冰刀溜冰、驾驶雪车等。
此外,东北还举办各种冰雪节庆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东北大烧锅东北人喜欢以大烧锅的方式聚餐。
大烧锅是将各种食材放入一个大锅中煮熟后享用,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种聚餐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大家的饮食需求,还能够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5. 东北的民俗节日东北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中国春节。
东北人过春节非常重视,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共庆佳节。
此外,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每年都能看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6. 东北方言东北地区的方言也是其独特的风俗之一。
东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给人一种亲切、豪爽的感觉。
东北人使用东北话进行交流,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7. 家庭观念东北人非常重视家庭观念,家庭是他们生活的核心。
东北人崇尚家族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团结。
在东北,家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经常会有亲朋好友在一起聚会、吃饭,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8. 东北锦绣沈阳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也是东北文化的重要载体。
沈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有着许多优美的园林和建筑,如沈阳故宫和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
东北年俗文化的内容

东北年俗文化的内容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在东北的许多农家,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许多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
俗话说:“二十五,糊窗户”—老式窗户过年要换窗纸,而后剪些窗花贴上去。
剪窗花是旧时女子比赛心灵手巧的手工之一。
那时每逢年关,家家户户常见纸屑纷纷飘落—这幕温馨的场面,年复一年地在民间上演。
剪窗花一般事先不画底稿、底样,因为窗花本来就是剪纸中的小品,是即兴创作的东西,所以剪起来随意性很强。
但是,剪些什么却要图个喜气、吉利,诸如“喜鹊登梅”“二龙戏珠”“莲年有鱼”“榴开百籽”等,各种花鸟鱼虫图案,都表达了普通百姓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
红红的窗花,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每当家家户户都换上新窗花,贴上新春联,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到处便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新年气象了。
若是觉得剪窗花太文雅,想要参加一些更有趣的活动,那么就加入到花会演出中去吧。
提及花会,很多老北京人都非常熟悉,它是节日里进行的一种民间游艺活动,在古代它是娱神娱人,重点在于娱神。
当今这种功能不复存在,但是,在其中穿插的一些育人的故事和精湛表演技巧,依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各村的秧歌队、大鼓队、空竹表演团等文艺团体在春节会齐聚一起,各展才艺,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舞狮、背哥、八大怪、踩高跷、走早船、伴新娘和坐花轿等,精彩绝伦。
东北的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东北的民风民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北的民风民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请财神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贴窗花、挂年画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祭神祭祖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
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
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