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

1895年 俄、法银行团
1896年 英、德银行团 1 600万英镑
1898年 英、德银行团 1 600万英镑 4.5厘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
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降 序 排 列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机器造船 共计
32家
19家 16家 39家 7家 113家
1.与以往的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最大特点是什么? 提示: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 列强扩大资本输出的要求。
2.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
深,中外民族矛盾激化。
3.《辛丑条约》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赔款数额大,赔款附加条件重。(2)增加镇压中国人民 反抗条款,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_______,
没。
马关条约 》。 3.结果:中国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__________ 内 容 危 害
台湾 割辽东半岛、_____及附属 澎湖列岛 给日本 岛屿、_________ 二亿两 白银 赔偿日本军费_______ 沙市 、重庆、苏州、 开放_____ 杭州为商埠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 扶清灭洋 ”的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打着“_________ 京津地区 形成高潮。 旗号,在_________
1900 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2.爆发:_____ 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3.过程: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北京陷落。 4.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

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程度加深了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当堂达标题: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 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 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 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 理”。此款的经济作用是有利于日本( ) C ① 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② 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 ③ 在华攫取高额利润 ④ 占领中国内地广大的市场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
B. 便于控制清政府的外交政策。
C.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 帮凶。 D. 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的勒索, 人民更加贫困。
E. 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 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 帝运动。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3、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 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 这里的“礼物” 指的是( ) C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宝岛台湾 C 签订《辛丑条约》 D 提出 “二十一条”
镇压义和团运动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2.过程:
⑵根本原因
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 按先后顺序排列。
慈 禧 严 令 镇 压 义 和 团
廊坊阻击战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 联军天津激战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口号:扶清灭洋 3、性质:民间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 4、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扶清灭洋”口号
积极性: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 矛盾。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 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 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新允的设阶厂段。资动本力输,出阻,碍中进国一民步族掠资夺本中主国义的的原发料展和。劳
免内地税
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
4 甲午战争的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 首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 济上便利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政治上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中国人民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近代化速度加快。 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 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办工厂振兴实业运 动的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从学习技术到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 涉政策。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5张PPT)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5张PPT)
二、1.扶清灭洋 2.瓦德西 三、1.使馆界 外务部 2.洋人的朝廷
1.原因 (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 韩侵华”政策,这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 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 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__________”,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前,英法等国还都不敢低估中 国的实力。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列强视中 国为东亚病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提示:注意八国联军侵华与前几次侵略战争的不同: 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 廊坊附近遭到顽强狙击,被迫退回天津。 (2)7月中旬,占领天津,并再次向北京进犯。 (3)8 月 , 八 国 联 军 攻 占 北 京 , 联 军 司 令 __________ 在北京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
(4)1895年初,日军占领_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而告终。
提示:注意战争爆发的地点。阅读《甲午中日战争 形势图》,了解海陆两个战场。
3.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__________、苏州、__________为通 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__________,产品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势强盛, 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 __________出兵援助,__________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课件(优秀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课件(优秀版)

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和远东地区局势的
影响
• 1.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1)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
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中国战败。
• (2)签订《_马_关__条_约_____》。①时间:1895年4 月辽东。半②岛内容:割________澎__湖、列台岛 湾及附属岛 屿、二_亿_________给日本;沙赔市偿日本军费杭州 ______两白银;开放重庆、设厂______、苏州、 ___内__地_税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 资________,产品运销中巨国额内赔款地免收______。 (巧记:一厂二亿三岛四埠)③影响:使中国 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__________,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 1.原因
• (1)朝鲜农民起义:_1_8_94_____年朝鲜爆发农民
清起政府义,________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
派兵进入朝鲜。
清政府
• (2)日本蓄日意本 挑起战争:起义平息后, ________建议中日双方同时撤兵,______拒 绝并继续增兵。
• 思考3 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之间关系的演 变是怎样的?
•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时期,由对抗到屈服; 《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 向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 战争,表明清政府与列强再对抗;《马关条 约》签订,说明再屈服;八国联军侵华,又 走向了对抗;《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 政府完全屈服,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内地力深入中 国______。允许外国在华资投本资输设出 厂,拓展了 列强对民华族_资__本_主__义____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 国______________的发展。列强争半殖相民在地中化 国 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20张ppt)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20张ppt)
就是想让士卒知道 我还在,他们就会 同敌人血战到底。
部分爱国将领以血肉之躯浴血奋战,但终不能挽回整个败局。
被日本掳去 的清镇远舰 305mm主 炮炮弹,至 今仍陈列在 日本,用以
日本人将清“定
远”舰舵盘改制
成咖啡桌,目前
还在长崎哥特巴 公园展出。
羞辱中国人。
3.结果:清朝战败。
(1) 政治政策 清朝:统治腐朽;清政府避战求和。
(6)对台湾:日益成为日殖民地。
一、义和团的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一)义和团的抗争 1.原因: 根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激化。 直因: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铲除 4.作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黄 海 壤 战 役



战丰 岛 海 战
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左宝贵:平壤战役 中身穿朝服作战,
邓世昌 黄海
大战中,致远
舰弹药将尽时, 他下令开足马 力猛冲敌舰, 致远舰不幸被 击沉。全体将 士壮烈殉国。
容易成为敌人的攻
击目标,但是他说:
我之所以穿朝服,
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图一 19世纪中期的中日关系
图二 19世纪晚期的中日关系
世界
亚 洲

满 蒙
朝 鲜
台 湾

日本
日本侵略的“大陆政策”为何把矛头对准中国? 中国近、中国肥、中国弱
材料: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
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 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 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 反帝爱国运动.
原因:
口号: “扶清灭洋”
前提测评:义和团的兴起
原名: 义和拳 地区: 山东、河南、直隶 成员: 贫苦农民为主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 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 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 反帝爱国运动.
分析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 的帝国,不顾时势,仍安于现状,由于被排斥于 世界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援,因为竭力以天朝的 尽善尽关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 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马克思 说一说:结合史实论证马克思观点的正确性, 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提示:国家要发展、人类要前进,就不能 固步自封。今天,我们已经打开国门,拥抱世 界。强国之梦,腾飞中华,已在我们这一代中 变成现实!
3、侵华过程:
天津
乘火车 狼狈逃回
北京
(统率:西摩尔) 攻陷大沽炮台 (统率:瓦德西)
攻占天津
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 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势力.
义 和 团 廊 坊 大 捷 图 廊坊阻击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 焰,粉碎了“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
4、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的罪行
二、《辛丑条约》的签定

1901年9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11 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税收做担保;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 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12倍)
2、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违者处死) 3、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口炮台,允许帝国主 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 4、外交: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 兵防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各是什么?
8、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 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 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1、起因
(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义 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直接原因 ) (2)中国人民的反抗引来侵略者的镇压——八国 联军(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3)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其扩张性。(根本原 因)
1894.7.25
丰岛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 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 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 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 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 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3.甲午战争的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6.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 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是 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②阻碍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造成国家财政困 难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 A、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D
课堂设问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和概况:
(1)原因 民族矛盾的尖锐: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过程: 1898—1900,山东、直隶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盲目排外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手,直犯京津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 的条款是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3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 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 (1901年) 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 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寻求对外侵 略扩张。 (根本原因) (2)“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 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中偶清 国一政 的样府 工,就 具逐像 步列 成强 为手 侵中 略的 者扯 统线 治木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B、鸦片战争
C、《辛丑条约》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4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 是 ①俄国 ②法国 ③英国 ④日本 ⑤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
5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 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 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 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 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 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 国主义倾向。 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 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 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 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 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经过如何?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 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签订《马关条约》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慈禧太后
光绪帝
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901年9月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内 容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 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 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 的外交政策。(完全半殖民地化)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辛丑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 “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清政府要惩办参加过反帝斗争的官吏,永 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 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 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 多吨。 然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 国的战争,并使其一败涂地,迫其签订城下 之约——《马关条约》。至此,中日两国地 位天翻地覆。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政策,设立深 圳、厦门、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 近代中国的开放和现代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
近代的开放是被迫开放,导致中国日益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现代的开放是主动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 资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设问 《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重损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
澎湖列岛给日本
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 《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酷表正人画 剥明被代面 削帝众表中 中国多的那 国主不是个 人义平当身 。者等时带 凭条受血 借约尽迹 多扎欺、 个得凌瘦 不像的弱 平个中并 等木国颤 条乃人抖 约伊。着 残。他的
1、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