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骶管囊肿类型分析及发生机制的探讨
骶管囊肿百科名片

骶管囊肿综述 对骶管囊肿的研究最早见于1938年TARLOV[1]在30 例尸体解剖中首次发现了骶神经根囊肿,1972年片冈治[2]将其统称为骶神经根囊肿。第二类是蛛网膜囊肿,由蛛网膜包绕脑脊液开成袋状结构构成。临床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肿瘤等。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发病率约1%~4.6%,该病往往累及骶2~3神经后支或背侧神经节,MRI和椎管造影可以明确其部位和大小,其中70%为无症状者,患者可出现下腰痛、坐骨神经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以及骶尾部会阴区麻木不适,仅有1/5的患者需要手术干预[7]。 1 骶神经根囊肿发病机制 骶神经根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TARLOV[1]认为与创伤有关,他认为创伤后蛛网膜下隙出血,红细胞蓄积,阻碍神经外膜静脉回流,引起蛛网膜下隙扩张,逐渐形成了囊肿。Paulsen [7]等人认为:囊肿通过一个活瓣(阀门)与蛛网膜下隙相通,活瓣只允许脑脊液进入,但脑脊液无法流出,这样液体逐渐蓄积形成囊肿。BARTELS等[8]认为先天性、创伤性、退行性和炎症改变均可诱发本病。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或自发性硬膜憩室或蛛网膜疝,在腹压增大或动脉搏动时,脑脊液的压力增高,脑脊液通过蛛网膜薄弱处逐渐流入先天性缺陷的憩室而形成囊。 2 骶管囊肿的分类 Goyal[9]等提出了椎管内囊肿的新分类方法,将椎管内囊肿分为5类:(1)神经周围囊肿及神经根憩室----位于
手术治疗骶管内囊肿12例疗效分析

生国塞旦医型!!!Q生!旦筮!!鲞筮!翅g塾i塾!塑点!坠翌型堕里垡盟型丛盟!堕堡垒P!:!Q!Q:Y!!:!!:№:!手术治疗骶管内囊肿12例疗效分析吴青坡刘志平孙国绍【摘要】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12例患者术前均行M R I检查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行囊肿切开减压引流、囊壁部分或全部切除,“交通孔”封闭,术后3个月评估疗效。
结果5例会阴部烧灼感患者4例完全缓解,1例减轻;3例腰骶部疼痛并会阴部麻木患者减轻;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2例减轻,1例改善不明显;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转为阴性。
随访时未发现症状再加重。
结论腰骶椎M R I检查是诊断骶管内囊肿的最好方法,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关键词】骶管内囊肿;M R I检查;手术治疗骶管内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患相似,但发病率远低于后者,因此常被误诊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骶管内囊肿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31~55岁,平均42.3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21.5个月。
病变全部位于第1—3骶椎节段。
1.2临床表现:腰骶部钝痛并会阴部麻木3例,会阴部烧灼感5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下肢放射痛并间歇性跛行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例。
部分病例上述表现合并出现。
1.3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腰骶部X线片、C T及M R I检查。
①x线表现:3例骶骨正位片可见骶骨中线区第2—3骶椎平面有一椭圆或圆形透亮区,侧位片可见骶骨椎体后缘有一弧形压迹;其中1例可见骶管后壁变薄。
其余病例x线报告阴性。
4例合并腰骶部畸形,其中3例有隐性脊椎裂。
1例为骶椎腰化。
②cT检查:可见骶管内软组织阴影,C T值同脑脊液。
骶骨椎板受压变薄,椎管明显扩大。
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及复发因素的探讨

1 . 3 影像学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 表
现为骶管 内类 圆形 占位, T 1 wI 低信号 , T 2 WI 高信 号, 与脑脊液信号一致, 病灶多数为单发, 其中 4 例 为多发, 有2 5 例骶骨板受压变薄。 1 . 4 手术治疗 本组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 临床症状, 没有 临床症状者不进行手术 治疗。首先 咬除骶骨骨板, 暴 露骶管, 见囊肿 位于骶管 内硬膜
[ 摘要]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因素。方法 总结 3 2 例有症状的骶 管囊肿患 者的临床症状、 影像学表现、 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 3 2 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症状 不同程度缓解, 随访 6 ~l 8 个 月, 2 例患者复发, 1 例患者再次手术后症状 完全缓解。结论 有症状的骶管囊 肿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术中注意交通孔的结扎及囊腔的填塞, 防止术后复发。 [ 关键词 ] 骶管囊肿 ; 手术治疗; 复发
[ K e y w o r d s ] s u r g i c l a t r e a t me n t ; s a c r a l c a n l a s y s t ; r e c u r e n c e
骶管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 属于硬脊 膜囊肿, 起源于脊髓被膜, 故总称椎管 内脊膜囊肿。 近年来 由于临床影像学的发展, 核磁共振广泛应用
Z HANG J i n g , Z HAI Z h o n g—we n , YU W e n—s h e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Ne u r o s u r g e r y , t h e 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Ho h h o t 0 1 0 0 3 0 C h i n a)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及临床分析

・2 3 ・ 0
Bo d r R J Br i a R S, Ye B M , e a . Co p td res , em n h t 1 m ue
tmo rp y f op s uel yt J . J o u Asi o g ah o cru lta css[ ] C mp t st s
Ra i g a h c ,2 0 2 ( : 8 — 01 d0 r p is 0 2, 2 4) 7 5 8 .
( 3 Do k ,W a a b ,Ok m u a A ,e 1 2 h eM t na e Y u r ta .Co mpr he s v R e n ieM
维普资讯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 筮 鲞筮 塑 07
肿 和 肿 瘤 相 鉴 别 。 位 妊 娠 常 发 生 在 输 卵 管 , 床 有 停 经 和 异 临 H G 升 高 , 助 于两 者 鉴 别 。盆 腔 脓 肿 常 伴 有 周 围脂 肪 密 度 增 C 有
i gn idn sng n clgc meg nisJ .JC mp tAsit ma igf ig y eoo ie re c ] o u ss n i eI -
To mo r g ,2 0 2 ( ): 6 — 7 . 0 3, 7 4 5 4 5 0
a ss o ct pli a ue f aue evc i p n:s பைடு நூலகம்tu o T idn s[ ] p crm f C f ig J . n
p e n n y o to r g a c u c me[ ] f r s u d Me ,2 0 , 0( ) 8 l J ?J U | a o n d 0 1 2 8 : 2 一 t
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骶 管内囊肿 是 引起 腰腿 痛 的常见 原 因之 一 , 因 临 床表现 与腰椎 间盘突 出症相似或 合并腰 椎间盘 突 出症 而常 被误诊 。近年来 随着三维 C T及 MR 的普 I 遍应 用 , 有 症 状 的 骶 管 内囊 肿 误诊 率 明显 降低 。 对
20 0 3年 1月 ~20 0 8年 1 2月 , 们 收 治骶 管 内囊 肿 我
内, 呈淡蓝 色 , 骶骨后 缘和骶 管侧壁 骨质有 不 同程 度
的压蚀 。1 4例单 发 囊 肿 多位 于骶 管 正 中或 稍 偏 一
侧 。其 中 2例 为孤 立性 囊肿 , 与硬 脊 膜囊 及 骶 神 经
无关 , 游离 而易 于 切除 ; 其余 l 中 5例 囊肿 近 端 2例 与硬脊 膜有一 交通孔 相 通 , 者 咳嗽 时 可 见脑脊 液 患 自交通 孔流人囊 内, 囊肿 切 除后 在 交 通孔 处 高 位 结 扎( 1例 切 除后 取 邻 近 的骶 棘 肌 填 塞 交 通 孔 处 缝 扎 ) 无 交通孔 的 7例 中 6例行囊 壁 大部切 除后残 存 ; 囊 壁缝扎 修补 , 例囊肿 位 于 S 神 经根 并 伴 有 L S 1
椎 间盘 突出 , 切开 囊 壁 可见 神 经纤 维 , 法 切 除 , 无 仅
1例, 9 均经 MR 检 查 可确 诊 , 手 术 治疗 , 果 良 I 行 效
好 。现报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本 组男 8 , 1 例 ; 龄 1 6 例 女 1 年 6~ 1岁 。病程 6
个月 ~ 。1 均有 腰骶 部 钝 痛及 骶 神经 压迫 症 7a 9例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0卷第 6
骶 管 内囊肿 的诊 断及手术 治 疗
骶管囊肿最新治疗方法

骶管囊肿最新治疗方法
骶管囊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但一旦患上会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骶管囊
肿是由于骶管内皮样囊肿的形成而引起的,这种囊肿通常生长在骶骨尾端,患者会出现坐骨神经痛、排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目前,针对骶管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
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但对于囊肿本身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骶管囊肿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切除囊肿来解决问题,但手术风险大、恢复周期长,且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
介入治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直接注入囊肿内,达到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骶管囊肿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
完善。
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治疗的创伤和风险大大降低,术后恢复时间也大大缩短。
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治疗效果更加准确和持久。
此外,一些新型药物的研发也为骶管囊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一些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也在逐渐得到应用,如针灸、理疗、中药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骶管囊肿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患者不必过分担心疾病
给自己带来的困扰。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跟风或选择不合适的治疗方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让患者能够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
骶管囊肿的治疗--附3例报告

骶管囊肿的治疗--附3例报告
刘景平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13)014
【摘要】@@ 作者报告近5年来收治3例骶管囊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病例1:张××,女性,46岁,因骶尾部麻木不适2年,于1997年3月入院.体查:骶部痛觉稍减退,MRI显示骶管2、3内有4cm×2.5cm×2cm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手术发现骶2、3管内囊性病变,充满清亮液体,囊壁薄似蛛网膜,显微镜将囊壁大部分切除,囊壁外有神经穿过给予保留.术后症状消失出院,随访5年症状未复发.【总页数】1页(P140-140)
【作者】刘景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4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3
【相关文献】
1.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临床疗效(附19例报告) [J], 温圣荣;余智涛;王悦辉;李学化;侯辉
2.骶管内硬膜外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附16例报告) [J], 凌波
3.骶管囊肿的治疗及发病机制的探讨(附25例病例报告) [J], 宋朋杰;曹雪飞;田夏威;周海宇
4.骶脊膜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J], 喻军华;王璨;黄锦峰;陈志勇;刘斌;
袁学刚;胡太可
5.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附7例报告) [J], 李锋生;陈瑞光;陈鸿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athke囊肿20例MRI诊断分析

信号 、: 上呈低信号 。笔者认为 , 高信号 、2 低信 TWI T WI T WI
号对本病 的诊断具 有特 异性。囊 内有 出血时则 可见 到血液
的信 号改 变 , 表 现 为 T WI T WI 为 高 信 号。有 报 道 则 。 、2 均
R tk 囊肿 中见到 漂浮囊 内结节 , 黏蛋 白块 , a e h 为 主要成分 为
强扫描结束后 , 行常 规冠状位 和矢状 位 T WI 强扫 描。将 增 图像传送至工作站 , 记录囊肿 的位置 、 1 T 信号 , T和 2 测量 其 最大径 , 断病灶有无强化 , 判 当判 断有困难时 , 则进行减影处 理, 根据减影 图像判断有无强化。 13 MR 表现 . I l 例囊肿位 于鞍 内 , 中 1 3 其 2例位 于前后 叶
诊 … 。笔 者 回 顾性 分 析 20 05—1 0至 20 09—1 我 院行 MR 2在 I
wIT T 4 0 / 0 ) ( R/ E= 20ms13ms 。其他成像参数包括 : 层厚
3m 层 间距 0 3m F V 3×2 m, 阵 26×12 N X m, . m, O 2 0c 矩 5 9,E
图 1 冠状位 T wl 2 示囊肿位 于鞍 内, 呈高信号
肿较 大 时 , 压 迫 周 围组 织 而 产 生 相 应 的症 状 , 要 表 现 为 可 主
头晕 、 头痛 、 垂体功能障碍 、 力下 降或视野缺损等 。 视
组织学上囊壁 由有纤 毛的扁平 、 柱状 或立 方上 皮构成 , 高碘 酸 一 希夫 ( A ) P S 染色阳性 。囊液 中主要含 蛋 白质 、 黏多
径 3~1 1mm, 平均 7 1ml 鞍 内鞍上者 最大径 1 . i; l 1—1 m, 6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囊肿成 因。 1 3 囊肿成 因分析 . 根据术 中经皮穿刺囊肿造影 的结果 , 了
解 囊 肿 与 蛛 网膜 下 腔 的 相 通 情 况 并 进 行 分 型 ; 不 同 类 型 的 对
骶 管囊肿 , 在三个不 同时间点抽取 的囊 肿液分别进行 常规及 生化检查 , 数值进行 比较。 1 4 统计分 析 . 采用 S S 1 . P S 15统计 学软件行 统计 学分 析 ,
A s atObet e T vsgt tet eadocr nem cai rsc l e i el yt Meh d 2 ae fsca cs bt c: jc v oi et a p n cur c ehns f ar nn a cs . to s 0csso rl yt r i n i eh y e m o am g s a
例、 多发 1 。病程 3 5年不等 。 4例 0d~ 1 2 研 究方法 . 穿刺在 C T引导 下进 行 , 依据 术前 MR 检 查 I 结果, 对骶管囊肿 进行 扫描 。患 者俯 卧 于 C T检查 台上骶部 放置栅 状标志物( 将一铜丝弯 曲成类 似 凹型 , C 与 T扫描横 线
・
30。 2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l n h r aet a Junl 2 1 r1 ( ) n u i dP am cui l ora Me a a c 02Ma;6 3
◇临床 医学 ◇
2 骶 管 囊肿 类 型 分析 及发 生机 制 的探 讨 0例
宋 阳, 陈家骅 , 赵 丽, 藩, 朱本 赵家 贵
pt ns eei etdwt nni i cnrs aetIhx1 yC - ylg pyv ul e ectnos ucuef ytm gn ,n a et w r jc i o — nc ot t gn(oeo)b Tm e r h i azdpruaeu ntr o cs iaiga d i n e h o a oa s i p r
对 A、 B两组之 间同一数值进行 两两 比较 。结 果显示 氯离 子
两组 之间有差异 ( 0 0 , P< . 1) 不同时 间点 之 间有 差异 ( P<
0 0 ) 糖 两组 之 间 没 有 差 异 ( 0 0 ) 不 同 时 间 点 之 间 没 .1 ; P> .5 ,
肇 金 项 目 : 徽 省 卫 生 厅 基金 项 目( o0 A 9 ) 安 N 9 0 2
Ty e a c u r n e m e h n s o a r lm e i e lc ss p nd o c r e c c a im f r s c a n ng a y t
S ONG Ya g, HE Jah a Z n C N i.u , HAO L ,t l ie a
2 02 ) 30 2 ( 徽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院 麻 醉科 , 徽 合 胞 安 安
摘要 : 目的 骶管囊肿 2 的类型分析及发生机制 。方法 2 0例 0例骶管囊肿 病人 在 c 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 注入 非离子型 造影剂
( 碘海醇 ) 行囊 肿造影 ; , 并在穿刺成功后 、 注入非离子 型造影剂前 、 后三个不 同时间点各抽取 囊肿液 2~5ml 进行实验 室检查 。
L iH A G C n , I ogh a I Me, U N o g Q U R n —u
( eat etfSa ao g ,h it o i l A q g,ni 26 0 , hn ) Dp r n tm tl y TeFr s t ni A qn m o o sH pa o f n g 4 00 C ia
磁性附着体全 口覆盖义 齿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 玫, 黄 聪 , 荣华 邱
26 0 ) 40 0 ( 徽 省 安 庆 市 第 一人 民 医院 口腔 科 , 徽 安 庆 安 安
摘要 : 目的
分析磁性 附着体在全 口覆盖义齿中的应用价值 。方 法
使用 Maf X 6 0磁性 附着体 对 1 全 口覆 盖义齿 修 giE 0 f 5例
同时 间点 之间无差 异 ( P>0 0 ) A、 . 5 , B两组 的生 化 指标 , 特
・
32。 2
安 徽 医 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h i d a n hr cui l ora 2 1 r1 ( ) n u Mei l dP amaeta un l 0 2Ma;6 3 c a c J
成功 , 功率 10 成 0 %。 2 2 术 中造影结果 . 扫未见造影剂。图 2术 中造影后行 T P O O扫 描见造影剂 沿蛛 网膜下腔扩散 , 上位椎 体平 扫也 出现 造影剂沉 积。因此 我们 推测囊肿交通孔分为瓣膜样和非瓣膜样 。 2 3 两 组囊肿液 的成 分分 析 造影 结果 显示 , 肿 可分 为 . 囊 A组 ( 囊肿 与蛛网膜下 腔相 通组 ) B组 ( 肿与 蛛 网膜 下 和 囊 腔 不相通组 ) 在穿 刺成功后 、 ; 注入 非离 子型 造影 剂前 、 入 注 非 离子型造影剂 后 三个 时 间点分 别抽 取2~5m 囊 肿液 , l 对 其 中的生化指 标 中氯 离子 、 、 白质 进 行两 两 比较 , 时 糖 蛋 同
1 1 一般资料 自2 0 . 0 8年 1 2月 ~ 0 0年 1 收治症状性 21 2月
骶 管囊 肿患者 2 O例 , 中女 1 其 2例 、 8例 , 龄 2 7 男 年 0— O岁 。 囊肿部位 L ~S 5例 、.: . S~ 9例 、 6例 , 中囊肿 单发 6 S~ 其
m i c e j h a 0 @ s a cm al h ni u 0 1 i . o : a n
通讯作者 : 陈家骅 , , 男 主任 医师 , 硕士生导 师 , 研究方 向 : 疼痛诊疗 , — 有差异 ( E P>0 0 ) 蛋 白质 两组 之 间有 差异 ( .5 ; P<0 0 ) 不 .1 ,
c s swi o tc mmu ia in T e e w r i e e c s i ho i eo n rt i a d c l r e o swe e df r n td f r n i o ns a e t u o h nc t . h r e e d f r n e n c lr in a d p oen, n h o i i n r i e e ta i ee tt o f d d f f me p i t. Co cu i n S c a a a y tc n b ii e n o c s a d s b r c n i n el k d t p n r ea a h od c s. n l so a rlc n lc s a e d vd d i t y t n u a a h od itri e y e a d t r c n i y t n u
( eate tfA ehs l y T e itf l t o i lfA h i dcl nvrt,e i 3 02 C ia Dp r n o ns eoo ,h r f i e H s t n u Mei i syHf 20 2 , hn ) m t i g F sA a d p a o i a U ei e
K e o ds:a r lc n l c s ; e c a o un t e yw r s c a a a ; y t p rutne usp cur
骶管囊肿临床上少见。随着 MR 普及 , I 其诊 断与治疗 成 功率得 到提高。我科对 20 0 8年 以来诊 治 的 2 0例 患者 在 C T 引导下经皮 穿刺 , 根据术 中造 影结果及抽取 囊肿液 的化 验结 果, 对囊肿 的类型及成 因进行分析 , 现报道如下。
复。粘固磁体前后进行 固位力和咀嚼效率测试 。并对义齿 的固位 、 牙健 康状 况 , 基 进行 1 2 月的跟踪 随访 。采用 S S 1. 0— 0个 P S0
0统计软件包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粘 固磁体后 , 口覆 盖义齿 的 固位 力和 咀嚼效率显 著提高 ( 0 0 ) 2例修复 全 P< . 1 。1
a tredf r ti o t,hc r f r h ucsfl i c gbf eadae j t no nni i cnrs aet2~5m f the iee mepi sw i aeat esces l pe i ,eo n f r n ci f o— nc ot t gn, f nt n h et uy rn r t ie o o a l o
计量 资料以均数 4 - 标准差 ( ± ) s 表示 , 处理前 后的 比较采用
配对比较 t 检验 , 同组 别不 同时 间点 的定 量数 据的 比较采 不 用 重复测量数据 的方差分析方 法 , P< .5为差异 有统计 以 00
学 意义 。
2 结 果
2 1 穿刺情 况 .
2 0例病人均经骶 骨板薄弱处 或破裂 处穿刺 图 1局限在囊肿 原发部位 , 上位椎 体平
结果
2 0例患 者造影后显示 1 例囊肿 与蛛 网膜下腔相通 , 2 8例不相 通 ; 通与不相通组 比较氯离子 、 白质 含量有差 异 , 同 相 蛋 不
骶管囊肿可能分为囊肿与蛛 网膜下腔相通型及不相通型两大类。
时间点之 间氯离子含量 有差 异。结论 关键 词 : 骶管 ; 囊肿 ; 经皮穿刺
效果满意 , 2例效果 良好 , 例效果改善 。结论 1
应用磁性 附着体全 口覆盖 义齿 可以显著提高义齿 的固位 力和咀嚼效率 。
关键词 : 磁性 附着体 ; 口覆盖义齿 ; 全 固位力 ; 咀嚼效率
Cl i a t d f c m p e e o e d n u e wih m a n tc a t c m e t i c lsu y o o n l t v r e t r t g e i ta h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