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妙法治上册课件第五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课外拓展:有趣的人际关系理论
六度空间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 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 界的任意一个人。
理论推演: 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或以上,那经过7次 介绍之后(间隔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 的7次方,等于6103515625人,超过60亿! (根据2014年的数据,世界人口为72亿)
新课讲解
运用你的经验
1 在社会课堂中成 长
金山区万名学生参加“金 山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
大桥中学学生暑期走进无锡“爱 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体验 活动。
暑期生活中,你是 否有类似的经历,与同 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 收获。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学生开展国货产品社会实践 活动。
杭州市第十二届中学生社会实践岗位招聘会顺利举 办
社会教化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化; 个体内化则是从个体能动性着眼探讨社会化。
人的演变过程
探究与分享
服装的生产过程
采摘棉花
棉花被送到纺织厂 进行纺纱织布,为服装 生产等提供布匹。
对布匹进行 再加工,生产服 装。
播种
收获
结合上图,说明学 习用品、食物、衣服等 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食品加工
二、我们的成长与社会有什么联系?
一、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父母的抚育
知识技能不断丰富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我们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的关爱……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
社会化
关键点拨
什么是社会化?包括哪些途径?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 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化包括两个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5.1 法不可违(共34张PPT)

2018年4月江西湖口某中 学7名学生熊孩子用3枚石 子“逼停”高铁!家长将 “承担责任”被罚款5万!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 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课堂小结
1、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 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 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不可违
3、违法行 为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4、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
小试牛刀
1.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 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 这 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
6.八年级学生梁某,为了试探“有困难,找警察, 有案件,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 电话拨打110,结果110次次紧急出动,次次扑空。
梁某的行为( C )
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 ③损害了公
安机关重承诺、守信用的形象 ④扰乱了社 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是1民)事小违明法骑行自为行(车)错闯红灯,违反了交通法规, ( 般2违)法行小为明(的对)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属于一 (3)小明的法律意识淡薄()对
(4)小明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属于
违法行为() 错
下列情景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酒驾。 2、抢劫他人财物。 3、欠钱不还。
4、谎报险情,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政治人教版上册课件:第五课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共27张PPT)

他人或社的会力量,采取
机智灵的活方式,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法义治
精神,形
成 守法
光荣违、法
可耻的观念,
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 例1 (2016随州)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 难免受到伤害。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 害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 段来依法维权C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 10.(2016绥化)2016年4月15日早晨,17岁 的小李在上学途中,遇到两名歹徒对其实 施抢劫,勇敢的小李与两名歹徒展开了殊 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用刀刺成重伤。
• ①张兵路遇抢劫,勇敢与犯罪分子殊死 搏斗
• ②汪杰乐此不疲地给同学取侮辱性的绰 号
• ③韦小宝发现邻居吸食毒品,及时地向
• 【名师导析】①中“勇敢与犯罪分子殊死 搏斗”与“珍爱生命保安全”“学会自我 保护懂自救”不一致,③与之相一致;② 的做法与“遵守国法校纪”不一致;④与 “爱党爱国爱人民”相一致。故③④符合 题意。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 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法用律
与
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
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
来维护合
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
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公律证处师事
。当国公家共
利 到益不、法侵害时,他利人我益们、要本敢人于或并善于依的法权维益护受
正当权益。
• 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纲的要求,经过教学⽬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设计等环节,⽽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下⾯是整理分享的部编版初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与社会》】 【教学⽬标】 知识⽬标:知道了解社会⽅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活,体会社会⽣活的绚丽多彩。
能⼒⽬标:学⽣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活动,谈论与分析,从⽽理解个⼈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积极融⼊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活空间极⼤延展,社会⽣活内容更加丰富。
课件:丰富的社会⽣活的图⽚。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活,体味⽣活的美好,明确⾃⼰在社会中的⾝份,更好地承担⾃⼰的责任。
⼆、新课学习 探究⼀感受社会⽣活 活动(⼀)了解社会⽣活 情景⼀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起到敬⽼院看望⽼⼈,教⽼⼈⽤⼿机上。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起看有关《⼤国⼯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过哪些⽅式了解社会⽣活? (3)在参与社会⽣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实践,与⼈交流,看报纸、听⼴播、看电视、上、旅游,等各种⽅式来了解社会⽣活,来感受社会⽣活的美好。
2.2 合理利用网络-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课件(共27张PPT)

课外拓展
1994年2月17日
2010年左右以“陶宏开”和 “杨永信”为代表“以帮助青 少年戒除网瘾”为目的的机构 产生
《电脑游戏 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 2017年10月24日
某一玩家:“这电脑游戏就是毒品,就是海 洛因4号,不是我引诱他,孩子一迷上了, 自己就会变坏”。
网吧老板:“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 一个结果,男孩子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 女孩子最后也会变坏。”
添加标题
辩别信 息内容
向他人 求助
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面对网络谣言,你会怎么做? 答: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 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 等不良信息。 (4)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有什 么意义?
知识梳理—课堂笔记
2、净化网络环境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 ③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培养文明风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④有利于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法律尊严与权威,促进依法治国; ⑤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 ⑥有利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选择能力—— 是否浏览? → 获取新知
理解能力—— 是否合适?
→ 促进沟通
质疑能力—— 是否正确?
评估能力—— 是否有用? → 完善自我
校园故事:“忘事”的小王 自从有了网络,小王就开始“忘事”:忘记了看书、忘记了打球, 甚至忘记了写作业...
思考:你认为小王“忘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沉迷网络,已然成瘾 !?
校园故事:“气愤”的小王
最近,小王在学校的贴吧内,看到一个网名叫“天龙”的学生,发 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显丑化小林。引发了一 些嘲讽小林的跟贴。小王非常气愤。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5.2预防犯罪

②
被判刑。
④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对我们预防犯罪有何启示?
品学兼优—结识游手好闲的 “朋友 无心学习、旷课—自责— 放纵自己 偷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 校纪律处分 经常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 拘留 拦路抢劫被判刑
没 有 不良行为 加 违纪 以 改 一般违法 正 犯罪
交友不慎
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 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
思考:
1.尝试评判小张的行为。 2.如果小张将卡片据为己有,后果会是如何呢? 3.小张的转变能够给我们哪些启发?
由此可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52-P57页课本,并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的后果
4.什么是刑罚? 5.刑罚的分类 6.如何预防犯罪?
材料二: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以后,无心学
习,经常旷课。起初还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 ①
处分;他不但不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 为了弄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名同伙竞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
思考:陈某犯罪的后果是什么?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一、了源自罪与罚(刑法、犯罪、刑罚)6、刑罚的分类?P54 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注意: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 加刑可以同时使用。拘留≠拘 役,罚款≠罚金。拘留和罚款 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和 罚金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 罪)。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2)

欠债还钱!否则别板让加的。
这可是地沟油啊!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 掺假,以假充真,以次 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 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 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 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 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 金或者没收财产。
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 毒等。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整治活动的权利。 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 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 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自主导学 P52-57
01 什么是刑法? 02 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03 什么是刑罚?它是怎样分类的? 04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
违法犯罪?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査阅刑法, 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盗窃罪
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的,或者多次盗窃、人户盗窃、携带凶器 盗窃、扒窃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 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 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