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

合集下载

中国机长观后感(15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15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15篇)中国机长观后感1《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直接取材于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事件,一起国内外罕见的高高原航线上飞机风挡玻璃破裂,英雄机长刘传健与机组带领乘客安全返航的故事。

整件事情的经过其实众所周知了,这部电影整体以还原事件经过为主。

首先,《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的情感线比较真实。

不仅仅反映了机长的优秀,把乘务员面对乘客的镜头都表现的很到位。

坐我右边的'资深乘务长也是在乘务员的那段看哭了。

其中有一个乘客离开座位跑出来质疑时乘务长毕男一改服务的和颜悦色严厉的制止他时,也真实的反映了乘务员在紧急时刻作为客舱安全员和指挥员的角色。

我旁边的乘务长说其实突发情况下,乘客远比电影中难以安抚,乘务员嗓子都喊哑了也很难让整个客舱的乘客稳定住情绪。

另外,《中国机长》的节奏非常紧凑,即便我带着挑错的心理去看也会不知不觉被情节所感染而不太会关注技术细节,除非你要坐在家里用遥控器一帧一帧的带着有色眼镜去挑错的话,可能会找到一些瑕疵吧。

最后降落反推失效那一段,为了刻画刹车动作采用的是脚踩刹车而不是自动刹车可能是唯一一个会让飞行员吐槽的地方,但是电影是给更多普通大众看的,如何能在一两个镜头里明白电影里的飞行员在做什么,比是不是最专业的操作手法其实要更重要一些。

我觉得有时候民航人带着挑错的眼光去看电影的“外行”是不是专业的时候,也应该能明白,民航人也应该知道自己在电影“表达”上是不是“外行”。

这个时候的取舍我觉得电影在还原真实情况达到80%以上,戏剧手法有20%已经是很好的比例了,《中国机长》在专业程度上我觉得都超过80%的水平了。

第三,《中国机长》的特效很“燃”,整部电影拍摄大体分三部分,地面、空中客舱、飞机飞行,其中飞机飞行占了不少比重,由于这部分内容不可能实拍,所以飞越雪山和风挡破裂等飞行部分全都靠特效来完成。

纵观整个片子基本没有出戏,比某些电影电视剧里的飞机镜头不舍得花钱的5毛钱特效好太多。

《中国机长》观后感6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6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6篇《中国机长》观后感1由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等主演的`国庆档大片《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主演张涵予9月22日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他表示,从《湄公河行动》里的陆地作战,到《红海行动》里的海上作战,这次在天上开飞机,自己把“陆海空”角色凑齐了,“这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被风机吹着拍机舱戏电影《中国机长》的故事,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5月14日,航班从重庆至拉萨飞行途中,在9800米高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破损脱落,导致座舱失压。

随后,机组成功处置,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安全备降,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

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授予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刘传健也被中国网友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

在电影《中国机长》中,原型为刘传健的“机长”角色定名为刘长健,由张涵予饰演。

张涵予表示,自己跟真实的3U8633的机长刘传健有联系,经常进行沟通,心里真的对他五体投地的佩服。

“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问他一些问题,我们有一段时间见面机会也很多。

”为了全面了解民航飞行,《中国机长》在开机前,选择了英雄机组复飞的前一天,剧组主演就跟着英雄机组飞了一个来回,“然后我录下了很多的视频。

后来我们又到模拟机学习,学习怎么驾驶空客,我觉得特别有用处。

”张涵予说。

驾驶舱拍摄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张涵予说:“在驾驶舱拍摄的时候,有七八个风机、风筒吹着,效果我觉得还挺好。

因为风挡玻璃碎了以后,在天空上风力是很大的。

我们还会有颠簸,每天颠得人跟散了架一样。

拍摄的时候每天颠、每天大风吹,吹得眼睛都睁不开。

可想而知,在当时真实的情况下,飞机驾驶在高空中,他们经受了怎样的过程。

”被狂风吹着拍戏,让剧组主演吃了不少苦头,“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那些天我们拍被狂风吹的戏的时候,我们演员私下互相交流,说怎么总是肚子难受、肚子胀。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15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15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15篇)《中国机长》观后感112月2日学校组织了一场观影活动。

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在六楼多功能厅,观看了以真实事件为题材的著名电影——《中国机长》。

观影中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观影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民航机长刘长健与副驾驶员、空姐们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与119名乘客遇到了极端的险情,在万米的高空中遭遇各种考验,刘机长与航空乘务员们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冷静地应对、处理,最终化险为夷,成功迫降,挽救了上百名乘客的生命。

刘机长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令我深深敬佩。

遇到险情时,恶劣的天气令人窒息,乘客与机组人员命悬一线,保护全机人员生命的重任落在了刘机长和机组人员身上。

高空缺氧,极度寒冷,负压强大的吸力,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完成每一项操作都十分艰难,但刘机长从容不迫,冷静地驾驶,把镇定自若传递给了每一位机乘人员,使得全机人员在生死关头团结一心,奋力化险。

此次平安脱险展现了刘机长作为一名飞行员高超的驾驶本领,挡风玻璃破碎,强气流进入让人面部变形,让刘机长很难控制飞机,而飞行环境愈加恶劣,在与地面失联的情况下,刘机长敏锐观察、果敢决策,瞅准时机,以高超的技术,从唯一的空隙驾机钻出了黑云层,安全返回四川成都。

刘机长在周而复始的飞行中,练就了高超的技术,拯救了大家,这让我懂得了:从小打好基础,认认真真学习,未来才能做一个有担当,有本领的有用之人!”“我一定要把119名乘客安全地带回地面!”刘机长的这句话一遍遍地在我耳边回响,生死关头,刘机长不怕危险、强力支撑,始终把乘客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正是他敬畏职责,敬畏生命,才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力量,他和所有的空乘人员都以敬畏之心保卫了乘客的安全,完成了使命,使多少个家庭免遭不幸,创造了民航史上的飞行奇迹。

敬佩,感动,自豪。

我想:我们少年也应该努力成为故事中这样的人物。

《中国机长》观后感2看了电影《中国机长》,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于专业的阐述。

观后感400字电影中国机长

观后感400字电影中国机长

观后感400字电影中国机长
观后感400字电影中国机长(精选5篇)
观后感400字电影中国机长精选篇1
电影《中国机长》为“中国骄傲三部曲”第二部,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一番话“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是英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体此刻平凡岗位上,体此刻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职责意识上。

这是对我们平凡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无形的动力,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期望!民航的各个岗位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章和铁一般的纪律。

例如我们围界鸟情巡查,一个民航行业最平凡普通的岗位,日月星辰的巡逻在机场巡场道上,保障着机场飞行区的安全和每架航班的安全出行。

作为一名围界鸟情巡查员,确保围界鸟情巡查安全,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落实民航安全隐患零容忍”这是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的最高要求,也是对所有行业的最高要求。

我们在机场巡场道上日夜穿梭,为了杜绝安全隐患,我们时刻牢记规章制度,严守“三条红线”,牢记真情服务,每一天交接班,叮嘱围界巡查安全职责;交接车辆,保证车辆安全正常运行。

为了巡逻时不出差错,每次围界巡查时都要仔细,仔细,再仔细,保证围界安全零差错!
经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英雄机组讲话,我们要检讨,要避免因对工作流程熟悉所产生的懈怠,避免为安全埋下隐患。

随时绷紧空防安全这根弦,认真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隐患扼杀在萌芽期,随时检查车辆,确保巡视。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五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五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五篇《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欢迎阅读借鉴。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1 “在万里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中国机长》(The Captain)是由刘伟强执导,于勇敢编剧,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领衔主演,张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的剧情片。

此片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古时候人们对于飞翔的期待。

飞上天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的梦想,如今人们再也不用借着鸟儿翱翔蓝天,飞机的出现让人们梦想成真。

虽然飞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因为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飞行依然是一项挑战,稳定中的意外总会不期而遇。

机长,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称呼。

每一架飞机上都会有一个机长,我们乘坐飞机时都会听到机长的名字。

可是,对于他们的了解,我们————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仅仅止步于称呼。

虽然之前的《冲上云霄》让观众们了解到了航空飞行员,可是谈情说爱的戏份让机长和乘务员的工作变得寡淡。

这部电视剧让我们看到了机长的帅气和乘务员的优雅美丽,却没让我们看到他们背后的坚守和执着。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2 2018年5月14日,四川3U8633号航班,因为驾驶舱一块玻璃爆裂,造成了飞机内座舱释压的极度罕见险情。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

在观看过程中,我好几次都不敢睁眼看,其中一些剧情太惊险了,尤其是当机长驾驶飞机穿越积雨云的时候。

《中国机长》观后感作文6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作文6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作文6篇观后感让我们对电影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个有趣且有见地的观后感可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相关作品,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机长》观后感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机长》观后感作文篇1《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直接取材于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事件,一齐国内外罕见的高高原航线上飞机风挡玻璃破裂,英雄机长刘传健与机组带领乘客安全返航的故事。

整件事情的经过其实众所周知了,这部电影整体以还原事件经过为主。

首先,《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的情感线比较真实。

不仅仅反映了机长的优秀,把乘务员应对乘客的镜头都表现的很到位。

坐我右边的资深乘务长也是在乘务员的那段看哭了。

其中有一个乘客离开座位跑出来质疑时乘务长毕男一改服务的和颜悦色严厉的制止他时,也真实的反映了乘务员在紧急时刻作为客舱安全员和指挥员的主角。

我旁边的乘务长说其实突发情景下,乘客远比电影中难以安抚,乘务员嗓子都喊哑了也很难让整个客舱的乘客稳定住情绪。

另外,《中国机长》的节奏十分紧凑,即便我带着挑错的心理去看也会不知不觉被情节所感染而不太会关注技术细节,除非你要坐在家里用遥控器一帧一帧的带着有色眼镜去挑错的话,可能会找到一些瑕疵吧。

最终降落反推失效那一段,为了刻画刹车动作采用的是脚踩刹车而不是自动刹车可能是唯一一个会让飞行员吐槽的地方,可是电影是给更多普通大众看的,如何能在一两个镜头里明白电影里的飞行员在做什么,比是不是最专业的操作手法其实要更重要一些。

我觉得有时候民航人带着挑错的眼光去看电影的外行是不是专业的时候,也应当能明白,民航人也应当明白自我在电影表达上是不是外行。

这个时候的取舍我觉得电影在还原真实情景到达80%以上,戏剧手法有20%已经是很好的比例了,《中国机长》在专业程度上我觉得都超过80%的水平了。

第三、《中国机长》的特效很燃,整部电影拍摄大体分三部分,地面、空中客舱、飞机飞行,其中飞机飞行占了不少比重,由于这部分资料不可能实拍,所以飞越雪山和风挡破裂等飞行部分全都靠特效来完成。

《中国机长》观后感(通用15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通用15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通用15篇)《中国机长》观后感1今天,我观看了《中国机长》这部电影,那叫一个震撼人心呀!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影片的大概内容:故事发生在5月14日,机长刘天健和8名机组人员本以为这是一个平常的航行任务,其实不然。

这是川航8633一次从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线,在航行途中遭遇强气流,因为过于颠簸,只能上升至9800米。

可是没想到,由于气压太强,驾驶室的前挡风玻璃突然破碎,副机长也差点飞出去。

而机长刘天健只能边经受刺骨气流的冲击,边拉住挂在窗外的副机长还要边开飞机。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接下来为了返航还要穿过积雨云,那片积雨云好像无边无际,怎么也开不到尽头,云中还夹杂着冰雹。

在机长的坚持和拼搏下,飞机终于穿过了积雨云。

而落地又是一个问题,飞机没有飞完全程,油剩得太多,时速过快,落地十分危险。

最后在三个机长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推动了有故障的反推进器,才没有冲出跑道安全着落。

看到这里我才把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到肚子里。

机长和空乘人员们都十分可敬,他们都在拼尽全力与这场天灾抗争,特别是机长刘天健,他曾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所以他有军人的沉稳和超于常人的耐力。

当时在庞大的积雨云面前,大家都以为他是慌乱而兜圈子,其实他是在等待生的时机--积雨云错开的一条缝。

虽然前挡风玻璃碎了,刺骨的寒风一直吹着他,可他始终不曾放弃,坚持到飞机停稳的那一刻。

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机长啊!我要像他学习,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临危不惧的品质,学习他永不放弃的意志!中国好机长,我们为你致敬!《中国机长》观后感2一个温馨的问候,几句调皮的搭讪,一段沉痛的过去,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骄奢的内心,一个纯洁的心灵,一个懵懂的女孩,一个经验丰富的机长,冥冥之中将这一群人捆绑在了一齐,经历了一场生死轮回。

《中国机长》讲述的是:一个完美的清晨,嘻嘻哈哈的欢声笑语中夹杂着紧张的气氛,一个名叫8633的航班从重庆飞往了拉萨,飞机上的一切跟往常一模一样,大家都处于放松的状态中。

(可编辑)《中国机长》观后感(15篇)

(可编辑)《中国机长》观后感(15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15篇)《中国机长》观后感1说实话,平时的我是很少看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的,因为父辈们看的各种各样的奇葩抗日神剧,让我对这些题材避而远之。

因为父亲的硬性要求,我迫不得已到电影院,看国庆档上映的几部爱国题材影片。

我挑选了许久,终于找到了这一部中国机长,开始选它的原因,也仅仅只是因为里面有我挺喜欢的青年演员欧豪。

看简介,中国机长讲的是,一架名为四川8633的飞机在飞行途中,挡风玻璃破裂,差点造成坠机,中国机长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超强的能力勇气,拯救一客舱乘客的故事,据说还是真实事件改编。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而我也越来越专注起来。

当飞机的挡风玻璃破裂,欧豪的身子一半被风挂到了窗外时,我的心还是紧紧地揪了起来,那样的画面,打破了我一向对爱国题材的影视作品的认识。

刘传健机长在面对飞机迫降,穿过乌云层,遭遇气流等等严峻形式的情况下,面对一整个机舱乘客的压力,最终克服困难,将飞机降落在成都机场,无一伤亡。

为了解闷买的爆米花不知什么时候被我放到了一边,虽然知道是好的结局,却依然为着机长提心吊胆着。

这部片子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是它的情感拍的很细腻,把一些乘客登机前与经历过生死后的表现全部拍了下来,体会到了令人温暖的人心。

因为工作忙不回家的老板,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回去陪母亲;离家出走的少女,在飞机降落的第一时间给母亲打了电话;不敢表白的男孩子,在最危险的时候,对着自己喜欢的盲人女孩儿表白:“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

”而剧中机长家人的举动也让人心酸且温暖,他们不吵不闹,只是静静地等着父亲回来参加女儿的生日派对。

这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离开电影院时我是这样想的。

《中国机长》观后感2泛着一丝蔚蓝的寂静天际被凌厉的机翼刺穿,留下一团白雾和猎猎红旗的作响。

我喜欢这样的场景,逆风驰骋。

担荣光于肩,风雨不惧。

《中国机长》是国庆的一档贺岁电影。

整部电影时长两个小时有余,将飞机遭遇空难的半个小时无限制拉长却没有拖泥带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迫在眉睫的紧张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
《中国机长》作为国庆献礼电影,其中的爱国之情不言而喻,同样也是电影的主旋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1 《中国机长》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英雄机组在遇到意外状况,通过一系列专业、正确的操作,让飞机迫降,这次迫降到底有多困难,对于非专业人士的我无从知晓,但是在无挡风玻璃遮挡、瞬时失压、极度缺氧,低温、各种自动设备失效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模糊目视和人工操作,仍能零失误、安全迫降,我只能竖起大拇指为机组全体成员点赞,为机长“史诗级”生死迫降的高超飞行技术点赞,为机长在极端环境中仍能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操作的坚强意志点赞,为机组成员娴熟的专业素质点赞。

专业素质,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的结合。

一名优秀的飞行员,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以保证飞行安全,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即使面对死亡也能临危不乱、精确处置。

飞机在高空中发生故障,当所有人命悬一线时,刘传健机长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极端环境中,完全凭手动操作和模糊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迫降。

这就是他的高超娴熟专业素养在危急时刻的生动体现。

专业素养是一个行业被社会尊重、一个人让他人敬佩的重要内核。

“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周会明之所以受群众爱
戴,是因为他用高超的反贪本领守护了西藏山南“山清水秀”的政治环境;“大山卫士”刘真茂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作为一名护林员的痴心坚守;“B超神探”贾立群广受赞誉,是因为他的B超技术和对患者贴心的服务。

今天,人们纷纷为“川航机长”刘传健点赞,也是因为他在飞行领域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和素养。

榜样指引前行的方向。

虽然并非所有行业都如飞行员一样,需要面对极端危险,但是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有特定的职责使命。

每个人都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保持良好的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2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中国机长》。

在四川早上五六点钟,刘长健已经梳理好,他低头轻轻吻了睡梦中的女儿,并说到,爸爸今天会回来陪你过生日的。

刘长健是一名机长,今天他要开重庆飞往拉萨的飞机,这本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但是,开往飞机的路上有重大云团的阻挡,所以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一份惊险。

故事刚刚开始,和普通的故事一样。

刚开始,飞机自动驾驶,刘机长和助理们聊天,乘务员和空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架航班叫做U38633.正在刘长健最开心的时候,飞机上有一个破裂的小口子,刘长健瞪大了眼睛,接着玻璃像刚刚破壳的小鸡一样,越破越大。

最后半个玻璃只破的一块也不剩,把刘机长的一个助理给吸走了半个身子,机长的另
外一个助理正在休息。

刘长健不但要抓住助理不让他飞出去,还要开飞机,所以困难可想而知。

路上,他们拉响了警报,所有人都戴上了面罩。

刘长健看见了他团黑云,他知道,要想拯救自己和这架飞机上的119名乘客,只能冲进那一团黑云。

那团黑云很可怕,还时时打着闪电,刘长健咬了咬牙,用力一搬,狠心的加快了速度。

刚刚进入黑云飞机上就停电了,每个人的物件也都掉了出来,砸在了人们身上,巨大的冰雹噼里啪啦的砸在了飞机上,很多人都惊恐万分,觉得自己都不能活着出去了。

但是刘长健依然保持着镇定,思绪冷静的开着。

最后他们终于见到了太阳,终于在黑暗中走出了一条道路,他们暂时降落在了重庆机场。

通过努力,他们平安降落了。

所有人都为机长大声欢呼。

刘长健回家也为自己的女儿过了生日。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在危机时保持镇定与思考,就可以创造奇迹!
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3 电影《中国机长》作为国庆献礼电影,其中的爱国之情不言而喻,同样也是电影的主旋律。

在电影院,当看到袁泉饰演的毕男因为旅客情绪波动,引发旅客骚动危机,一脸笃定坚信,掷地有声的说的一段话时,我没出息的哭了,不知哪来的代入感,觉得自己就是飞机上119位旅客之一。

“我们乘务员也是儿子,女儿,也是父亲,母亲。

相信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去。

”这段及其质朴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的修辞,就是这么简简单
单的一句话,在危险混乱的场合,由她嘴里说出来,就像一针镇定剂一样,给每一位旅客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都相信机长,相信他们会一起回家。

由此联想到,前几天学校组织的地震安全疏散演练,非常明确的强调了一句话,所有的任课教师,教职人员,在确保每一位学生安全离开后方可下楼。

在没有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对这句话并不是很理解。

有时会疑惑,为什么,教师要最后走呢?在危难面前,所有的生命不是都平等的吗?可是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才真切的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担当,岗位的职责,道德的要求,等等,这些,都不允许我把学生留在最后。

就好比如,解放军、公安民警、消防员这些天天与死神搏斗的人,他们就活该奉献自己保卫其他人吗?当然不是,只因,他们内心的信仰,他们所处的岗位职责,他们无私奉献的大义大爱。

只有他们砥砺前行,方可有我们安居乐业。

同样,在遇到危及生命的大灾大难面前,身为教师,义不容辞的站在学生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