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写稿佬的生涯

合集下载

我的自媒体经历

我的自媒体经历

我的自媒体经历
我从大学时期开始接触自媒体,那时候我对于网络写作很感兴趣,就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文字。

后来,我开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在上面。

慢慢地,我的文章开始得到了一些关注,也有了一些读者。

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事迹。

这种方式非常方便,可以让个人的声音得到更多的传播,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但是,自媒体也有风险,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和攻击,所以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言辞。

通过自媒体,我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

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老师和专业人士的关注,他们对我的文章进行了指导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这些经验让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之,自媒体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律和责任感。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自媒体时代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 1 -。

一位写稿爱好者的心路历程

一位写稿爱好者的心路历程
责任编辑:曾娅
版面设计:樊红双
电话:010-64962977
E-mail:zengya@
3
边读边写
读者之家
星期四 2015年6月25日
一位写稿爱好者的心路历程
何少波
读者献计
为 “ 名利”写稿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 一爱读, 二爱写 。 写 了,就想 投 ,就想发 表 。 当初 想发 表 文 章 的 动机 就是觉得 好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 识 的 逐 渐觉 醒 , 动机 日渐明 朗 起 来:为了出名,为了让别人赞美呗! 每当文章一发表,我就赶紧想方设 法弄 一份样报或者样 刊 迫不及 待 地反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简直像一首歌词里面说 的那样:读 你千遍 也不 厌倦 。而最 后的目光,也总是毫不例外地定格 在我的名字上: 啊 ,那 可 是我的名 字 啊 ! 晚 上上了 床 , 我还 手 不 释 “ 卷”—— —捧着那份样报或者样刊装 模作样地 “ 读”,直到沉沉地睡去。一 连几天都是这样。 有时这状态会持 续到我的下一篇文章发表。可是,一 旦到了那个时候, 新的一个轮回就 重新开始了。 发表了文章我还爱 “ 烧”。首先 在父母、爱人、朋友面前 “ 烧”;然后在 同事面前 “ 烧”。看到他们怀着羡慕的 心情阅读我的文章时,我的心里就像 吃了蜜一样甜。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好 像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或者说是天 底下最有成就感的人。多少年了,这 种感觉都没有改变。 当 我年 轻 , “ 笔锋正健 ” 的 时 候,一年可以在报刊上发表50多篇 文 章 。我 什么 都 写 :新 闻、散 文 、诗 歌……平均下来,大概每周就有一 篇 发 表 。有 时候 ,一 张 报 纸竟 然会 同时刊 发我 两三篇 文 章 。 那个 时 候,我曾一度梦想,不凭工作,单凭 稿费,能不能养家糊口—— —就像鲁 迅、巴金、沈从文那样呢?我就想试 “ 不 验 。然而 试验下 来, 结 果 却 是

从农村姑娘到“文学牛人”,写作令我涅盘重生

从农村姑娘到“文学牛人”,写作令我涅盘重生

从农村姑娘到“文学牛人”,写作令我涅槃重生天涯社区,一位叫文沁的草根写手,上传了小说《艾香》,在短时间内,点击量达到100多万次。

有人被催泪,有人跟帖感叹,有人急切地催着更新。

还有一位读者读罢小说极为喜爱,本是门外汉的人却把全部家当投资影视业,一举买断《艾香》的版权,将此故事拍成电视剧和电影。

一夜间,文沁爆红,各路导演纷纷上门预约剧本,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而文沁也被网友奉为天涯牛人。

可是,谁能想到这位先锋写手,居然是一位48岁的家庭主妇,她居然初中都没毕业,而且是个专卖胖男士服装的小店店主。

从农村姑娘到城里打工妹,又从一个家庭主妇逆袭成影视编剧,这个小人物一飞冲天只是靠好运气吗?小保姆读遍教授家三柜子书文沁,让文字沁入心灵,滋养艳丽的生命,是王丽荣对自己开始文字涂鸦的一个美好愿望。

1966年出生在甘肃正宁县宫河镇宫河村的她,从出生被一锹土遮盖脸丢弃,到两次送人失败,王丽荣被家人视为不祥之物。

可是,这个女孩就像沙漠里的一株仙人掌,不但顽强地活下来了,还在12岁那年在白眼和冷脸中坚持上了学,虽然只读到初中就被迫中断,但她很聪明,作文写得很好。

在整个读书阶段,她的作业本一直是帮同学写作文换取的。

在得到老师无数次对她文学天赋的夸赞后,文学梦悄悄地种在她的心里。

然而,一个少女终归无法抗争贫穷以及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的偏见,仅以6分之差落榜师范院校的她被奶奶做主,像是被拿到市场交易的家禽一样,匆匆地嫁给了一个颓废变态的男人。

挨打,非人般的折磨,自尊被肆意践踏。

她在绝望中喝了农药可是没死成,那就逃。

逃婚的3年中,她为了提高自己,能有个学习的环境,求老乡把她介绍到大学生宿舍当楼管。

尽管是个打工妹,可对她来说,能嗅到知识的味道犹如上了天堂。

在学校打工的那一段时光,为她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是大学生们知道了她的遭遇,几百人联名上书法院,将她从地狱般的婚姻中解救出来了。

接着她偷偷地去阶梯教室蹭课学英语,学电脑。

她成了学生们的励志榜样,在电脑班,这位蹭课妹以1分钟打160个字的速度名列前茅。

“熬夜3天,修改17遍,我终于写出了1篇稿费2万的稿子”

“熬夜3天,修改17遍,我终于写出了1篇稿费2万的稿子”

“熬夜3天,修改17遍,我终于写出了1篇稿费2万的稿子”-斜杠少年老白-前几天和朋友们一起喝茶,席间有一位小友,98年的,叫麦子。

朋友介绍说,麦子曾经还上过我的课程,这让我备感荣幸。

为啥呢?因为麦子单篇文章的稿费已经到达了2万元,关键他开始写作才不到一年。

我心里只有一个字:牛!那天和麦子闲扯了几句关于写作的经验,说实话,他对写作的执着让我都深感惭愧。

1.麦子电脑桌面上只有两个文件夹,一个叫【稿件】,一个叫【其他】。

稿件文件夹里按照月份整整齐齐排列着每个月的稿件夹,再打开之后是每个甲方或约稿平台的文件夹,每个平台文件夹里素材和稿件又分别是一个文件夹。

最我震惊的是,每篇稿子,都有从1.0开始到3.0或者21.0不等的稿件编号。

也就是说,他所经手的稿件,最少也改过2遍,最多的改了20遍。

最少的一个月,也有8篇稿子。

他和我说,最开始写稿子的时候,按照课程里的方法,写完之后自己读。

怎么读怎么尴尬,于是一遍一遍改。

最开始那一个月,一篇稿子至少要改5遍,还是很垃圾。

那时候写的速度特别慢,宿舍里大家都睡了,他一个人抱着台灯改到大半夜。

大家出打游戏,他也不参与了,把所有空闲时间都拿来写稿。

2.麦子把写好的文章发给朋友看,朋友看了几篇,劝他别写了。

写不出大牛的水平的。

他觉得特别受打击,于是找朋友们挨个把自己认为是大牛的公众号,或者把他们认为写的特别好的稿子都发给他。

他要一篇一篇拆解看看,到底牛逼的文章牛逼在哪里。

“最后发了31个红包,一共200多块钱,换来了100多篇特别好的文章。

我觉得这是我写作生涯到目前做过最划算的一笔买卖。

“麦子和我说。

这100多篇文章,他花了一个星期全拆解完了。

用的就是我课程里和大家说的那个方法。

一篇一篇去解剖,每篇文章,标题是怎么取的,标题哪个点吸引到了你。

文章是从哪个点切入的,这个点为什么我没想到?文章结构是怎么构思的,每个部分的例子用的是什么例子,作用是什么。

每个部分的点睛之笔是哪几句,这几句话用词的精妙之处在哪里?“这个人怎么就能想到这么好的点子?”“这个例子也太吸引人了,我怎么就不知道呢?摘录一下……““这个词还能这么用,妙啊““原来文章还有这种开头方式“一百多篇拆解完之后,麦子对“能吸引大家的好文章‘的理解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很不错 资深自由撰稿人的经验!

很不错 资深自由撰稿人的经验!

虽然我写稿时间不长,但在这段时间中,真切体会到了作为自由撰稿人的感受。鉴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篇讲授成为写稿人的文章(可能我没有看到),所以就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这其中的曲曲折折,与编辑来来往往的经历值得那些想入这个门的朋友们看看。 当然,你也明白每个人都会在开始都会犯错的,在以后那可是经验。的确是,但明知道是错的,何必再去犯了,还不如节约点时间去犯别的错误。这篇文章,是给初入撰稿门的朋友们的,当然,这里的经验及技巧仅仅带表我个人的观点。
第六天 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
第五天 灵感从那来
灵感从你不经意的头脑中来... 当撰稿人不是学修车,修车是技术活,而写文章是头脑活。如果你每天都没有发觉周围出现了什么新东西,那么你的头脑可能不适合写文章了,也就是说你是否具有细致的观察力。 生活从表面来看是单调的,而实质上从你自己的内心去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自己有对世界另一种的领悟,这就是写文章的源动力。随着网络的普及到家庭,网上生活开始被大家提起。既然是网络也是生活,那么它同样具有传统生活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同样有欢笑,同样有伤心,这就是网络带给我们的写作源动力。 写作不是完成任务,如果你一开始就定下:这个月要写10篇文章,那么你可能什么都写不出来。灵感来至于没有要求及压力的思维里。有些时侯,你可能坐在电脑面前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但有时侯,却能一气呵成得完成一篇文章,这就是灵感是否成形的问题。 当灵感还没有完全组织成形的时侯,你就暂时停止写作,活动活动,看看电视,翻翻报纸,直到你能感觉到在头脑中一篇文章大致成形了就开始写作。这点很重要,就是不要强迫你自己为完成自己定下的要求而写作。 灵感这个东西很奇怪,随时就在你头脑中冒出来了。我就有这样的经验,每次坐公共汽车,头脑就开始随着汽车的颠簸开始思考了。很奇怪此时的思路特别清晰,就好像当时有电脑一定能一气呵成写出一篇文章一样。但等回到家,清晰的思路一下就没有了。写到这里,我就要提醒各位,带支笔和小本子在身边,睡觉的时侯放在枕边,在任何时侯头脑中冒出的灵感都把它记下来,这对你写稿有非常大的帮助。 灵感需要你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别人没有注意的,你注意了;从表面上看没有问题的东西,你却能发现新的问题;即使没有问题也能谈谈你的看法,这就是想学写稿的人应该具有的素质。还有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当别人都说一件事情好的时侯,你就站出来说不好,这就是逆向思维,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种写作风格,你很容易就见到,比如前不久的"网络生存测试",当大多数人对它感兴趣并且赞赏的时侯,就有人站出来了,说它毫无意义等等。而这类文章编辑多为喜欢,当听到太多好听的话时,如果那个说坏话就显得很突出了。(题外话:"网络生存测试"如果把它当游戏,这是一次成功的活动,但如果把它当测试中国电子商务是否成熟,那么这是一次失败的活动) 下面是诱发灵感的方法: 找一个人聊天,看看有什么感觉及发现; 写下一篇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看别人是否赞同或者怎样反驳你; 在网络上去认识一位异性网友; 看一本关于网络改变生活的书; 玩一个没有人在意的游戏; 下载一个新的软件来安装并使用它; 放个笔和本子在电脑边; 买了个新硬件,研究一下它有什么新特性; 写封信给编辑,说说你文章的新选题; 保持轻松,别强迫你自己。 灵感不经意就冒了出来了,所以你得做好准备抓住它。好,今天就到这里...

当个“自由撰稿人”、挺好

当个“自由撰稿人”、挺好

当个“自由撰稿人”、挺好1993年底。

我的老上司、老朋友,西安晚报副总编高平找我。

已经准备退休的高老头讲起话来还是那样具有煽动性:“剑铭,省上有个杂志找老哥呢,说要让我去当总编。

我一个人怕拿不动,就想到了你。

咋个相,跟老哥再折腾一把?我给社长说好了,让你当常务副总编。

你看现在,杂志不少,办得啥样子嘛!凭老哥我和老弟你的水平,啊,咋不整出个大刊物的气象来?干!兄弟,快把你这小商店关球子了!老弟是长安才子,别弄这小生意,要弄大事……”一番煽风点火,我又心动神摇了。

我们这号人有一个通病:感情用事,意气用事。

于是我跟谁都不商量就把小商店盘给了厂里一个工人的家属。

工会主席刘文龙、厂长张德民都是我的知己,他们理解我的苦衷,也理解我对文学的痴情。

当我向他们辞职时,二人都说:去吧!只要是你喜欢干的,能发挥你能量的工作,我就支持!1994年初的某一天,我从家骑自行车到城里,在建国路的一条小巷里,找到了坐落在小巷深处一个机关大院里的那家杂志社。

老高在那等我。

高老头乐呵呵地双手搭在我肩上,说:“嗬嗬……老弟果然走出茅庐了!好好好,从今天起,这一摊子老哥就交给你了。

”“哎哎,不对呀老兄,”我一边拍打着身上的雪花一边问道:“这里是你挂帅,我给你敲边鼓呀,怎么就交给我了呢?”“是这么回事,”老高把我摁到椅子上,他自己站着,说:“本来说好是让我退休的,可前两天马总给我说,社委会研究了,决定对你返聘留用。

再撑两年吧,社里缺你这号人。

你说我能推辞吗?不能啊兄弟!不过,这一摊子我也不会彻底大撒把,我还挂主编名,你全盘操作,有啥要商量的你打个电话老哥拍马就到。

好不好?”我说:“好不好都让你说啦,我说啥?唉,就这么弄吧。

”“嗬……嗬……”老高又是老顽童似的大笑,“没问题……嗬嗬……凭你老弟的本事……没有问题!”真的没问题吗?当时我也想着,应当没问题。

可是,当我满怀信心地向众多文朋诗友发出约稿信,又面向社会招聘了编辑、发行人员,拉开大干一场的架势后,突然发现,问题很多!而且很让我这个执行主编挠头。

假如我是作家,书写人间百态作文

假如我是作家,书写人间百态作文

假如我是作家,书写人间百态作文哎哟,要我说,假如我是作家,那可就爽了!想象一下,每天都
能把身边发生的事,写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得多带劲啊!我啊,
最喜欢观察人,看他们怎么哭,怎么笑,怎么爱,怎么恨。

哎呀,说
起来,我还真挺有素材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对小情侣。

那女孩长得水灵
灵的,男孩嘛,长得挺帅的,俩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那画面,简
直美得不要不要的。

突然,男孩从包里掏出一盒巧克力,递给女孩:“亲爱的,给你。

”女孩脸都红了,接过来,一边剥巧克力,一边偷
偷地往男孩嘴里塞。

我就在旁边看,心里直痒痒,心想:“哎呀,这
要是写成小说,得多浪漫啊!”
假如我是作家,我还要写写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比如,有
一次,我朋友去参加一个聚会,结果喝多了,把手机掉进了马桶。


回到家,发现手机屏幕上全是水,吓得脸色苍白。

我问他:“你怎么办?”他笑着说:“我拿吹风机吹,结果手机爆炸了。

”我听了,忍
不住笑了,心想:“这要是写成小说,得多搞笑啊!”
哎,说来说去,假如我是作家,那生活可就太精彩了!每天都能
把身边发生的事,写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读者跟着我一起笑,一
起哭,一起感受人间百态。

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幻想。

现实中的我,还是个普通人,只能通过写作,把我的想法和感受,分享给大家。

嘿嘿,但愿有一天,我真的能成为作家,把人间百态,写得淋漓尽致!。

续写春秋:从零到年入百万,15年网文老作者的一路逆袭

续写春秋:从零到年入百万,15年网文老作者的一路逆袭

续写春秋:从零到年入百万,15年网文老作者的一路逆袭作家简介续写春秋:85后作家,云南省作协成员、鲁迅文学院学员、资深自驾游玩家。

车辙遍布全国以及东南亚各国,代表作都市小说《丽江往事》、《昆明,今夜你将谁遗忘》、《成都,今夜你将谁遗忘》,出版公路题材小说《可可西里的诱惑》、《极限穿越》。

《极限穿越》是根据2019年深冬,穿越中国三大无人区(阿尔金山、可可西里、羌塘)后改编纪实类文学作品。

目前正在番茄连载《荒野之王》。

大家好,我是番茄小说的作家续写春秋,很荣幸能被橙瓜邀请,通过橙瓜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生涯。

我是一个85后网络作家,我入行应该算是比较早的,在我18岁的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开始接触了网文创作,那是2007年。

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云天空”写的那本《混也是一种生活》,当时这本书云天空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还留言邀请网友续写。

那一年上高一的我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厚颜无耻的给“云大”写起了续集,当时发表在天涯论坛,一共写了两三万字的样子,当时纯属一时冲动,竟然得到很多读者的好评,还有读者问我为什么不自己写书呢?于是,我又冲动了一下,开始了自己第一本网络小说的创作,当时用的笔名也不是现在的“续写春秋”,在此就不分享了,毕竟都是过去式了。

第一个签约的网站是逐浪,2007年上高一的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创作,每天中午放学回家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几乎都是20分钟吃完饭,然后坐在电脑前写上两三千字,上课的时候用一台联想平板手机打开WAP登录QQ空间,在QQ空间里面发表日志,基本上一节课45分钟可以写700字左右,晚上放学再回到家,把发表的日志复制在TXT写字板里面编辑,编辑好后发在网站上。

(我只是分享个人创作经历,可不是鼓励同学们上课用手机码字,还是好好学习最重要。

)就这样,我每天竟然能保证7000字左右的创作。

当时逐浪上架的字数是20万字左右,连载了一个月,某天中午编辑告诉我攒三万字的存稿,攒够了就给我上架,于是那天晚上,我熬夜码字,第二天上午10点就给我安排上架了,中午回家看的时候,已经有五块三毛钱的稿费了,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写稿佬的生涯——严歌苓一席演讲(2014-08-07 14:46:33)在这么长时间的写作生涯里,我总是这样告诉我,我是一个像所有的去上班的这些律师和会计一样,反正到了点我就坐在我的写字桌旁边,我对写作这个事情是有一种很平常的心态,那就是我是靠写字来养家活口的。

我记得我跟王安忆有过这么一次讨论。

她说,作家百分之三十的天赋,百分之七十的是要靠后天的努力,我说我认为正好是相反,我说作家要靠百分之七十的天赋,百分之三十的努力。

但是现在我觉得我的想法有改变,我现在认为作家百分之五十的是靠天赋,然后我还要加入百分之二十的职业训练。

职业化的训练不能给你天才,但是如果你有天才的话,它至少可以让你在使用你的天才的时候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使你的所有的天赋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我记得我在1988年的时候,刚刚出道不太久,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就被美国大使馆的有一个叫新闻文化处的机构发现了。

他们看到有我这么一个军中的作家,初出茅庐,势头还不错,于是他们请我到美国去访问,我在美国看到了他们怎么样训练职业作家。

美国有一些写作中心,会邀请很年轻的作家在一起探讨,一起批评,非常严肃地对他们自己的作品,他们个个都是写作家、小说家,也个个都是文学批评家。

我看了以后我觉得非常羡慕,因为当时虽然中国有一些作家班啊什么的,但是他们没有给过一个作家职业上的训练和规范式的教育。

后来我回到中国以后,我就下决心争取去美国留学。

我去美国留学的这个经过是很励志的,一年零七个月就考过了托福研究生线,当时美国的研究生线是550分,我从一个只认识ABC的水平,到后来的577分,这当中受的这种苦大家是应该可以想象的。

我考上的是是哥伦比亚大学在芝加哥一个私立艺术学校里的文学写作系。

这个学校除了文学写作系,这个学校还有电影系,还有舞蹈系。

我是文学写作系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外国学生,你可以想见,英文不是母语的话,是很难用英文来写小说的,所以我这么大的一个野心,就居然进了这么一个班。

当时系里也非常看重我当时的成就,比如我写了三部长篇小说,所以他们就给了我一个全额奖学金。

我当时就感觉到他们的训练方式是非常科学的。

上课时,我们的同学都是坐成一个圈,十二个同学,老师坐在中间,然后他就说,某某某,你出一个词儿。

被点名的同学先出一个名词,然后老师叫第二个人说你接一个动词,接了一个动词以后他就说,用任何一个你想到的最最独特的一个动词来让这个名词动起来。

这样一种训练就是首先是他告诉你什么能使文章变得非常有活力的、非常有动作的、非常往前走的,走得比较快的是动词而不是形容词。

比如说老师跟你说这里有个烟灰缸,我告诉你一个object,然后让所有同学就用这么一个东西,这么一个非常微小、微不足道的一个东西,当场构思出一个故事来。

轮到你来构思的时候,如果你想不出来,老师会说You see it,With your minds' eye。

就是用你脑子里的那双眼睛来看着这个东西,You know,What happened to it。

如果没有东西happen,老师就说Let it happen,就让你脑子里的那个画面再往前走。

所以这种训练也形成了我写作会有一种画面的感觉,如果我写不下去我就对自己说:See it,You know。

老师老是教我们看着它,直到看见它,看见它的形状,Do you smell anything?你闻到了吗,你嗅到了吗?调动的是你所有的感官,来把这个故事往下进行。

我觉得这种写小说的训练在美国是独一家的。

为什么我现在写小说的画面感很强,我觉得这是跟我们学校的训练是很有很有关系的。

写一个东西要有质感。

这段文字你写出的一个场景,要有质感,最好还有触感,就是说有六种感觉都有,六种感官都有。

这种职业训练对我后来的写作帮助很大,因为它还有第一人称写作、第二人称写作、书信式写作、嘲讽小说、各种各样的小说的体裁的训练。

老师说,我不能给你天才,但是如果你有天才的话,我至少可以让你在使用你的天才的时候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使你的所有的天赋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我在这个学校读了三年得到艺术硕士及写作学位(MFA)出来以后,明白很多事情,比如如果你想转换一个视角,应该用什么转换,比如说用对话转换是最容易的,从一个女主人公转变到男主人公,或者从她的心理的世界转换到他的心理世界,其实是非常有技巧在里面,这个技巧学会了并不影响你的天才的发挥,那么你有天才也有技巧,所以写起来就省力一些。

所以我从这个学校出来以后,就大量将这种技能运用在在后来的写作里,写出了很多作品。

我觉得中国作家很多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架起来,社会也把他架起来了,很快他就在一个不落地的生活当中。

在美国,任何人,作家也好什么也好,我自己感觉跟我全班同学一样,他们后来出去有写广告词儿的,有写剧本的有写什么都有的,我也就是跟所有的这些同学一样,就变成了一个每天用写作来尽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我当然还有其他的使命。

比如我比较喜欢中国近代历史,对我们中国这一百年间发生的这些人的这些故事,或者说我在写个人命运的时候怎么样映照了中国的这一段近代史,我是有一种使命感的,我觉得我想写,我这辈子好像不写就会死,就激情到这种程度,有了这种自己的使命感。

还有一种就是说,我就是一个职业的作家。

我是一个靠卖字为生的这么一个人。

我喜欢这样一种职业的独立性,我喜欢它的自由,那种没有极限的自由。

比如说我写《陆犯焉识》,我花了很多的钱,要去青海去体验生活,要花钱去开这个座谈会,把劳教干部什么的请来,然后我要找人陪同我,我要找很多关系来了解这些故事,很多时候我是不计成本的。

去了三次日本,我要请一个会说日文会说英文的一个翻译跟着我,翻译每一天都要150块美元,然后我们还需要住,需要生活。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陆犯焉识》这本书印十万本的话,成本正好和我的这个收入是差不多打平的,在这些情况下,我基本上是只有使命,而没有养家活口的一个概念了。

因为我的这个小说的故事也好,人物也好画面感也好,尤其是画面感,给很多影视人造成一种错觉就是严歌苓每个作品呢都是可以拍电影的。

像《扶桑》这样他们说基本上就是给电影拿来就能拍了,因为画面感实在太强了,对话都是很精彩的,马上拿来就可以拍。

但是等拿到手,每个人都会发现有点上当,实际上因为它的画面是很意象的,就是非常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在后来的影视改编当中其实不大帮得上忙。

像很多故事,比如说写《第九个寡妇》也是,我到农村去住啊什么的,整个开销也不少。

当时我的这些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说你一下子花出去上万去花这个钱,将来这个钱能不能挣回来都是个问题,我这时候感觉就是使命使然,感觉到这些故事我非写不可,我不写,这辈子我就白活了,就这种感觉。

我今年一月份出叫《妈阁是座城》的书,是写赌徒的。

中国的很多成功企业家都是赌徒,他们发财后会到澳门这种地方,把这个手赚来的几千万上亿,那个手就丢出去。

有一些非常惊心动魄的赌博故事,很悲壮的,有那种发誓不赌了,把手指头一刀剁断的,剁断以后还不行又剁断一根的,我写过一本书叫《一个女人的史诗》,他们说你可以写一个《一个赌徒的史诗》。

为了写这本书,你就要了解这些赌徒,你自己得会赌啊,对吧,不会赌博的话,很多细节是没法写的,心里也是没底的。

所以我就去澳门,我就去当赌徒。

赌徒没当上,当的是赌客,第一次赢个一万多,后来就开始猛输,但是我真没输到输急眼,就是输得完全没有理智,输得脑子白热化,就坐在那儿不走啦,就跟那个赌桌死磕,一直要赌到赢的那种地步,因为我就没有感觉到那种人热血冲头的感觉,而且丢掉的钱我也不觉得好像那么痛,所以我就觉得可能我天性里我不会成为赌徒。

不过就是这样的话也输掉好几万,还没算上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费用。

就这样把这本小说给写出来了,这本小说如果没有影视版权,售出的话我估计也是得赔本。

但是我就是觉得职业作家就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说你要写什么要像什么,要为了这个目的去生活,要扎扎实实的学会一样东西,就像做农民他什么时候种红薯,什么时候起红薯,怎么起红薯,这些种种具体的知识。

农村生活当然不容易适应,我到了农村包括上厕所都非常困难,但是你得住在那儿,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非常可爱又非常恐怖的一个场面。

在农村一个镇上好像就那么两三个厕所,我在那儿上厕所,有一队人就排在后面,我记得有个小姑娘就搓着她的作业纸,站在我面前,一脸“你快点儿”的意思。

但如果你对你的职业很敬业的话,一定会要做这些功课,不做这些功课怎么写?像写《小姨多鹤》,我已经听了这个故事二三十年了,但这个故事我一直不敢写,因为第一我没有这个钱到日本去住下来,然后有一次我记得我跟陈冲一块讲起这个故事,她说这个故事真好,为什么不写出来?我说我不敢写,我哪知道日本人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好在我们后来做《扶桑》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们的制片是个日本女人,她给了我们一些日本人那种宁可死也不不投降的这种生坯子,后来我说这个故事好,但是我还是写不了,有一个跟我们一块玩的男生,就跑到一个日本店里给我买了一件和服他说你穿上吧,穿上这件和服说不定你就会写出多鹤来,就写出这个日本女人来了,后来我穿来穿去也找不到这个感觉,最后我把这和服送给了一个日本朋友。

然后最后终于就在我觉得我有了一点钱了,我可以到日本去雇人,去住在乡下,然后去好好的体验生活,于是我就到日本长野的一个山村里。

那个村子当年有一半人被弄到当时的满洲国去垦荒,这一半人有些回来了有些人没回来,那些没回来的人当中,就包括我写的这个叫多鹤的人物。

在那个村子里住下来以后,我看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仪式,看到了那些老年的日本女人。

有个老人给我们端了茶和食品,然后跪在地上放好,退着走出去,始终是这样地对着我们,我觉得这个形态使我想到小姨多鹤大概也是这样的一个样子。

所以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她的倔和她的温柔,她的这种内向和她的这种暴力,都是我在日本待了三次才找到的。

假如说一个人,他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的话,他肯定会想,好了,编一编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认认真真的职业写手,只能像我这样,用很笨的办法,也可能是很危险的办法,才能写出来。

像《陆犯焉识》这样的小说写出来,我甚至以为是它出不了的,因为它很敏感,有个杂志就给我退稿了,说这个我们不敢出。

那么你图什么呀?我图的就是,我要做好所有的功课。

假如说这本书不能够出版也好什么也好,但它是我一辈子一定要写的故事,我就把自己武装到牙齿,一定要把它写出来,用我做的最好功课把它写出来。

所以我觉得这可能就叫做一个职业作家,包括我前面的训练也好,后面做这种调查啊什么,这次我给路金波先生出版的《老师好美》,也是在六七年前,姜文跟我说网上有这么一个故事,特别好,我说我看看去。

一看我也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的震撼,但是我哪知道当时的高中生是怎么回事儿,2007、2008年的时候,那种高中生的状态我完全不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