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花的勇气第二课时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20课《花的勇气》教案2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2、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黑板和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当春天来临时,到处是鸟语花香,绚丽多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人们,让我们和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一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感受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花的勇气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过渡:同学们,我们已提前布置预习,现在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1、有很多同学预习做得不错,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
(了解朗读情况,正音,评价)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点名说: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我感受最深)2、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3、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4、在学生读、画完后,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完成填空。
作者初见草地时,感到(),因为();扒开草见小花时,感到(),因为();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体会到花的气魄时,感到(),因为()。
四、感情朗读,品味语言。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反复品味,联系上下文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和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
3、在朗读中品味体会文章的优美,领会谴词造句的精妙。
《花的勇气》课文原文及教案

《花的勇气》课文原文及教案第一章:课文原文解析1.1 课文简介本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的小说《夏》。
文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女孩的视角,描绘了一朵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花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勇气。
1.2 课文原文(此处展示课文原文)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中花的形象,理解花的勇气所代表的意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通过写作练习,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花的形象,理解花的勇气所代表的意义。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3.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花。
(2)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4.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花的形象,理解花的勇气所代表的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花的勇气”的理解。
4.5 小结拓展第五章: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3)观察生活中的花,思考花的勇气所代表的意义。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本节课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教案《花的勇气》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改天换地、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傲然挺立、拔地而起”等词语。
2、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花的句子,并能紧扣这些关键句子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见闻与感受。
3、积累写花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意,理清脉络,积累写花的优美语句。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意,了解经历1、解词导题师:你能理解“勇气”的意思吗?告诉我,你是怎么理解的?(板书“勇气”)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和勇气有关的,不过不是人的勇气,而是——花的勇气!(板书补充课题《花的勇气》)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引导归纳:师:那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好好去读读《花的勇气》。
想一想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生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3、交流反馈,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讲述自己所归纳的。
师:你能否简短地概括一下自己刚才讲过的呢?既清楚又简洁。
生简短讲述后。
出示句式讲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意。
板书“一件事”。
概括一下这件事。
四月,作者在维也纳看到了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冒出来)的小花。
(板书:看花)4、师:作者一开始就看到这些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吗?他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呢?快速地浏览课文,来找一找作者看花的具体过程。
(板书“经历”)填上作者的见闻(看见了什么),以及他的感受。
刚见草地,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感到____失望_ ;拨开草看,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感到____惊喜__;离开之前,看不到草地上的花,感到____遗憾__;雨中去看,一片花的原野,感到___惊奇。
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5、师:作者经历了这么复杂的心理变化之后,他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在课文的哪里?幻灯出示最后一段:……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花的勇气∣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花的勇气∣人教新课标一、学习目的:1、了解含义深入的词句的意思2、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临危不惧的勇气和决计。
二、教学重点:了解含义深入的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一〕说话引入;同窗们,从小到大,置信我们见过不少的花,对花也不感到生疏和稀罕;而冯骥才先生在四月的维也纳见到的花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明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花的勇气»吧。
〔板书并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归结大意。
1、掌握生词、成语及词语解释明丽寂寞小吕众多辽阔厘米遗憾壮观居然铺满明晰气魄有趣齐刷刷改天换地蒙蒙细雨傲然挺立明亮耀眼神情十足拔地而起怦然一震不约而同:没有事前约好,但做出了异样的事情。
立刻:马上着手举动。
聚集:表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体与局部的关系2、试着用概括的言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讲述了〔作者〕行将离〔维也纳〕时的不测发现:在〔四〕月的〔冷风冷雨〕中,大片大片的〔小花〕在草丛中〔生长开放〕,让〝我〞感遭到了〔花儿的勇气〕。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1、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联络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先生汇报作者最后看见草地时,感到绝望,由于绿色众多,见不到花儿;拨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感到吃惊,由于看见花儿多、密、辽阔;分开维也纳前,感到遗憾,由于看不到花儿冒出来的壮观现象;看见花的田野时,感到惊奇,由于花儿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怦然一震,由于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四〕分局部了解;〔1〕四月的维也纳也真令我绝望。
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丽的小花。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纳也纳可真有趣!绿色四处众多,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思索:作者喜欢这样的现象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寂寞〞普通是指人孤独热闹,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没有小花的绿地显得十分单调。
20.花的勇气表格式教案

20*.花的勇气
课型
略读
主备
辅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Nhomakorabea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内心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练
板书设计
20*.花的勇气
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课后反思
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共鸣
五.回归全组,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
同学谈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
升华思想
归纳总结
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以大无畏的气概,笑对人生。总之,在困难面前,勇气所展示出的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气概和不言放弃,永远自信的人生信仰,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2.比一比谁先走过作者的情感线路。
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比一比。
体验情感
四.品味语言,情感共鸣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齐读课题
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本课生字:吕、滥、厘、刷。
《花的勇气》的教案

《花的勇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花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克服困难。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教学材料: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花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花的名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花的认识和喜爱。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多媒体动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妙。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实际情景的运用。
(3)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探究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花的勇气,勇于面对困难。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坚持。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花朵,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结合课文所学,谈谈自己的感悟。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掌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0花的勇气_人教新课标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初步感受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生命的意味在于要勇敢面对风风雨雨,小结整个单元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以花为话题,看到花你脑中会闪现哪些词语或诗句?2、师小结:大家的语言非常丰富!花凭借着它的美丽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得他们对花生出了诸多的赞美之情,我们的冯骥才老先生也非常喜爱花,他不但见识到了花的芬芳迷人,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发现了花的勇气。
(板书:花的勇气)读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设计意图:导入往往对一节课来说一个基调的定位,鉴于对文本的解读,发现“花”和“人”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原因便在于作者喜爱花才会使得自己的心情跟随着花跌宕起伏,因此,在开始告诉学生作者非常喜爱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借助提示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看到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它会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谁来读读?其他同学划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读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继板书归结为读、思、悟,在梳理问题时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带着哪个问题去思考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2、带着阅读提示的几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
3、反馈解决作者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怦然一震”?(分开请生回答,用上因为···所以····说话完整,比方说:因为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只见大片绿地不见花,所以感到失望。
)朗读这四个词语,提示这些词语是描写心情的,根据心情把原因来起来说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0花的勇气教案

第 1 讲课题20* 花的勇气课型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1.理解"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等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2.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主备学校醴陵实验小学主备人汤月香审核人陈丽再备课记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想提示告诉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认识本课生字:吕、滥、厘、刷。
4.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5.交流: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1.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
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要求: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2.比一比谁先走过作者的情感线路。
(椭圆代表情感变化,问号代表其变化原因。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情感共鸣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3.抓住最后一句,体会句子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五、总结全文,升华思想.1.教师总结全文.2.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
六、拓展阅读,同步练习1.向学生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板书设计爱花: 失望小花被绿草覆盖寻花: 吃惊20* 花的勇气盼花: 遗憾{}}小花冒出草地__________看花: 惊奇得到启示_______________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六.作业作业设计:(分层设计)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课外收集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课前3分钟
教师:(板书:勇气)“勇气”这个词语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谁能用“勇气”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呢?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与检测)10分钟
1.导入:春天是生机勃勃的,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着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合作与探究
20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思考: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
4.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7.场面一:
教师引导学生读“当作者拨开草看时,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部分,自由读读这处写花儿的句子。
8.场面二:(1)引导学生谈“在雨中去看花时”的收获。(幻灯片出示句子)
(2)教师点拨理解词语,可用动作来理解。
9.教师指导读,以读出感觉为目标。
10.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并把所思所感写下来。(进行课堂小练笔)
教学反思
湟源县和平中心学校“3127”模式教学设计
学校
执笔
时间
学科
课题
20*.花的勇气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吕、滥、厘、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互动探究让学生学会研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6.学生浏览课文,勾画出作者具体描写花儿的句子,做批注。
7.学生交流写花儿的句子,谈总体感受。
8.(1)学生朗读,练习读。
(轻轻地、深情一些、被这些花儿给吸引住了、一种惊喜。)
(2)生读后,交流反馈。重点理解词语“改天换地、依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9.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再次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全班汇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合作与探究
20分钟
6.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能感受到花的勇气。
10学生谈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把所思所想写下来。
当堂检测
7分钟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源自___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小花,感到_________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理解词语。
改天换地:__依然挺立:___明亮夺目:__神气十足:_
4.笔:谈谈你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和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结与作业
1.学生自读有关生命的格言,试着背一背。
2.自由读一读推荐的课外书。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