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可编辑全文】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可编辑全文】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等+Ⅳ类(抽查)。
(室)及其他洁净场所,合理安
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
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
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
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3、Ⅳ类环境,科室合理安排每季
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
度抽查监测空气,保证每个洁净 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空气平均菌落数 (cfu/皿)
符合GB50333要求
≤4.0(30min)
Ⅱ类环境
Ⅲ类环境 Ⅳ类环境
2024/12/4
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 区、器官移植病房、烧伤 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 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
母婴同室、消毒供应室检 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 区、其他普通住院病区
≤4.0(15min) ≤4.0(5min)

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
菌活性。
11
七步洗手法
口诀:内外夹攻大力丸(腕)
2 1
34
七步洗 手法
5 6
7
2024/12/4
12
手卫生的意义
手足口病的 预防建议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 01
生可以有效预防医 院感染
甲型H1NI流 感的预防
经常用皂液洗手
02
诺若病毒的感染
03
有效的洗手、不接触污染的水 和食物,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药物性 废物
15
医疗废物的分类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药物性废物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 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 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 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 疫抑制剂。

《院感基本知识》PPT课件

《院感基本知识》PPT课件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 括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手卫 生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重要性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医院感染 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
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医院各区域空 气进行定期检测,主要指标包括空气 中的微粒物、细菌、病毒等含量。
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医院感 染控制效果,可采用手套印迹法、棉 签擦拭法等方法进行手卫生检测评价。
表面清洁度评价
通过观察物体表面有无污渍、水渍、 尘埃等,以及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 仪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检测,判断清 洁程度。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提高 医疗质量。
无菌技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 用
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防止 污染。
手卫生和无菌技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作用
01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和其他医疗相关 感染。
02
提高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5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
环境清洁度评价标准及方法
空气清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系 统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医院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水、 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医疗操作因素(如手术、 侵入性操作等)、医院环境因素(如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规范等)以及药物 使用因素(如抗生素滥用等)。
不同区域消毒方法选择和实施要求

院感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院感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互影响。
03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隔离
对疑似或确诊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与灭菌方法
空气消毒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 采用空气净化器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浓 度。
医疗器械消毒
严格清洗和消毒医疗器械,如注射器、 输液器等,高温高压灭菌效果更佳。
物体表面消毒
使用消毒剂或洗涤剂清洗物体表面,如 床头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卫生。
传播。
环境因素
03
由于医院内部布局不合理、清洁消毒不彻底等原因,导致病菌
的传播。
院感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病菌通过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等接触 传播。
飞沫传播
病菌通过飞沫、咳嗽和呼吸等传播。
空气传播
病菌通过空气流动传播。
医疗器械传播
医疗器械污染病菌,使用时将病菌传播 给患者。
院感暴发流行特点
暴发地点广泛
每日体温检测
呼吸道症状询问
所有医务人员每日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并记 录在体温本上。
在接触病人前后询问是否有呼吸道症状,如 咳嗽、咽痛等。
健康状况记录
检查制度
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如有异常 情况及时报告。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确保 其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06
院感防控管理与改进建议
加强院感防控管理
鞋套
医用一次性鞋套。
手套
一次性使用橡胶手套或医用乳胶手套。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1 2
常规诊疗活动
外科口罩、手套、鞋套,必要时使用护目镜。
高风险操作
防护服、外科口罩、手套、鞋套、护目镜,必 要时使用面罩。
3
疑似感染病人

院感知识培训课件ppt

院感知识培训课件ppt

确保医院内各种设备、 设施和环境清洁、无 菌。对感染性废物、 医疗废物正确处理。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 严格执行病原体隔离 制度,防止传染病扩
散。
4. 防止空气传播
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 毒,确保空气质量, 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传
播。
5.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口 罩、手套、护目镜等, 加强个人防护,降低
感染风险。
量适度。
医院感染控制需要 足够的物资和设备。 例如,消毒设备、 医疗废物处理设备 等,应合理配置。 同时,应对传染病 患者,提供隔离床
位及防护设施。
定期对医护人员 进行医院感染控 制知识的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 感染防控的意识
和能力。
加强与各个部门 的协作,确保及 时的信息传递和
资源协调。
通过定期评估医 院感染控制措施 的效果,进行持 续改进,确保控 制策略的有效性。
2. 医院感染分类
2.1 经空气传播感染:如肺炎球菌、肺结核杆菌等病 原体可通过空气传播感染。 2.2 接触传播感染:如医护人员在处理患者时,由皮 肤或黏膜接触到病原体,如HBV、HCV、HIV等。 2.3 血源性感染:如输入感染性血液,如HBV、 HCV、HIV等。 2.4 性传播感染:如尖锐湿疣、淋病、梅毒等。 2.5 医源性感染:如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消毒不当, 或消毒剂失效等造成的感染。 2.6 器械相关感染:如呼吸机相关肺炎等。 2.7 垂直传播感染:如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等。 2.8 空气或飞沫传播感染:如肺结核等。
4. 患者管理与护理
1. 落实手卫生
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手 卫生策略,避免交叉感 染。
2. 提供隔离管理
为疑似患者、感染患者 提供隔离措施,确保患 者间相互隔离。
3. 鼓励健康行为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卡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病人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入院诊断: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感染诊断: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诊断:
1. 掌心对掌心搓揉 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 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谢谢!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有
清洁、消毒、灭菌 隔离技术 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手卫生是控制感染扩散最好的方法之一,在你的日常工作中,应该在恰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手卫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如果你不做,你将把感染传播给病人、你的同事、你的家人和朋友。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三、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结果反馈机制建立
建立定期的结果反馈机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执行情况评估
对反馈结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 提供依据。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方向 和具体措施。
常见感染部位
医院内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 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和血液等 。
病原菌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其 中,耐药菌的出现给医院感染的治疗 和预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CHAPTER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手卫生与消毒隔离制度
01
手卫,包括去除手部污染和减少细菌传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保障患者安全
培训内容和目标
01
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概 念、分类、危险因素等 基础知识
02
学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 、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等
03
了解医院感染监测和报 告制度,掌握相关数据 分析和应用技能
04
培养医务人员对医院感 染的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提高防控能力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预后,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危害程度
医院感染的危害程度因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和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异。严 重的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而一些轻微的感染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质量。
常见感染部位与病原菌
播等。
02 03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建立健全预防控制体系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 度和操作规范等。
提高医务人员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 高预防和控制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
加强监测与报告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同时完善报告制度, 确保信息畅通。
医院感染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 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 性感染。
医院感染特点
医院感染具有潜伏期长、 病情严重、病原体复杂、 易传播等特点。
医院感染的危害
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 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甚 至危及生命。
医疗负担
医院感染增加医疗成本, 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经 济负担。
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影响医疗质量, 降低患者满意度,损害医 疗机构声誉。
消化系统感染
如胃肠炎、肝炎等 ,多由病毒、细菌 等引起。
其他感染
如皮肤感染、尿路 感染等,多由细菌 、真菌等引起。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污染的物品、环境表 面等传播。
飞沫传播
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 的飞沫传播。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注射等途径传播。
其他传播途径
如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分泌 物等。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政策与制度
01
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
章可循。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
02
建立由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和感染管理专员组成的组织架构
,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消毒方法:
院感知识
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 20~30分钟。
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消毒 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照射时间20~30分钟。
消毒注意事项:
院感知识
①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 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线消毒最为适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 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垢应随时擦拭。③保护 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湿热法:煮沸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等。
常用物理消毒灭菌
• 辐射消毒:利用紫外线 的灭菌作用,使菌体蛋 白质光解、变性导致细 菌死亡。
院感知识
日光暴晒法:
• 日光暴晒法:利用日 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 作用来杀菌。
• 1)用途:常用于床垫、 毛毯、书籍、衣服等的消 毒。
• 2)方法:将物品放在 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 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 时翻动。
⑦定期作空气培养监测消毒效果。
化学消毒剂
利用化学药物使微生物的蛋 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 性,抑制微生物代谢、生长、 繁殖的消毒灭菌方法。如: 患者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其 周围环境、含有金属器皿等 的消毒。
院感知识
化学消毒剂
• 灭菌剂 • 高效消毒剂 • 中效消毒剂 • 低效消毒剂
院感知识
• 甲醛、 戊二醛 • 过氧乙酸 • 醇类、 碘类 • 酚类 、胍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院感知识培训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温馨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1 院感常识
1.院感概念 2.院感危险因素 3.院感传播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卫生的目的
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染物和暂 居菌。 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抑制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及再生。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 是由于手卫生不当所致。
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 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
手卫生现状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习惯,并不 理想! 医务人员不良的手卫生习惯
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标准预防
口罩
二、医用口罩的适用范围 按照各类医用口罩符合的标准和重要技术指标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 防护,防护等级高 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 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 普通医用口罩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 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手卫生
•安全注射

括 •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不同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
基本特点
把所有的来院就诊的病人都视为具有传染病的病人 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接触所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都要采取严格的职业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 和微粒隔离
10月 15日是“国际洗手日”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2008年正式设立
__2008年10月15日的<健康报>
第二节
医院环境卫生保洁
目目的的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做好双向性保护 (既保护自己,又保护病人),从而达到控制医 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保洁人员的工作
1、保持环境的清洁 2、消毒隔离
有些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1.下班后都会洗手. 2.采血时都会戴手套,但不会换 3.打电话时,都会戴手套或用手套套住手机 4.喝水、上卫生间前都会洗手 5.脱手套后基本不洗手 6.总是叫自己的孩子在医院别到处乱摸,却从 不在乎自己在医院到处乱摸
相关概念
手消毒剂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 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主要内容
1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 医院环境卫生保洁 3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第一节
手卫生规范
概念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 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洗手
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 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 菌的过程。
手卫生-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 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 程。
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要求 先洗手,后消毒。 不同患者的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 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 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 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重点了解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 ≤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 ≤5cfu/cm2
清洁卫生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清洁卫生的要求
清洁卫生的一般要求
• 1、湿式清扫,一天1~2次 • 2、拖把严格分区使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冲洗,晾干备用,
定期消毒 • 3、有条不紊,有次序,不遗漏,一次擦完
病房内各类物品表面的消毒
病房内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窗台等, 一般情况下这些物品的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 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
分钟,冲净消毒液后干燥备用。
消毒液的配制方法:
浓度 250mg/L 500mg/L 1000mg/L 2000mg/L
含氯消毒片量 半片 1片 2片 4片
水量 1000ml 1000ml 1000ml 1000ml
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 病房分区: • 清洁区:医护人员值班室、更衣室、储物间等 • 半污染区: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 • 污染区:病房、接诊室、厕所、污物间。
速干手消毒剂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 胶和泡沫型。
免冲洗手消毒剂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消 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速干手消毒剂的优点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
标准预防
口罩
(一)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 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 值直径(0.24±0.06)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 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地面清洁
•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拖地 每日2次。
•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血迹、分泌物、排泄物时),先用 500mg/L含氯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覆盖法:使用一次性 沾有消毒剂的织物或用手纸覆盖)避免污染区域扩大,30分钟 后用拖把拖干净。(紧急情况下先用吸湿材料擦除污染物,再 分别用消毒液和清水擦拭)。
标准预防
口罩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用口罩注册工作的通知
国食药监械[2009]755号 2009年11月12日 发布
一、医用口罩的标准及重要技术指标 目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
通医用口罩,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 口罩,其标准和重要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 清洁用具有明显标志 • 清洁程序:先清洁区,再半污染区,最后污染区
第三节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标准预防
定义:是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患者的常规 感染控制措施。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不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 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医院感染的 发生,防止与上述物质直接接触,而采取的基本 感染措施。
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 当以上物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 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可以用含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其它表面的消毒
• 包括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 方容易受到污染,要求每天用清水擦拭或刷洗处理。
• 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进 行消毒处理。
手卫生-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 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 有持续抗菌活性。
如果不注意手卫生会发生什么?
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自己容易携带病原菌、患病! 会将病原菌带给自己的家人朋友, 如果他们免疫低下时就有可能发病
洗手=保护患者,保护自己,保护亲人!
标准预防
更换口罩的指征
呼吸阻抗力明显增加,出现呼吸困难时 口罩有破损或毁坏时 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或无法通过密合检验时 口罩受污染(如有血液或其他污物时) 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与病患有接触 若为活性炭口罩,口罩内有异味时
标准预防
口罩
不同种类口罩特点: N95口罩:防护效果最好,用来避免佩戴口罩者被感染 外科医用口罩:可以避免病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 中层则有过滤层,可阻隔90%的5μm的颗粒 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 无纺布口罩:具有较高的阻尘效率,舒适感很好 棉纱口罩:防病毒效率低,并且厚重、闷热、与面部 密合性差
自觉遵守手卫生依从性
• 洗手了吗?
控控制制医院医感院染感染
最最简简单、单最、有最效、有最效方、便、最最方经便济方、法最经济方法
• 洗 手!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从现在起,做个合格的“手”护神
观念可以转变,习惯可以形成
你知道吗? 从2008年起,10月 15日是个____ 日吗?
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0.3) 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
3.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 阻力不超过29.4Pa。
标准预防
口罩
(三)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 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 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 伤口敷料等之后;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6、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标准预防
主要内容
• 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物品 • 小心处置锐器 • 环境控制 •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
围裙、防水鞋、帽子等
滤过率仅达20%
滤过率达90%

标准预防
手套
• 可能接触血液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应戴手套 •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 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时要更换手套 • 戴着手套从同一个病人身上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 • 接触污染部位后、接触清洁部位或周围环境前要更换手套 • 避免重复使用手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