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总复习(中考教研室)
中考名著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中考名著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1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4、“我家分为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情感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前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中考复习试题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题一、填空题1.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介绍了很多红军领导人,其中写一位领导人童年时喜欢与父亲辩论,喜欢读《盛世危言》,背心。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4.区把红色中国的一个县城改成他的名字来纪念他。
5.“沉默谦虚”“民间流传他有各种神奇本领:四面八法能够上天飞行,‘刀枪不入’‘有死而复活的能力’,他有着戒除鸦片的经历,有百万家产的传说并不真实”。
他就是统率长征二、选择题1.《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在我国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D)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台儿庄战役胜利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什么地方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C)A.西南革命根据地B.京津冀革命根据地C.西北革命根据地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D)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5.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中考语文统编教材推荐名著阅读复习——《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斯诺在进入安塞途中被白匪追逐,到白家坪见到了周恩来同志。介
绍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及其独具一格的人格魅力。讲述斯诺去保安路 上的见闻趣事和有关贺龙同志的人生经历及其特殊的个人魅力。讲述 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及其家庭因长期被剥削压迫而不堪忍辱负重参 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篇 在保安 在保安,斯诺访问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年轻书记洛甫和毛泽东主席,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 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 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 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 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知我, 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 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 现在遭到成千上 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 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⑥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一头浓密的黑发,双目炯炯有神,鼻 梁很高,颧骨突出。⑦桥上一半木板被撬走,三十个勇士冒着弹雨,紧抓 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余下的桥板。⑧他们大多数 人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
宣传的深刻影响和农民真正把红军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南北苏区工业 的发展情况及其特色。斯诺参观考察西北苏区吴起镇奇特的“工业中 心”的见闻感受。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正规的”红军部队的人员构成及其特点。斯诺访问司令员彭德 怀;简介彭德怀的人生经历。彭德怀总结斯诺访谈的有关红军采用游击 战的原因及发展、取胜的一些主要原则。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兵变之前张学良的东北军和蒋介石总司令之间不断紧张、尖锐的
2025年中考语文(广东)一轮专题复习《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专题
名著阅读
信仰与精神
革命信仰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 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 长征精神的 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③坚持 内涵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 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 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仍很健康。
名著阅读
【形象】①有勇有谋,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②有感召 力和影响力,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③行军神出 鬼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④爱护部下,长征中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⑤口才很好,说起话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⑥谦虚,总希望别人提出 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革命之路】①出身于湖南的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哥老会领袖之一。② 被收编为省军,靠收烟税为生;后加入国民党。③南昌起义后加入中国共 产党。④建立湖南的苏区,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队。
名著阅读
主题
探究问题及参考结论
【探究问题】这是一部纪实作品,请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 实性的。 【参考结论】①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 作品 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 特色 人的真实生活;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 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名著阅读
【革命之路】①出身于穷苦的佃农家庭;1909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 盟会;随蔡锷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②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 的革命道路。③在柏林参加共产党召开的声援“五卅运动”的大会而被捕。 ④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五次“围剿”。
中考语文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章节解读与训练09.同红军在一起(续)(学生版)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章节解读与训练09.同红军在一起(续)一.章节总述该篇包含红色窑工徐海东、中国的阶级战争、四大马、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四个部分,讲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经历,以及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和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着等内容。
二. 思维导图三.内容概括本篇一开始记述了徐海东的生平, 包括其早年的经历、他的强烈的阶级意识及其产生原因(徐家被国民党杀死了六十六人) ,他如何参加共产党、他如何看到国民党军队对原苏区犯下的残忍罪行等等。
接下来, 斯诺记述了西北马家 (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 对西北政治的影响, 包括各种苛捐杂税、征兵政策等等,以及西北回民的历史和现况, 包括深重的汉回矛盾等等,还有红军对回民的争取和策反,包括如何发布针对回民的政治纲领、如何创立中国回民红军的核心, 如何在尊重宗教的情况下发动回民革命、如何枪决一个冒充共产党征税的国民党税务官员等等。
四.章节分述1、红色窑工徐海东主要简述了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徐海东的人生经历及其留给斯诺的印象,和鄂豫皖苏区的间立发展情况。
a、大名鼎鼎的神秘人物,湖北窑工,驻扎预旺县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徐海东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背景上给斯诺的印象是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人,身材修长,四肢灵活,肌肉发达,身体处处是伤口,具有真诚热情的自好感。
b、1900年出生于汉口附近的黄坡县,世代窑工。
上学→十一岁参加“富人打穷人”事件后逃学→窑工学徒,十六岁工资最高→罢工反对克扣工资(戏园看阔太太模样引发打架)→21岁因家庭纠纷离家至汉口、江西→霍乱病好参加军阀→广州国民党第四军→1927年任排长c、国民党左右翼派斗争时,逃回黄坡建立党支部→1927年4月,建立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由17人发展为有6万人的红四方面军→至1933年,控制的鄂豫皖红色共和国苏区各个方面相当完善→第五次反围剿时撤至四川后到达西北。
中考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资料

中考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资料一、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
体裁:报告文学二、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该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三、作品影响《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
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八上)教学课件

保安 (红军大
学)
林彪
①林彪的革命成 长②道红路军大学招生、红军有充分的抗战决心。
课程等情况
经 典 情 节
保安 (红军剧
社)
①在共产主义运动中,
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
的宣传武器了。
人民抗日 剧社社长 危拱之女
士
①观看剧社表演 ②了解剧社的创 办与发展
②某种意义上整个中国 共产主义运动也是一个 盛大的巡回宣传演出, 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相关章节 / 情节
人 物 形 象
毛泽东 质 话 简 质 书 一 知 有 位 和 同 个 爱 产平 朴 佳 丝 疲 魄 政 时 感 党朴 , 天 军易 , , 不 倦 力 治 他 情 人纯 涉 才 爱, 身 博 苟 , , 战 又 深 领真 猎 的 民, 广 军 的生体览,果是略是邃导活素群不决一家一,。说泛事共,,①物②他③普④世⑤再⑥⑦可军他,谈将通对为谈在以事眼界与的伙及自战当了。与看和睛政斯财食已己士前专斯出政湿局诺《润时谈物也死的一世心诺他治一只同的上样界读谈具才。事论个是每同衣的政哲话有能问共共一个志脱步治学时深。题产产卷人和给行惊新松刻连党党铺 一 饥 战 。 人 书 下 的斯的员盖 样 荒 士 地 , 裤 洞诺 政的、 。 的 穿 熟 要 带 察都 策由几 死 , 悉 求 搜 力无 及来件 人 长 , 斯 虱 ,法 抗》随 事 征 提 诺 子 杰回 日身 件 中 出 改 。 出答 战衣 , 和 的 期 的。 争
相关章节 / 情节
《贺龙二三事》
英勇善战、 ①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
人
有出色军事 区。
物 形
才能、口才 ②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 贺龙
象
好,威望高、成员收编进红军。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红星照耀中国》

刘志丹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及他的人生经历。西北大灾荒和 苛捐杂税给农民带来的灾难。苏维埃经济运行方式、货币流通使用情 况及财政开支来源等。教书先生徐特立的人生经历及苏区的一些教育 问题。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斯诺上前线以来一路上感受到红军对百姓的关爱,以及对农民革命
“疯子”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 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 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 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 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 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 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 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 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红__小__鬼_____”。
语文
二、统编教材推荐书目
数据剖析 知识清单
(九)《红星照耀中国》——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
著作(10年未考)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66-69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他于1928年 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到1937年斯诺任燕京 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次年写成《西行漫记》一书, 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工农红军的长征。1942—1951 年担任美国《星期六晚邮报》记者、主编。1959年移居瑞士,1960年、 1964年和1970年曾三次来华访问,写过许多介绍中国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