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公民与人民的关系:1.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2.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7、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8、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9、人权主体的广泛性:我国公民、外国人、个人、群体。
10、人权内容的广泛性: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11、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扶贫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3、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5为什么要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原因/意义/重要性):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遗害无穷。
2.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
料
第一单元:我与国家
基本概念
-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有人口、有固定领土、有政权的独立主权的社会集团。
- 国家的特征:国土、人民、政权、主权。
国家的组成
- 国土:国家的领土包括陆地、领海、领空。
- 人民:国家的核心和基础。
- 政权:国家权力的组织与实施的机构。
- 主权: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决策的权利。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 具体权利:、自由、平等权利等。
- 具体义务:遵守法律、守护家庭等。
第二单元:守护家园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
- 生态文明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方式与措施
-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进行资源再利用。
-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电、水、燃气等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第三单元: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知识
- 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无毒、无害、合理。
-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等。
食品安全的实践
- 合理膳食:均衡饮食、多样化饮食。
- 识别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和产地。
- 勤洗手、煮熟食物等个人卫生惯。
(这里只是一个简要的复习资料,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拓展。
)。
完整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全)

完整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全)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不属于中国人民的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分裂国家的人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是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共同建设自己伟大的祖国的主人。
4、公民权利与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的异同以及我国公民的范围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但后者不能享受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6、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人权尊重和保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9、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方式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邦总章程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之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答: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是什么?答: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6.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答:(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答: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贫穷9、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中国的减贫行动10、中国的减贫行动的意义: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利的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1、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1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答: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3、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答:(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整理1. 宪法和法律的基本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法活动的基本准绳。
-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规范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2. 国家机关及其职责- 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统称,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人大、政协等。
- 国家机关的职责是实施国家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 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的自由、平等、公正的权益。
- 公民义务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民应具备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5. 法律法规与学校管理- 学校是法律法规约束下的特殊社会组织,学校管理应依法合规。
6. 犯罪和刑法知识- 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刑法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 刑法是规定和惩治犯罪行为的法律,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
7. 青少年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知晓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预防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8.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和网络用户免受非法侵害的措施和方法。
- 个人信息保护是对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进行合法、公正的管理和保护。
9. 法律服务与解决纠纷方式- 法律服务是指为公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
- 解决纠纷方式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种方式,可以通过法院或相关机构进行解决。
10.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 资源利用是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1、P2.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P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P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P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P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P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P6.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P7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P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P7-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11、P1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12、P1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3、P11.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P1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5、P1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1)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6、P13.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1)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7、P16.为什么要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18、P19.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19、P20.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0、P20.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具体要求怎么做)(重点)(1)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3)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4)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5)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1、P22.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重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22、P24.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重点)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3、P24. 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重点)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24、P24.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25、P25.如何全面依法治国(重点)(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6、P25.如何增强宪法意识(1) 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7、P27-28宪法与我们个人关系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28、P27-28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扞卫宪法。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宪法;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29、P3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与第一课P2重复重点)第三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30、P33.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重点)(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 P34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31、P3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重点)32、.我国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出哪些规定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3、P34.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重点)(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4、P34-35.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宪法是对人身自由权作出怎样的规定(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3)重点)(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它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5、P36(重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6、P36对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
(理解掌握)37、P36-39.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P38-39)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P39)(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P37-39(3)宪法的相关规定。
(理解掌握)38、P38.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重点)(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第三课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39、P41-42.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重点)(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40、P42.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