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彩响(人教版)—、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有所了解,对身边的化学很有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作为城市中九年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山于采用课前自主学习存在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不一,对信息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环境分析课前自主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课堂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室环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仃)通过多媒体网络査阅资料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2)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通过引导探究,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口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增强保护环境的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课前自主学习一课堂探究学习一课后拓展学习课堂探究学习:展示对比图片,导入新课一引导探究1:煤的燃烧一视频播放:酸雨的形 成一实验探究:酸雨的形成与危害f 引导探究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一作品展示交流:学生 介绍乙醇、氢气、新能源f 小结反思f 巩固练习(二)教学环节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利用多媒体网络査阅、收集相关素材,并制作学习课件,形 成自主学习。
课题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 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教案重点
教案难点 环 节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 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值观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
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对空气的污 染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解决空气污染的根 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了解现代汽车工业生产及汽车燃油改 进新技术
学生:观察实验 描述实验现象
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而酒精 4
燃烧没有烟雾。
分
我们可以使用酒精作为燃料,因为酒
精的燃烧对环境没有污染。
3 分
学生:思考、发言。
学习目标:
明 1、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
确 目
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
标 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
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学生:由身边的化学现象来感悟造成环境破 坏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的废气排放造 成的。
3 分
8 分
学生小组操作实验:
认真观察、记录现象。 有 SO2 的瓶中镁条和石灰石表面,产生少量
的气泡;植物的子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观看图片,进一步认识酸雨的危害。
新知探究
学生: 通过自身的探究实验 感悟酸雨的危害性
自 (一)(1)学生探究实验
主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学
5 分
习
加入的物质
现象
探
水
SO2 加水
究 植物叶子或果皮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艺:1) 了解运用氢气、自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 看法新动力开发的重要性。
2. 进程与方法:1) 经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育先生的探求才干。
2) 经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育先生比拟、分类、归结、概括等信息加工才干。
3) 经过讨论培育先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气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经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维护环境的看法,体会化学与社会开展的关系。
2) 经过实验和讨论来培育擅长协作、勤于思索、严谨务实、勇于创新实际的迷信肉体。
【内容剖析】新课程规范中要求先生:看法燃料完全熄灭的重要性,了解运用氢气、自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看法新动力开发的重要性。
新课程规范中的活动与探求建议讨论:在氢气、甲烷(自然气、沼气)、、煤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以为最理想的燃料;调查外地燃料的来源和运用状况,提出合理运用燃料的建议。
新课程规范提出可选情形素材有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等。
确定选用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运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作情形素材,先生搜集相关资料。
先生在前两个课题已学习了熄灭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熄灭对空气的影响,二是运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动力。
先生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主要经过探求煤燃料时发生的二氧化硫等构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车用燃料的熄灭时发生的尾气的探求,归结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形成对空气的污染的主要缘由。
然后再探求乙醇和氢气的熄灭反响、制取等外容,讨论燃料的选用。
最后了解新动力的应用和开发。
完毕时总结归结本课题应该知道的知识是:1、一些燃料熄灭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应选择运用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2、在化石燃料中,自然气是比拟清洁的燃料。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说课(11.7)

二、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 过程 与 与 方法 方法
1.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 2.了解新燃料和新能源的种类。
1.通过分析空气污染物的组成、来源和危害,学习研究物质的简单方法。
2.通过讨论酸雨的防治方法,学习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2.通过学习几种燃料的特点,培养从环保的角度利用能源的意识。 3.通过学习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树立环保意识,体现化学学科社会价值。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活动6
献计献策
使用安全
安全 环保 经济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贮运安全 产物是否有污染 烟尘多少 来源 热量与价格关系
应用:
北京“十二五”能源规划之
五环内供热不再烧煤
学生 介绍 新能 源
新能源 分类
总结提升
激发求知欲和 社会责任感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四、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
治理环境污染,化学知识是可以解决的。
每个人都应有节约能源的意识,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
身边的问题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改骑自行车上学,不让家长开 车送来了。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教学反思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使每个学生都得以提高。
课堂引进三种活动形式: 自主活动作业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分享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感谢 您的倾听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教学观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一、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一、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
较强的求知欲和求实的科学态 度,多数学生有初步的学以致 用的学习意识。 初步掌握元素和化学反应的相 关知识。对空气污染、温室效 应等问题有了解,对于环保问 题有初步认识。 有参与讨论、搜集资料等习惯、 喜欢动手实验。 认识化学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 际行为。
九年级化学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九年级化学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燃料燃烧产物的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燃料的分类及燃烧产物。
2.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燃料的分类,燃料燃烧产物的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燃料燃烧产物的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燃料燃烧的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燃料燃烧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思考。
2. 讲解燃料的分类及燃烧产物:介绍常见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以及它们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和污染物。
3. 分析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讲解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对气候变暖、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燃料燃烧产物的了解,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能提出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具体措施。
3. 作业反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估,了解他们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当地的发电厂或污染治理设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节能减排知识竞赛或环保标语创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包括实验视频、图片等。
3. 调查表:用于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 参考资料:关于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相关论文和报道。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说课讲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第一课时“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本课题的内容是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素材,关注的是作为化学物质的燃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对人们生存的环境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点点化学知识,关键是唤醒学生要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能用所学的知识,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这里,显性的化学知识只是成为挖掘隐性知识即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的载体。
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制定“三维”交融的教学目标,侧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应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学习的元素,使课堂走向开放。
因此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说出燃料在使用过程中对空气的影响,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树立关注、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意识。
2.运用调查、查阅、走访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学会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树立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了解设计模拟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体会模拟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4.能用所学的知识,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树立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意识,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突出对课程“二次开发”的教学设计,侧重学生的交往互动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的“二次开发”就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重组后,围绕教学目标,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线,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体现了教学内容大于教材内容,教学是教材的生长与延伸的教学理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及对环境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3. 准备实验器材,如空气净化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介绍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等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3. 分析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 实验演示:使用空气净化器展示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节能减排的措施。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如太阳能、风能等。
2. 分析可再生能源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七、课堂互动:1. 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的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表达能力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年级化学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九年级化学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燃料燃烧产物的性质和危害。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同燃料燃烧产物的性质和危害。
2. 教学难点:如何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料燃烧产物的性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煤油、柴油、汽油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燃料燃烧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思考。
2. 燃料燃烧产物的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烟雾等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燃料燃烧产物的性质和危害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燃料燃烧产物的性质和危害。
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4. 讨论如何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分组讨论,提出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如提高燃料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等。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危害。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impact。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了燃料燃烧产物的性质和危害。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八、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燃料燃烧现象,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学生是否掌握了燃料燃烧产物的性质和危害?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各位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课题主要有三个要探究的问题:一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汽车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三是如何减少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设计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学习,课后拓展学习的教学环节。
这是我的教学流程图。
在教学上重学习方式、重能力培养、以展示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目标。
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查找收集资料,并制作学习课件,形成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课堂探究学习,导入新课中,让学生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两组鲜明对比的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从而进入探究学习。
引导探究1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设置问题组,引导学生探究煤的燃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这是我上课的幻灯片,煤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燃烧后会生成那些物质?这些物质对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从而引出对酸雨的探究。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酸雨的危害,这是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图片。
在探究实验中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动手,观察,分析表达等实验探究能力。
在交流展示中,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素材,介绍家乡柳州酸雨的变化情况,昔日酸雨之都,今朝生态宜居之城,体会身边环境的变化,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探讨酸雨的防治措施。
引导探究2,引导学生从汽车的燃料成分推出燃烧产物,分析尾气中的污染物,探讨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介绍“西气东输”,扩展知识。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从而使学生内心唤起环境保护的紧迫意识,激发起学生对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探究。
在使用和开发新能源中,我设计让学生来当老师活动,进行交流展示。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好的素材,从探究乙醇、探究氢气、认识新能源,来给大家进行介绍。
下面是学生上课时的一些照片及课件。
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
习的热情。
小结反思,学完本课题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得到升华。
我精心设计了具有基础性应用性探究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进行课后拓展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学习空间,达到了既学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效果。
回顾一节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作用:
1、信息技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及手段。
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收集资料,并制作成学习课件,在课堂中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展示,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2、信息技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老师从课前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设计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效果,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提供良好的探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