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命体的科学。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并对地球上生物体的生长和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

了解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学、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生理特征以及遗传特征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照形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细菌单细胞,没有细胞核;真菌多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原生动物也是单细胞生物,但具有真核细胞和进化出来的细胞器。

按照生理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

厌氧菌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生长,好氧菌则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代谢。

按照遗传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DNA 病毒、RNA病毒和病毒类似颗粒体。

二、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最常见的方式是二分法,也称为细胞分裂。

细菌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分裂不断繁衍后代。

真菌则通过生殖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

此外,还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的形式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等待适宜的时机再次生长繁殖。

三、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积极方面,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酵母菌可以进行发酵作用,使面包、啤酒等食物具有丰富的风味。

另外,微生物中的许多菌株还可以分解废物,减轻环境污染。

然而,微生物也可以引发很多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细菌和病毒是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它们可以引发各种传染病,如流感、疟疾等。

四、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废物和污水。

例如,厌氧菌可以分解废弃物,降解有机物质。

另一方面,微生物还可以促进土壤肥沃和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养分给植物吸收。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五、微生物的药物开发微生物在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
一、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形态特征
1.微生物的定义: 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 低级、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特征: ①.小(形体微小):μ m(微米)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nm(纳米)级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 ②.简(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的多细胞、非细胞 ③.低(进化低级):原核类、真核类、非细胞类
3.培养基的分类: 天然培养基
①根据来源分: 合成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 ②根据主要成分或使用目的分: 基础培养基
增殖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③根据生产工业的要求分:
孢子培养基——供制备孢子用; 种子培养基——满足菌种生长; 发酵培养基——满足大生产中大量菌体生长和繁殖以及代谢产物积累
13
二、微生物的培养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干热灭菌的分类: 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 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 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 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该方法灭菌迅速、可靠、简 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不适 合药品的灭菌。
①.微生物接种: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 过程。 注意事项:接种前无菌操作台及无菌室均要紫外消毒;接种过程中 接种环及手切记碰到三角瓶口和内壁;包扎纱布、报纸与瓶壁口接 触面朝下摆放。 ②.微生物培养:主要分为有氧培养和无氧培养。
18
二、微生物的培养
②.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以高 温高压水蒸气为介质,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 固,最终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是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的分类: 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 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 胞。方法同流通蒸汽灭菌法,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 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 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钟。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
部分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如酵 母粉、酶制剂等,用于改 善食品品质和加工工艺。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 的微生物,可以添加到食 品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农业领域
生物肥料
利用微生物的固氮、解磷、解钾等作用,可以制作出各种生物肥 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孢子繁殖
真菌的菌丝体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生殖菌 丝
病毒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的繁殖方式
复制增殖
病毒的结构
核酸、蛋白质外壳、包膜等
病毒的感染过程
吸附、注入、合成、装配、释放
其他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其他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衣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长。
02
CATALOGUE
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细菌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 质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
二分裂繁殖
04
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菌毛、荚膜等
真菌形态与结构
真菌的基本形态
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 胞核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CATALOGUE
微生物培养与保藏技术
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要点
培养基成分选择
01
根据微生物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当的碳源、氮源、无机盐
、生长因子等。
培养基pH值调整
02
确保培养基的pH值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一般细菌生长适宜的pH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几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代 谢旺盛、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促进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降解有机物质等。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17世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以来,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逐渐揭示了微生物的奥秘。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04
异养型微生物
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种生活方式

自养型微生物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 的有机物,如硝化细菌、硫化
细菌等。
兼性自养型微生物
既可利用有机物,也可利用无 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如酵母
菌。
微生物代谢特点
多样性、相互依存性、对环境 条件的敏感性。
07
CATALOGUE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系统发育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生长条件等。
数值分类法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的多个性状,通过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 确定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分子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NA-DNA杂交等。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与特点
繁殖方式
包括无性繁殖(如裂殖、芽殖)和有性繁殖(如接合、卵式生殖 )。
繁殖特点
繁殖速度快,产生大量后代;易变异,适应环境能力强;保持亲代 优良性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呼吸作用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5)质量控制与记录: 严格按清洁操作规程操作、做好清洁记录;
(6)包装、储存和运输 要有适宜的储存条件,防止储存过程质变或外界污 染,物料包装要密封; 进入洁净区的物料要脱包或消毒处理; 运输过程确保产品污染;
3.事后控制
检验结果偏差和 生产质量偏差调查处理
(1)质量调查; (2)污染菌种的判定; (3)污染产品处理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一、微生物的了解
1.微生物的定义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是肉眼看不见的,必须是用
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 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称微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 数量多、分布广; 新陈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 变异快、适应性强。
3.微生物的特殊性 能繁殖的活性细胞生物; 分布不均匀; 多数处于受损伤状态; 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白质、糖类、维生类、油脂等,因此,在条件适宜 时,所带的微生物易于繁殖而致使药材发生霉变。 原料贮存是增加或减少污染微生物存活率、增殖率 的重要环节。
(5) 包装材料 包装对药品的污染和保护都是十分重要的。优质的
包装材料能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但包装材料本 身污染微生物,却给被包装药品带来污染。包装材 料污染程度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成份和贮存有条件。
6.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在生长繁殖时,可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 有些代谢产物对人体有益,如:抗生素、维 生素等。有些则对人体有害,如:热原等。
二、微生物污染
1、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是空气和水的污染。 (1)空气 空气并不是微生物产生和生长的自然环境,没有细菌等微生
物生长所需要的足够的水分和可利用的养料,但由于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活动,使空气中存在某些微生物,包括一些病原 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金葡菌、流感病毒、麻疹 病毒等,可成为空气传播疾病的病原。同时部分细菌、酵母 菌及霉菌等微生物可附着于空气中的尘埃、飞沫上进入人体 或药品而引起疾病 和污染。 (2)水 水中微生物很多,无论地面水、地下水甚至雨水或雪水都含 有多种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来自土壤 ,98%的污 染是革兰氏阴性菌,也有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丝状真菌 和放线菌等。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一、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培训(一)、微生物是什么? (微生物基础)(二)、为什么要控制微生物?(危害)(三)、怎样控制微生物?1、微生物的定义❖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

(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 2.1 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2.2 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 2.3 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 2.4 个体小:小于0.1mm。

肉眼不可见。

❖ 2.5 适应性强,易变异❖ 2.6 代谢强,转化快3、常见的微生物图片葡萄球菌酵母菌芽痕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分裂的大肠杆菌黑曲霉黑曲霉弧状菌脚气真菌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链球菌面包酵母啤酒酵母球菌沙门氏菌3、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4、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土壤、水、空气、人和动植物(1)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温度变化不大(10-25℃)。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一、引言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类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分类及其与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为了提高公众对微生物知识的了解,特举办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旨在普及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

二、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

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水体、空气、人体和动植物体内。

2.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

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三、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微生物的大小通常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大小约为0.5-5μm,真菌的大小约为2-10μm,病毒的大小约为0.02-0.3μm。

2.微生物的结构微生物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蛋白质组成,真菌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组成。

细胞膜是微生物的外层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微生物内部的液体环境,包含多种生物分子。

核糖体是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工厂,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四、微生物的生理与代谢1.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生长、繁殖、营养、代谢等。

微生物的生长是指微生物体积和数量的增加。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二分裂、芽殖、孢子形成等。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水和生长因子等。

微生物的代谢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主要有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作用,物质代谢主要有分解作用和合成作用。

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和营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培训大纲
1. 微生物概述
(1). 定义: 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群形体微小的生物。

它的大小通常以微米来表达,
μm=1/1000mm;
(2). 范围: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支原体、病毒等;
(3). 特点: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物质有强烈的转化作用;种类繁
多;易引起变异;数量大、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
(4). 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5). 研究微生物的目的和意义。

2.目前我们化验的项目和代表的意义
(1). 细菌总数:代表食品的一般卫生质量。

常以1g、1cm2、1ml食品中有的杂菌总数来表示。

可以反映出食品的新鲜程度是否变质和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状况。

(2). 大肠菌群:代表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

大肠菌群是在人(动物)肠道中大量存在的一群细菌,不一定都是致病菌,但食品被粪便污染总是被人厌恶的,因此,作为卫生程度和安全性的标志
(3).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致病菌,是不可缺少的卫生质量指标;
(4). 沙门氏菌: 是一种致病菌,是不可缺少的卫生质量指标;
(5). 大肠杆菌: 是一种致病菌,是不可缺少的卫生质量指标。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 温度:在各种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中, 温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每种微生物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在这种温度下,增代时间最短。

一般来讲,高温能杀死微生物,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
(2). PH:酸碱环境对微生物影响;
(3). 氧气:真空环境可抑制需氧菌的生长;
(4). 光线;
(5). 盐类;
(6). 水份活性:AW。

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来源、特性、控制
(1). 危害: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产生毒素引起的;
(2). 特性:是引起食物中毒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细菌G+,葡萄状排列,无芽孢,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在6.6-47℃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低生长PH值为4.8。

加热60℃30分钟、70℃5分钟、80℃3分钟杀灭。

毒素在218-248℃经30
屠后鸡体表带菌率50%。

广泛分布于环境,化脓性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口
腔病、健康人的鼻腔、皮肤上也会检出。

(3). 来源---鸡体表带来。

---人的污染。

(4). 控制---降低原料肉的污染。

---员工个人卫生,特别是手的卫生。

---避免生、熟的交叉污染。

5.沙门氏菌的危害、特性、来源、控制
(1). 危害:属于感染性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肠胃症状,中毒的发生与菌量和人的抵抗力及毒力的强弱有关,死亡率0.5-1%;
(2). 特性:也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一种菌G-,无芽孢和荚膜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37℃,18-20℃也可生长。

63℃7分钟或80℃2分钟杀死。

沙门氏菌种类繁多2000多种,常见的有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目前主要以肠炎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

(3). 来源:鸡肠道、羽毛上、血液、淋巴腺。

人带菌的可能性不大。

鼠的带菌率较高,通过鼠的尿、便直接或间接污染产品。

(4). 控制:种禽—肉鸡—饲料—浸烫、打毛、冷却—工人手、工器具—虫鼠害控制。

6.大肠杆菌的危害、来源、特性、控制
(1). 危害: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症状是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病程较短,病源大肠杆菌数在107个以上才可致病。

(2). 特性:大肠杆菌是一大类细菌,由许多不同的血清型细菌组成,前几年在日本爆发O157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

大肠杆菌是短小的G-杆菌,生长温度10-50℃,最适生长温度4℃,PH值在4.3-9.5之间,最适PH6.0-8.0,最快增代时间13-17分钟,对氯敏感0.5-1.0PPM的浓度杀死。

(3). 来源---鸡的肠道、粪便污染导致鸡肉污染。

---健康的人的肠道内也有大量的大肠杆菌。

(4). 控制---从原料上控制,控制净膛过程中的污染,污染的鸡摘下清洗,预冷过程保证氯浓度。

手部卫生便后洗手。

7.常用消毒药品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1). 酒精:一般仅用75%的乙醇,杀菌作用是使菌体蛋白质脱水变性,乙醇能溶解表面油脂,所以有机械的除菌作用,虽然乙醇有杀菌作用,但需作用较长的时间才有效果,75%的酒精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半小时,杀死大肠杆菌需6个小时,如果皮肤消毒,需要加入碘制成碘酒,杀菌作用胜过酒精。

(2). 氯水:是次氯酸钠(Na CLO)的水溶液,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使蛋白质变性造成细菌死亡。

氯水在肉鸡屠宰加工中有广泛的应用,沙门氏菌对氯敏感,因此,在生食产品检测不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影响氯杀菌作用的因素有三点:温度、氯浓度和有机物含量。

温度高,氯的杀菌作用强,但温度高后,水中的氯溶解度会降低,而影响到氯的杀菌效果。

氯浓度高,杀菌的作用强,但浓度过高,氧化作用、腐蚀性增强,且会留下刺激性的气味。

有机物含量高,杀菌的作用会减弱,因此,使用氯水消毒应在清洁工作完成后进行。

(3). 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剂,能迅速杀死细菌、酵母、霉菌、病毒。

0.001%的过氧乙酸能在10分钟内杀死大肠杆菌,0.01%的浓度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只需2分钟,因此,有高效、广谱、速效的特点,没有毒性,不会残留,可用于食品表面的消毒和地面、墙壁、塑料表面的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它具有强氧化作用而呈现腐蚀性和刺激性。

用于水消毒时,浓度不得高于0.5%。

8.
9. 正确理解食品微生物学标准的意义。

(1). 成品监测的意义;
(2). 环境监测的意义;
(3). 水监测的意义。

10.消毒的概念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外环境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所涉及的地点、场所、工器具、设备、器械、容器等。

消毒要理解两点:一是针对病源微生物有害微生物,并不是杀灭所有微生物;
二是消毒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不能杀死所有的微生物,降低到一定的程度,与医学上的灭菌是有区别的。

11.消毒的方法
(1)物理方法:
机械除菌:冲洗、刷、擦、抹、通风、过滤;
热力消毒:干热消毒、湿热消毒;
辐射消毒:紫外线、日晒、辐照;
超声波消毒、微波消毒。

(2)化学消毒法: 氯化合物、醇类化合物、过氧化物、季铵盐类、新洁尔灭。

12.防止食品的二次污染
通过加热过程,可使微生物数量降低到很少,食品加热后包装过程中会受到微生物的二次污染,所以与未加热包装再热处理的食品相比,M数量多是可以想见的,管理的要点是细心去除,加热后到再包装过程的污染,已被二次污染的食品多数已无法用清洗、消毒的方法除菌了。

(1)污染源的对策考虑:
①机械、器具、容器洗净、杀菌;
②厂内环境洗净、杀菌;
③员工的个人卫生;
④以木、布、纸材料制成的器具,应换成金属、塑料耐腐蚀的材料;
⑤尽可能用温水喷淋清洗设备,以清洗微生物及有机物;
⑥无关物品不得带入加工区;
⑦包装材料、原材料等卫生保管。

(2)对污染途径对策考虑:
①精简工艺省去不必要的工序;
②认真执行工艺细则;
③从业人员的教育、个人卫生的严格要求;
④员工的不良卫生习惯要加以克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