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ppt课件
《传染病》PPT课件

6.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4月某日报道:“超级真菌”——耳念珠菌引起的 疾病,死亡率高达60%,被美国列为紧急威胁!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伊等12 个州为此对医院的墙壁、地板、病床、门、水槽等都进行了特殊消毒。该传染 病预防措施属于( B )
分析应用:流行性感冒的传播 空气、飞沫
传染源
流感病毒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对于人类传染病来说,只有当三个基本环节串联在一起构成传染链时,才会
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启示:抑制传染病的传播的有效措施
----切断传染链的任何一个环节。
(二)传染病的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寻找传染源,并对可能的传染源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以 及在隔离的病房进行医治的过程。
传染病
课程导入
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直饱受传染病的困扰,可以说人类发 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数次死亡 人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瘟疫。
黑死病---14世纪的噩梦 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 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 的生命。
天花---印第安人灭绝的元凶
西班牙流感—— 一战的休止符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首个战火波及全球的战争,卷入其中的人口 多达数亿,可人们不知道的是,提前终结一战的竟是一场流感。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 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
A. 控制传染源 C. 保护易感人群
B. 切断传播途径 D. 计划免疫
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医疗机构应与疾控、社区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社区、企事业单位参与
加强社区防控
社区应做好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加 强环境卫生管理,消除传染源。
企事业单位参与防控
企事业单位应制定内部防控措施,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同时积极支 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防控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清扫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
02
增加绿植覆盖面积,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同时减少尘土飞扬,
降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
完善校园垃圾处理机制
03
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师生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及时清理垃圾
,防止病菌滋生。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1 2 3
倡导勤洗手
教育师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 设施和用餐前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双手。
感谢观看
REPORTING
保持呼吸道卫生
鼓励师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 口鼻,避免直接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病 毒传播。
注重饮食卫生
教育师生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避免食用变质 或未经煮熟的食品,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推广疫苗接种
积极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组织师生按照国家和地方免疫规划 要求接种相关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
一旦发现家庭成员出现 传染病症状,应尽早识 别并采取隔离措施,避
免疫情扩散。
PART 05
社会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治
REPORTING
政府职责与政策保障
01
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明确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为防治工
传染病ppt课件免费

咳嗽、咳痰治疗
给予止咳、化痰药物,帮 助患者缓解症状。
疼痛缓解
针对疼痛部位和性质,采 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缓解 疼痛。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
康复期注意事项
患者在康复期需注意休息、饮食 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随访工作安排
医生会安排定期的随访检查,评估 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和策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01
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
物。
预防耐药菌产生
02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减少不必要的使用,降低耐药菌产生
的风险。
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03
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但需注意药物
之间的配伍禁忌。
对症支持治疗方法介绍
发热处理
04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抗病毒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病毒药物
如奥司他韦、阿比朵尔等,需遵循医 嘱使用,注意剂量和疗程。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 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 取相应措施。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抗病毒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传染病患 者,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 。
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 状感染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开展社会动员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 控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群防 群控的良好局面。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根据其传播途径和病 原体特点进行分类,并总结了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传染病概论》课件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将含有病 原体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品,将 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食物传播
通过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将病 原体传播给他人。
生物媒介传播
通过昆虫、动物等生物媒介,将病原体传播 给他人。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健康危害
传染病可导致人类死亡、残疾和疾病,对个体健康造 成严重危害。
社会危害
传染病的传播可导致社会恐慌、社会不稳定和经济损 失。
公共卫生挑战
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对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 ,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2
传染病的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的历史回顾
古代传染病
如黑死病、天花等,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现代传染病
如流感、艾滋病等,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 威胁。
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发展
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不断进步。
传染病的现状与趋势
当前全球传染病现状
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中东呼吸综合征、 埃博拉出血热等。
传染病传播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传播速度加快,影响 范围更广。
未来传染病威胁预测
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因素可能引发新型传 染病爆发。
疟疾症状
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
登革热症状
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出血等。
肺结核症状
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如 血液、痰液、粪便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 ,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
《预防传染病》PPT优秀课件

《预防传染病》PPT优秀课件•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学校与家庭中的传染病防控措施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处置•总结与展望录01传染病概述定义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对个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导致家庭成员感染,增加家庭负担。
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0302 01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间人员流动频繁,传染病跨国传播的风险增加。
全球化趋势部分传染病具有季节性特点,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高发。
季节性趋势由于生态环境变化、病原体变异等原因,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旧的传染病也可能再次爆发。
新发和再发趋势传染病的流行趋势0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虫媒传播通过昆虫叮咬或吸血传播,如疟疾、登革热等。
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性病、疥疮等。
食物传播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食品原料传播,如食物中毒、甲型肝炎等。
空气传播通过飞沫、尘埃等空气中的微粒传播,如流感、麻疹等。
水传播病原体在水中繁殖或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或预防用药。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等。
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宣传教育个人防护与公共卫生策略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公共卫生策略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03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定义和症状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ppt共48张

医疗救治
规范医疗救治行为,提高传染 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
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监督管理
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 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法律责任
明确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 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力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防治法实施意义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外来性
指国内或地区内原来不存在,而从国外或外地通过外来人口或物品传 入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等。
传染病防治原则
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对患者的隔离、治疗和管理,以及对动物传染源的管 理。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消毒、杀 虫、灭鼠等,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
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
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 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传染 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医疗机构职责与义务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及时报告疫情并采取措施
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按照 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个人防护
倡导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
配备和使用。
控制措施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 度,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
情。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 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处理
对疫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处 理,杀灭病原体。
限制或停止集聚活动
常见传染病及防控PPT课件

鼓励公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提 高身体免疫力。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自 我保健意识。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 情。
痢疾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症状包括腹泻、腹痛、 发热和恶心。
详细描述
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 病,其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和 恶心等。细菌会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 ,导致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03
传染病防控措施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定期开展卫生宣传活动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 网络等,向公众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 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详细描述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其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头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流感病毒会影 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麻疹
总结词
由麻疹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 嗽、流鼻涕、红眼、口腔溃疡和皮疹。
详细描述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 眼、口腔溃疡和皮疹等。麻疹病毒会 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 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详细描述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 播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原体可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真菌等。
传染病的特点与传播途径
总结词
传染病的特点包括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或食物传播、接 触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可以有 效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对确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和 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并保障患 者生命安全。
预防接种 个人防护
疫情监测与报告 隔离与治疗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的发 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 之一。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常见传染病介绍 •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传染病的治疗与药物选择 • 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与免疫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 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
细菌性痢疾、伤寒等细菌 性疾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
0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Chapter
传播途径
水传播
病原体污染水源后,通过饮水 或接触疫水而感染,如霍乱、 痢疾等。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 触(如共用毛巾、餐具等)而 传播,如手足口病、性病等。
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在空 气中传播,如流感、麻疹等。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防止 疫情扩散。
02
常见传染病介绍
Chapter
流行性感冒
01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 类及特点
02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
03
流感的症状、诊断 和治疗
04
预防和控制措施
病毒性肝炎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 肺尖或锁骨上、下 部近胸膜处
播散途径 淋巴道、血道为主 病 程 短、大多自愈
第一节 结核病
一、概 述
由结核杆菌(TB)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 炎症,可累及全身器官,以肺结核最常 见,占9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以人、牛型对人致病
病原体:结核杆菌,人、牛、鸟、鼠四型,
传染源:
肺结核病人 — 主要是空洞型肺结核, 在谈话、咳嗽或喷涕时,排出大量含结 核杆菌的微滴 — 被他人吸入致病
2.病变
①部位:多位于肺尖或锁骨上、下区 ②特点:
变态反应→迅速、剧烈→干酪样坏死 免疫反应→病灶易局限,形成结核结节
③病程长、病变复杂
④播散途径:主要经支气管播散
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比较
项 目 感 染 发病人群 特异性免 疫力 病变特征 原发性肺结核 初次 儿童 无 原发综合征 继发性肺结核 再次 成人 有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 复杂、较局限
②恶化→出现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渗出性病变
渗出性病变和TB
2.增生性病变
条件:感染菌量少、毒力小,免疫力强 病变: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特征性结核结节,即结核性肉
芽肿
结核结节组成:中央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类上皮细
胞、郎罕巨细胞及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成纤维细胞
类上皮细胞:吞噬结核菌的巨噬细胞,胞体大、
结核杆菌
菌量 多 多 毒力 强 强 病理特征 干酪样坏死 浆液或浆液 纤维素性炎
增生
较强
较弱
少
较低
结核结节
(三)基本病变转化规律
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菌致病力之 间的斗争
1.转向愈合
(1)吸收、消散
(2)纤维化、钙化
2.转向恶化
(1)浸润进展:病灶范围不断扩大
(2)溶解播散:干酪样坏死液化后,经 自然管道排出,局部形成空洞;同时, 可播散到邻近部位
胞浆丰富,染色淡,边界不清,呈梭形或多角形,核呈圆 形或卵园形,1-2核仁,排列紧密象上皮细胞
郎罕巨细胞:多个类上皮细胞互相融合而成的一
种多核巨细胞,核排列在胞体周围呈花环或马蹄状
类上皮细胞
结核结节
淋巴细胞 郎罕巨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结核性肉芽肿
结核结节肉眼:
单个不易看到,几个结节融合时,如粟粒大小,可略突起于 脏器表面,呈灰白色,有干酪样坏死时呈淡黄色,边界清楚
②结核性淋巴管炎
结核菌或携带结核菌的巨噬细胞进入淋巴管,引起结核性淋 巴管炎
③结核性淋巴结炎
结核菌沿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相应淋巴结的肿大, 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结核性淋巴结炎
X线检查:不对称的亚铃状
原 发 性 肺 结 核
原发 综合征
结核性淋巴结炎 原发病灶
3.临床表现
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为结核菌素试验(+)。少数 严重者出现倦怠,食欲↓,潮热、盗汗
等的结核杆菌
干 酪 样 坏 死
干酪样坏死
去向:
愈合:溶解吸收、机化、包裹、钙化 恶化:坏死物液化,经自然管道排出; 或在体内蔓延播散
小结:以上三种病变常同时存在,以某 种病变为主,并可相互转化
结核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
机体状态
病 变 变质 渗出 免疫力 低 低 超敏反应 强 较强
变态反应
Tcell TB抗原 致敏 Tcell 炎性因子 皮肤反应因子 淋巴细胞毒素 局部炎性渗出 干酪样坏死
4-8周
(二)基本病变
1.渗出性病变 条件:病变早期或感染菌量多、毒力强,变
态反应较强,而免疫力低下
病变:以浆液和纤维素渗出为主 部位: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去向:①吸收→痊愈;转为增生为主
①消化道 ②呼吸道 ③虫媒传播 ④接触传播 ⑤血液传播 ⑥母婴传播
共同特点:
嗜组织、器官性
如:伤寒杆菌经消化道定位于回肠淋巴 组织;痢疾杆菌经消化道定位于结肠等
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和
愈复期 基本病变:皆属炎症
致病机制:
①进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死亡(病毒) ②释放内、外毒素杀伤细胞,或释放酶 降解组织,损伤血管引起缺血坏死(细 菌) ③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由免疫介导机制 引起组织损伤(细菌、病毒)
二、肺结核病
最常见结核病 分类: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
(一)原发性肺结核
1.发生情况
概念: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 年龄:多见于儿童,又称儿童型肺结核 特点:易扩散,淋巴道或血道扩散
2.病变特征——原发综合征
①肺内原发病灶 部位:右肺多见,上肺下部或下肺上 部,靠近胸膜处 肉眼:d1cm左右,病灶呈园形、色灰 黄或灰白 镜下:开始渗出性病变→继而干酪样坏 死,周围有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
去向:病变较稳定
痊愈: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化,
形成瘢痕
恶化:重新出现渗出性病变,并出现干酪样坏死,使病灶
扩大
3.变质性病变 条件:感染菌量多、毒力强;免疫力低;变态反应强
病变:干酪样坏死,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肉眼:组织坏死彻底,淡黄,均匀细腻,状如奶酪 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坏死组织中含有数量不
4.转归
痊愈:约占98%
恶化:少数,结核菌侵入淋巴管、血管或支气管引起扩散
原 发 性 肺 结 核 转 归 示 意 图
(二)继发性肺结核
1.发生情况
定义:机体再次感染结核菌所发生的肺结核 年龄:多见于成人,又叫成人型肺结核 特点:病变易局限
再次感染结核菌两种假说:
外源性感染学说 、 内源性感染学说
传播途径:
呼吸道—主 消化道—次 皮肤—少见
致病机制:
TB菌致病物质:无侵袭性酶,不产生 内、外毒素,与菌体成分有关 脂质——诱发结核结节形成
TB
蛋白——具抗原性—引起变态反应
多糖——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
Tcell TB抗原 致敏 Tcell 分裂、增殖、 释放淋巴因子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巨噬细胞聚集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巨噬细胞激活因子 TB生长抑制因子 使TB 局限 激活巨噬细 胞,杀灭吞 入的细菌
第十六章
P350
传 染 病
Infectious Disea
主要内容
1.结核病 2.伤寒 3.细菌性痢疾
传染病概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念: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
能传播给他人的一类炎症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
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
基本病变:炎症
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