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区域防突治理技术方案
矿井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织金县珠藏镇赣贵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签发:赣贵煤矿煤矿生产技术科二○一二年月日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1、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
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2、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3、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4、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5、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6、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7、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编制说明据煤2007年贵州鑫能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交仁怀市大竹坝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鉴定结果显示,C1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故C12#煤层按突出煤层进行管理,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掘进,需对1128运输巷进行施工超前预抽钻孔抽放瓦斯,释放瓦斯压力,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呈报此措施审批。
二、工程概况1、1128运输巷位于运输上山760标高东翼C12#煤层中,巷道方位角121°,煤层平均倾角32°,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
2、施工地点,见:钻孔施工平面图。
3、钻孔参数:见1128运输巷钻孔布置图4、煤层、瓦斯情况1)C12#煤层:煤厚一般1.4m,煤层中部有泥岩夹石1-2层,夹石0.02-0.10m,含植物化石,底板为黑色泥岩,煤层坚硬,顶底板稳定,煤层平均倾角32°,C12#煤层距C10#煤层8m,C10#距C7#煤层15m,C7#距C5#煤层18m,瓦斯涌出量随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C1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5、掘进方式为炮掘,巷道为梯形断面,巷道下宽3米,中高2.5米,采用梯形棚支护。
6、通风方式:1128运输巷掘进期间采用2×30KW局扇供风。
7、抽放系统情况:大竹坝煤矿风井工业场地建有地面永久抽放系统,包括高负压和低负压两套瓦斯抽采系统,1128运输巷掘进期间采用高负压抽采系统。
三、1128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危险因素1、在掘进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先抽后掘”、“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2、未严格执行瓦斯排放制度,易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3、风筒出口距工作面距离太远或损坏风筒,易引起瓦斯事故。
4、巷道内煤尘堆积,易引起煤尘爆炸事故。
5、工作面不及时支护,煤体垮落易引发突出事故。
6、掘进期间,未采用远距离放炮易引发突出事故。
四、安全技术措施综合防突措施工艺流程见:附图(一)突出危险性预测据煤2007年贵州鑫能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交仁怀市大竹坝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鉴定结果显示,C1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地区综合防突举措一、地区综合防突举措基本程序和要求突出矿井应该对突出煤层进行地区突出危险性展望。
经地区展望后,突出煤层区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地区展望的地区视为突出危险区。
地区展望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辟前的地区展望(以下简称开辟前地区展望)和新采区开辟达成后的地区展望(以下简称开辟后地区展望)。
突出煤层地区展望的范围由煤矿公司依据突出矿井的开辟方式、巷道部署等状况划定。
新水平、新采区开辟前,当展望地区的煤层缺乏或许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能够主要依照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周边地区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辟前地区展望。
开辟前地区展望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辟工程的揭煤作业。
开辟后地区展望应该主要依照展望地区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联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周边地区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辟后地区展望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对已切实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地区的散布规律,并有靠谱的展望资料的,地区展望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行;不然,应该拜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判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地区展望。
地区展望结果应该由煤矿公司技术负责人批正确认。
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时期,以及突出煤层经开辟前地区展望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辟过程中的全部揭煤作业,一定采纳地区综合防突举措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辟前地区展望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辟、准备过程中的全部揭煤作业应该采纳局部综合防突举措。
经开辟后地区展望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一定采纳地区防突举措并进行地区举措成效查验。
经成效查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一定持续进行或许增补分施地区防突举措。
经开辟后地区展望或许经地区举措成效查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一定采纳工作面展望方法进行地区考证。
全部地区防突举措均由煤矿公司技术负责人同意。
地区防突举措应该优先采纳开采保护层。
突出矿井初次开采某个保护层时,应该对被保护层进行地区举措成效查验及保护范围的实质观察。
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
A、开采保护层。
在突出矿井中,在煤层群中预先开采的,并能使相邻的突出煤层减少或消除突出危险的煤层称为被保护层。
保护层采后,被保护层在其保护范围内可以降低或消除突出危险。
B、预抽煤层瓦斯。
利用预抽突出危险煤层瓦斯作为区域性防止突出措施,其实质是利用均匀布置在突出危险煤层内的大量钻孔,经过一定时间(数个至数十个月)预先抽放瓦斯,以降低其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并利用由此引起的煤层收缩变形、地应力下降、煤层透气系数增加、煤的强度增高等效应,使抽放瓦斯的煤体失去或减弱其突出的危险性。
C、煤层注水。
通过钻孔向煤体注水,使煤层湿润,增加煤的可塑性,在煤层随后开采时,可减小工作面前方的应力集中;当水进人煤层内部的裂缝和孔隙后,可使煤体瓦斯放散速度减慢,因此煤层注水可以减缓煤体弹性潜能及瓦斯潜能的突然释放,降低或消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矿井防突措施计划

矿井防突措施计划矿井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常常存在着防突措施不完善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制定一份完备的矿井防突措施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份包含1200字以上的矿井防突措施计划。
一、目标和原则1.目标:有效预防和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2.原则:科学性、操作实用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持续性。
二、防突措施的分类和应用范围1.分类:a.技术防突措施:包括地质预报、岩壁支护、煤与瓦斯治理、通风控制等。
b.管理性防突措施: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育、事故应急预案等。
2.应用范围:a.矿井所有作业区域都应制定相应的防突措施计划。
b.防突措施计划应适用于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矿工。
三、技术防突措施1.地质预报措施:a.加强对矿井地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b.配备地质预报仪器设备,确保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c.建立地质预报制度,明确预报结果的报告和处理要求。
2.岩壁支护措施:a.明确矿井各个工作面的岩壁支护方法和要求。
b.加强矿井岩壁支护技术培训,提高工作面支护的质量和效果。
c.定期检查支护设施的完好性和运行情况,及时更换和修复损坏的支护设备。
3.煤与瓦斯治理措施:a.建立煤与瓦斯治理制度,落实煤与瓦斯治理的责任。
b.加强煤与瓦斯抽放系统的维护保养,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c.强化煤与瓦斯监测工作,掌握煤与瓦斯的浓度和变化情况。
4.通风控制措施:a.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内的风量和风压符合要求。
b.配备自动风量、风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
c.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管理性防突措施1.安全生产管理措施:a.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b.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c.组织安全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培训教育措施:a.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煤矿“四位一体”煤与瓦斯综合防突措施

云南省镇雄县东煌集团“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目录第一章“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编制的法律、法规依据第二章矿井概况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第四章局部防突措施第五章瓦斯事故的汇报程序及避灾路线第六章培训和教育第一章“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编制的法律、法规依据为加强东煌集团各煤矿的瓦斯管理和有效防止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并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平安矿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其它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结合本集团实际情况,特制定各煤矿“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第二章矿井概况一、地理概况:1、交通位置2、地形、地貌3、气象矿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5—9月为雨季,常有季节性雨天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据镇雄县气象资料,最高气温360C,最低气温-70C年平均气温150C,年平均降雨量为14384mm。
4、河流大营煤矿井口范围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
二、地质特征:1、地层:2、地质构造三、煤层:四、矿井瓦斯等级、无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冲击地压及地温情况:1、瓦斯等级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0年12月19日提供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知,煤尘无爆炸性。
3、煤层自燃性、4、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为高瓦斯矿井,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采面和正常掘进从未有过煤与瓦斯突出,但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有煤与瓦斯突出的迹象,因而瓦斯抽放工作和局部防突工作在“一通三防”的工作中非常重要,整个矿井生产过程中,“一通三防”工作是重中之重。
5、冲击地压,从未发生过冲击地压,地压正常。
6、地温情况煤矿在几年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型矿井。
五、水文地质条件煤矿属以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非常简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0m3/h,最大涌水量91 m3/h,地表水体对于煤层的开采影响级小。
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掘进工作面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措施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措施我国多数突出矿井执行的是“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措施、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
1.1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1)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钻孔布置在工作面布置3个预测钻孔,钻孔要求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巷道工作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它钻孔开孔于距巷帮0.5m处,终孔点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m,孔深8~10m,孔径Φ42mm(见图1-1)。
图1-1 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孔平面布置示意图2)预测方法及突出危险性预报掘进工作面突出预测可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q)或钻屑指标法(△h2、S)进行预测。
各方法的预测步骤和判断突出危险性的准则分述如下。
(1)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q)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进行突出预测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在掘进工作面的软分层中,靠近巷道两帮,各打一个平行于巷道掘进方向,直径42mm,深为3.5m的预测钻孔(如图1-2所示);②用JN-2型胶囊封孔器封孔(如图1-3所示),封孔后测量室长度为0.5m;③用ZLD-2型钻孔多级流量计(如图1-4a所示)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定过程必须在2min内完成,并作好预测记录。
图1-2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预测钻孔布置图1—煤层巷道2—钻孔3—瓦斯排出管4—封孔器5—测量室预测过程中,一旦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工作面应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①q m超过临界指标值即q m≥5.0 l/min时;②工作面前方有断层、褶曲等构造破坏带;③工作面前方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④在进行突出预测过程中,预测钻孔出现喷孔、夹钻、顶钻等动力现象;⑤工作面出现响煤炮、煤壁掉碴、片帮、瓦斯忽大忽小等突出预兆。
每执行一次防治突出措施作业循环(包括措施、措施效果检验、采掘作业)后,必须再进行工作面预测,如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时,还必须再执行防治突出的措施,只有连续两次预测都为无突出危险时,该工作面可视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掘进作业,每循环留有2m预测超前距。
防突措施

因我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井田内共3层煤,即:M1、M2及M3,其中M3煤层2005年掘进过程中发生过突出,M1及M2于2010年我矿委托中国矿大通风实验组作突出鉴定,结果M2在1710标高往上,M1在1650标高往上不突出,根据09版《新防突规定》第十八条“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必须密切注视突出预兆,并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故M1煤层的掘进按局部综合防突进行管理,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第一、总体方案一.防突预测划分:有突出危险区域→无突出危险区域。
二.根据掘进部署安排,2015机巷,所有煤巷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
三、当预测无突出危险时,采取远距离爆破作业,当预测有突出危险时,采取局部防突措施,执行10m一循环预测。
第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流程图附后)一、预测预报1. 共施工预测预报孔3个(直径为Φ42mm,孔深8~10m)。
该钻孔使用煤电钻施工,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无软分层布置在煤中间),一个钻孔位于巷道中部平行于掘进方向,另两个钻孔的终孔点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m (见预测预报孔布置示意图)。
2. 预测预报孔每打进1m测定一次钻屑量,每进2m测定一次钻屑解析指标值。
测出最大钻屑量S max﹤6Kg/m及钻屑解析指标K1﹤0.5ml/g.min1/2临界值时,且未出现工作面响煤炮、瓦斯涌出量忽大忽小、压力增大、煤层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瓦斯气温变化、顶钻、卡钻、喷孔等现象则该掘进工作面无突出危险,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正常掘进。
反之,则有突出危险预兆。
3. 对各项指标的突出危险临界值规定如下:二、防突措施1.当出现突出预兆后,采取在迎头施工钻孔进行排放(参数附后)。
2.在进行钻孔施工前,矿机电运输队必须将水电接至打钻地点,并做好排水系统的相关准备工作。
3.从运钻到打钻的整个过程中,矿防突队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安全负责人在打钻时佩带便携式瓦检器,将其吊挂在施工地点上方,随时对打钻地点及附近的瓦斯情况进行监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宇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九台营城矿业分公司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4)二、采区概况 (4)三、瓦斯地质情况(煤层名称、产状、结构、厚度、顶底板岩性、瓦斯压力及动力现象) (7)四、开拓方式 (9)五、煤层开采顺序 (9)六、采区巷道布置 (10)七、采煤方法 (10)八、通风系统 (11)九、防突设施(设备) (11)十、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2)十一、组织机构 (38)一、编制依据本防突设计编制主要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瓦斯抽放技术规范》以及煤科集团沈阳研究团有限公司对九台营城矿业分公司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编制而成。
二、采区概况(一)、巷道布置及临近关系:1、巷道布置:七采区7303工作面边界巷260米,集中运输巷400米,上顺415米,下顺510米,切割160米。
八采区8301工作面下顺780m,上顺810m,切割150m,入风联络巷75m,回风巷105m。
2、施工顺序:七采区先掘送7303工作面边界巷和集中运输巷,再施工上顺和下顺,最后施工切割,形成7303工作面。
八采区先掘送8301工作面下顺和回风巷,再掘送上顺和切割,同时掘送出入风联络巷。
3、临近关系:与四邻相对位置:七采区东侧通过F6落差50—110米与六采区相隔,北部通过F7落差120米左右与二水平相隔,南部边界为F6落差50—110米,西部为通过DF94落差15—65米与八采区相隔。
八采区东侧DF94落差15—65米与七采区相隔,北部北侧通过DF94二水平相隔,南部边界为F6落差50—110米,西部为通过DF74落差0—50米与二水平相隔。
三层煤底板标高为-580~ -850m4、水文地质条件:七采区区域范围内水文地质简单,本区煤层顶底板均微含水,断层及岩浆侵入体附近也未发现有滴水现象,但7303工作面掘进区上部有一层煤旧巷标高在-533~ -598与下部三层煤间距45—50米。
掘进过程中如发现有淋水现象时,必须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定无水患后方可正常掘进。
八采区区域范围内水文地质简单,本区煤层顶底板均微含水,掘进时在安山岩中发现有淋水现象,但不会造成水害。
区内有四个钻孔,分别为7308、3-7,这些钻孔封孔质量不详,采掘过程中注意防范钻孔水。
掘进过程中如发现有淋水现象时,必须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定无水患后方可正常掘进。
5、地质构造情况:七采区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较简单,本区边界断层F6为北东—南西至南北向,落差50—110m,F7走向为北东--南西落差120m,DF94走向为北西---南东至北西---南东,落差15---65m。
煤层为一倾伏背斜,两翼走向变化较大,南翼走向从北西---南东至南西向,北翼走向从北东---南西向至南北向,倾角14度---21度。
7303运顺在掘进168米时遇流纹岩侵入体。
区内小构造比较发育,一般为走向北东---南西及北西---南东,落差0.8----4米,其中有一条北东---南西向断层落差0—20米贯穿全区。
区内小构造比较发育,一般为走向北东---南西及北西---南东,落差0.8----4米,其中有一条北东---南西向断层落差0—20米贯穿全区,对该区域瓦斯管理工作影响不大。
本区有一4-12钻孔,三层煤结构较复杂,中间夹一12米左右的砂岩透镜体,掘进时注意层位的识别。
八采区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简单,本区边界断层F6为北东—南西至南北向,落差50—110米,F7走向为北西---南东至北西---南东落差0—50米,DF94走向为北西---南东至北西---南东,落差15---65米。
区内小构造多呈梭形,落差0—4米。
煤层为一倾伏向斜,两翼走向变化较大,走向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倾角6度---21度。
本区邻近有一4-12钻孔,三层煤结构较复杂,中间夹一12米左右的砂岩透镜体,掘进时注意层位的识别,八采区地质构造对该区域瓦斯(二氧化碳)管理工作影响不大。
本区有一4-12钻孔,三层煤结构较复杂,中间夹一12米左右的砂岩透镜体,掘进时注意层位的识别。
巷道掘进至F7、F6 、DF94断层时需加强瓦斯和防突管理工作。
三、瓦斯地质情况(煤层名称、产状、结构、厚度、顶底板岩性、瓦斯压力及动力现象)1、煤层赋存情况:七采区煤系地层中共含有Ⅲ个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Ⅰ—Ⅲ层,其中Ⅲ层煤为主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开采。
煤种为长焰煤,Ⅲ号煤层部分为气煤,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走向方向倾角12°,倾向方向17°,层理发育,节理中等发育,煤厚6.0m左右,硬度系数约1.11,属于坚硬煤层。
八采区煤系地层中共含有Ⅲ个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Ⅰ—Ⅲ层。
煤种为长焰煤,Ⅲ号煤层部分为气煤,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走向方向倾角12°,倾向方向17°,层理发育,节理中等发育,经过初步勘探获知煤厚6.0m,硬度系数约1.20,属于坚硬煤层。
2、煤层顶底板情况:Ⅲ号煤层老顶为粗砂岩,厚度为10—25m,灰白色、以中粗粒砂岩为主,顶板坚硬;直接顶为砂岩,厚度为10—12m,白色、粗砂岩;伪顶为泥岩,厚度0—3m,黑色局部发育易冒落;底板为砂岩、厚度25—33m,白色、粉砂岩、砂岩、底部夹炭屑。
3、采区储量情况:七采区一层煤厚度2.1—2.8米,储量119万吨,二层煤厚度1.47—2.35米,储量125万吨,三层煤378万吨,合计为622万吨,可采储量为378万吨,工作面回采率93%。
八采区一层煤厚度2.1—2.8米,储量165万吨,二层煤厚度1.47—2.35米,储量120万吨,三层煤722万吨,合计为1007万吨,可采储量为1007万吨,工作面回采率93%。
4、瓦斯压力及动力现象:七采区瓦斯压力为0.1MPa以下,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2m/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96m/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65m/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553m/min,八采区未揭露煤层,七、八采区采掘过程中未出现过瓦斯(二氧化碳)超限、瓦斯(二氧化碳)异常涌出、瓦斯(二氧化碳)动力现象。
四、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开拓,2条斜井倾角25°,2条立井90°,-610米水平集中运输。
五、煤层开采顺序七采区一、二层煤由于煤层薄,构造复杂,未进行正常开采。
三层煤已开采了7301工作面,7302工作面正准备开采,7303工作面正进行掘送。
七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式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开采经验和设计规范要求,7302工作面倾斜长28-110米,工作面走向长360米,工作面倾角:5-180。
八采区一、二、三层煤均可采,先布置一个三层煤工作面,之后在八采区由深部开始布置工作面,先开采一层,之后开采二层,最后开采三层。
八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式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开采经验和设计规范要求,8301工作面倾斜长150米,工作面走向长800米,工作面倾角:6—210。
1、工作面范围:7302工作面北东为切割,标高为-465.5--466.3m,南部为工作面边界巷,标高为-539.1--540.2m。
8301工作面西南为切割,北东为工作面集中运输巷,本区尚未实现揭煤,具体标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掘送顺序:七采区先掘送7303工作面边界巷和集中运输巷,再施工上顺和下顺,最后施工切割,形成7303工作面。
八采区先掘送8301工作面下顺和回风巷,再掘送上顺和切割,同时掘送出入风联络巷。
六、采区巷道布置七采区由于小构造比较发育,煤层赋存不稳定,预计布置六个回采工作面,基本按照走向长臂布置回采工作面,布置集中运输巷道。
八采区基本按照走向长臂布置回采工作面,由下至上两翼后退式开采,预计布置二十余个回采工作面,布置集中运输巷道。
七、采煤方法七采区7302工作面,工作面特征参数如下表。
八采区8301工作面,工作面特征参数如下表。
选择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工作面采用MG-150/375-W型采煤机割煤,液压支柱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八、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1、风井:东山南风井、北风井安装二台主要通风机,型号为BD-Ⅱ-8-NO26轴流式主要通风机,电机功率为2×355KW。
2、负压:矿井全负压2340pa3、矿井通风难易程度:等积孔2.23㎡。
4、七采区入、回风量:总入风量为1601m³/min,需要风量为1095m³/min,排风量为1677m³/min。
八采区入、回风量:总入风量为1260m³/min,需要风量为1052m³/min,排风量为1297m³/min。
5、局部通风:本区域均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风机型号为FBDYNO5.6/11KW×2(双风机双电源)。
九、防突设施(设备)1、地面抽放泵站:矿井已于2014年4月安设建成地面抽放泵站并投入使用,设有2BE1355,2BEC-42型水环式真空泵1台并联抽放,额定流量为240 m³/min。
全矿敷设主干管路∮273mm抽放管路4529m,同时安装了人工放水装置、防雷电装置、防火装置、监测监控等相关设施,地面抽放系统均符合《煤矿瓦斯抽放技术规范》标准。
当井下经过预测存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区时,采取施工抽放措施钻孔连接至抽放主管路进行抽放。
2、为保证七、八采区防突工作准确有效,抽采达标,特配备以下防突专用设备:(1)、钻机:ZLJ-650型钻机5台、ZDY6000S(MK-6)型钻机1台。
(2)、设备:高压注水设备1套KDY1型煤层厚度地震波探测仪1台煤的坚固性系数(f)设备1台MD-2型瓦斯解吸仪3台TCF-2型瓦斯放散初速度自动测定仪1台十、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本矿三采区于2014年2月24日发生一起煤与二氧化碳倾出事故,本矿Ⅲ层煤即认定为突出煤层,本矿即认定为突出矿井。
故本矿Ⅲ层煤所有采掘工作即实行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33条: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
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域和无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
七采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属于开拓后的区域预测,本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根据煤层瓦斯(二氧化碳)压力或瓦斯(二氧化碳)含量进行区预测的临界值;八采区属于开拓前区域预测,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参照邻近区域预测结果。
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在七采区区域内沿煤层走向分别布置测试点不少于2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并有测试点位于埋深最大的开拓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