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Corbusier
柯布西耶和包豪斯

交通流线
• 车库则采用特殊 的组织交通流线的 方法,使得车库和 建筑完美的结合, 使汽车易于停放而 又不会使车流和人 流交叉。
建筑材料 的运用与细部 处理:
萨伏伊别墅几 乎没有任何多余的 装饰——仅用了白 色的粉刷墙面,柯 布西耶说白色是新 鲜、纯粹、简单和 健康的颜色;开敞、 明亮的室内也没有 多余的装饰物。
柯布西耶是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对于 飞机、汽车的崇拜,导致他在建筑、城市规划上 对于机器的仿效。他的大量出版物、发表的大量 论文,为机械美术奠定了基础。
多米诺系统
柯布西耶把追求合理的、明晰的空间秩序,作为近 代住宅的标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他 就创造了建筑的标准件“多米诺系统”,即由钢筋 混凝土的平面的地和天顶,与立柱的支撑构成立体 的构架,这种自由的平面立体组构方案,成为划时 代的里程碑,而且是本世纪国际样式的雏型。 多米诺系统的价值在于,墙从以往的支撑重力 获得解放,可以使空间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这可 以说是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分水岭。勒· 柯布西耶 从个人住宅到集合住宅,以后发展到“为了300百 万人的现代都市”计划,都遵循一个统一的概念, 既所有局部都服从于几何学的简洁的秩序,让人们 生活在充满绿和光的上品空间中。
勒· 柯布西耶是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 师,他对理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 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 一格。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他的建筑并不 能完全符合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有一定 的局限性;但在时代背景下,他是建筑发展 的领军人物,并有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今 天来看依然是极简主义的完美代表。
柯布西耶是混凝土建筑的倡导者。并且力图在建筑表 面保留混凝土本身的材质特征。
矮墙起到庭院界限标示的作用。高及膝盖,对后面的住宅视野 无遮挡,墙外即是莱蒙湖。高墙上开了小窗,墙面爬满藤属植物, 形成半透明的建筑空间。柯布西耶曾著《透明性》一书,说明相关 理论。
第十课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柯布西耶及其作品

柯布西耶--建筑思想
1926年勒•柯布西耶提出了著名的“新建 筑五点”:
1. 底层架空; 2. 屋顶花园; 3. 横向长窗; 4. 自由的平面; 5. 自由的立面。
柯布西耶--“萨伏伊别墅”为新建筑五点的代表
作 (1928-1930) 新建筑的五个特征
(1)底层的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 (3)横向长窗 (4)自由的平面 (5)自由的立面 (2)
模型效果
萨伏伊别墅 (Villa Savoy) 1928---1930
建筑内部处理
几何体的造型
别墅的各种形体都采 用了简单的几何形体,柱 子是简单的圆柱体,窗也 是简单的横向长方形。
光影的变化
萨伏伊别墅虽然外墙光洁, 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 虽然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 杂。
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 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 器。
功能分析
一层
门廊 门厅 车库 斜坡 佣人房 洗衣房
交通分析
一层交通流线图
顺着底层的落地窗一拐, 便到了萨伏伊的主要入口,从 入口进去便是前厅,前厅的右 边是车库,前厅的左边是旋转 楼梯,洗手池方向是厨房和佣 人房间 。
空间拆解(一层)
佣人房
洗衣房
佣人房
佣人房
斜坡 车库
门厅
沿着中央坡道向上走,空间逐步展开,越发明 亮,渐渐升入二层.正对着坡道的是起居室的门。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不再需要墙体承重,建 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门 窗布置更加灵活多变。 各个房间按照功能需求 组织在一起。
别墅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 宽为20米,共三层。
轮廓简单,像一个白 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
新建筑五点的集成者
屋顶花园:屋顶花园则表达了顶层上的风 光丽景, 是对功能之外美的追求和享受
勒.柯布西耶代表作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 勒•柯布西耶
马赛公寓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 征”,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 都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 它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 形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的全 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 引起当时评论界的争论,一些瑞 士、荷兰和瑞典的造访者甚至认 为表面的痕迹是材料本身缺点和 施工技术差所致,但这是柯布西 耶刻意要产生的效果,他试图将 这些“粗鲁的”、“自发的”、 “看似随意的”的处理与室内精细 的细部及现代建造技术并置起来, 在美学上产生强烈对比的感受。 事实上,这些被称为“皱折”、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 勒•柯布西耶
“胎记”的特定词汇,是一段历史阶段的沉积,是历史的痕迹,也是人类发 展过程的缩影,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时光的短暂。
公 用 服 务 层 的 走 廊
马 赛 公 寓 外 墙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 勒•柯布西耶
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 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 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 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 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 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 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 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 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户内生 活像一次海上旅行”,这种思想 贯穿于马赛公寓设计的始终。确 实,生活与旅行有着一些共同点, 都有开始与结束,它们没有拘泥 在明确的事实和具象的事物上, 而是叙述一首诗,讲述一个故事 或一幕话剧,塑造和架构着人类
并没有用豪华的材料,没有 附加的装饰,纯粹由建筑的基本 构成元素及其材料来组织和塑造 丰富的动态空间,这绝不仅仅是 顺应了当时窘迫的经济状况,而更主要是当时重视 功能、强调空间、反对附加装饰的现代建筑设计思 想的反映。
建筑初步 大师分析-勒·柯布西耶及其主要建筑作品全面分析

由一个窄小的门进入一个相对 广阔的空间,使人突然感到开 朗
质感和肌理
混凝土,纯重稳 厚
玻璃,灵动透 亮
加歇别墅
(又称斯坦因住宅)
白色别墅系列之一
总体特点
•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2柱网规则排列 • 3外形呈现箱体,有较强的比例对称性 • 4内部空间不对称,布局具有偏心性 • 5局部运用曲线,最大程度丰富立面 • 6楼梯坡道与多层通透空间的运用 • 7屋顶花园
萨伏依别墅
萨伏伊别墅外景
萨伏伊别墅内景
萨伏伊别墅地段为12英亩,宅基为矩形,长约 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 架起,内有门厅,车库和仆人用房。二层有起居室、 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息空 间。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 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 线形墙体以增加变化。
2 使用新材料,构造上可保护屋顶免于湿气的侵 害,将雨水经由中央集中排水,柯布利用平顶开 辟屋顶花园,借着这种手法,也使得建筑自身更 加迷人。
3 为了呼吁整栋建筑的立方几何造型,势必不能 采用斜坡屋顶,而是采用平屋顶,以保持建筑在 直角形态合适的统一。
概况
• 生活起居室位于三、四层,卧室、卫生间在二层 • 一层打开,提供车库和门廊 • 二层是卧室 • 三层是起居室、餐厅、厨房 • 起居室两层高度,在起居室底层通过一个单跑小楼梯
首先从室外进入室内,是由开放的 室外,到一层后退留出的灰色空间, 再到室内的封闭空间
二维构成手法
立面
三维构成手法
切削与连接
面 的 扭 曲
---旋 转 楼 梯
平面和立面均为矩形,对称的形 状给人均衡,稳定的感觉
使用斜坡使人有空间 的延伸感
世界现代设计史建筑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

郎香教堂 La Chapelle de Ronchamp
混凝土框架结构
,使建筑敦厚而 结实。
“视觉领域的听 觉器件” ——光 线、造型结构上 的冲击以及根据 教堂功能注重听 觉上的庄重感。
郎香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
三.设计来源:
它的自然原型是一个山 洞,新石器时代的石头 和青铜器时代的建筑结 构很可能是创作灵感的 来源。
勒· 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的一个海拔一 千米的山间小镇,它位于法国很近的山脉 中,那个人口只有四万人的小地方,以制 表而闻名于世。柯布西耶毕业于当地的美 术中专学校,当时这家学校受新艺术派影 响很大,老师甚至提出从钟表装饰细工, 向建筑方向转变的建议给他启发。1907年 初勒· 柯布西耶那时还只是一位装饰美术 家已经开始思考建筑和城市特征等问题。 1910年,他受到与他一起工作的建筑大师 彼得· 贝伦斯的影响。然而,对他最大的 影响来自他经常的旅行,同时他还从所从 事的立体油画和着色等工作中得到相当多 的启示。
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 最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 形体。
人物生平
1887 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钟表工人家庭 1902年柯布西耶在都灵国际装饰展上以一 只雕刻手表பைடு நூலகம்奖。 1908~1909 在法国建筑师贝瑞的事务所工 作 1917 定居巴黎,与Ozenfant创始Purism 1920 创办《新精神》杂志,宣扬抽象艺术 1929 在普瓦西设计萨伏伊别墅 1929~1933 设计巴黎救世军收容所和巴黎 大学瑞士学生宿舍 1947~1951 设计完成马赛公寓,体现其未 实施 的规划理想 1950~1955朗香圣母教堂 1951~1965 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设计 1952~1960 法国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 1965 卒于法国
5.勒·柯布西耶(Le_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设计思想
柯布西耶――白色的箱子 设计思想: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纯粹主义,需要所有现存模式的精确数据,抛弃装饰和造型,提出机械美学理论;提出新建筑的
支柱;b.屋顶花园;c.自由平面;d.横向长窗;e.自由的立面。代表作品有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 2、50年代以后:转变为粗野主义和宗教建筑表现主义。代表作品有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 风格综述: 1、模数化设计—这是柯布西耶研究数学、建筑和人体比例的成果。现在这种设计方法广为应用; 2、简单的装饰风格—相对于之前人们常常使用的繁琐复杂的装饰方式而言的,其装饰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 3、纯粹的用色—建筑的外部装饰完全采用白色,这是一个代表新鲜的、纯粹的、简单和健康的颜色。(柯布西耶 4、开放式的室内空间设计; 5、动态的、非传统的空间组织形式—尤其使用螺旋形的楼梯和坡道来组织空间; 6、雕塑化的设计—这是勒•柯布西耶常用的设计手法,这使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种雕塑感。 7、用阳光、空气和绿地体现出建筑作品的幽静、独立。
起居室
起居室
用于采光的大面积的玻璃橱 窗,尽收阳光,同时它面朝 南,对着空中花园敞开。柯布 西耶把卧室安排在别墅的东北 侧和东南侧,而把屋顶平台设 计在西南立面,把起居室和厨 房全部沿着西北立面设置,显 然是依照一种昼夜分明的原则 。而日照和空间流动一直是柯 布西耶设计最先考虑的因素。
室 二层的室内空间很少有移动家 内 具,收纳大都由储藏空间代 空 替,然而这些空间又大多设计 间 在墙壁中,或作为房间之间的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
柯布西耶在早期的多个别墅设
计都使用了屋顶花园概念——
屋
举例说明勒.柯布西耶建筑风格及变化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之一,他对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影响深远。
他的建筑风格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化,下面举例说明他的不同建筑风格及其变化。
1. 早期机械式风格(机械化建筑):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采用了机械式风格,这种风格受到工业化和现代科学的影响。
他使用现代材料如钢和混凝土,并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理念。
例如,他的作品《德·波尔蒂埃别墅》(Villa de Monzie)展示了纯净的几何形状和简洁的线条。
2. 白色立面风格(五点建筑主义):在勒·柯布西耶的职业生涯中期,他提出了著名的五点建筑主义原则,这成为他后来的标志性风格。
这些原则包括pilotis(借鉴建筑的柱子)、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窗户和屋顶花园。
他的作品《罗尚夫人住宅》(Villa Savoye)是五点建筑主义的典型代表,具有简洁的白色立面、悬挑的平台和开放的内部空间。
3. 混凝土主义: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探索了混凝土的潜力,将其作为建筑主要材料。
他的作品《马赛公寓》(Unité d'Habitation)展示了大规模的混凝土建筑,包括垂直花园和多功能空间。
这种风格强调了大规模住宅建筑的社会和功能性需求。
4. 修正主义:在晚年阶段,勒·柯布西耶开始反思他早期的理论和实践,并提出了一些修正。
他关注城市规划和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城市设计原则:高层建筑、花园城市和交通枢纽。
他的作品《印度首都计划》(Plan Voisin)展示了他对大规模城市规划的新思考。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勒·柯布西耶的建筑风格从早期的机械式风格逐渐演变为白色立面风格,然后进一步发展为混凝土主义,并最终涉足城市规划领域并提出修正主义的理论。
这些变化展示了他对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持续探索和创新。
解读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2 3 4 5
设计手法:主要结合新建筑五点。
材料运用:多为清水钢筋混凝土。 立面技巧:多用自由立面,横向长窗。
担社会职责。
勒·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
柯布西耶把追求合理的、明晰的空间秩序,作为近代住宅的标准,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他就创造了建筑的标准件“多米诺系统”,既由于 钢筋混凝土的平面的地和天顶,与立柱的支撑构成立体的构架。 它的价值在于,墙从以往的支撑重力获得解放,可以使空间获得最大限 度的自由。这可以说是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分水岭。勒·柯布西耶从个人 住宅到集合住宅,以后发展到“为了 300 百万人的现代都市”计划,都遵循 一个统一的概念,既所有局部都服从于几何学的简洁的秩序,让人们生活在 充满绿和光的上品空间中。
S
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
新成果。
勒·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 ourth
这个时期柯氏所倡导的绝对功能主义原则中,开始出现个人表现主义特
F
粗野主义
征。粗糙的混凝土模板墙面、巨大的“V,’型或“Y’’型支柱,在很大程
度上不是功能的需求,而是个人审美立场的表现。 混凝土墙面脱模以后不加粉饰,保留了水泥模板粗糙的痕迹,这在日后 不但成为他的设计标志,而且促成了“粗野主义”的发展。 裸露的混凝土制材和雕塑般的建筑特色,令人感到不安的同时,也十分 的可爱和迷人。
的,而是其实内部功能空间的外部体现。
室外 细部
室内 楼梯 坡道
萨 伏 伊 别 墅 细 部
萨伏伊别墅细部
屋顶花园的运用
2·马赛公寓
马赛公寓是 1952 年在法国 马赛市郊建成的一座举世瞩目 的超级公寓住宅,是勒·柯布 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马赛公寓长 165 米,宽 24 米,高56米。地面层是敞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www.hotrybamboo.com/ http://www.hotrybamboo.com/ Le Corbusier Charles Édouard Jeanneret-Gris, más conocido, a partir de la década de 1920,1 como Le Corbusier (La Chaux-de-Fonds,Romandía, Suiza; 6 de octubre de 1887 – Provenza-Alpes-Costa Azul, Francia; 27 de agosto de 1965), fue un teórico de laarquitectura, arquitecto, diseñador y pintor suizo nacionalizado francés. Es considerado uno de los más claros exponentes del Movimiento Moderno en la arquitectura (junto con Frank Lloyd Wright, Oscar Niemeyer, Walter Gropius, Alvar Aalto y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y uno de los arquitectos más influyentes del siglo XX.
Biografía[editar · editar fuente]
Nació en 1887, en la localidad de La Chaux-de-Fonds, en la Suiza francófona con el nombre de 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Gris. A los 29 años se trasladó a París donde adoptó el seudónimo Le Corbusier, variación humorística (ya que evoca a la palabra cuervo) del apellido de su abuelo materno: Lecorbésier. Su padre se dedicaba a lacar cajas de relojes para la industria relojera de su ciudad natal, y su madre fue pianista y profesora de música.
En 1900 Le Corbusier comenzó su aprendizaje como grabador y cincelador en la Escuela de Arte de La Chaux-de-Fonds, en Suiza. Uno de sus profesores, Charles L'Eplattenier, le orientó hacia la pintura y después hacia la arquitectura. En 1905 diseñó su primer edificio, una casa unifamiliar para un miembro de la Escuela de Arte, la Villa Fallet. En los siguientes diez años hizo numerosos edificios, que todavía no llevan su sello característico posterior, y que él mismo no incluyó en el registro posterior de sus obras.
Ya en París, trabajó durante quince meses en el estudio de Auguste Perret, arquitecto pionero en la técnica de construcción en hormigón armado. A continuación viajó a Alemania para estudiar las tendencias arquitectónicas de ese país. Allí trabajó en la oficina de Peter Behrens, donde coincidió con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yWalter Gropius, quienes también trabajaron ahí en esa época, aunque probablemente no a la vez.1 El año 1911 lo dedicó por completo a viajar. Desde Viena fue aRumanía, Turquía, Grecia e Italia y a su regreso fue profesor durante dos años en el departamento de arquitectura y decoración de la Escuela de Arte de París.
En 1922, Le Corbusier comienza a trabajar con su primo Pierre Jeanneret, con el cual mantuvo su asociación hasta 1940, y abren su despacho de arquitectura en la rue de Sèvres en 1924.2 Inicialmente los dos diseñaron casi exclusivamente edificios residenciales. Uno de sus grandes proyectos de estos años, en este caso como urbanista, es su diseño conceptual de una ciudad de tres millones de habitantes, la Ville Contemporaine (Ciudad Contemporánea).3 http://www.hotrybamboo.com/ http://www.hotrybamboo.com/ Casa Curutchet En octubre de 1929 Le Corbusier dictó en Buenos Aires un ciclo de diez conferencias, invitado por la Asociación Amigos del Arte. En este viaje también visitó Río de Janeiro, Asunción, y Montevideo. En referencia a la primera de las ciudades citadas dejó bien clara su percepción de urbanista al expresar: «Buenos Aires es una ciudad que le da la espalda a su río», aludiendo con esto a algo de lo que aún adolece tal ciudad: pese a tener una extendida costa frente al gran estuario del Río de La Plata se ha privilegiado ediliciamente un área que no permite la vista a tal estuario, más aún el acceso al mismo se halla obstaculizado por instalaciones de antiguos puertos, un aeropuerto, tramos ferroviarios a nivel y autopistas. Los temas de estas conferencias son publicados en 1930 en el libro "Precisiones".
La única obra de Le Corbusier en la Argentina es la Casa Curutchet, una vivienda unifamiliar construida en la ciudad de La Plata, capital de la Provincia de Buenos Aires, entre los años 1949 y 1953. En Brasil construirá la embajada de Francia (Brasilia)4 y el Edificio Gustavo Capanema (Río de Janeiro), ambos con la colaboración de arquitectos locales.
Le Corbusier fue un trabajador incansable. Realizó innumerables proyectos, de los cuales muchos nunca llegaron a realizarse, pero que marcaron a generaciones posteriores de arquitectos. http://www.hotrybamboo.com/ http://www.hotrybamboo.com/ Difundió también sus ideas urbanas a través del CIAM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Arquitectura Moderna) uno de cuyos documento es la Carta de Atenas. Sin embargo, fue únicamente en Chandigarh, India, donde pudo hacerlas reali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