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特性参数的绿茶干燥过程在制品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栗香型绿茶炒制技术研究

栗香型绿茶炒制技术研究赵容波1,黄怀生2*1.湘潭县农业农村局,湖南湘潭411228;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摘要:使用槠叶齐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炒青工艺加工栗香型绿茶,对烘二青后的在制叶分别使用常规工艺和改进工艺进行滚炒,对不同滚炒方式的各个工序点取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随着滚炒时间的增加,在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但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其中,温度设置280℃,开启排湿风扇滚炒30min下机,在115℃下提香30min后90℃提香1h可充分固定茶叶香气,所制的栗香绿茶品质最佳。
关键词:绿茶;栗香;炒制工艺Study on Frying Technology ofChestnut-Flavored Green TeaZHAO Rongbo1,HUANG Huaisheng2*1.Xiangta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Xiangtan411228,China;2.Tea Research Institute,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410125,ChinaAbstract:Using the fresh leaves of one bud,two or three leaves of'Zhuyeqi'as materials and adopting the traditional green tea technology,the in-process leaves after baking twice were roasted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and the improved technologies respectively.Th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ach process of different frying methods for qualit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water extract,tea polyphenols,free amino acids and caffeine fluctuated with the time course,without obvious trend.Among them,the best tea quality occurred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set at280℃and the tea was stirfried for30minutes.In the flavoring process,the aroma of green tea could be fully fixed by flavoring at115℃for30minutes and90℃for1hour.Under this technology,the aroma couldbe fully fixed and the quality of chestnut flavor green tea was the best.Keywords:green tea,chestnut flavor,frying technology作者简介:赵容波,男,农艺师,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研究。
茶叶物理特性及吸湿解吸平衡规律研究

茶叶物理特性及吸湿解吸平衡规律研究茶叶是我国特色农业及文化传承的重要经济作物,茶叶的生产加工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茶叶物理特性的研究对制茶工程技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吸湿解吸平衡规律对合理控制茶叶的储藏条件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针对茶叶的物理特性和吸湿解吸特性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其变化规律。
以华农春季绿茶为原料,分别采用103。
恒重法、量筒法、仪器法、注入法、斜面法,研究加工过程中和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主要得出整个加工过程中,绿茶含水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作形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最显著,揉捻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最不显著;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绿茶的容重最大,鲜叶的容重最小;鲜叶的孔隙率最大,揉捻叶的孔隙率最小,在整个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在制品的孔隙率时大时小地在0.696~0.732之间变化;整个加工过程中,休止角与含水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但各加工工序的茶叶在制品的休止角都在50。
-60。
之间变化;加工过程中的茶叶在铝板上的静摩擦角最大,在其他几种茶机材料上的静摩擦角相差不大;在所有的茶机材料上作形之后茶叶的静摩擦角最小;而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主要有: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含水率与揉捻时间呈负相关;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弹性与揉捻时间基本呈线性正相关;而柔软性和塑性都是先增加后减小,25min左右时最小,若着重考虑茶叶外形,则茶叶成形的最佳揉捻时间是25min左右;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孔隙率随揉捻时间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趋势;揉捻过程中茶叶在制品的静摩擦角随着揉捻时间的增长有增大的趋势;对不同的茶机材料,揉捻过程中的茶叶在制品在铜板上的静摩擦角最大,不锈钢板上的最小。
采用静态重量法研究茶叶的吸湿解吸平衡规律主要得出:茶叶的吸湿平衡要7天才能达到而解吸平衡要5天,在0.967的水活度下,所有的茶叶试样在3-4天后发霉,无法得到其平衡含水率;茶叶的平衡含水率随着水活度的升高,有滞后现象;茶叶品种对其平衡含水率(包括吸湿与解吸)的影响不显著,茶叶加工过程中红茶的发酵工序和绿茶的揉捻工序是否会影响茶叶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而影响茶叶的吸湿解吸平衡规律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茶叶的平衡含水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GAB模型比较适合用来描述茶叶的吸湿与解吸平衡含水率。
绿茶吸附特性及单层水分吸附含量研究

2 5℃贮 藏 i 0 d以 达 到 吸 附 平 衡 , 国 标 G / 3 2 2 0 按 B T8 0 - 0 2
《 茶
取样 》 均匀取 各个种类茶 叶样品置 于直径 6 m的培 0i B
机化合物 , 包括含量最多 的茶 多酚 、 味基 质氨基酸等 , 呈 它们
的 分 子结 构 中都 含 有 大 量 的 极 性 基 团 , 些 极 性 基 团 与 水 分 这 子 通 过氢 键 以及 静 电力 等 相 互 作 用 , 而 决 定 了 绿 茶 对 水 分 从 的吸附含量。 绿茶 样 品所 处 在 的 环 境 水 活 度 越 大 , 内 含 基 质 所 能 够 其 结合 的水 越 多 , 以样 品 中 的水 分 含 量 越 高 。 由 于 食 品 的 微 所 生物 繁殖 和化 学 反 应 的 发 生均 是 需 要 一 定 的 水 活 度 才 能够 进
吸 附存 在 一 个 单层 水 分 含 量 , 于 该 水 分 含 量 的 干 燥 食 品 具 处 有 最 佳 的 稳 定性 , 研 究 对 绿 茶 的 吸 附 特 性 及 单 层 水 分 含 量 本 m 进 行 了初 步 的探 讨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8 0 -2 0 ( 34 0 2 茶 (
间的数学关系用 G B方 程可以更好地 描述 , A 并得到相应 的单层水分含量 。
关 键 词 : 茶 ; 附 特 性 ; 型 ;单 层 水 分 含 量 绿 吸 模 中图 分 类 号 : S0 . T 2 16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10 (0 1 0 —05 — 3 10 3 2 2 1 ) 1 3 1 0 1 。 定 样 品 质 量 的 变 化 , 品 水 分 含 量 根 据 国标 G / 0d测 样 BT
不同干燥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不同干燥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徐建国;徐刚;顾震;张森旺【摘要】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优化生产过程,本文研究了热泵干燥、热风干燥、热泵-热风联合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重点比较、讨论了3种干燥方法对绿茶有效(营养成分)茶多酚、维生素C、叶绿素含量以及成品绿茶外形、汤色、香气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干燥过程显著影响绿茶叶绿素、茶多酚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p≤0.05)。
低温55℃热风干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茶多酚总量;热泵干燥、低温55℃热风干燥以及联合干燥可以高保留维生素C含量,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泵-热风联合干燥与75℃热风干燥绿茶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从成品绿茶感官品质来看,40℃热泵干燥绿茶外形灰绿,香气低且带青气;高温95℃热风干燥绿茶外形紧结、颜色呈墨绿色,香气持久,符合传统绿茶品质特征;联合干燥绿茶的外形、色泽、汤色比传统热风干燥工艺有明显改善,香气、滋味比单一热泵干燥明显提高。
【期刊名称】《生物化工》【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绿茶;干燥;绿茶品质;联合干燥【作者】徐建国;徐刚;顾震;张森旺【作者单位】江西省科学院食品工程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2.51茶叶是世界上消费最为广泛的饮料之一。
根据发酵程度差异,茶叶分为不发酵茶(绿茶)、部分发酵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以及发酵茶(黑茶、红茶等)。
我国是第一大绿茶出口国,绿茶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80%以上[1]。
干燥是绿茶初制的关键工序,这个过程可以促使绿茶发生各种程度的生化变化,形成茶叶不同感官品质,同时能够将绿茶的含水率降至不易发生质变的要求,以便贮存[2]。
目前,我国绿茶干燥通常采用热风干燥,其优点是投资少、能耗低、产量高、物料易于装卸;不足之处是茶叶在热风烘干过程中高强度的湿热作用,使茶叶中的叶绿素大幅度降解。
揉捻过程中茶叶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

揉捻过程中茶叶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作者:张哲,牛智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3期张哲,牛智有(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武汉430070)摘要:为研究揉捻过程中茶叶含水率、柔软性、弹塑性及孔隙率等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华农绿茶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杀青并回潮之后进行揉捻加工,分别采用103℃恒重法、质构仪法、仪器法对以上几个茶叶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含水率与揉捻时间呈负相关,Y=-0.0327x+46.421,决定系数r2=0.959;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弹性与揉捻时间基本呈线性正相关,Y=0.1342x+12.92,决定系数r2=0.956;而柔软性和塑性都是先增加后减小,25min左右时最小,若着重考虑茶叶外形,则茶叶成形的最佳揉捻时间是25min左右;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孔隙率随揉捻时间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趋势,两者的关系可以用Y=0.0006x3-0.021 5 x2-0.057x+69.86来表示,决定系数r2=0.964。
关键词:茶叶;柔软性;弹性;塑性;孔隙率中图分类号:S571.1;TS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3-2767-04The Variation Law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a in the Rolling Process ZHANGZhe,NIUZhi-you(CollegeofEngineering&Technology,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Abstract:Toinvestigatethe variation law ofteamoisturecontent,flexibility,elasticity,plasticityandporosityinrollingprosess, u singHuanonggreentealeafasrawmaterial,the above physicalpropertiesweredeterminedby103° constantweightmethod,textureanalyzermethedandapparatusmethod.Theresultsshowed thatthemoisturecontentofteawasnegativelycorrelatedwiththerollingtimeinrollingprocess, Y=-0.0327x+46.421,r2=0.959.Theteaelasticityandrollingtimeshowedapositivelinearcorrelation, Y=0.1342x+12.92,r2=0.956.Theteaflexibilityandplasticitywerefirstly increased andthendecreased intherollingtime;andthebestrollingtimeforteaformingwas about 25min.Theteaporosityandrollingtimepresentedaparabolictrend, Y=0.0006x3-0.0215x2-0.057x+69.86,r2=0.964.Keywords:tea;flexibility;elasticity;plasticity;porosity揉捻是茶叶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工序,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搓揉挤压,使之卷紧条索;同时适当破坏组织细胞,挤出茶汁,利于冲泡;另外,茶汁与空气接触促进化学变化和茶叶色味的形成,因此茶叶的色、香、味、形都与揉捻作用密切相关,而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物理特性直接影响茶叶的揉捻质量。
茶叶水分测定国标

茶叶水分测定国标
摘要:
1.茶叶水分测定国标的概述
2.茶叶水分测定的必要性
3.茶叶水分测定的方法
4.茶叶水分测定国标的意义
正文:
1.茶叶水分测定国标的概述
茶叶水分测定国标,是我国对于茶叶中水分含量测定的一项国家标准。
茶叶中的水分含量是影响茶叶品质、保存和加工的重要因素,因此,测定茶叶中的水分含量,不仅对于茶叶的生产和加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茶叶贸易和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
2.茶叶水分测定的必要性
茶叶中的水分含量不仅影响茶叶的品质,也会影响茶叶的保存。
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茶叶霉变、变质,而过低的水分含量则会使茶叶干燥、硬化。
因此,准确测定茶叶中的水分含量,对于茶叶的生产、保存和贸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茶叶水分测定的方法
目前,我国采用的茶叶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烘干法,另一种是红外法。
烘干法是通过加热茶叶,使其中的水分蒸发,然后根据茶叶的重量变化来测定水分含量。
红外法则是通过红外测温仪来测定茶叶表面的温度,从而推算出茶叶中的水分含量。
4.茶叶水分测定国标的意义
茶叶水分测定国标的制定,对于规范茶叶生产、保障茶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标可以统一茶叶水分测定的方法,避免因方法不同而导致的误差。
其次,国标可以设定合理的水分含量范围,指导茶叶的生产和保存。
丹参叶绿茶的保质干燥技术研究

丹 参是 我 国传 统 医药 学 中应 用 最 早而 且最 广 泛 的药物 之 一 , 也 是采 用现代 医 学方 法进 行研
胞 凋亡进 行 了研 究 ,结果表 明,经 白花 丹 参 叶制
剂预处理后 的小 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梗死灶 明显
减 小 ,凋亡细 胞减 少 。丹参 叶还 含有 丰 富的微 量 元素 , 其 在调节 人 体生命 活 动和 疾病 的发 生 、发
9 0 ℃,热 烫 时间为 1 . 5 mi n 。
冷 冻 干燥 可 以分 为三个 阶段 , 依 次是 预冻 阶 段 、升华 阶段 和解 析 阶段 。 ( 1 )预 冻工 艺条件 的确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冻 温度 必须 低 于共 晶点温 度 , 本 文采 用 的 共 晶点 的 电阻法测 定 。 为 了研 究 厚度对 冻 干 时间 的影 响 ,采 用3 、6 、9 层3 种不 同厚度 的丹 参 叶进 行干 燥 , 然 后对 结 果进 行分析 以确 定冷 冻 干燥 时
丹参 叶铺 放 的厚度 。
丹 酚酸 B 标 样 ,购 买于 中 国药 品生物 制 品检
定 所 ;乙睛 、甲醇均 为 国药集 团化学试 剂 有 限公
司 ,均为色 谱 纯 ,其他 试剂 均 为分 析纯 。
高功 率数 控超 声波 清洗 器 ( KQ一 2 0 0 K DB型 ,
昆山市超 声 仪器 有 限公 司 ) ;高 效液 相色 谱仪 型
叶加 工 “ 丹参 叶 小豆腐 ”小 吃产 品 ,用于 治疗 心
进行 了研 究 。根据 干 燥过程 中丹 酚酸 B 和 叶绿 素 含量 的变 化 曲线 ,确定 最佳 干燥 工 艺参数 。 力求
最大 限度 地保 留丹 参鲜 叶 中的天 然活 性成 分 , 为
食品工程干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干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干燥设备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分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临界含水量、恒速阶段干燥速率等。
4. 学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评估干燥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干燥是食品加工中常见的过程,旨在去除食品中的水分,以延长其保质期,改善其质地和口感。
干燥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预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1. 预干燥阶段:食品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干燥速率较慢。
2. 恒速干燥阶段:食品内部水分开始蒸发,干燥速率达到最大值。
3. 降速干燥阶段:食品内部水分逐渐减少,干燥速率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
干燥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食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干燥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 干燥箱- 温湿度计- 天平- 烘箱- 数据采集器2. 实验材料:- 食品样品(如苹果片、葡萄干等)- 水分活性测定仪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食品样品切成均匀的薄片,称取一定质量,记录初始水分含量。
2. 实验设置:将样品放入干燥箱,设置干燥温度和湿度,启动干燥程序。
3.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定时称取样品质量,测量样品的干燥速率。
4. 数据分析:绘制干燥速率曲线,计算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燥速率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干燥速率曲线,分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2. 恒速阶段干燥速率:在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干燥速率约为1-2g/h。
3. 临界含水量:临界含水量是食品开始发生质变的临界水分含量,实验中测得的临界含水量约为10%。
4. 干燥效果评估:根据实验数据,评估干燥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进行了食品干燥实验,掌握了干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通过实验,测定了干燥速率曲线,分析了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2期 2014年3月 中国农机化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hural Mechanization V0l_35 No.2
Mar. 2014
DOI:10.13733/j.jeam.issn.2095-5553.2014.02.023 基于电特性参数的绿茶干燥过程 在制品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术
刘飞 r,叶阳 ,董春旺 ,朱宏凯2 7张坚强2 7杨坚 (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400715;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 摘要:含水量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干燥过程中将直接影响茶叶特有色、香、味、形等品质形成。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电特性参数的茶叶含水量的检测方法.对不同频率下电特性参数值与在制品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 建立含水量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决定系数分别达0.9534、0.9628、0.958,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干燥;电特性参数;含水量;相关性分析;快速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2014)02-0094—5
刘飞,叶阳,董春旺,朱宏凯,张坚强,杨坚.基于电特性参数的绿茶干燥过程在制品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4,35(2):94 ̄98 Liu Fei,Zhang Jianqiang Dong Chunwang,Zhu Hongkai,Ye Yang,Yang Jian.Research on moisture content change rule of WIP dur— ing the green tea drying process with electrical parameters【J】.Journal of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2014,35(2):94—98
0 引言 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干燥是茶叶散失水分的主要加工过程.水分散 失的同时.伴随香气、滋味物质的产生从而形成茶 叶特有色、香、昧、形等品质 目前,茶叶含水量 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常压恒温烘干法f即103oC恒重 法和120 ̄C快速烘干法1.另有时间预测法ll_、排气湿 度检测法[21、近红外反射测量法 、低场核磁共振检 测法【4l等.但这些检测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操作 繁琐、耗时较长、反馈延时等缺点。为了提高生产 效率,实现茶叶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加工, 茶叶含水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已成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特性检测技术是利用待测物质电磁特性变化建立 与内含成分的内在联系而实现食品质量尤其是水分检测 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阿 目前.电特性 参数在果蔬、谷物等农产品品质成分及质量监测方面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对茶叶的应用研究较少[12-16]且 对加工过程中在制品含水量检测的应用未见报道 因此.本实验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烘青 绿茶干燥过程中在制品电特性参数与其含水量的内在 联系.建立电特性参数对含水量的预测模型,达到茶 叶含水量快速无损检测目的.进一步为茶叶加工实现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取样 湘妃翠品种(一芽--"t1,于2013年6月采自中国 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试验茶场 茶叶采收后及 时摊放.当含水量降至68%~70%时进行微波杀青处 理,杀青温度130 ̄C、杀青时间90s,杀青叶立即摊凉 至室温后进行揉捻.揉捻叶经毛火f120 ̄C)一摊凉 (30min)一足火(90 ̄C1热风干燥处理。 揉捻叶进入干燥工序后。从开始至结束全程中不 定时随机取样.每次取样约30g.实验过程中共抽取 不同含水量的样品94份.冷却至室温后密封保存.检 测备用 1.2仪器与设备 DXWS~5E茶叶微波杀青干燥设备.宜兴市鼎新 微波设备有限公司:6CR--40型揉捻机.浙江绿峰机 械有限公司:6CHM--901型电式碧螺春烘干机,浙江 省富阳茶叶机械总厂:TH2816B型LCR数字电桥,同 惠电子有限公司:PL202一L电子天平.梅特勒一托利 多仪器(上海1有限公司;DHG一9l23A型电热恒温鼓 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收稿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修回日期:2013年l1月13日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 1BADO1B03—1);浙江省茶产业联盟专项 第一作者:刘飞,男,1988年生,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制茶工程与贸易。E-mail:lferswu@163.con 通讯作者:杨坚,男,1955年生,四川宜宾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制茶工程与贸易及特产加工。E—mail:jianyang@swu.edu.cn 第2期 刘飞等:基于电特性参数的绿茶干燥过程在制品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1.3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在制品含水量测定 含水量测定方法参照GBFF 8304--2002《茶水分 测定》标准 1_3.2在制品电特性参数测定 电特性参数采用平行板电极法进行测试.测试电 压为1V.测试频率为1~200kHz范围内的11个典型 频率lkHz、2kHz、3kHz、4kHz、6kHz、8kHz、 10kHz、50kHz、100kHz 150kHz、200kHz 测定电特性参数分别为:并联等效电容(Cp)、串 联等效电容f )、并联等效电感 )、串联等效电感 s)、品质因子(Q)、损耗因子( 、相位角角度( 、 相位角弧度㈤、复阻抗 、电阻 )、电抗 。 1.3.3在制品含水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实验数据采用SAS9.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经逐步 回归分析建立电特性参数与含水量的预测模型
2结果与分析 2.1 干燥过程中在制品电特性参数的变化 图l~图4为在制品在测试频率下电特性参数随含 水量的变化曲线 由图1可知,在制品的并联等效电容 值随频 率升高呈降低变化趋势且在较高含水量时 值区分 度好;在同一频率下,Cp值随含水量降低而减小且频 率越低减小趋势越明显 由图2可知.在制品的复阻抗Z值随频率升高呈 降低变化趋势且在较低含水量时Z值区分度较好:在 同一频率下.Z值随含水量降低而增加且频率越低增 加趋势越明显 由图3可知.在制品的损耗因子D值随含水量降 低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较低频率下.D值减小 幅度由慢到快且在含水量为25%和15%左右时为变化 界点:在较高频率下.D值呈线性降低。
0 5 l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含水最(%)
图1不同频率下茶叶并联等效电容 的变化曲线 Fig.1 Effect of equivalent parallel capacitance of tea at various electrical frequencies
O 5 l0 l5 2O 25 3O 35 4O 45 5O 55 6O 65 含水量(%)
图2不同频率下茶叶复阻抗Z的变化曲线 Fig.2 Effect of complex impedance Z of tea at VariOUS electrical frequencies
Q 4・
圈j・ 犍2. 1. O. 0 5 l0 15 20 25 3O 35 40 45 5O 55 6O 65 含水簧(%)
——lkHz 一一一一一 2kHz 一…… 3kHz ’ 。’‘。’’’4kHz’。 ’‘ 。 ’6kHz 。 。 ‘ 一8kHZ ——lOkHz——50kHz——1OOkHz ——l50kHz一200kHz
图3不同频率下茶叶耗损因子D的变化曲线 Fig.3 Effect of loss factor D of tea at various electrical frequencies
含水蹬(%) 0 IO 20 30 40 5O 60 7O O :墼一10 饕 20 3O 40
.5O 60 70 -8O 9O
.1OO 图4不l司频率下茶叶相位角0的变化曲线 F培4 Effect ofphase angle 0 oftea at various electrical frequencies
由图4可知.同一含水量下,在制品的相位角角度 0值随频率升高而增加:同一频率下.0值随含水量降 低而增加 在较低频率下.0值增加幅度由慢到快且在 25%左右为变化界点.在较高频率下,0值呈线性增加。 2.2干燥过程中在制品电特性参数与含水量的相关性 及回归分析 图5为所抽取的94份样品电特性参数对应样品含 水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其中随机选取70份样品用于电 特性参数与含水量多元逐步回归(表1所示1,剩余24 份样品用于回归预测诊断
O O O O 0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0 O O O O 0 O O O O O 0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0 9 8 7 6 5 4 3 2 l —a 一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4拒 1.0 o-s O。6 0.4 O.2 O.O .0.2 .0。4 一O.6 .0.8 -1.O 图5不同频率下茶叶含水量与各电特性参数的相关性 Fig.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moisture content and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tea at various electrical frequencies
表1不同频率下茶叶含水量与电特性参数回归分析 Tab.1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moisture content and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tea at various electrical frequencies
图5表明,干燥过程中在制品的 、D、 、L 、 、0、Or、 值与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在所选取的 11个频率下,C D、0、Or与含水量的相关系数均达 到0.85以上;随着频率的升高,0、 及 值与含水量 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Q、Z、R值与含水量呈负相关 关系.随着频率的升高.Z值与含水量的相关系数逐 渐增大且在50kHz后趋于稳定;Q值、R值总体呈先 减小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分别在l0kHz、lo0kHz时趋 于稳定。 由表l可知.所建立的电特性参数与含水量回归 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0.0011且决定系数均达 0.90以上.其中相关系数达0.95以上的测试频率分别 为4kHz、50kHz、100kHz,以该3种频率为测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