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第四课时
滕王阁序第四课时

3.有怀投笔怀:心思。
4.奉晨昏于万里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邻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
7.兰亭已矣已:过去。
8.奉承恩于伟饯于:在。
9.是所望于群公是:这。于:对。
10.敢竭鄙怀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滕王阁序》第四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反复诵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领悟作者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学习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学习重点】文中的作者人生的感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借助自主学习指导、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文章第四、五段。
2、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一、课前检测(5分钟)
1、字音
四、【探究思考】(8分钟)
1、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
2、骈文十分讲求语言形式美,基本上由对偶句构成,四六句式,多用典故,词彩华美,音韵和谐。本文有凌云之气,言随意遣,如泉源之涌。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好的骈句,体味其艺术效果,说说为什么好。
仿写一两联:
五、本段文言知识集锦
【自主学习指导】
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介:个
文言知识集锦包括:
重点词语的拼音、重要词的字形、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名式、重点句子的翻译、名句背诵鉴赏等。
附: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遄 睢 睇眄阍 舛 赊 涸 溟 酌
《滕王阁序》教案(通用8篇)

《滕王阁序》教案《滕王阁序》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滕王阁序》教案篇1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学习重点:1、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特别是句读的切分。
2、认真朗读,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难点: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方法:朗读法,讲解法教具学具:Ic课件讲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叙事是哪一段?概括大意。
2、写景是哪几段?概括大意。
3、抒情是哪几段?抒发了什么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二、学习新课。
1、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
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唐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
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
应试之日,到禁卫禁场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的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
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
王勃非常聪明,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领教。
”这几句话听者颇觉顺耳。
主考官这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
”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滕王阁序第四课时精品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 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 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 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 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 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 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 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 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 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我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 结识各位名士。(接:结交)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叨:惭 愧地承受,表示自谦)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受到阎公的接待)十分高兴,好像登上 龙门一样。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 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
D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 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 呢?
滕王阁序第四课时

第五课滕王阁序(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根据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第六段到第七段的大意;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能够翻译重点语句;能够背诵和默写名句;掌握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技巧;理解典故的作用。
3、了解滕王阁壮美的景色,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 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情感。
难点:掌握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技巧。
【解决方式】1. 朗读、翻译、鉴赏、讨论、点拨2.学案导学:通过查找工具书和课下注解,扫清文字障碍。
【课前检测】1、二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2、对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自主学习】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有活用的说出用法。
1)一介书生介:2)等终军之弱冠等:弱冠:3)有怀投笔怀:4)奉晨昏于万里奉:5)接孟氏之芳邻接:【合作探究】结合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其中第四题为选做题,供有能力的学生练习)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有怀投笔,慕宗悫(qu â)之长风。
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2、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âi),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3、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4、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滕王阁序》教案 4篇

《滕王阁序》教案4【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的实词、典故和文化常识,学写简单的对联。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悟,理解景与情、“事”与情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咏语句,体会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蕴含的真挚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强不息”的情感,传承中华精神。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蕴含在其中的情志。
【教学难点】通过赏读品味语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真挚情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米兰﹒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设计意图】抒情、激疑导入,为接下来梳理文章内容和品读情志作铺垫,也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主问题。
二、随文解词,由“题”入“事”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1段:洪府叙写洪州的地理和参加宴会的人员。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阁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
第4、5段:饯描写宴饮场面和触发的复杂情感。
第6、7段:别序叙写遭际、行程,写序和诗留别。
小结:简明的语言概括《滕王阁序》的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重点字词、典故、文化常识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也为课下文言知识积累作点拨;提升学生根据标题,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景”明“情”、缘“事”明“志”)打基础。
三、品读鉴赏,缘“景”明“情”1、读一读: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的语句。
感官:视觉、听觉(心理、想象)色彩:清、紫、翠、丹……空间分布:上下、远近2、重点品读:品读、解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烟光、暮、紫——优美、清寒、易逝品读、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优美动人,浑然天成——喜悦而含有伤感3、知人论世王勃的遭际:得意和失意——“兴尽悲来”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品读王勃写景的精妙,感知骈文的句式和诵读特点,通过解析和鉴赏,体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关系的思维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验证文章的情感,巩固“文史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读情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事”明“志”)作铺垫。
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第四课时) 教案

接孟氏之芳邻
胜地不常,
盛宴难再兰亭已矣
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
2、成语积累:
萍水相逢: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桑榆暮景:
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投笔从戎:
达人知命:
涸辙之鲋:
学生自学
疏通分析
展示交流
学习第6、7段
分析第6、7段
①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②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③作者写杨意、钟子期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④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⑤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⑥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新新学案等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新课
导入
背诵2、3段
检查2、3段背诵
学本课学习目标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疏通6、7段文意
疏通6、7段文意
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1、重点字词:
一介书生
等终军之弱冠
单元(章节)课题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本节课题
《滕王阁序》第四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5 滕王阁序第四课时

•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 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讨论:怎样看待王勃的思想感情?
联系际遇。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 ”)现实的控诉和揭露。既表现出嗟悲叹 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又表示自己 壮怀白首不移。 失意的悲哀——对时代的抨击; 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
• 3、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的凄凉的 句子是哪句?
•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4、作者写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
• 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第七段: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唉!美好的景致不能常存,盛 ➢大的宴会也难再遇,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集会的雅兴已经过去,金 谷园林的楼阁已成废墟。
• 这里含有对阎公的赞美。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如果遇不到杨得意的推荐, 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作为自 己惋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既然已遇见了钟子期,奏起 那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何愧?
• 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 杨意:杨得意的省称。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 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 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 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 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 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 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 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
•
• 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 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 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 能猜到。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9篇)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滕王阁序》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这一段哪里写“乐”? 哪里写“悲”?“悲”从何来?
为何而乐?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
贤主、嘉宾
为何而悲?
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 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
2、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目吴会于云间
第四段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怀远俯视,胸襟舒畅,兴致飘逸,急速飞扬。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萧管奏鸣忽高忽低,引来清风阵阵,歌声悠扬柔美,遏止了白云运 行。 1、参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盛宴堪比睢园中的竹林聚会,酒兴可以压倒陶渊明; 会人员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和宴会 雅情恰似邺水畔的建安才子,文采能够超过谢灵运 。 盛况 四美具,二难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备,明睿坦诚的主人嘉宾聚集在
典故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朱华冒绿池”。朱
华,字面是红色的花。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临川,
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
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
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
典故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遥望京
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
般虚无。
这个典故流露作者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地势偏远而南方大海幽深,天柱很高而北极星辰遥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关山万里,难以逾越,谁来同情迷路游子?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相见,回朝为官谁知在哪一年? 典故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 国君或朝廷。与下句“宣室”都是暗指当朝皇上。贾谊贬谪长沙四 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 这两个典故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 帝。
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俗成语“梁
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
(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滕 王 阁 第 序
四 课 时
第四至五段 遄飞 chuán 睢 suī 邺 yè 睇眄 dìmiǎn
1.所赖君子见机 2.屈贾谊于长沙 3.窜梁鸿于海曲
ng 南溟 mí 阍 hūn 舛 chuǎn 樽 zūn 赊 shē 迥 jiŏng
通“几”,预兆 使动,使· · · · · · 屈居 使动,使· · · · · · 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具有很高的文采。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极目远眺那无边的长空,尽情游乐在短暂的假日。 2.由参加宴会引发人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生感慨: 苍天高远,大地辽阔,更觉得宇宙浩渺无垠; 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命运多舛,勉励自己 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 兴致消尽,悲哀涌来,认识到盛与衰自有定数。 志节。(重点语段之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二) 西望长安远在夕阳之下,东看吴郡会稽隐现在云雾之间。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李白《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 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
一起。
典故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
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园,后人称为梁园。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
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
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
流水浮萍,偶然相逢,全是他乡陌生之人。
典故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 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 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所谓 通过宇宙的广阔渺远,来衬托人生的短暂。
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