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观后感学生
优秀范文: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感

优秀范文: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感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五四青年节期间人民英雄纪念碑——西柏坡。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我们党的历史悠久、丰富而又庄重的地方。
在这次参观学习中,我深受震撼和启发,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西柏坡地区的环境令人敬畏。
整个地区草木茂盛,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站在纪念碑前,我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不禁深思: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怀揣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次,西柏坡地区的历史厚重,充满了革命的记忆。
纪念碑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革命先烈们的名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
站在这些英勇牺牲的英灵面前,我倍感敬佩和崇敬。
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和学习。
同时,红色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西柏坡地区的农民也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他们通过发展农家乐、红色旅游等项目,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生活质量。
这充分说明了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经济创收的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红色旅游,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说来,西柏坡的参观学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触动和启示。
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光荣性,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牢记革命先烈的嘱托,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红色旅游,将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传承下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观西柏坡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参观西柏坡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参观西柏坡的心得体会篇1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历史时期。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艰辛和曲折,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经验。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柏坡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这里的建筑和景观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
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柏坡人民对于革命历史的珍视和尊重,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历史的重要性。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经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艰辛和曲折,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在参观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柏坡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这里的居民都非常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柏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艰辛和曲折。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艰辛和曲折,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总之,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艰辛和曲折,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经验。
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柏坡人民的热情和友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我相信,这次参观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观西柏坡的心得体会篇2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基地,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
参观西柏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坚定,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柏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参观西柏坡观后感三篇

参观西柏坡观后感三篇参观西柏坡后,你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了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参观西柏坡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参观西柏坡观后感篇一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
这个不起眼的村落,在那叱咤风云、瞬息变迁的战争岁月,一下成为全国和世界瞩目的地方。
在那之前,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雪雨,太行山下的这个小村庄始终在默默无闻中沿袭着农耕的纯朴生活。
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中国革命,使这片沉寂的土地卷起了滚滚热浪,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演出了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身着粗布军衣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如今传遍大江南北,警示着六千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的“两个务必”,就是在这里响亮地发出的。
当前,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从国内来看,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
时代的挑战、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责任、人民的厚望,容不得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
正是站在掌握和运用执政规律的战略高度,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充分显示出我们党站在继往开来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全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坚强决心和实际行动。
我们在这里看到,处在历史转折关头,谨慎的领袖们敏锐意识到健康的党内生活,将是永远保持党组织战斗力和革命事业兴旺的“孵化器”。
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的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
这在党内腐败现象严重的今天,这些看似平易却饱含深情的历史叮咛,再次显示出了它的深邃和凝重!离开了西柏坡,我们陷入了沉思。
关于西柏坡参观的学习心得体会3篇

关于西柏坡参观的学习心得体会关于西柏坡参观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我非常幸运地有机会参观了西柏坡,这是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和革命圣地。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思想和卓越领导能力,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学习心得。
首先,西柏坡深深地印证了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的信条。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主席为人民群众付出的事例,比如主席曾经积极倡导农民合作社,推动土地改革,为农民解放和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这激励我要学习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了实现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
其次,西柏坡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主席对于团结和领导的重要性。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主席思想的集中体现和落实,以及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领导和对党员干部的要求。
这告诉我,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同时也要善于团结和发挥团队的力量。
最后,西柏坡还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主席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主席在长征中和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这是他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这激励我要学习主席的奋斗精神,勇于接受挑战,永不言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总之,参观西柏坡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这让我更加理解了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为我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很多启示。
我将永远怀着对主席的敬意和崇敬,不断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于西柏坡参观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西点执行力培训对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是非常有用和有益的。
通过参加这个培训,我学到了一些关于执行力的重要原则和技巧,这些对我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意识到执行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任务和目标,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力,很难将这些任务全面且高效地完成。
通过西点执行力培训,我了解到执行力是一种习惯,需要不断地培养和训练。
具体来说,我学会了设置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优秀范文: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感3篇

优秀范文: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感 (2)优秀范文: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感 (2)精选3篇(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五四青年节期间人民英雄纪念碑——西柏坡。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我们党的历史悠久、丰富而又庄重的地方。
在这次参观学习中,我深受震撼和启发,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西柏坡地区的环境令人敬畏。
整个地区草木茂盛,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站在纪念碑前,我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不禁深思: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怀揣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次,西柏坡地区的历史厚重,充满了革命的记忆。
纪念碑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革命先烈们的名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
站在这些英勇牺牲的英灵面前,我倍感敬佩和崇敬。
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和学习。
同时,红色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西柏坡地区的农民也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他们通过发展农家乐、红色旅游等项目,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生活质量。
这充分说明了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经济创收的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红色旅游,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说来,西柏坡的参观学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触动和启示。
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光荣性,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牢记革命先烈的嘱托,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红色旅游,将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传承下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优秀范文: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感 (2)精选3篇(二)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中国革命的摇篮——西柏坡。
这次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西柏坡观后感5篇600字

西柏坡观后感5篇600字西柏坡的历史让人感动,西柏坡的精神催人奋进。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西柏坡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柏坡观后感1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我有幸参观了西柏坡。
在西柏坡,我瞻仰了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旧居,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重温了入党誓词,感触极深。
在那样一个条件落后,交通不畅的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却能运筹帷幄,指挥千里之外的人民军队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从而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为当时党的领导者们坚苦的物质生活条件而震撼,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发枪,不发炮,只是发电报”就赢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大智慧而折服,同时深感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为自己生活在当下和谐年代而庆幸。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被称之为西柏坡精神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执政,执政为了人民。
要把人民的利益代表好,就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政不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也就是一种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则是一种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使命意识。
从本质上讲,西柏坡精神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西柏坡观后感2《西柏坡》这个电影里的角色有:枣花、大金瓜等,还有核桃。
他勇敢、坚强、聪明,他有那种为革命而牺牲的伟大精神。
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顺毛驴、小鸡一凤、狗獾阿欢。
西柏坡观后感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观后感-西柏坡观后感西柏坡是革命圣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西柏坡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更多资讯尽在!西柏坡观后感(一)在绵亘千里的太行山东麓,有一个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这里曾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让解放区的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里还召开了我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里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
这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小山村就是革命圣地—西柏坡。
一路风尘仆仆,在经过近七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抬眼望西柏坡满眼青翠,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进入这里,人们立刻感受到一种返回精神家园的亲切和熟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浮躁的美。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革命伟人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西柏坡观后感这些富有华北特色的平顶房,又矮又小,外墙抹着一层白灰,屋里都只上了一层黄泥。
家家户户木板门,“井”字型的方格窗,没有一点雕饰,屋地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的,时间长了就有些坑坑洼洼。
正是在这些普通甚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我们的革命领导人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
这里有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故事,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1991年9月,江泽东同志来了,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来了。
他们在西柏坡参观学习,并发表讲话,他们与西柏坡心心相印。
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国人民宝贵的、独特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西柏坡观后感范文5篇500字

西柏坡观后感范文5篇500字西柏坡是革命的摇篮、是中国**的根据地,那里是一向被人们敬仰的地方.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西柏坡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柏坡观后感1来到中轻不久我就有幸参加团员活动,随公司驱车六个小时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这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被称之为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的根本宗旨,展示了**人的政治本色。
它要求中国**人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执政,执政为了人民。
要把人民的利益代表好,就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政不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也就是一种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则是一种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使命意识。
从本质上讲,西柏坡精神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总结中国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的深刻反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历史的经验证明,在困难的时期,中国**正是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得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客观的现实表明,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柏坡观后感gaoyuman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一来到这里就感到这里有一种精神有一种信念,不同与其他地方。
4月29日,在海洋所老师和师兄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圣地。
这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正是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内涵丰富。
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是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
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
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有助于我党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受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
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这是一种穿越时空、代代相传的不朽精神。
一张张展板、一件件文物,把千万名观众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让“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深深植根心间。
这是一次薪火相传的思想接力。
西柏坡精神这支熊熊不熄的思想火炬,穿过历史的云烟,照亮了新世纪中国人的壮丽征程。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内容。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昨天再次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的伟大。
在西柏坡精神纪念馆前,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里,我想得很多,但有一点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
” 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
这样人生的境界才会开阔,对物质的追求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也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
“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和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坚信,现在人们观看到的热情,不会是当下的历史情景剧,而是用心灵来感受这永远不会衰竭的精神和新年。
现在,我们在克服种种困难热火朝天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庸置疑,我们更需要西柏坡精神,通过观看这次展览,“两个务必”历史的嘱咐将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的更加清晰。
西柏坡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观念,涉及到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弘扬“西柏坡精神”,起到一个内在约束作用。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从心底里信奉这样的价值观。
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只有为人谦虚,处事谨慎,才能在一个团队中不断加强凝聚力,而艰苦奋斗是做任何事业的基础,特别是在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
在新形势下,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制度,起到外在约束的作用,要深刻理解这两个字。
从外部的强制性来约束我们不能腐败,只能按照我们党员的标准和条件来实现廉洁奉公。
而对于个人而言,制度首先是一种习惯上,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即是对自己进行一项基础的制度建设,所谓的个人的职业化进程正是如此。
从宏观上,现在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让百姓灰心,但我们伟大的党正在大力抓紧解决,因为这些问题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不相融。
我们提倡“两个务必”的作风,即是提醒全体党员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但,提倡并不等于能够解决,所以,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
我们知道,历史因为细节而真实,我认为,参观展览一大好处在于能从细节处感知历史,这些活生生的历史比从纸面荧屏上得到的更鲜活。
新中国的历史从这里产生,几双布鞋,笔墨纸砚,西柏坡会议的桌椅,这些细节都在深刻的提醒我们,这些展品曾经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奋斗历程的精神凝结。
不惟如此,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复活与重兴。
接下来我就一一介绍一下1 西柏坡精神的特质和内涵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大转折期所培育、形成的一种精神风尚,它的特质和内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概括的那样: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我们在考察这一精神风尚时,必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革命胜利在即,但胜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诸如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等等,引起党的高度关注,必须及时敲响警钟;同时也应当看到,提倡这一精神风尚,决非用于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良德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2 西柏坡精神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和突出表征。
早在1939年1O月,毛泽东同志在《国民精神总动员》一文中就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年到七十年。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江泽民同志则告诫我们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会衰落和垮台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家都要深刻地理解这个真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
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党的四代领导人代代相传、如此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无一不是在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真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强的源泉。
危难当自强不息,盛世更复如此。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要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谆谆告诫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 西柏坡精神与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厚德载物”亦出于《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为人要效法地道的厚重沉毅,以深厚的德行承载、发育万物。
这个四字成语后来亦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大标识。
中国文化历来注重以德服人,鄙弃巧取豪夺的霸道作风。
中国文化声名远播靠的不是血与火的征服,而是无与伦比的优良德行。
尊道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重德则首重“反求诸己”——修身。
4 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我们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分析“两个务必”所集中体现的西柏坡精神,是在回归历史文化的正途。
在现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决心、鲜血和生命,一洗中华民族百多年来的屈辱,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时代,我们以民族精神诠释革命精神,是为以革命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中国革命优良传统,是为以中国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千秋大业的根植之基,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积淀,那么政治、经济的强盛也只会是一时的镜花水月。
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
最后通过这次红色教育使我感到了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通过贡献自己的力量使祖国更加昌盛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