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八年级政治维护人格尊严

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
维护人格尊严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 诽谤和诬告陷害。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的定义: ——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 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在家里:应得到父母和其他家 庭成员的尊重;
肖像权 姓名权
6、姓名权
①定义: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 (包括曾用名、别名、笔名等) ②法律保护: 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 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是假冒他人姓名、盗用 他人名字实施不正当的行为。
以下文字、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格尊严权?
(名誉权) 1、写匿名信捏造他人是非,造成不良影响。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①受到非法侵害既不能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也不 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②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 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可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可要求其消除影响、 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2、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该怎么做?) ——既是公民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表现,也是一个道德 高尚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作为人的尊严,都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虽然我们尚未成 年,但同样拥有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尊严。 在家里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在学校里 应该得到老师的同学的尊重;在社会上, 应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二.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 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为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2、义务教育法的保护: 第十六条: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违反 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年级思想品德6.2维护人格尊严

案例分析:某明星因在社交媒体 上发布了一些言论,遭到大量网 友的谩骂和攻击,严重影响了其
正常生活和工作。
案例二:个人隐私泄露
01
个人隐私泄露是指未经个人同意 ,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或公众的行为。
02
案例分析:某网站因安全漏洞导 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包 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敏感 信息。
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剥夺政治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避免侮辱、歧视和嘲笑他人
01
尊重他人的尊严,不使用任何形式的侮辱性语言或行为。
平等对待他人
02
不论年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都应平等对
待他人,不偏见或歧视。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03
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不限制他人的自由,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
定。
保护个人隐私
保护个人信息
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 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
不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如不传播他 人的私人照片或视频。
尊重他人的隐私空间
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如不随意进 入他人的住宅或办公室。
人际关系恶化
侵犯人格尊严可能导致个人在社交场合受排斥、孤立,影响人际关系。
04
维护人格尊严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网络暴力与人身攻击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布具有 伤害性、侮辱性和恶毒性的言论, 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社交伤害的行
为。
人身攻击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 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威胁 或伤害,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件新人教版

C.小亮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说小鹏偷了他的钱
D.小文与同学聊天时无意中泄露了小红的日记内容
第七页,共22页。
【重点提示】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具体体现 人格尊严权是指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 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疑难点拨】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非法侵害 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 贬低,有权在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 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公然谩骂(mànmà)他人,大 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 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除此之外,还有新闻报道失实,诬告等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 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 的谴责,重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C
A.刘某的父亲:“14岁的娃儿有什么人格尊严嘛!该罚就罚。” B.老师:“严也是一种爱,我严格要求刘某是为了他好。” C.学校校长:“老师侮辱、体罚刘某,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权。” D.刘某同桌:“他成绩差,还顶撞老师,全是他的错。”
第十七页,共22页。
二、非选择题 16.北京某小学10岁的学生思阳(化名)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刚及格,外 语只得了20分,被老师要求到医院进行智商测验。老师说,让孩子测智商, 一是因为学校有规定,智商在70分以下的学生,成绩将不参加班级测评; 二是希望通过检测结果,找出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 (1)你认为学校的做法对吗?假如学生的家长就此向学校提出质疑,依 据是什么? 不对。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学校的做法是不尊重学生人格, 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有人认为,学习差就是脑子笨,也就没有什么尊严,你认为呢?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每个人无论年长还是年幼、聪明还是愚笨,都享有 最起码的受到他人和社会(shèhuì)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政治第4课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权:(1)含义:公民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表现在:自尊、他尊两方面。
(2)具体内容: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2.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名誉:(1)含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2)良好名誉的作用: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效益。
4.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权)的原因(重要性):①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崇尚“士可杀不可辱”。
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好名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良好的名誉虽然取决于良好的个人表现,但品行良好者得到的并非总是客观的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
③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5.名誉权:(1)含义: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主要表现:名誉利益支配权、名誉维护权。
6.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及法律后果:(1)表现形式: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是诽谤行为。
(2)后果: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7.姓名的含义及作用:姓名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8.法律保护公民姓名权的原因:姓名与其所指对象的联系如此紧密,一旦侵害了其姓名,势必损害其人格。
9.姓名权:(1)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相关规定: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八年级思想品德6.2维护人格尊严

情景二:
• 晚上,小明拿来彩笔, 趁没人注意,在小刚 的相片上添加了几笔, 丑化他,并在相片的 下面写上:考试作弊, 不诚实,虚伪,小人, 早恋……
• 小明侵犯了小刚的什么权利?
肖像权 肖 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 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 像 影或真实写照。
{
我国法律《民法通则》第100条 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 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 公民的肖像 。
议一议
借家庭经济有困难的战士的姓名往其 家里寄钱或以他人名义帮助老幼病残等弱 势群体算不算是侵犯公民的姓名权?是否 违反了诚信做人的原则?
善意使用他人姓名不构成侵权:①
未对本人利益造成侵害就不算侵犯姓名权 ②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
代为行使。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肖像权:侵犯肖像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侵权与否的界 限取决于是否取得本人的同意。二是虽然并非以 营利为目的,但恶意使用公民肖像,如丑化、故 意损毁公民肖像和对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2.关于名誉权:公民的名誉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 公民的人格尊严,因而它是人格尊严几种权利中 最重要的权利。(社会对其的评价)
注意:未成年人在使
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 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 理或同意。
下列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为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肖像 :
如政治家、外交官、知名学者、艺术家、运动员 (2)国家机关执行公务而强制使用公民的肖像:如通缉令 上嫌疑犯的肖像 (3)使用在特定场合会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像.:如 参加集会、游庆典等活动的人的肖像 (4)为了本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 :如寻人启示 上的照片;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 (5)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围 内使用他人肖像:如出于临床医学教学研究在专业报刊上展 示病人照片等(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下)。
八年级政治维护人格尊严

1999年崔永元向法院起诉这个厂家,要 求停止侵犯其肖像权、名誉权,并提出索 赔180万元的诉讼请求。 法院最终做出一审判决,被告减肥产品的 生产厂家侵犯原告崔永元肖像权、名誉权, 责令马上停止侵犯,付给崔永元赔偿金共计 10万元,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间 公开向原告崔永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是侵犯公 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善意的冒用不构成侵权。
将他人的照Leabharlann 作为投飞镖的靶子804班的学生王焱因上学迟 到,被值周班同学要求登记时用 了本班曹志康的名字,结果曹志 康被老师批评。
警方发布通辑令, 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正确行使 自己的肖像权、姓名权,同时也要尊重 他人的肖像权、姓名权,树立维权意识, 敢于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宝”: 制作权 使用权 获酬权 未经本人同意 以营利为目的
民法通则第99条第一款规 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 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 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法宝”:
决定 干涉
使用 盗用
改变 假冒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主持崔永元 万万没想到,他在1996年主持的一个关于 减肥话题的节目,被一个厂家擅自剪辑制 成商业广告,在全国近百家电视台播放, 并将他的照片制成广告招贴画随其减肥产 品广为赠送散发,由此给他招致数不清的 烦恼
新闻一: 前段时间,广州市某一姓周 的父亲喜得千金后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叫周 蒽莱。他近日来派出所给孩子上户口· · · · · ·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权自主决定自己取 什么名字。未成年人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 行使。 ☆当然给孩子取名周蒽莱,既不严肃也 不合适。
新闻二:十七岁的少年赵永康嫌自 己的名字没有个性,欲改名为赵.com, 此想法遭到父亲断然拒绝。他想自己到 派出所改名字· · · · · ·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未成年人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赵.com这名字是够酷的,但没有到18周岁 还是听他爸的。 ☆《关于姓名命名的规定》中国公民起名要求 全部用汉字,不允许用汉字加英文字母或拼音 字母。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
3.什么是名誉权?主要表现是什么?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4.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5.侵害名誉权的危害有哪些?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6.侵犯名誉权的行为------①侮辱行为②诽谤行为
7.侵害肖像权的行为------①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③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8.侵害姓名权的行为------①盗用、冒用他人姓名②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变更姓名。
八年级政治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1

名誉: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
德、才干、信誉等方面客观的社会评价。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
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侵害不公平的评价: 我们一方面要从事实出发, 证明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有 保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对于诽 谤,侮辱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
案例中的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什么权利?
你 来 当 法 官
判决商场败诉,商场应公开赔礼道歉,消除 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一定的精神 损失。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这些行为有 什么后果? 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 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 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 谤行为。 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 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 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
头套还嫌犯人格尊严,辽宁首例“蒙面到庭”目击
名誉权
任何人都享有的作 为”人”的最起码 的社会地位和受到 他人与社会最起码 尊重的权利
姓名权
人格尊严 权
隐私权
肖像权
有关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 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 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九十九条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 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 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小明的行为只是 情绪失控,以后 注意培养自制力 就行了
大伟将小明的行为简单地归结为心理问题, 是片面的。既没有认识到小明行为的严重 性,也不利于小明改正错误。应意识到, 如果因嫉妒而诽谤他人是违法的。
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