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系统的两大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重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一、神经调节
1. 神经调节是指由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一种调节方式。
2.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式来完成,涉及到多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
3. 神经调节具有快速、瞬时的特点,可以迅速地对机体内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
4. 神经调节的主要机制包括感受器、传导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四个组成部分。
二、体液调节
1.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激素分泌来控制和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一种调节方式。
2.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的运输和靶细胞的作用来完成,涉及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3. 体液调节具有滞后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其作用时间较长,但响应速度较慢。
4. 体液调节的主要机制包括内分泌腺、激素、靶细胞和负反馈
机制四个组成部分。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机体内部环境调节的两种重要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内稳态。
2. 在机体应激状态下,神经调节会先于体液调节发挥作用,通过控制器官和组织的紧急反应来应对急性的环境变化。
3. 当环境变化较为持久或影响范围较大时,体液调节会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调控的关系,二者共同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的调节与协调。
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内部环境调节的重要方式,二者相辅相成。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来快速、瞬时地响应环境变化;体液调节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来滞后而持久地调节内环境。
二者相互联系,共同协调机体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人体内部调节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紧密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稳态。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传递信号来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而体液调节则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下面将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定义、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神经调节指的是由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的电信号来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等器官,它通过神经元这种特殊的细胞来传递信号,进而控制和调节机体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过程通常是快速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机体作出反应。
例如,当人体遇到危险时,神经系统就能迅速启动应激反应,使人体做出适当的反应来保证生存。
与神经调节不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依靠的是体液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物质。
激素是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组织或细胞,并对其产生作用。
体液调节的过程通常是相对缓慢的,因为激素需要在体液中传播到达目标器官才能发挥作用。
体液调节可以维持机体内各种生理参数的稳定,如血糖浓度、体温、血液pH值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机体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相互关联。
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工作,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例如,当机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时,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传递信号来收缩血管、增加肌肉收缩等机制,从而减少体表散热,帮助保持体温。
同时,体液调节也参与其中,激素如甲状腺素可以影响机体代谢过程,从而调节体温的维持。
另一方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对立关系。
例如,当机体暴露在剧烈运动等应激情况下,神经系统会通过神经调节来增加心率和血压以满足能量需求,同时抑制消化系统等非紧急功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体液调节也会发挥作用,例如通过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来增强身体的应激反应。
总结起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机体内部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2章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重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阅读教材P31第1、2自然段)1.体液调节: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其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点拨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体液调节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激素,还包括参与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其他调节因子,而激素调节的研究对象只有激素。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阅读教材P31~P32)1.体温恒定的调节(1)体温平衡(来源和散失)(2)体温调节的过程①体温低于正常体温②体温高于正常体温(3)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的来源及排出: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
(2)调节过程(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和意义(阅读教材P 33第1、2自然段) 1.关系: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调节影响发育和功能内分泌腺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点拨 机体的大多数生命活动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一般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是主要的调节方式。
连一连判一判(1)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 ℃,由此可判断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分析:此人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在炎热的环境下,建筑工人仍然能够维持正常体温,此时的散热途径几乎只有汗液蒸发这一条了。
(√)(3)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分析: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
(4)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由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3章体液调节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程标准素养要求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1.生命观念:理解识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特点的区别,通过体温平衡和水盐平衡及调节,建立稳态调节观。
2.科学思维:能够运用调节的原理分析探讨生命系统的调节规律。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的概念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比较项目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体液调节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神经调节反射弧迅速准确、比较局限短暂[提醒]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彼此协调的。
二、体温的调节1.体温平衡2.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冷觉感受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量减少,骨骼肌战栗甲状腺及肾上腺:分泌激素增多(2)炎热→热觉感受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量增多肾上腺:分泌激素减少 (3)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2.水盐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水盐平衡调节(2)血钠平衡①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
②血钠含量升高→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减少→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
3.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四、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和意义(1)组织胺、NO、CO等化学物质对机体也有调节作用。
()(2)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增加的原因是散热过程较快。
()(3)炎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4)当人体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由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5、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从而维持水盐平衡;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水平衡。
6、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描写了秋季天气变冷的景色。
秋季人特别容易感冒,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头疼,有时还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如图1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3中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1)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准确而缓慢。
(3)单细胞生物只有体液调节。
(4)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
(5)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其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6)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7)图1中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8)图1中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9)图1中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10)图1中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11)图2激素③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12)图2C表示肾上腺髓质,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13)图2寒冷条件下,激素⑤⑥分泌增多,激素④⑦分泌也增加(14)图2寒冷刺激通过下丘脑促使C分泌④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5)图3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16)图3中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17)图3中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18)图3中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19)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该激素能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20)血浆内的CO2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21)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同时时促进胃肠运动(22)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23)摄入较多的食盐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压随之升高,醛固酮分泌减少(24)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25)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多(26)人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产热量增加[知识点]激素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答案](1)(3)(4)(7)(11)(12)(13)(15)(16)(17)(22)(23)(24)(26)[解析]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水盐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1)感受刺激:渗透压感受器。 (2)分泌功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3)神经中枢:调节水盐平衡。 (4)传导兴奋:能够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1.关系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
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结构基础/物质基础
调节方式 区 别 反应速度 作用时间 作用范围
反射弧
反射 迅速、准确 短暂 比较局限
主要是激素
通过体液运送 比较缓慢 较长 比较广泛
联 1.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系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主要内容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 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 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 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 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 显升高。 1.既然知道坐过山车安全,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激素 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内环境的稳态。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
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
水盐平衡的调节
摄入量/ml 来自饮水 来自食物 来自物质代谢 1300 900 300 排出量/ml 由肾排出 1500
由皮肤排除
由肺排出 由大肠排出
500
400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水盐的来源及排出: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
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激素,CO2、H+ 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调节:1、体温相对稳定的原因: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3、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4、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5、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6、寒冷环境下机体既通过减少散热,又通过增加产热来进行调节;炎热环境下机体既通过减少产热,又通过增加散热来进行调节,但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
7、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作用,体液调节次之。
8、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人体的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高温或剧烈运动时主要依赖汗液的蒸发散热,安静时主要依赖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9、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
【例题】(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第74题)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答案】B【实例二】水盐平衡调节:1、水来源中有代谢产生的水,所以一天从外界摄取的水小于排出的水。
2、水的去路中对水平衡意义最大的是肾脏排水,这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3、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垂体释放4、水平衡中枢在下丘脑5、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6、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阐述:1、胰岛受下丘脑的直接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
本章第一节学习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节学习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可以说此节内容起到了承上的作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联。
二、学情分析前面两节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而第二节的激素调节又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所以学生可以说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有一定基础的。
三、教法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水盐平衡的调节”和“体温调节”过程,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们时刻能感知得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着手,再进一步的深入理性的分析,掌握事物的本质问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过程,简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
通过分析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过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2、能力目标:利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释一些生命现象3、情感目标:关注健康问题,增强健康意识五、重难点1、重点: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2、难点:人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实例分析六、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前段时间高二篮球联赛,学生打篮球的照片。
并附上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
提问: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你们做出的反应(比如说是传球还是投篮),与哪些调节方式有关?生: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师:非常好!在本章的前两节内容,我们分别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和“通过激素的调节”,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请用2分钟时间阅读课本31页第一自然段。
了解什么是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和第二节中学习的激素调节有什么联系?(板书)一、体液调节1、概念2、概念图请成绩最差的学生起来回答“体液调节”的概念(课本上有,意图为增加学生自信心,顺便检查一下成绩不理想是否因为不认真阅读课本)抽学生完成所给的概念图,并回答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