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点滴--底噪

合集下载

CDMA网络底噪排查流程

CDMA网络底噪排查流程

CDMA网络底噪排查流程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无线维护中心2010-12-23目录1.概述 (3)2.排查流程 (3)2.1流程主要阶段 (3)2.1.1现场基站设备排查阶段 (3)2.1.2排查外部干扰阶段 (8)2.1.3排查无源/有源器件阶段 (9)2.1.4排查天馈系统阶段 (10)2.2流程涉及单位 (15)2.2.1问题排查团队 (15)2.2.2基站厂家 (15)2.2.3有源/无源器件厂家 (16)2.2.4天馈线厂家 (16)2.2.5其他相关部门 (16)2.2.6当地无委 (16)3.案例分析 (16)3.1汉阳桃花岛医院底噪排查 (16)3.2丹江汉办底噪问题排查 (20)3.3功分器不合格导致底噪抬升 (21)1.概述底噪,是指基站运行中设备自身产生的无法避免的干扰.RSSI指的是反向接收电平的强度,反应的是反向链路的信号质量.而底噪的高低对RSSI会产生较大影响,简单的说,底噪与反向链路的信号质量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基站侧 RSSI 异常,会严重影响接入性能、语音质量、接入保持状态、数据业务吞吐率等网络关键性能,导致用户感知度变差。

针对武汉电信现网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底噪问题,为后期施工人员更加有效的开展底噪排查工作,特编写此流程手册以供参考.2.排查流程RSSI 异常问题应按照先后台再前台,先地面再天面,使用假负载、频谱仪等仪器,通过互换法或连接假负载法等逐段查找问题原因。

2.1 流程主要阶段排查流程各阶段主要工作如下:2.1.1现场基站设备排查阶段a)通过基站运行灯指示,判断基站及各板件运行状态;b) 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等方法判断是系统内部产生的干扰还是从空口进入的外部干扰;c) 通过器件互换或者连接假负载方式,判断是基站设备存在问题,还是其他器件问题;根据公式计算,CDMA/EVDO 的单载频噪声基底为-109dBm。

在实际检测中,通常是测试位于天馈线之后,或基站低噪声放大器之后检测口的噪声基底功率,来确定底噪是否正常。

底噪对通信的影响研究报告

底噪对通信的影响研究报告

底噪对通信的影响研究报告底噪对通信的影响研究报告一、引言底噪是通信中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对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底噪对通信的影响程度,为改善通信质量提供依据。

二、底噪的定义与特点底噪是指通信系统中存在的无意识信号干扰,主要由自然界和电子设备本身产生。

其特点主要有持续性、随机性、频率连续性和具有局部性的特点。

底噪主要分为内部底噪和外部底噪两种形式。

1. 内部底噪:包括电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热涨落产生的热噪声、放大器的噪声以及震荡器的噪声等。

2. 外部底噪:主要包括人造电源的干扰、电视机、电视塔、强电源等电磁波干扰,以及大气电波传播中的闪电干扰等。

三、底噪对通信的影响底噪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信号传输质量和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1. 信号传输质量:底噪会使通信信号的功率降低,信噪比下降,从而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底噪较大时,通信信号的丢失率、误码率和误帧率都会增大。

同时,底噪还会引起信号的频率扩散和时频失真,降低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速率。

2. 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底噪对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底噪会与通信信号叠加,导致信号变得更加模糊不清,增加了信号的误判概率,降低了通信系统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此外,底噪还会干扰通信系统中的自动增益控制(AGC)和自动频率控制(AFC)等功能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加剧了通信系统的干扰。

四、底噪对通信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方法在通信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可采取一系列方法来改进和优化底噪对通信的影响。

1. 信号处理方法:通过采用调频、编码、调制等技术手段,将信号功率集中在希望的频率范围内,以降低底噪对信号的影响。

2. 滤波器设计:合理设计滤波器,可以在频域上滤除底噪,从而提高通信信号的质量。

3. 信号增强技术:采用信号增强技术,如前向纠错编码、差错校正码等,可以有效提升通信系统对底噪的容忍度。

4. 抗干扰技术:采用抗干扰技术,如频率选择性抑制、滤波器组合等方式,可以降低底噪对通信系统的干扰。

浅谈底噪

浅谈底噪

浅谈底噪各位领导与同行,本人不才在镇江网盈工作了三年,如今对底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下面我就底噪的问题稍作表述,敬请高手莫笑。

3DB电桥也叫同频合路器,是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无源器件,尤其是在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中应用广泛。

它能够沿传输线路某一确定方向上对传输功率连续取样,能将一个输入信号分为两个互为等幅且具有90°相位差的信号。

在室内覆盖系统中对基站信号的合路中所运的用效果很好,主要用于多信号合路,提高输出信号的利用率。

它的频率是800-2500MHz,驻波≤2:1,承受功率100W,工作温度-30°C ~+70°C。

底噪偏高主要有3方面因素:硬件故障、高话务、干扰。

通常主要解决方法:1.硬件故障分显性故障、隐性故障。

显性故障直接通过后台设备能查到,隐性故障可以通过指标分析判断出来,也可以通过对测试数据的信令分析判断出。

2.高话务直接通过话务统计,指标分析来判断。

高话务基站可以通过减小本基站覆盖范围、话务分担参数调整、扩容等手段解决。

3.干扰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干扰,是否是直放站或射频拉远引起,可以先通过天馈线置换、开闭扇区、载频等手段定位是外部干扰还是内部干扰,对于内部干扰不能一下判断出问题点,那么对基站部分逐一排查。

对于外部干扰,那就只能带上仪器,手拿天线去实地去查,祈祷不要碰到外部间歇性干扰。

底噪的主要影响:收到上行信号太强,相互之间干扰太大,也影响信号解调,可能导致接入成功率低,掉话率高,语音质量差甚至无法接入等。

基站底噪一般处理方法是把那个扇区的收发换一下,如果底噪还是与原来一样,证明是发射口以内的问题。

如果不一样,就可以用驻波比定位看那个馈线头出了问题。

如果下挂直放站,可以通过关闭直放站来观察是否是直放站抬升了底噪。

如今室内分布系统RRU多数使用电桥合路信号,输出另一端接足够功率的负载,对此本人认为是多此一举,一般室分系统都有足够的天线覆盖,根本不需要RX端口,3dB电桥的插损是3.2,所以室分系统的电桥是完全可以拆除的。

关于底噪解读

关于底噪解读

【转贴】所谓低噪,是底部噪声的另一种说法,GSM中也经常用到。

噪声,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所谓自然噪声就是自然界的噪声,如宇宙空间的电磁辐射、闪电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人为噪声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干扰信号,这些噪声一般都不稳定,有跳跃,但我们用频谱仪器观察这些干扰噪声的时候一般看它的底部电平,用这个底部电平值取表示这些噪声的平均信号强度,这个强度我们一般就称为低噪。

基站外接有源设备的代价是牺牲手机上行发射功率的.基站输出功率:20w=43dBm(单载波)基站底噪声:-120dBm,基站机器噪声:6dB可见,没有外接任何有源设备的情况下:基站本身的噪声是-114dBm外界的白噪声是-121dBm,外界白噪声是完全淹没在基站噪声下的,所以外界的白噪声对基站是完全没有影响的.所以在外界设备的情况下,我们的也需要把设备贡献的噪声不能超过-114dBm,才能不至于抬高基站的底噪.而且不仅仅是要在-114dBm以下,如果我们设备贡献的噪声是-114dBm的话,我们的噪声和基站噪声的叠加也就是-114+3=-111dBm,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还是抬高了基站的底噪.为此我们贡献的噪声最好是要小于-114-3=-117dBm.现在我们开始讨论我们外接有源设备后贡献的噪声情况:假设我们采用的是20w的直放站,即43dBm,基站是单载波的情况.假设我们把设备的实际的发射功率也是43dBm,这样的话,我们主机的下行增益,即等于基站到设备的空间任何的损耗.如果我们的下行增益和上行增益设置是一致的话,我们上行返回基站的噪声是: 空间白噪声+直放站机器噪声系数+直放站上行增益-基站至直放站的空间损耗=其中直放站上行增益=基站至直放站的空间损耗-121+5+X-X=-116从该种情况可以看出当设备和基站的输出功率一样的情况下,我们把上下行增益设置的一致才不会抬高基站的底噪声.如果我们的直放站输出功率是10w=40dBm的时候,我们再按照上面的推算: 可以说,我们的下行增益比空间损耗小3dB,如此看出,我们如果把上行增益设的和下行一样的话,也就是比空间损耗小3dB,那么返回基站的底噪如下:-121+5+(X-3)-X-=-119dBm,我们可以看出基站的原底噪是-114dBm,这样就明显的发现设备返回基站的底噪要小于基站自身的噪声.所以该设备对基站的噪声方面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是我们可以看见,设备所贡献的噪声小了.即上行增益小了,上行增益不仅仅针对噪声的放大,也包括对上行有用信号的放大,所以说这样上行到达基站的信噪比就差了.为了得到较好的信噪比,手机自然需要更大的发射功率.发射功率需要提高-114-(-119)=5dB.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手机发射功率可以看出来.这种情况会比较明显的表现在覆盖系统的弱信号区.导致我们在手机弱信号区打电话的时候,手机发射功率很高,然后由于信噪比还是差,所以误码率就高了.通话质量就差了.所以碰到输出功率低于基站输出功率的设备,我们需要把上行增益设置的比下行增益大,具体大小等于:基站输出功率-直放站输出功率-1相反,我们的直放站输出功率比基站输出功率大的话,上行就要比下行的增益要小一下,即衰减要大.当前阐述的是单载波的情况,还有多载波的情况和单载波的情况是一样的,但是我们需要提高的高的功率是总功率,主要是基站的总功率,因为直放站的显示的就是总功率.当前的是一个有源设备放大情况.我们经常碰到直放站后端需要增加干线放大器.这样我们需要把直放站和干线放大器看成是一体.首先看前一级直放站的覆盖区的情况:上行增益的设置要比下行的增益大以下数量:基站输出功率-直放站输出功率-1 这样直放站的覆盖区就完成了调试.现在看增加干线放大器的覆盖区情况:-121+干放上行增益+干放机器噪声-直放站到干放间的线路损耗+直放站上行增益+直放站机器噪声-基站到直放站间的线路损耗=-117-121+干放上行增益+5-直放站到干放间的线路损耗+直放站上行增益+5-基站到直放站间的线路损耗=-117直放站到干放间的线路损耗=直放站输出功率+干放下行增益-干放输出功率直放站上行增益=直放站下行增益+基站输出功率-直放站输出功率-1基站到直放站间的线路损耗=基站输出功率+直放站下行增益-直放站输出功率所以上面的式子可以:-121+干放上行增益+5-直放站输出功率-干放下行增益+干放输出功率+直放站下行增益+基站输出功率-直放站输出功率-1+5-基站输出功率-直放站下行增益+直放站输出功率=-117干放上行增益-干放下行增益+干放输出功率-直放站输出功率=-5干放上行增益-干放下行增益=直放站输出功率-干放输出功率-5底噪本底噪声亦称背景噪声。

4G通信技术中的噪声抑制方法研究与实践指导

4G通信技术中的噪声抑制方法研究与实践指导

4G通信技术中的噪声抑制方法研究与实践指导噪声抑制是4G通信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对于确保通信质量和提高网络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4G通信技术中的噪声抑制方法,并提供相关实践指导,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在4G通信系统中,噪声往往是通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类型的噪声影响着信号的传输,在接收端产生干扰,降低了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为了抑制这些噪声,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为了降低噪声对信号的干扰,我们可以采用空间多址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使用不同的码片序列,使得相邻信号之间产生干扰的概率大大降低。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通过多个天线同时传输和接收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为了抑制通信过程中的背景噪声和杂散干扰,可以采用信道编码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在信号中添加冗余的编码信息,可以使接收端在存在噪声和干扰的情况下,仍能正确地恢复原始信号。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纠错码、卷积码和分组编码等。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编码方案,可以提高通信系统对噪声的抵抗能力,提高通信质量。

此外,为了减少频谱的占用和提高信道的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多载波技术。

在4G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多载波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

这些技术将宽带信号分为多个窄带子载波进行传输,通过将高速数据流分解为低速子流,从而减小了每个子载波的带宽,降低了噪声对信号的干扰。

此外,为了抑制通信链路中的多径干扰,可以采用等化器技术。

等化器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消除由于多径传播引起的时域失真和频域混叠。

最常见的等化器技术包括线性均衡器、频域均衡器和自适应均衡器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提高通信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应用噪声抑制方法,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具体的通信环境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噪声抑制方法和技术。

不同的通信场景和信号特点可能需要不同的噪声抑制方案。

通话底噪标准

通话底噪标准

通话底噪是指在电话通话中,由于环境、设备等原因所引起的背景噪音。

为了保证通话质量,通常会对通话底噪设置一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通话底噪的一般标准和指南:
1. ITU-T P.800: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关于电话音质的标准之一,其中包括了对通话底噪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

2. ITU-T P.810:ITU制定的关于电话音质测量设备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标准之一,其中也包括了对通话底噪的相关要求。

3. 国家标准:各国可能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关的通话底噪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会参考国际标准,并根据国内的通信技术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4. 行业标准:在一些行业内部,可能也会制定专门的通话底噪标准,以保证特定领域的通话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通常情况下,通话底噪的标准会规定在通话中允许的最大底噪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会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底噪的强度。

较常见的底噪标准一般在-90dB以下。

什么是底噪

什么是底噪

什么是底噪对于任何一个无线通信接收机能否正常工作,不仅取决于所能获得的输入信号的大小,而且也与其内部噪声以及外部噪声和干扰的大小有关。

接收机内部噪声也称为热噪声,它是由电子运动所产生的,其定义是指当温度为290°K(17°C)时,由接收机通带(通常由接收机中频带宽所决定)所截获的热噪声功率电平。

这个热噪声功率电平也称为接收机的底噪,是计算接收机的噪声的基本参数。

No=KT B(W)接收机带宽绝对温度值290°K玻尔兹曼常量 1.37×10如用dBW表示,可写为No(dBw)=-204dBW+10lgB或=-174dBm+10lgB对于DO网络,底噪不能说事作用,而是说影响,毕竟是噪声嘛,由于噪声积累效应直接影响基站的覆盖和容量。

1X与DO共天线发射后,天线板可能存在三阶互调干扰问题,故抬升了无线低噪。

底噪的计算:对于G网,B=200KHz(53dB),No=-121dBm通常决定无线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器件是输入射频放大器,因此,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也同样可用来衡量接收机灵敏度指标。

放大器噪声系数N=最大可能信噪比是把信号源内阻作为系统中唯一噪声源时输出端产生的信噪比,此时相当于负载开路状态;实测信噪比即将放大器的噪声与信号源内阻相加作为噪声源时输出端产生的信噪比。

所以N=式中:kTB—带宽为B(Hz)时的热噪声Ni—输入端噪声功率电平Na—放大器内部噪声功率电平g—放大器放大量以输入电动势表示的灵敏度(e)与N的关系可以表示为:e=式中:R为输入阻抗(50)N为接收机噪声系数B为噪声宽带(通常即接收机的中频带宽)C/N:为门限载噪比(通常与数据速率有关)在工程设计中,通常仅需知道接收机输入端(开路)的信号功率Pi(dBm)即Pi(dBm)===-174(dBm)+10lgB+N(dB)+C/N 对于G网,当B=200KHz N=4dB C/N=12dB时Pi(dBm)=-174+53+4+12=-105dBm。

基于ALE的手机通信背景噪声抑制处理2

基于ALE的手机通信背景噪声抑制处理2

基于ALE的手机通信背景噪声抑制处理姜毅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抗干扰通信重点实验室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手机通信背景噪声抑制处理方案。

本方案利用ALE原理,以Motorola 的16位数字信号处理器56F826为核心,借助EVM826评估板实现背景噪声抑制处理。

该方案易于应用于手机,达到手机通信背景噪声抑制处理的目的。

本文同时说明了将该方案应用于手机的具体电路连接。

关键词:ALE 手机背景噪声DSP56F8261. 引言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手机通信已成为人们日常联络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日益普及化、大众化。

与此同时,实际手机通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试想在下列场合下使用手机通信:人头攒动的大街、车站、机场、码头;喧嚣的饭馆、卡拉 OK 厅、酒吧;发出巨大噪声的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此时听者听到的不仅有说话者的话音,还包括他人话音、脚步声、物品碰撞声、音乐以及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等等(本文中,将这些除说话者语音之外的声音称为背景噪声)。

很多情况下,背景噪声掩盖了说话人的话音,使听者不能够正确地获取说话者发出的语音信息,从而引起通信的困难。

本方案正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设计并制作了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噪声。

方案的核心是Motorola的16位数字信号处理器56F826,具有配置灵活、编程码紧凑、性价比高以及体积小等优点。

因此,本方案很容易应用于手机,实现手机通信中的背景噪声抑制处理,从而保证在不同场合下通话双方的顺畅交流。

2. 原理简述2.1 ALE(Adaptive Line Enhancer—自适应线性增强器)本方案利用ALE原理实现背景噪声抑制处理,主要是因为ALE具有下述特点:首先,它不需预先知道噪声信号的详细性质;其次,它利用了语音信号的准周期性。

ALE 的原理如图1所示:语音信号)(n s 与噪声信号)(n v 相加成为含噪语音信号)(n x ,将其延迟一个(或几个)基音周期∆,通过自适应滤波器,输出)(ˆn s即为)(n s 的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是自干扰系统,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别的用户对他就是干扰。

低噪就是除去用户的干扰。

别的干扰,比如外部的、设备的等等!
如果用户数量一定,低噪大的话信号就解扩不出来。

所谓低噪,是底部噪声的另一种说法,GSM中也经常用到。

噪声,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所谓自然噪声就是自然界的噪声,如宇宙空间的电磁辐射、闪电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人为噪声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干扰信号,这些噪声一般都不稳定,有跳跃,但我们用频谱仪器观察这些干扰噪声的时候一般看它的底部电平,用这个底部电平值取表示这些噪声的平均信号强度,这个强度我们一般就称为低噪。

设备底噪=10lgK*T*B+Nr+Gr
K:波茨曼常数
T:绝对温度
B:工作带宽
Nr:设备噪声系数
Gr:设备增益
这里唯一能变动的就是上行增益,就是说你的输入信号强了,引起设备增益应该是下降了(由于设备已经起控),你用的直放站是不是增益自适应的啊?
设备有自动功率控制功能,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强,设备起控后为保持恒定的信号输出功率,只能通过自动的降低系统增益实现,因此你会发现其噪声电平值降低了!!
底噪升高,降低了BTS的灵敏度!
降低,将导致基站的底噪抬升,从而对其他用户产生十扰:同时,其他uE也会竞相提高发射功率,这种现象严重时叮能导致网络阻塞、所以,wCDMA直放站或室内覆盖天线与UE 之间应保持最小耦合损耗,损耗值与直放站增益及直放站与基站之问的路损有关:表1给出了窒内分布天线与uE之间M(:L测试结果:直放站自激自澈现象主要发生存无线中继的情况下。

下行链路白激表现为各级放大器的阻塞,最终导致信号非线性放大、严重失真,无法『F常通信:长期处于白激将损坏放大器:上行链路自激的后果更严重,南于快速内环功控的存红,在直放站的上行自激信号抬升施主基站扇区底噪的瞬问(几秒钟内),同一小区jL 处于通话状态的¨:将迅速加大发射功率试图克服此干扰,这一反应义对周同小区的接收机造成干扰.从而引起更多的IiE加大发射功率,这种连锁反应在最严重时,可能导致整片网络的瘫痪。

两个措施叮以降低自激的破坏Jxl险,一是存ij程上保证足够的隔离度余量,二是合理配置上Ej[噩丑圆行功率等级,保证直放站上行发射功率即使处在最大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引起基站底噪明显的抬升,造成功率失控的连锁反应:WCDMA直放站设计案例案例l:某工业重镇3G直放站建设覆盖目标:某工业重镇3(;潜在用户多,需增强信号覆盖。

基站覆盖Ⅸ距离为5km,直放站站点町以选择存镇政府大楼楼顶(导频一80rlBnl)或邻近的小山包上(导频一70,‟1Bm):站址选择:南于镇政府大楼对面20m的楼房顶层为大型会议室,
3G用户多,且不满足最小耦合损耗要求,因此,虽然此处设备安装简易,电源便利,但不适宜建没大功率直放站故选择小山包作为站点:下行功率确定:经模拟测试和理论计算,直放站导频输m功率需要1w才能满足覆盖要求,考虑到业务信道功率的波动和余量,直放站的总功率取为5w一上行功率确定:由于直放站施主天线增益为20rlBi,接收点信号场强为一70dBm,则直放站接收导频功率为表1室内分布天线与UE之间MCI.测试结果天线与uEA点输入损耗值天线口输入附加人体天线口最大允PCPI(:H功率许输入P(2PI(:H距
离(m)(dB)功率(·rtBmt)损耗(dB)(.dBml)功率(…t Bnl)(】51ll7613-1.0lll5一』3—1l5l】
R3362011)6393()I】9{ll┗┻┻┻┻┻┛一50dBm,直放站与基站之间的链路损耗勾
33+50=83dB。

直放站最大上行输出功率只需要一100+83=一17f1Bm、隔离度设汁:为了避免自激的发生,设计机外隔离度为有源增益+l5(1B=95…1BJ-下行增益平衡设计:考虑到3(j用p较多,下行负载较大,设备口f能表现为下行覆盖能力不足,故设计下行增益大丁上行2dB、絮倒2:与!‟‟;。

卜l{掣1楼3《;t:}~攫。

麓迎波在室内走廊吊顶上安装室1人J分布天线,UE与大线的最近距离设汁为1.5n·一【.E与天线之间的最小路损:根据GP”¨VallPj0室内NL()s传输模型£=38+32.5lgl.5+0=43rlB—uE发射范.节1:一50~
+21riBmUE进行语音、fp务时,止常功率摔制过程保证到达基站的上行功率灵敏度应为一120(1Bm左右.、吸顶全向天线(3r1Bi):根据公式“发射功率+UE天线增益一人体损耗一传播损耗+吸顶天线增益一分配路损<业务灵敏度”,县口“一50+0—3—43+3一分酉E路损<一120”,可算出“分配蹄损>27rlB”,即该天线u导频输入功率应<33—27f1Bnl=+6dBm=在设计具体宰内分布系统过程中,必须考虑用户通话行为是否可能靠近天线。

以上给出了一个分析方法,以提醒3(j网络设计T程师尽量避免超过M(:I.情况的发生一
基站的噪声增量ΔNF
bts
=10log[1+10Nrise/10]
直放站噪声增量ΔNF
rep
=10log[1+10-Nrise/10]
其中噪声增量因子N
rise =NF
rep
-NF
bts
+G
rep
-L
bts-rep
看直放站噪声系数,在相同的情况下每加一个就会为基站造成一定程度抬升多少个肯定是不固定的,因为直放站本身有大小,有的增益大,有的增益小。

我们做直放站的原则是不要干扰基站,增益大的直放站上行到基站的底噪肯定是要大于小增益的(当设备的噪声系数相等的情况下),实际工程中是要求直放站到达基站的底噪小于-120dBm,也就是说只要小于这个值,直放站对基站的干扰就可以接受,也就可以随便挂几台。

我在做工程的时候很少看到有一个扇区挂3个直放站以上的,因为一旦控制不好上行增益,一个直放站就会对基站造成比较严重的干扰。

而上行增益又不是想降就降的,你还要考虑与下行链路的平衡。

个人认为,一个基站的其中一个扇区可以挂3个左右的10W的直放站。

功率小的还可以多一些,像我们公司生产的0.05W的微型直放站,挂它100个理论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