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区域
地理ⅲ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

地理ⅲ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课题 1.4区域经济联系备课人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双层次问题导学法教材分析及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例〕和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等三个方面,揭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分析〔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要求学生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通过对产业转移的三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
第三种情况,是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知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查找资料认识当前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通过读图1-21分析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读图讨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线路及意义。
3.联系当地的实际例子,讨论转移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及造成的环境污染〔负面影响〕1、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全球观。
地下室分段施工划分方案

地下室分段施工划分方案模板1:地下室分段施工划分方案一:引言地下室分段施工是指在地下室的建设过程中,将整个地下室划分为不同的段落进行施工。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种详细的地下室分段施工划分方案,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施工划分方案1. 总体划分1.1 地下室整体划分为A、B、C三个区域。
1.2 区域A用于设备安装,包括电力、通风、水暖等设施。
1.3 区域B用于建筑结构施工,包括墙体、楼板等。
1.4 区域C用于装修和内部隔断施工。
2. 区域划分详细方案2.1 区域A具体划分2.1.1 根据设备类型和需求,将区域A进一步细分为电力设备区、通风设备区、水暖设备区等。
2.1.2 每个设备区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施工标准和要求在后续详细设计中确定。
2.2 区域B具体划分2.2.1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需求,将区域B进一步细分为墙体施工区、楼板施工区等。
2.2.2 每个施工区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施工标准和要求在后续详细设计中确定。
2.3 区域C具体划分2.3.1 根据装修和内部隔断的设计需求,将区域C进一步细分为装修工程区、隔断工程区等。
2.3.2 每个工程区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施工标准和要求在后续详细设计中确定。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地下室总平面图2. 区域A的设备分布图3. 区域B的结构划分图4. 区域C的装修和隔断设计图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下空间利用管理条例: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进行管理和规范。
2.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法:规定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和要求。
3.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和要求。
模板2:地下室分段施工划分方案一:引言地下室分段施工划分方案是为了将地下室的建设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段落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详细的地下室分段施工划分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划分方案1. 总体划分1.1 将地下室划分为A、B、C三个主要区域。
1.4区域的经济联系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媒体
投影、图片、资料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个案设计
依案导学
通过提问学生你知道APEC吗?引出当今世界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省区: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地形:穿过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黄河,一过长江,最终送到上海市。
(三)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呵呵北京、天津等地区。
北线: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二)西气东输
活动:
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出西气东输线路图,讲解同学请其他学生找出西气东输主体线路经过的省区和地形。
(教师补充)
西气东输的意义:
对东部地区:
1改善能源结构,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③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对西部地区: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1.4区域经济联系

管道要穿越“三山一塬,五越一网。” 掌握有关西气东输的基础知识:(读图回答) 三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
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几个部分? 一塬:黄土塬 起点:轮南。终点:上海白鹤镇。途经:新疆、甘肃、 2 、西气东输的起止点?途径哪些省市呢?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华北平原 3、西气东输主体工程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 4、西气东输工程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等。 五越:三次越黄河,一次越淮河,一次越长江。
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那是不是作为企业就要转移到劳 动力最廉价的地方去,换言之到 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去?为什 么?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为什么水资源更少的少水带和缺 水带没有水调入?
东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 扬州附近。
地形、地势 对调水线路 的影响 现有可利用 的配套设施
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北送(耗用 大量电能,运营成本高),黄河 大 可调水量 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源地水质 差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 线路走向 送。一路向北,经隧洞 (解决华 后穿越黄河至天津;一 北缺水的 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 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 问题) 威海。
三、南水北调的影响 • 1、积极意义 • 2、消极意义
1、积极意义:
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城乡居 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促进供 水区的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 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 金。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地区的矛盾,有利 于社会稳定
1.4_区域经济联系

盘县二中地理组
代 操
332864522@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 原因: 1 我国能源与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2 资源短缺现象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2 主要工程: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 意义: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 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盘县二中地理组 代 操 332864522@
盘县二中地理组
代 操
332864522@
区域经济联系的形式:
一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重要形式)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三、产业转移
盘县二中地理组
代 操
332864522@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 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3 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 4 在合作中相互发展,实现“双赢”
(一) 南水北调
盘县二中地理组
代 操
332864522@
东线工程,是从江苏扬州开始抽水一直送到天津,中 间要跨过黄河,利用京杭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 骆马湖、南四胡、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 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 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是从长江的支流汉江,汉江上面有一个 水库叫丹江口水库,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 经华北平原西部边缘,然后也是过黄河(在郑州以西), 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是从长江的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 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把水送到黄河上游。
盘县二中地理组 代 操 332864522@
1、东线调水 从长江干流扬州附近抽水,利用原京杭大运河以 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逐级提水北上,穿过黄河, 再经运河到天津。 优点: 由于东线调水工程利用了旧运河,可大量减少耕地 的占用,减少移民数量,社会难度小,投资省。 缺点:
1.4复平面上的点集

设D为复平面内的一个区域, 如果点P不属于D, 但在 P的任意小的邻域内总包含有D中的点, 这样的点P称 为D的边界点. D的所有边界点组成D的边界. 区域的 边界可能是由几条曲线和一些孤立的点所组成的.
x=x(t), y=y(t), (atb) 代表一条平面曲线, 称为连续曲线. 如果令
z(t)=x(t)+iy(t) 则此曲线可用一个方程
z=z(t) (atb) 来代表. 这就是平面曲线的复数表示式.
对曲线z(t)=x(t)+iy(t), 如果在区间[a,b]上x'(t)和
y'(t)都是连续的,且对atb有
内部 C
外部
定义. 复平面上的一个区域 B, 如果在其中任意作一 条简单闭曲线, 而曲线的内部总属于B, 就称为单连通 域, 一个区域如果不是单连通域, 就称为多连通域.
单连通域
多连通域
没有重点的连续曲线 C, 称为简单曲线或若尔当(Jardan) 曲线.
如果简单曲线 C的起点与终点闭合, 即 z(a)=z(b) , 则曲线 C 称为简单闭曲线.
z(b)
z(a)
z(b) z(a)
z(a)=z(b)
简单,闭
z(a)=z(b)
简单,不闭
不简单,不闭
不简单,闭
任意一条简单闭曲线 C 把整个复平面唯一地分 成三个互不相交的点集, 其中除去 C 外, 一个是有界 区域, 称为 C 的内部, 另一个是无界区域, 称为 C 的 外部, C 为它们的公共边界. 简单闭曲线的这一性质, 其几何直观意义是很清楚的.
山西省长治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 1.4区域经济联系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山西省长治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4区域经济联系3一、学习目标: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学习重点:产业结构的转移三、学习难点:我国的产业转移【课前预习导学】三、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作用:(1)对区际与区际的一种替代(2)促进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水平、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地区转移。
3、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如: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2)、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部平衡的产业转移,如: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典型案例原因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主要分布对经济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产发展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业移入地中国家或地区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降;经济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增幅高于产业移入地区)3、P32活动题【课内训练巩固】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
第Ⅰ阶段,该工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此判断1~4题。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 B.原料C.市场 D.动力2、根据生产布局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1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3、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王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足因为它们()①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②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③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④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4、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①利用廉价劳动力②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③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④降低原材料消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A. 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B. 发达国家想在全球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C. 赚取更高的经济利润D. 使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6、二战”以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A. 交通运输条件便利B. 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C. 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D. 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探究拓展】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厂迁至B 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工作区域-5S-标准

工作区域5S 标准1.1地面上1.1.1地面物品摆放有定位、标识、合理的容器1.1.2 地面应无污染(积水、油污等)1.1.3 地面应无不要物、杂物和卫生死角;1.1.4 地面区域划分合理,区域线和标识清晰无剥落1.1.5 应保证物品存放于定位区域线内,无压线;1.1.6 安全警示区划分清晰,有明显警示标识,悬挂符合规定;1.1.7 地面的安全隐患处(突出物、地坑等) 应有防范或警示。
1.2设备1.2.1 开关、控制面板标识清晰,控制对象明确;1.2.2 设备仪器保持干净,摆放整齐,无多余物;1.2.3 设备仪器明确责任人员,坚持日常点检,有必要的记录,确保记录清晰、正确1.2.4 应保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非正常状态应有明显标识;1.2.5 危险部位有警示和防护措施;1.2.6 设备阀门标识明确;1.2.7 仪表盘干净清晰,有必要的正常范围标识。
1.3 材料、物料1.3.1 放置区域合理划分,使用容器合理,标识明确;1.3.2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整齐码放于定位区域内;1.3.3 不合格品应分类码放于不合格区,并有明显的标识;1.3.4 物料、半成品及产品上无积尘、杂物、脏污;1.3.5 零件及物料无散落地面。
1.4容器、货架1.4.1 容器、货架等应保持干净,物品分类定位摆放整齐;1.4.2 存放标识清楚,标志向外;1.4.3 容器、货架本身标识明确,无过期及残余标识;1.4.4 容器、货架无破损及严重变形;1.4.5 危险容器搬运应安全;1.5 搬运工具1.5.1 定位停放,停放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1.5.2 应有部门标识和编号;1.5.3 应保持干净及安全使用性;1.5.4 应有责任人及日常点检记录。
1.6工具箱、工艺架1.6.1柜面标识明确,与柜内分类对应;1.6.2柜内工具分类摆放,明确品名、规格、数量;1.6.3 有合理的容器和摆放方式;1.6.4各类工具应保持完好,保证使用性;1.6.5 各类T具使后及时归们;1.6.6柜顶无杂物,柜身保持清洁1.7工作台、凳、梯1.7.1上面物品摆放整齐、安全,无不要物和非工作用品;1.7.2 保持正常状态并整洁干净1.7.3 非工作状态时按规定位置摆放(归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函
数
z0
z0
2
§1.4 区域
一、平面点集
第 一 2. 内点、外点与边界点
章
考虑某平面点集 G 以及某一点 z0 ,
复 数
内点 (1) z0 G;
(2) 0 , z : | z z0 | , 有 z G .
与 复
外点 (1) z0 G;
(2) 0 , z : | z z0 | , 有 z G .
数 与
尔当曲线)。一条“简单闭曲线” 把复平面分成两个
复
区域,其中有界的称为该简单闭曲线的内部(内区域),
变 函
另一个称为该简单闭曲线的外部(外区域)。
数 4. 单连通域与多连通域
定义 设 D 为区域,如果 D 内的任何一条简单闭曲线的内部
仍属于 D,则 D 称为单连通域,否则称为多连通域。
多连通域又可具体分为二连域、三连域、… …。 6
变
函 边界点 (1) z0 不一定属于 G ;
外点
数
(2) 0 , 在 | z z0 | 中,
内点
既有 z G , 又有 z G . 边界 G 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 G 的边界。
边界点
3
§1.4 区域
一、平面点集
第 一 3. 开集与闭集
章 开集 如果 G 的每个点都是它的内点,则称 G 为开集。
§1.4 区域
第 §1.4 区域
一
章 一、平面点集
复 二、区域
数 与
三、平面曲线
复
变
函
数
1
§1.4 区域
一、平面点集
第 一 1. 邻域
章 定义 设 z0 为复| z z0 | } 为 z0 点的 邻域;
与 复
(2) 称点集 { z : 0 | z z0 | }为 z0 点的 去心邻域。
复 数
简单曲线
t1 ( , ), t2 [, ], 当 t1 t2 时,z(t1) z(t2 ).
与 简单闭曲线 简单曲线且 z( ) z( ) . 复
变 光滑曲线 在区间[ , ] 上,x(t) 和 y(t) 连续且 z(t) 0.
函
数
简单、闭
简单、不闭
不简单、闭
不简单、不闭
12
§1.4 区域
二、区域
第 一 4. 单连通域与多连通域
章 举例
复 (杜撰)
A省
数
(单连域)
与
复 变
B省
函
(单连域)
数
A省
(三二连域)
B省
(非区域)
飞地
7
§1.4 区域
x 0;
第 一
| z (2 i)| 1;
章
复
数
与
复
变
函
1
数
2+ i
π/3
区域
闭区域
(角形)区域 8
§1.4 区域
三、平面曲线
第 一
1. 方程式
章
在直角平面上 f ( x, y) 0 .
(比较熟悉)
复 数
在复平面上 f (z) 0 . (比较陌生)
与
复
如何相互转换?
变 函
x (z z)/ 2
(1) f ( x, y) 0
~f (z) 0 . (建立方程)
数
y (z z ) /(2i)
(2) f (z) 0
z xiy
~f ( x, y) 0 . (理解方程)
9
§1.4 区域
x2 ( y 1)2 4 .
(1)
第
一
y 0.
i
章
y x.
i
复 数 与
x2 22
(
y2 3)2
1.
i (2)
复
变
x2 y2 1.
i
函
数
(3)
3 i (4)
2i
(5)
2
2 1
12
1
1
3i
10
§1.4 区域
三、平面曲线
第 一
4. 有向曲线
章 简单闭曲线的正向一般约定为:
复
当曲线上的点 P 顺此方向沿曲线
数 与
前进时, 曲线所围成的有界区域始终
复 位于 P 点的左边。
变
函 区域边界曲线的正向一般约定为:
数 当边界上的点 P 顺此方向沿边界
前进时, 所考察的区域始终位于 P 点
的左边。注意区域可以是多连域。
三、平面曲线
第 一
2. 参数式
章 复
在直角平面上
x x(t),
y
y(t ) ,
( t ) .
数 与
在复平面上 z z(t) x(t) i y(t) , ( t ) .
复 变 例如 考察以原点为圆心、以 R 为半径的圆周的方程。
函 数
(1)
在直角平面上
x
y
x( ) y( )
复 数
闭集 如果 G 的边界点全部都属于 G ,则称 G 为闭集。
与
复 变
4. 有界集与无界集
函 数
定义
若存在 0 ,使得点集 G 包含在原点的 邻域内,
则 G 称为有界集,否则称为非有界集或无界集。
4
§1.4 区域
二、区域
第 一
1. 区域与闭区域
章 区域 平面点集 D 称为一个区域,如果它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复
(1) D 是一个开集;
数 与
(2) D是连通的,即 D 中任何两点都可以用完全属于 D
复
的一条折线连接起来。
变 函
不 连
数
通
连通
闭区域 区域 D 与它的边界一起构成闭区域或闭域, 记作 D。 5
§1.4 区域
二、区域
第 一
2. 有界区域与无界区域 (顾名思义)
章 3. 内区域与外区域
复 定义 一条没有重点的连续曲线称简单曲线(或称Jardan 若
Rcos , Rsin ,
(0 2π).
(2) 在复平面上 z z( ) x( ) i y( ) R(cos i sin ) ,
z R ei , (0 2π) .
11
§1.4 区域
三、平面曲线
第 一
3. 曲线的分类
章 考虑曲线 z z(t) x(t) i y(t) , ( t ) .
曲线 区域 区域
14
§1.4 区域
附: 无穷远点的邻域
第
一 定义 设实数 M > 0, 章
(1) 包括无穷远点在内且
复 数
满足 | z | M 的所有
与
点的集合,称为无穷
M
复
变
远点的邻域。
函
数
(2) 不包括无穷远点在内
且满足 | z | M 的所有点的集合,称为无穷远点
的去心邻域,也可记为 M | z | .
15
§1.4 区域
三、平面曲线
第 一
4. 有向曲线
章 定义 设 C 为平面上一条给定的光滑(或分段光滑)曲线,如果
复
指定 C 的两个可能方向中的一个作为正向,则 C 为带有
数 与
方向的曲线,称为有向曲线,仍记为 C。相应地,C 则
复 变
代表与 C 的方向相反(即 C 的负方向)的曲线。
函
数
13
§1.4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