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2.上农除末。
——秦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
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
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
州益处。
——清
讨论思考:1.假如你是处于各个时期的商人, 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2.你认为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 弊?说明你的理由。
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商人 产生 私商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帮
货币 城市
贸易
天然 金属 形式多样
形状统一
政治军事 数量较少 规模较小
国内贸易
丝绸之路
纸币 金银
市坊分离
时空不限 经济功能 市镇繁荣
海上“陶瓷 之路”
大宗长途贸易
政策
鼓励经商
重农 抑商
中唐以后 有所放松 闭关锁国
必修二 ·农耕时代的商业
二、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日益丰富 2.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3.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 4.是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
……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明清
新特点:(1)市镇出现 (2)货币经济占据主 要地位 (3)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4)形成 了地域性、行业性大商帮
制约
政策
因素
商路
货币
中介
商业活动
载体
活动 中心

岳麓版 历史 必修二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共19张ppt)(共19张PPT)

岳麓版 历史 必修二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共19张ppt)(共19张PPT)

监管 城市职能: 经济功能加强
军事重镇
严格限制阶段
放松限制阶段
考点三: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原因
表现
影响
1.地主阶级维护 自身统治的需要
2、是封建自然 经济的产物(根 本原因)
3.法家思想影响
兴起
发展 有所 松动 强化
战国 汉 唐宋元 明清
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 会经济的发展,巩固 中央集权制度;稳定 了社会统治;
第5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及影响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化 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2、关注热点:结合当前“一带一路” 战略的构想与实践,考查“古代海上丝绸 之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与贡献。
结合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2、我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化? 3、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要求:时间5分钟,当堂落实)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 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 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 故B项正确;图6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 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 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 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考点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时间 商朝
发展 情 况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


明清
时间 商朝
发展 情 况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

“工商食官” 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

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共23张PPT)

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共23张PPT)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 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 家族的宅院。
山西商帮:以义制利、合伙经营、博大宽厚、勤俭敬业 山东商帮:大柔大刚、善抓商机、规范管理、尊重人才 陕西商帮:以智求财、精于管理、险中取利、知人善任 福建商帮:亦官亦商、海外生财、敢冒风险、吃苦耐劳 徽州商帮:亦贾亦儒、官商联姻、崇尚文化、乐善好施 龙游商帮:稳中求进、敢为人先、足智多谋、诚实守信 洞庭商帮:家族经营、以变求存、重视品牌、精明能干 宁波商帮:以新制胜、敢于挑战、灵活善变、小中见大 广东商帮:借地生财、大胆务实、擅长贸易、善于投机 江西商帮:垄断经营、不避艰险、重名轻利、物聚则散
3、城市功能:
周秦——唐: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宋以后:经济功能加强
4、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明清时期:棉纺——松江 冶铁——佛山 制瓷——景德镇 转运——汉口、朱仙 丝绸——盛泽镇
唐都城长安
宋都城汴京
探究:比较唐、宋的城市格局,哪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方便?为什么?
中国四大名镇
广东佛山镇
河南朱仙镇
湖北汉口镇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阶段 时期 商人活动 货币发展
萌 原始 以物易物 天然货币 芽 末期
商朝 职业商人 骨贝铜贝等 兴 周朝 工商食官 人造贝币
交通 区域 场所
起 春秋 战国 私商崛起
货币 形态多样
著名 都会

隋唐 各地商人 圆形方孔钱
陆上丝 集镇、 绸之路 夜市
宋朝
纸币交子
展 元朝 交流频繁 纸币广泛流通 海上丝
鼎 明清 区域商帮 白银为主
绸之路 商业

市镇
白圭,战国时期人, 名丹,字圭。著名的经济 谋略家和理财家
吕不韦 (?一公元前235年) 战国末年秦国大臣。 居阳翟(今河南禹州)。 从小随父经商,时称“阳 翟大贾”。

岳麓版历史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共30张ppt)

岳麓版历史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共30张ppt)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草市、晓市、夜市等。 2.商业起源很早,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联,且相辅 相成。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4.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
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始终 未成为经济的主导。 6.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如边境城市、沿海港口城市、工商 业市镇等兴起。 7.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商帮。如 晋商、徽商等。 8.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明代白银广 泛流通,适应了不同时期商业发展水平。
二、城市的繁荣 1.地位:________ 城市 是社会的中心,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 古代城市的功能和格局发生变化。 2.表现: (1)阶段特征显著 ①自周秦迄唐代 A.县治以上城市设市,并与民居隔开。 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 B.城市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__
坊市制 。 C.唐代城市布局实行严格的____________
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
P23:有一定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 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 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 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
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教材同步 P21、P22、P23 思考题
【参考答案】P21:(1)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 事商业活动的现象。(2)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给商 业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 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 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2018年高三历史必修二岳麓版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50张)

2018年高三历史必修二岳麓版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50张)

春秋战国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宋代出现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宋元纸币
中国纸币制度渊源于唐代的“飞钱”, 创始于北宋四川民间发行的“交子”。四川 交子不久收归政府发行( 1024 年成立“四 川交子务” ),并逐渐扩大流通于陕西、 河东等地区,北宋末改称“钱引”。南宋时, 除四川钱引(后改称“会子”)外,又发行 了东南会子、湖北会子、两淮交子等,各有 规定流通地域。宋代纸币与钱并行流通。元 朝是中国古代纸币制度最盛行时期。元廷统 一发行纸币(通称“钞”),全国通行;元 代大部分时期,不铸造铜钱并禁止行用前代 铜钱,除少数地区外,钞是唯一通用的法定 货币。
合作探究
【探究一】从货币的发展演变中解读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秦统一前各国不同的货币 和秦圆形方孔钱
北宋的交子
明清银元宝
思考: (1)从中分析总结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趋势? (2)上述变化有何积极意义?
• 【参考答案】
• (1)趋势: • 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 ②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秦) • ③由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化。
5.临淄(zī)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gǔ) 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 齐策》
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 商业是指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视角一 历代商业发展脉络
时 商 周 间 朝 朝 发 展 表 现 以物易物,原始商业产生 职业商人和货币产生 “工商食官”,商业由官府控制
5.临淄(zī)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gǔ) 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 齐策》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进步。
因果关系和并列关系。
一、商业的发展 1 . 原 始 社 会 末 期 , 随 着 ______________ 的 出 现 、
______________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原始商业。
2 . 商 朝 时 期 , ______________ 和 最 早 的 ____________已经产生。 3.周朝实行“__________”政策。 4 .春秋战国时期, __________ 逐渐取代 __________ 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的______。
城郭 明州
3.广州 4.江南
泉州
三、 1. 耕战 高祖 潮流 购置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中唐
重农抑商
2. 商鞅

朝廷对海外贸易
官商分利
鼓励
3.民间商品经济
新经济因素
世界工业文明
1.关于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1)商业产生的根源和商业发展的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剩余产品逐渐出现,社会分工发展,
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氏族成员把剩余产品进行物物交 换,这就是原始商业的产生。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 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 生产力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原因在于: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内外交通的便利;自然 经济影响弱等。
5 .隋唐时期, ________ 和 ________ ,密切了南北方 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 和 波 斯 商 人 来 往 经 商 频 繁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6 .明清时期, ____________ 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 产 品 大 量 进 入 市 场 。 ____________ 作 物 普 遍 种 植 。 ________ 在 流 通 中 广 泛 使 用 , 便 利 了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的集聚。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形成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等大商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
比如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满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 特产,到外国后,都是把这些特产“赐”给当地的国王,同时 接受该国的所谓“贡品”,比如象牙、香料、珊瑚、珠宝等特 产,并不计较经济得失,属于一种“货换货,二头乐”的友好 交往,其政治上互相往来的意义远比经济上的意义重大。
壹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 着枷锁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 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 缚的疼痛。
城市发展的特点(趋势) 小结:
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宋代城市中的市

时间
严格时间限制
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草市)
地点
城中特定位置,整 齐划一的坊市制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分 散于街巷形成街市
管理
市令或市长管理 (商业活动受政府严格控制)
不再受官府监控
城市 主要是 政治中心、军事 经济职能加强 职能 重镇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标要求: 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壹 发展概况 贰 城市的繁荣 叁 “重农抑商”政策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4、春秋战国时期: 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白圭准确掌握时常 行情,在别人觉得多 而抛售时,他就大量 地吃进,等别人缺少 货物需要吃进时,他 就计然之 术以治产,因成巨富 自号陶朱公。因经商 有道,逐成巨富,民 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秦朝相国吕不韦, 由仕而商,成为成功 的大商人后,又由商 而仕立国定君,也是 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 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探究主题2 城市的变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材料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 为东京。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 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 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 府的监控,出现夜市 、草市、晓市等
经济功能 大大增强
3.商业城市兴起 (1)沿海港口城市:唐宋时海上贸易兴盛,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等 繁盛一时。 (2)工商业市镇:明清时期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 市镇,尤以 江南地区 为盛。 三、“重农抑商”
探究主题3 重农抑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 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 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 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 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 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 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 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解读】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北宋年商税额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见,商 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日益重要。第二小问北宋政府规定“关市之租,其来旧 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可以得出商税的征收从宽从简,重视商业的发 展。第(2)问据材料二“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 花等经济作物”得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据材料二 “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 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得出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 出现商帮。 【结论】 (1)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2)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 商、晋商)活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一 二 三
课前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一、商业的发展 1.商朝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2.周朝 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 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 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空前繁荣。 5.宋元时期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 纸币。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导入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 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 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5—15千米之内,一般 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 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 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 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探究其 出现的原因。 (2)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首页 探究点 当堂检测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提示:(1)新气象: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 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2)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
首页 探究点 当堂检测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名师精讲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早市、夜市,城郊和乡 村的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 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通道的对外贸 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 兴盛。 (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 制度。
首页 一 二 三
课前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6.明清时期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 商帮。
首页 一 二 三
课前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二、城市的繁荣 1.政治中心的商业发展 (1)周秦至唐朝: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市与民居隔开。这时期,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宋代 ①空间范围扩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 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 ②时间不再限定: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易混易错草市、夜市、晓市: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 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冲破了政府 对“市”的时间限制。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首页 一 二 三
课前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自主思考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通用的铁钱携带 极不方便,于是商人们发行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交子”。交子的出 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交子的出现说明商品经济活跃。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首页 一 二 三
课前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③城市功能变化: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控,城市的经济 功能大大增强。 教材图解观察教材第22页“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清明上河图》 中汴河船运的景象”,思考: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 提示: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时 间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控;出现了市 民娱乐活动场所。
课堂篇 合作学习
三、“重农抑商” 1.形成原因 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 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推行过程 (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2)西汉时期:汉高祖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严禁商人购置土 地。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3.影响 (1)战国秦汉时期对发展农业,稳定社会发挥过积极作用。 (2)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 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因素之一。
首页 一 二 三
课前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自主思考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 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 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一说法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
首页 探究点 当堂检测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
首页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目 标 导 航 1.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 特征 2.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 原因 3.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 特点 4.北宋城市与唐代城市 的不同之处 5.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 原因 6.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方 法 点 拨 1.根据时间顺序,掌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的大致过程和内容 2.古代商业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商业,我国 城市功能经历了从政治、军事中心到经 济功能不断增强的变化,体现了商业的 发展和进步 3.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 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中 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明清 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首页 一 二 三
课前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2.经济城市的兴起 (1)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 外,泉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各港口城市“蕃客”云集。 (2)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首页 一 二 三
课前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