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中历史 文化史 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复习线索一、古代思想(线索一)韩非思想:法术势相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观点,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思想——墨子(战国)墨子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打破;手工业、商业发展;人民渴望和平)墨家思想战国以后,不受人们重视。
(与重农抑商思想兴起有关)5、兵家思想春秋——孙武——《孙子兵法》;战国——孙膑——《孙膑兵法》注意的几个问题: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清批判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文学常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六易:《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细节整理:在人性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孟子(性善说)和荀子(性恶说)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荀子(知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庄子(天与人不相胜)四个集大成者:荀子——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注意:其中儒家、道家、法家三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最深远的。
二、古代科技(线索二)第二单元复习线索本单元有两大线索。
一、艺术(包括书法、绘画、戏剧);二、文学(包括诗歌、小说)。
在引导学生复习时以表格形式体现。
具体如下:汉字的演变:新石器时期的刻画符号----------- 文字的雏形商代的甲骨文---------------------- 最早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秦代的小篆------------------------- 文字统一(先小篆,后推广隶书)篆刻艺术秦汉时代----------篆刻的标志性时期宋元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明中叶以后--------------------篆刻成为真正的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存在写实为主的宫廷画和民间画与写意为主的文人画的两大风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自由灵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10

一、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发展历程之秦朝:小篆—隶书
小篆
隶书
一、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起源: 神话传说
2、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商周时期:
甲骨文 金文
春秋战国时期: 文字混乱
秦朝: 小篆
隶书
二、书艺历程
1、汉字发展为艺术的条件: 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 准备了材料 知识群体的形成--- 动力基础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提供了条件
③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二、书艺历程
(一)条件: (二)特征: (三)发展历程:
1、秦汉:小篆、汉隶具美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4、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强调个性化创造
本课小结
1总、汉结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甲骨文 —金文甲 —小篆—隶书—楷书
2、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图画 —线条— 笔
画) 日益规范化、稳定化; 字体新旧交替,逐步替变。
本课小结
朝代 社会背景
书法家
艺术成就
秦汉
统一王朝建立 文化交流发展
魏晋 ①社会危机 南北 ②士人借书法表达自我
朝 ③文具的改进
王羲之
隋唐 盛世气象
宋 ①市民阶层兴起
②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走近隋唐书法
张 旭《 肚 痛 帖 》
二、书艺历程
走近隋唐书法
时代背景: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科举取士,重视文教。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 气象
代表人物:张旭、怀素—草书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颜筋柳骨”
二、书艺历程
走近宋朝书法:“四大家”
岳麓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三.doc

岳麓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梨园春秋1. 产生背景: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一一“傩”2. 傩的发展: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3. 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服饰绚丽,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1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
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
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
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为什么许多元代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之中?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年,文人入仕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学而优则仕的愿望难以实现,就只好把一腔热情付诸笔端。
元朝把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的地位仅高于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的群众,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
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第10课梨园春秋-、戏剧起源和发展原始时代的傩仪(萌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元素)梨园(教练场所)瓦舍(娱乐场所)宋代南戏(完备形式)元杂剧表演形式和特点1优化设计2预习新课作业布置三、总结:对于戏曲艺术,我们当代人的态度大多是淡漠,排斥,不愿触碰;可是只要我们用心地了解了它接触了它,就不能为他强大的艺术魅力所感动;不仅是戏曲艺术,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等所有这些从中国人灵魂里,骨髓里提炼和沉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极其宝贵极其华丽的。
可遗憾的是,我们当今的社会当今的国民对她却那样淡漠甚至嘲讽。
所以这就更增重了我们这些人肩头的任务,我们文科人,理应为往圣继绝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应该不负这样的使命,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用我们的一点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美丽的文化,我们可爱的中国。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1孔子与老子一、孔子的学说——儒家1、生平: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3、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③教育思想:A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B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C教育方法:“因材施教”D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仁不让于师”E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历史地位:①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②当时未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④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聃《道德经》——儒家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B、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有矛盾对立面,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补充: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所创立的诸多学派。
诸子百家代表: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兵家:——孙子、孙膑。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一、唐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1. 唐代的政治制度唐代建立了官僚制度,大臣由皇帝任命,地方官员由中央官员和地方长官推荐,严格执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此外,还建立了州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唐代的政治思想唐代盛行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强调“道法自然”,儒家思想对唐代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唐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1. 唐代的经济唐代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村人口增加,城镇商业也日益繁荣。
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2. 唐代的文化唐代文化繁荣,文学艺术、科技学术都得到了发展。
玄奘的西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王维、李白等人的诗词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唐代的社会唐代的社会分为官僚士大夫、士族、平民和奴隶等阶层。
在社会道德上讲究礼乐道德教育。
三、唐朝的政治制度变革和瓦解1. 唐朝的政治制度变革唐朝晚期,节度使、藩镇的割据现象日益严重,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他们逐渐取代了中央政权的地位,使唐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变革。
2. 唐朝政治制度的瓦解唐朝末年,节度使、藩镇割据日益扩大,导致唐朝政治制度的瓦解。
同时,安史之乱也加速了唐朝政治制度的瓦解。
四、唐宋转折期的政治与文化1. 唐宋转折期的政治唐宋转折期的政治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割据现象,甚至引发了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
宋朝建立后,建立了“宋朝”;地方政权,加强中央集权。
2. 唐宋转折期的文化唐宋转折期的文化,儒家思想逐渐转变为理学,强调“格物致知”,渐渐超越了传统的程朱理学。
五、北宋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与发展1. 北宋初期的政治变革北宋初期,政治上实行了“靖康之乱”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统治。
2. 北宋初期的经济变革北宋初期的经济,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外贸易。
3. 北宋初期的文化发展北宋初期的文化在儒学方面得到了深入发展,陆象山、朱熹等在理学上有了很大的成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孔子和老子

孔子和老子[学习目标]一.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记忆孔子、老子的一些名言,大致理解孔子的“仁〞“礼〞、老子的“道〞的思想内涵。
二.理解孔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并与知识链接的文字相印证。
三.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评价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人个性形成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3.疑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
二.教材解读第一子目:[孔子的学说]1.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2、孔子的思想学说1〕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
“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
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
2〕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5〕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3)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重点难点】重点: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难点:古代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基础梳理】1.教材P22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扩大农耕区域,加速对土地开发与利用。
2.教材P23学思之窗: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
它提供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产品,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税源。
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
3.教材P24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战国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
首先辨析材料来源,判断材料的时间及所描述的基本内容;其次阅读材料,对其基本内容进行梳理提炼;然后查阅其他资料完成史料的佐证;最后组织语言形成自己观点。
《管子》是后人托春秋管仲之名所作,该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其中《管子·海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的情况。
该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各门类的手工业工具自成体系。
战国时期铁质工具不仅数量多,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4.教材P24学习拓展:渔业也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出一种古代渔业工具并加以说明。
如中国古代的渔网、鱼篓等。
按照背景、结构材质、作用等阐述清楚即可。
※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特点1.从使用材质看,经历由骨、竹、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看,经历从原始的打击、磨光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动力来源看,经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看,经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二、中国男耕女织下的小农经济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是高中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了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从西周到春秋时期。
这段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全国各地的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名人和文化品牌。
首先,我们要对于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一些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基本进入了一个奴隶社会,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私有财产和社会地位,处在一种非常较低的地位上。
春秋时期则是在周朝末年,宗法制度已经逐渐瓦解,封建战国时代即将到来,人们在这一时期从中得到了各种啟示。
春秋时期是一个很复杂的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在互相竞争争夺土地和权力,这段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互相比较也促进了文学、艺术以及讲学的繁荣。
同时,春秋时期还发生了著名的“重耳逃归”事件,让我们对于这一时期有更具体的了解。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孔子的思想体系对于历史和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提倡家族制,认为家族制可以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善于归纳总结,他关注人类的自由和幸福,笃信教育可以唤起人的良心,主张观察自己立身、探求到底、修身养性,并提出“仁义礼智信”五条人生准则,为后来的思想及人类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春秋时期,韩非子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统一的国家应该采用集权制度,集权的国家应该由一位大权威主义者来主导,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他也反对贵族派,反对家族制度,发展了法治和行政管理。
韩非子因其杰出的思想及作品,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三个秦始皇之后的第一政治家”。
另外,还要提到晋国政治家齐物子,他提出了著名的“人定胜天”观点,认为人的聪明智慧可以超过自然规律的制约,并在历史上影响了许多人的思想和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必修三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教学思路
思想史是文化史的一个分支。
在高考注重考查能力的今天,思想史复习教学一方面要同整个文化史复习教学一样,点线面结合,以形成完整有机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针对思想史本身的特点,应重点从深度、广度、高度上加大复习教学的力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试分别加以论述。
一、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思想史复习教学的起点
历史复习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和常规性历史教学。
历史研究和常规性历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历史复习教学有时便不一定要从具体的现象和材料开始。
具体的事物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从具体的东西入手,不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反而会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抽象和概括,在思想史复习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从一个个概念入手,在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运用逻辑的方法,即从简单的历史范畴逐步进入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历史范畴,这样便能使学生一进门就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层层延展,对具体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辩能力,从而将思想史复习教学置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例如:“绝对平均主义”是小生产者要求平均享有社会一切财富的幻想,只要对这个历史概念内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就有助于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必然性。
因为这种思想是农民小生产者幻想的产物,它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小农经济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