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2021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2021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2021.4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身边的植物植物可以按照生长环境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而按照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

乔木是高大的植物,如XXX和银杏,它们都有明显坚硬的主干。

XXX的树皮呈灰色,叶子长椭圆形,两面网状叶脉明显;银杏的树皮灰褐色,有裂纹,比较粗糙,叶柄细长,扇形,落叶前变黄。

其他乔木包括荔枝树、苹果树、凤凰树、榕树和芒果树。

灌木通常比较矮小,枝条丛生,没有明显的主杆,如月季和茉莉。

月季是直立灌木,小枝粗壮,有刺,四季开花,花朵较大,有深浓郁的香气;而茉莉也是直立灌木,小枝圆柱形,叶片较薄,叶脉明显微凸起,花朵较小,花冠白色,极香。

其他灌木包括栀子、桂花树、簕杜鹃、大红花、XXX、假连翘和九里香。

草本植物的植株比较低矮,通常具有质地柔软的草质茎,如酢浆草和狗尾草。

其他草本植物包括叶下珠、苜宿草、含羞草、蟋蟀草、睡莲和凤眼莲。

藤本植物像葡萄和爬墙虎都长着细长的藤。

这类植物自身不能直立生长,而要缠绕在其他物体上,或者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其他藤本植物包括碗豆和牵牛花。

睡莲和荷花都是比较常见的草本植物。

它们具有特殊的通气组织,如气孔和导管等中空组织,叶子面积较大,有丰富的叶脉组织。

为了适应本地生长条件,植物园常见植物分区种植。

有的按照植物所需的环境分区,如水生植物区、荫生植物区、沙生植物区、温室植物区等;按照植物的形态分区,如乔木区、藤本植物区;按照植物的用途分区,如经济植物分区、药用植物分区等。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动物的需求为了生长和运动,动物需要不断地摄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运动生存所需的六大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分和无机盐。

动物可以按照食性分为植物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动物。

植物性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如蝗虫、黏虫、蚜虫、草鱼、鸽、鹦鹉、牛、马、羊和兔等。

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如蜻蜓、螳螂、龙虱、鲨鱼、带鱼、青鱼、燕、鹰、鸬鹚、狮、虎、豹、狼等。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光第一课光的传播1、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现象: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上部,所以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第二课镜子1、镜子可以反射光。

2、镜子的应用:汽车的后视镜、医用额镜、投影仪的反射镜、潜艇的潜望镜、日常生活中的梳妆镜……3、镜子大致上可分为(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 镜三种,平面镜是一般的镜子,具有“换向”的作用,凸面镜有如龟壳一般,镜面是凸出的圆弧形,除了可反射外,还具有散光的作用。

凹面镜有聚合的作用。

4、常用的镜子作用:(1)最原始的功能,由光的发射原理来映出镜子前人或物的样子。

(2)聚光取火。

(3)在墙上挂面大镜子,依靠镜子的反射原理,可从视觉上增加房间的通透性,拓宽人的视觉范围,从而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在镜子能够反射到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视觉疲劳。

(4)防跟踪,把小镜子握在手心可以看后方。

第三课彩虹1、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2、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

彩虹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

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

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

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

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3、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

4、彩虹的七彩颜色的说法,中国最普遍的说法是(从外至内):红、橙、黄、绿、青、蓝、紫。

西方的说法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源于科学家牛顿分解七原色后取的名字。

确切的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5、一般在雨后能见到彩虹。

第四课光与生活1、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要点第一课《光的传播》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影、日食都是沿着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2、小孔成像现象: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上部,所以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第二课《镜子》1、镜子可以反射光。

2、镜子的应用:汽车的后视镜、医用额镜、投影仪的反射镜、潜艇的潜望镜、日常生活中的梳妆镜……3、镜子大致上可分为(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 镜三种,平面镜是一般的镜子,具有“换向”的作用,凸面镜有如龟壳一般,镜面是凸出的圆弧形,除了可反射外,还具有散光的作用。

凹面镜有聚合的作用。

4、常用的镜子作用:(1)最原始的功能,由光的发射原理来映出镜子前人或物的样子。

(2)聚光取火。

(3)在墙上挂面大镜子,依靠镜子的反射原理,可从视觉上增加房间的通透性,拓宽人的视觉范围,从而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在镜子能够反射到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视觉疲劳。

(4)防跟踪,把小镜子握在手心可以看后方。

第三课《彩虹》1、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2、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

彩虹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

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

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

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

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3、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

4、彩虹的七彩颜色的说法,中国最普遍的说法是(从外至内):红、橙、黄、绿、青、蓝、紫。

西方的说法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源于科学家牛顿分解七原色后取的名字。

确切的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5、一般在雨后能见到彩虹。

粤教粤科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粤教粤科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2019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一、填空题1、白兰和银杏属于_乔木_,月季和茉莉属于_灌木_。

2、酢浆草和狗尾草属于_草木_植物,葡萄和爬墙虎属于_藤本_植物。

3、睡莲和荷花属于_水生_植物。

4、地球上植物的种类繁多,_植物园_就是“植物的博物馆”。

5、为了使各种植物适应本地生长条件,_植物园_常常将植物分区种植。

6、植物园除了制作植物标识牌外,还会为植物制作__知识展板_。

7、按照植物的用途分,植物园里的分区有_经济植物区_和_药用植物区_等。

8、乔木的特点是植株_高大_,有明显而坚硬的_主干_。

9、睡莲和荷花都有适应水生_环境的特点。

10、在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特殊形态的植物,如长着奇特捕虫笼的_猪笼草_,长着跟石头一样真假难辨的_生石花_等。

11、动物的生存依赖于_食物_,但_食物_的来源和种类并不相同。

12、青蛙等动物的消化系统由_消化道_和_消化腺_两大部分组成。

13、_ 水__是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动物所吸收。

14、动物通过_呼吸_来获取氧气,维持身体的需要。

15、血液流动的动力由跳动的_心脏_来提供。

16、动物的一些活动是通过_运动_器官来完成的。

17、鱼是用_腮_来呼吸的,而鲸鱼是通过__肺_来呼吸的。

18、_消化系统_的主要机能是消化分解食物并从中摄取营养物质。

19、动物的运动器官不同,有的有__翅膀_,能在天上飞翔;有的有_鳍__或__噗_,能在水中游泳;有的有__足__,能在地上行走、跳跃或奔跑。

20、要判断物体是否_运动_,先要选择其他物体作参照。

21、人们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_快慢_。

2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会受到_摩擦力_的影响。

23、_测力计_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单位是_牛顿__。

24、古时候,人们就学会了_风力_为帆船航行提供动力。

25、物体的运动有多种方式,例如滑动、_滚动_、转动、__振动_等。

26、选择不同的_参照物_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是不同的。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计划+第1单元知识点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计划+第1单元知识点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一、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我所担任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内容已经全部结束,期末复习阶段就是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补充一些教学时还欠缺的内容,巩固所学内容。

二、复习总目标: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方面进行学习和复习。

在复习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比较、评价,对科学实验进行熟练操作、观察、表达与总结,对科学现象与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解、探究与巩固。

我们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单元的组合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突出“做”科学的特点,更加强调体验,力求在科学探究能力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趋势,突出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巩固。

三、复习内容:1、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内容2、综合练习四、复习安排:(一)单元安排:1、植物大观园(3课时)2、动物的需求(2课时)3、运动与力(2课时)4、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3课时)(二)专题训练: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实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三)针对性练习:1、作业本错题整理。

针对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进行练习。

2、科学学习的评价。

运用多元评价机制展开评价,采用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五、复习措施:1、加强综合,备好复习课,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以小组学习法,开展组内自主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3、重基础与实验,合理组织、安排复习内容。

4、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思考,多做题,举一反三,循序渐进。

六、提优补差措施:1、鼓励学生掌握主要的一些科学概念,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计划+第4单元知识点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计划+第4单元知识点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一、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我所担任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新课内容已经全部结束,期末复习阶段就是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补充一些教学时还欠缺的内容,巩固所学内容。

二、复习总目标: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方面进行学习和复习。

在复习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比较、评价,对科学实验进行熟练操作、观察、表达与总结,对科学现象与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解、探究与巩固。

我们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单元的组合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突出“做”科学的特点,更加强调体验,力求在科学探究能力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趋势,突出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巩固。

三、复习内容:1、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内容2、综合练习四、复习安排:(一)单元安排:1、植物大观园(3课时)2、动物的需求(2课时)3、运动与力(2课时)4、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3课时)(二)专题训练: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实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三)针对性练习:1、作业本错题整理。

针对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进行练习。

2、科学学习的评价。

运用多元评价机制展开评价,采用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五、复习措施:1、加强综合,备好复习课,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以小组学习法,开展组内自主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3、重基础与实验,合理组织、安排复习内容。

4、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思考,多做题,举一反三,循序渐进。

六、提优补差措施:1、鼓励学生掌握主要的一些科学概念,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气候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 以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如 根据温度可以分为热带、亚 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根 据降水可以分为湿润、半湿 润和干旱气候等。
气象观测与预报的方法
气象观测:通过各种仪器和工具对大气状态进行观测,包括温度、湿 度、气压、风速、风向等。 气象预报:根据气象观测数据,运用科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未 来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特点:生物链具有多条路径、自我调节和相互依存的特点,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机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意义: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影响:提 供食物、水源和其他生态服 务,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物链的平衡:各种生物相 互依存,保持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的稳定
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 育。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调节:植物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适应环境变化,维 持自身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种子萌发:植 物生长的起始 阶段,包括吸 水膨胀、发芽 和破土等过程。
02
生物链与生态平衡
生物链的概念及构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概念:生物链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也称为食物链。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构成:生物链通常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环节构成。生产者主要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 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物链提供能量基础;消费者主要指动物,通过捕食和寄生获取能量;分解者 则是指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环境。

科学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科学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大观园1、植物按生长环境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2、植物按茎的特点可分为:木本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3、白兰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有明显坚硬的主干。

属于乔木的植物还有:荔枝树、苹果树、凤凰树、榕树、芒果树4、白兰的特点:树皮呈灰色,长椭圆形,两面网状叶脉明显。

5、银杏的特点:树皮灰褐色,有裂纹,比较粗糙,有细长的叶柄,扇形,落叶前变黄。

6、月季和茉莉等植物属于灌木,植株通常比较矮小,枝条丛生,没有明显的主杆。

属于灌木的植物还有:桅子、桂花树、筋杜鹃、大红花、黄榕、假连翘、九里香。

7、月季的特点:直立灌木、小枝粗壮、有刺、叶子边缘有锯齿,四季开花,花朵较大,有深浓郁的香气。

8、茉莉的特点:直立灌木、小枝圆柱形、叶片较薄,叶脉明显,微凸起,花朵较小,花冠白色,极香。

属于草本植物的还有:叶下珠、苜宿草、含羞草、蟋蟀草、睡莲、凤眼莲9、葡萄和爬墙虎是常见的藤本植物。

葡萄和爬墙虎都长着细长的藤。

这类植物自身不能直立生长,而要缠绕在其他物体上,或者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属于藤本植物的还有:碗豆、牵牛花。

10、睡莲和荷花都是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

它们具有特殊的通气组织,如气孔和导管等中空组织,叶子面积较大,有丰富的叶脉组织。

属于水生植物的还有金鱼藻、荧实、梭鱼草、慈姑。

乔水京本造活环境分植物按茎的神奥分一本△幅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1、动物的呼吸系统:用鳏呼吸、用肺呼吸2、鱼不能直接呼吸空气,只能通过特殊的结构一一鱼鲸,来吸收溶解在水中氧气。

鲤是鱼类呼吸官,是一种特殊的专门适应水中呼吸的构造,它可以把氧气从水中分离出来。

水流经过鲤时,氧被毛细血管吸收,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生活在陆地上的鸟、蛇、羊等动物,以及生活在水中鲸、海豚、龟等动物,它们通过肺来呼吸,获取空气中的氧气。

空气进入肺中途径;空气一一鼻腔一一气一一肺4、动物通过呼吸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5、水是一切动物带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港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要点
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上部,所以在白纸上形
2、镜子的应用:汽车的后视镜、医用额镜、投影仪的反射镜、潜艇的
用。

4、常用的镜子作用:(1)最原始的功能,由光的发射原理来映出镜子前人或物的样子。

(2)聚光取火。

(3)在墙上挂面大镜子,依靠镜子的反射原理,可从视觉上增加房间的通透性,拓宽人的视觉范围,从而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在镜子能够反射到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视觉疲劳。

(4)防跟踪,把小镜子握在手心可以看后方。

第三课《彩虹》
1、
关。

2、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

彩虹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

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

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

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

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3、
蓝、靛、紫,源于科学家牛顿分解七原色后取的名字。

确切的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5、一般在雨后能见到彩虹。

第四课《光与生活》
1、
2、
3、
人类在光的利用上前进了一大步。

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奶制品---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见书 26 面图) 4、饮食习惯(见课本 27 面图):不良习惯:饭刚吃好就去活动或游泳、运动回到家就立即到冰箱里找冷藏的食物吃、饭前吃零食、经常买烧烤的食物吃、猛吃(即多吃)、边吃饭边看书好的习惯:饭前洗手、每天定时定量就餐
第六课《呼吸与健康》
1、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见书 29 面图)
2、我们在呼吸时,胸前的变化最大(即胸围突出)。

3、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就表示呼吸功能越好。

6、坚持运动。

可以锻炼我们的胸部肌肉,使肺功能更健康,身体更强壮。


原因引起。

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人。

如果心跳次数突然减慢,必定与
惯。

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第八课《人体的司令部》
1、
2、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用脑所需要的血液比肌肉工作时需要的血液多15—20 倍,所以长时间用脑会使人头昏脑涨,反映迟钝。

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9—10 小时)能消除大脑的疲劳;课间活动一下身体,脑子会清醒起来;合理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第九课《认识物体的运动》
物体运动时,它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第十课《物体的运动的测量》
程÷ 时间
第十一课《力的现象》
1、推、拉、抛、举、压、跳、拍、吸引、排斥等都是力的现象。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方向和速度
作用,人类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

3、画上一个地球并标上一个人,在相关方向标出上方或下方。

第十三课《大气压力》
教材第 75 页。

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
的浮力。

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