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冬季顺时养生

合集下载

中医顺时养生:小雪节令特点

中医顺时养生:小雪节令特点

小雪节令特点
每年11月22日或23 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小者未盛之辞。

”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开始下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的就是这种初冬景象。

小雪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这是说此时南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

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
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进入严寒的季节。

一二三月顺时养生

一二三月顺时养生

一月顺时养生:养肾防寒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

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

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当归枸杞炖羊肉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

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

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

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顺时养生:阳气生发适当春捂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

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

中医顺时养生与食物调理

中医顺时养生与食物调理

二、什么是顺时养生
• 顺时养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调节身体各部分的机能,以适应气候变化,使身体 保持健康、长寿的状态。
• 顺时养生包括四季养生、24节气养生、五运六气养 生。
三、健康的概念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 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 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 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 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 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 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 中医对健康的认识:中国第一部医经《黄帝内经》中讲到阴平阳密,精神乃 治。意思是讲阴阳平衡,身体才能处于健康的状态,具体的讲是五脏阴阳 平衡,气血调和,精气神充足,百脉畅通。
• 此后历代还有很多本草著作中都有记载食物的功效,如:近代葛 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宋代官修大型方 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元代吴瑞《日用本草》、贾 铭《饮食须知》、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明代《本草纲 目》、《食物本草》、《食鉴本草》、《食品集》、《饮馔服食 鉴》;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调疾饮食辨》、《随园食单》。 • 食疗的重要性以及在养生中的作用 身体的根本在于食养,《黄帝内经》中讲“五谷为养,无果为助,五 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孙思邈的《千 金要方》将“食治”立为专篇,指出:“安身之本,比资以食……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 者,可谓良工”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疗放在首位。

冬季中医养生保健浅谈(共32张)

冬季中医养生保健浅谈(共32张)

冬令调补-食补
2.冬季宜食健脾益胃食物(后天养先天): 玉米: 甘平,无毒,调中开胃。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
、谷物醇、VE,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小米: 除湿、健脾、镇静、安眠。 大枣: 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
补五脏 山药: 味甘,温,无毒。补中益气,止腰痛,壮筋骨。
冬令调补-食补
冬令调补补
(二)顺时令而食养 1.冬季气候特点: 冬季气候寒冷,自然界阳气闭藏,阴气盛,进食以温补为主,贻养精气。 羊肉: 味甘,性温,补气养血,温脾暖肾。 狗肉: 味甘,性温,补中益气,温肾助阳。 花鲢: 味甘,性温,暖胃益脑,强筋骨。 草鱼: 味甘,性温,补脾暖胃。 带鱼: 味甘,性温,益脾补虚。 韭菜: 味甘辛,性温,补肾助阳,温中开胃。 栗子: 味甘,性温,养胃健脾,补肾强筋。 芝麻: 味甘,性平,滋养肝肾,润燥滑肠,补肺益脑。
冬令调补-食补-食疗歌
生津安神数乌梅, 润肺乌发食核桃。 蜂蜜润燥又益寿, 葡萄悦色令年少。 生梨饭后化痰好, 苹果消食营养高。 木耳抗癌素中荤, 黄瓜减肥有成效。 海带含碘消淤结, 香菇存酶肿瘤消。 胡椒除寒兼除湿, 菜花常吃癌症少。 柑桔消食化痰液, 抑制癌症猕猴桃。 紫茄祛风通脉络, 莲藕除烦解酒妙。 白菜利尿排毒素, 蘑菇抑制癌细胞。 劝君不妨多食疗, 必定少担药包包。
❖养生, 古代称“道生”、“摄生”、 “养性”等,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 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各种方 法来保护生命, 防治疾病, 增进健康 , 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调理和锻炼
冬季养生理论基础
“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其情欲, 伤其肾精”(寿世保元) ❖ “冬时天地气闭, 血气伏藏, 人不可作劳出汗,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众所周知,冬季的气候特点为“寒”,此时人体为抵御严寒,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冬天季节比较特殊,而在这个季节是适合储存能量,强身健体的季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季节滋补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而通过了解一些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可以让效果更佳。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冬季要食用一些温热松软的食物,而切记不要食用一些阴寒湿冷的食物,在这一方面身体上要多加注意。

1.冬季养肾。

肾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动力,对人整个身体器官运作起着极大的作用。

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

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少咸味,在冬季,肾脏的表现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饮食上味道比较咸的话,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3.冬季进补: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冬季是储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时节,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

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

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

4.冬季老年人养生,老年人本身体质就偏弱,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节异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总结大全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总结大全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总结大全
冬季养生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中医冬季养生的知识总结:
1. 饮食调养:
- 冬季饮食要“补充”,适宜食用温补食材,如糯米、红枣、莲子等。

- 合理摄取蛋白质、脂肪和糖分,保持体力消耗的需要。

-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饮食宜温,尽量避免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 起居调理:
- 冬季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 注意保暖,穿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寒。

- 室内外温差较大时,适量添加衣物或避免频繁进出,以免受凉。

3. 运动锻炼:
- 冬季可选择适宜的室内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气功等。

- 防止气血运行不畅,可以适度进行身体活动。

- 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运动,以免伤及阳气。

4. 心理调适:
-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影响情绪,需注意心理调节。

- 可以多参与社交活动,增强自身的交流与互动。

- 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避免情绪低落。

5. 中草药应用:
- 冬季可适当应用一些中草药调理身体,如黄芪、党参等,但需遵循中医医师的指导。

6. 预防感冒:
- 冬季是感冒多发季节,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寒,增强身体免疫力。

- 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密闭的环境。

- 避免接触患有感冒等传染病的人。

以上是一些中医冬季养生的知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讲座内容
冬季养生知识讲座内容如下:
1.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冬季养生中,应根据天气寒冷的特点,注意保暖,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并合理调整饮食和作息时间,以维持健康状态。

2. 饮食保健:冬季是补充能量和营养的好时机,建议适量增加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和海鲜等,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食用油腻食物。

3. 保持适当的运动:虽然天气寒冷,但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加体温和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建议选择室内运动或温和的户外运动,如瑜伽、快走、太极拳等,避免长时间待在室内不运动。

4. 温暖保护: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感冒和其他疾病。

建议穿戴合适厚实的衣物,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5. 调节作息:冬季昼长夜短,人体的生物钟也有相应的调整。

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尽量不熬夜,以确保充分休息和精力充沛。

6. 冬季养生食谱推荐: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补效果的食物,如姜、枸杞、红枣、核桃等。

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可以选择适
合自己的食物搭配。

7. 注意心理健康: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引起情绪低落和抑郁。

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可以尝试听音乐、阅读、社交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总结:冬季养生需要根据寒冷天气的特点,合理调整饮食、保持适度的运动、注意保暖和调节作息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健康生活。

冬季中医健康小常识

冬季中医健康小常识

冬季中医健康小常识
冬季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时期,下面是一些冬季中医健康小常识:
1. 保暖:冬季气候寒冷,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侵袭身体,尤其是保护好腰腹和脚部。

2. 合理饮食:冬季寒冷,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大枣、葱、蒜等。

3. 平衡饮食:冬季饮食应以养阴补阳为主,适当增加营养素的摄入,但也不要过度饮食,以免
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4. 温性食物:适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姜汤、红糖水、糯米粥等,可以帮助暖身,消除寒冷感。

5. 冬季运动:冬季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方式,以减少受寒的风险。

6. 冬季养生汤:可以喝一些具有温暖作用的养生汤,如炖瘦肉、山药、枸杞子、枣子等,补气
益血,缓解寒冷。

7. 调理肾气:冬季是肾气最旺盛的时候,可以通过艾灸、按摩等方法调理肾气,增强体质。

8. 避免大风天气:冬季最好避免在大风天气户外活动,以免风邪侵袭,影响健康。

9. 注意休息:冬季天气寒冷,人体消耗大,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10. 平衡情绪:冬季天气阴冷,容易使人情绪低落,要保持心情愉快,做到心态平衡。

这些冬季中医健康小常识可以帮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健康,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但每
个人的体质和状况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或
中医师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知识分享
中医教你冬季顺时养生
导语: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
下降,使得病毒、细菌有机可乘,使人感冒。因此,要穿厚袜,不要露脚踝或不要光脚穿鞋。
睡前用热水泡脚,既可解乏,又有助于睡眠。

中医教你冬季顺时养生
中医讲究顺时养生,冬季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此时草木凋零,万物生机皆闭
藏潜伏,昼短夜长,人的养生活动也要顺从这一特点进行。
防寒保暖:
注意头暖、背暖、脚暖。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容易导致人体气机、
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脑梗、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
生命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潜,皮肤汗腺收缩,
气血流于体表减少,新陈代谢变慢,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能量,但抵抗疾病的能力也
降低了。因此,冬季保暖务必注意“三暖”。
1、背暖。寒冷可通过背部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引起腰酸背痛,还可
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导致各种不适。肺心并哮喘等也常
与背部着凉有关。背心、披肩等都有利于背部保暖。
2、头暖。头部暴露在寒风中,受寒冷刺激,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容易引起头
痛、感冒等。出门一定要戴好帽子和围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