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变质反应_2009
2009年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读

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读
高考真题是最接近出题思路的也是最有效的练习方式。
尤其是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题型一定要重点掌握。
以下是高考化学真题,按照重要的知识点逐一讲解归类。
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电化学基础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电解质溶液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化学计算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氧化还原反应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卤素及其化合物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离子共存离子反应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碱金属及其化合物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09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精讲:有机化学推荐阅读:热荐:近三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解析历年高考生物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08、09三年高考英语真题语法专项分类汇编高考英语真题语法专项分类汇编。
氢氧化钠的变质

思考: 思考:
如果是固体NaOH部分变质,还能用它来配制NaOH溶液吗? 部分变质,还能用它来配制 溶液吗? 如果是固体 部分变质 溶液吗
操作 1.将部分变质的 将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 将部分变质的 固体 倒入烧杯中, 倒入烧杯中,加水使其全部 溶解。 溶解。 澄清石灰水 2.向烧杯中加入 或Ba(OH)2 向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 向烧杯中加入 溶液, 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 止。 3.将2中溶液静置后 过滤 。 中溶液静置后______。 将 中溶液静置后
x 0.02 = 1 1
x=0.02 mol = 0.02×106=2.12 g × =
拓展: 拓展: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 和固体NaOH的混合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 和固体 的混合 物, 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 反应而变质。 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 的“碱石灰” 碱石灰” 做了如下探究: 做了如下探究: (1)【猜想】 ) 猜想】 猜想Ⅰ 没有变质, 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 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 、固体NaOH; ; 猜想Ⅱ 已完全变质, 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 Na2CO3。 (2)【实验】如下图所示: ) 实验】如下图所示:
5、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 、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 如果向其中滴加盐酸,盐酸滴加到一定量后 如果向其中滴加盐酸,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的二 氧化碳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氧化碳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m(CO )/g 的是( 的是( B )
(4)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4)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氧氧化钠溶液于试 足量CaCl2溶液 管中,滴加足量 管中,滴加足量 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②取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_____。 _____。 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 _____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白色沉淀 该氢氧化钠 _____ 全部 溶液_____ _____变 溶液部分 变 _____ 酚酞 ②酚酞不变 质 _____ 色 变红
2009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

置换反应
⑷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 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单线桥
考点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决定因素:得失电子的 难易 ,而非电子的 多少。1.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但不 一定有 强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但不 一定有强还原 性。
⑵电解池: 阴极:先被还原的离子(可能以单质 析出)氧化性较强 阳极:先被氧化的离子还原 性较强
5.优先原则:强强先反应。应用:判断物质稳定性 和反应顺序。
6.其它判断方法:同种元素不同价态、温度、浓度、 催化剂、反应程度、酸碱性等。
练习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①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②向硫酸亚铁溶 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③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 液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 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是置换反应 D.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
得 3 e-×4
18
+
左H-22、O-12 右少H-16 右H--6、O-4 少O---8
8
H2O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常包括:氧化剂、还原 剂或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或物质 的量之比;电子转移数目与物质之间的量的 关系;被氧化和被还原的量;推算氧化产物 或还原产物等
例:在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O 中,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
不正确的是( ) AD
A.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属于置换反应
B. 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探究碱的变质》课件

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等方法 ,可以进一步确定碱的成分和变
质程度。
实验步骤
取适量待测碱样品,加入烧 杯中。
准备实验试剂和器材,包括 待测的碱样品、酸、烧杯、
滴管、试纸等。
01
02
03
滴加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 生。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
碱已经变质。
通过试纸或化学反应进一步 确定碱的成分和变质程度。
《探究碱的变质》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碱的性质 • 碱的变质 • 探究碱的变质实验 •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CATALOGUE
碱的性质
碱的定义
总结词
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 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详细描述
碱的定义是依据其电离特性,即 碱在溶解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 够完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OH^{-}$)。
碱的通性
总结词
碱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如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 盐和水等。
详细描述
碱的通性包括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 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等。这些性质是碱的通性,是碱类物质所共 有的化学特征。
碱的分类
总结词
碱可以根据其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等进行分类。
结果推广
将实验结果推广到其他类似情况,如 其他类型碱的变质等。
05
CATALOGUE
结论与建议
结论总结
实验目的
探究碱的变质过程,了解变质的 原因和影响。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 碱变质的结论,并分析变质的原
因和影响。
结论应用
将实验结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 活,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
(完整版)初中化学变质专题

(完整版)初中化学变质专题变质专题NaOH在空⽓中不仅,还会与反应⽽变质,变质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所以NaOH必须保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例1、(1)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明认为原溶液没有变质。
但⼩红觉得该实验不够完善,理由。
2、如何除去已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若要除去已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OH,只能加⼊适量的溶液或溶液,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3、如何检验NaOH的变质程度(1)NaOH的变质程度全部变质:————————部分变质:————————【讨论】检验NaOH的变质程度:实质上就是检验中是否还有。
那么,(“能”或“不能”)直接⽤酚酞溶液或FeCl3或CuCl2等溶液来检验(2)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解题思路步骤1:先除尽离⼦(所加试剂要过量),但不要引⼊离⼦步骤2:再检验是否有离⼦若溶液中有OH-,则为变质;若溶液中没有OH-,则为变质例3、实验助⼿⼩丽⾛进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
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可供利⽤的试剂有(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Ca(OH)2溶液等)【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部分变质猜想Ⅱ:。
【实验探究】⼩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的猜想,请你帮助⼩丽完成以下探究⽅案假设猜想Ⅱ正确,并按⼩丽的实验⽅案进⾏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能替代步骤1中所加溶液的是(填序号)。
(2)除步骤2中⼩丽所⽤的试剂外,你还可以⽤替代。
【拓展应⽤】在实验室⾥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盐酸都要密封保存。
它们密封保存的原因分别是、。
【⼩结】有关NaOH的变质问题1、检验是否变质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等碱:Ca(OH)2或Ba(OH)2溶液盐:CaCl2或BaCl2等溶液2.除去已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只能⽤Ca(OH)2或Ba(OH)2溶液【⼩结】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解题思路(1)先巧加过量试剂除尽CO32- ,不要混进OH-通常⽤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钡盐除去,如:等溶液(2)再检验溶液中是否有OH-;通常⽤等溶液。
2009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2):氧化还原反应

就可将Fe2+、Br-一并氧化。
(5)价态归中规律: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反应,高价态的元素 化合价降低,低价态的元素化合价升高,但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不能相
交。如KClO3+6HCl
KCl+3Cl2↑+3H2O,氯酸钾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
价降低到0价,而非-1价,作还原剂的HCl是5 mol,而不是6 mol。
CaSO3↓+2HClO
2+ SO 2 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4 +Ba
BaSO4↓
(2)拆分错误:在溶液中,只有既易溶解于水又能完全电离的化合 物才能拆成离子形式。
返回目录
专题备忘
例如:硫化氢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中S2- +Cu2+ 误的。 (3)不符合三个守恒:两边应同时满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 电子数目守恒。例如下列离子反应均是错误的。 CuS↓的方程式是错
亳州三中高考复习专题(一)
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一 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备考提示
在选择题中,离子反应的考查以离子
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主;在 第 Ⅱ 卷中,离子反应以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为重点。从 2009--2013 年高考试题来
看本考点的变化趋势有:出现用离子方 程式回答有关的简答题。
返回目录
互动课堂
(5)看题干中的酸、碱性条件以及溶液颜色。 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
例2 沉淀的是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 ( )
A.H+
B.K+ C.H+ D.H+
2009年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系列(鲁科版必修2模块) 第2章

第一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目标解读知识再现知识点1、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①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 生成,,还有 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如下图)②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源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的 并形成 的能量变化。
当破坏旧化学键所 的能量 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若E 1< E 2或E 3 >E 4,则反应为 热反应,若E 1> E 2或E 3 <E 4,则反应为 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 的总能量(E 3)吸收能量(E 1)释放能量(E2)生成物所具有 的总能量(E 4)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光能[知识总结]③反应条件与放热、吸热的关系:不同的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开始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开始时加热,反应后需要不断加热才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放热反应开始是加热,反应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能够使反应继续进行,则反应过程不需要再加热。
由此可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必然的联系。
知识点2:化学键一、共价键1、概念:2、共价键的本质:3、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名称:氯化氢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4、分类共价键分为键和键;二、离子键1 概念:2 形成条件:3. 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名称:氯化钠化学式:电子式:(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1.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常见的放热反应: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 多数分解反应、NH4Cl(s)+Ba(OH)2·8H2O(s)、C+H2O等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的关系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物质变质的探究 (共11张PPT)

2、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Na2CO3
。
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变质后一定有Na2CO3,若用无色酚酞溶液来证明NaOH,就必 须排除Na2CO3的干扰,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思路:
先将Na2CO3完全除尽,再来证明NaOH。
2、探究
氢氧化钠变质程度
实验方案:
先取样,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C_a_C__l2_溶__液___,有_白__色__沉__淀_____ 产生,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_无__色__酚__酞__溶__液_,如果___无__现__象_____产生, 证明完全变质,如果__溶__液__变__红____,证明部分变质。反应方程式为
1、检验
氢氧化钠变质
分析: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其原理:
CO2+2NaOH==Na2CO3+H2O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就是证明碳酸钠(实质是检验CO32-) 能与CO32-反应有明显现象,而与OH-反应没有同样的现象的 离子有
1、检验
氢氧化钠变质
实验方案:
(1)先取样,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稀__盐__酸___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__现象,证明氢氧 化钠变质,反应原理为_N_a_2_C_O__3__+___2_H_C__l ___=_=__2_N__a_C_l_+__H__2O__+_C__O_2__。 (2)先取样,加水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有白__色__沉__淀____现 象,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反应原理为_N_a_2_C_O__3__+__C_a_(_O_H__)_2_=_=__C_a_C__O_3_+__2_N_a_O__H。 (3)先取样,加水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的C__a_C_l_2_溶__液__,有白色沉淀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carbonate mineral assemblage occurs at pure XCO2
2. 2 脱碳酸反应
Summary of 5 types of devolatilization reactions, each with a unique general shape on a T-X diagram TType 3: Tmax at XCO2 determined by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of CO2/H2O produced
Ca2Mg5Si8O22(OH)2 + 3 CaCO3 + 2 SiO2 Tr Cal Qtz = 5 CaMgSi2O6 + 3 CO2 + H2O Di
Tmax at nCO2:nH2O = 3:1 CO2:n
2.3 Redox Reactions
Involves a change in oxidation state of an element 6 Fe2O3 = 4 Fe3O4 + O2 2 Fe3O4 + 3 SiO2 = 3 Fe2SiO4 + O2
2. 脱挥发份反应 2.1脱水反应 2.1脱水反应
以涉及H 以涉及H2O-CO2 -O体系的变质反应最常见 影响因素:P,T, :P,T,P 影响因素:P,T,Pf (partial pressure of the volatile species,挥发份分压) 挥发份分压)
• 在P-T相图上,脱水反应平衡条件受水分压PH2O控制 相图上, 相图上
第二讲思考题: 1、试述变质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举例 说明之 2、请查资料,绘制一张P-T图解,将: 、请查资料,绘制一张P Al2SiO5、柯石英=普通石英和石墨=金刚石等3 Al2SiO5、柯石英=普通石英和石墨=金刚石等3个 多型转变反应 硬玉+ 硬玉+石英 = 钠长石纯转移反应 白云母+ 白云母+石英 = Al2SiO5 + 钾长石+H2O和 钾长石+H2O和 白云母 =刚玉+钾长石+H2O脱水反应 刚玉+钾长石+H2O脱水反应 的单变线准确地标在图解上,并理解它们各自的 岩石学或构造意义(在后续课程中将不断增添 有意义的变质反应单变线)
很小, 大多数多型转变小,即使离平衡数十度温度时也不大 两个多型相互转换的∆ 小 • → 反应驱动力小 →一个多型常非稳定地残留在另一个多型的稳定区内 • 共存的两个多型可能代表非平衡态(跨平衡曲线或多期变质叠加 共存的两个多型可能代表非平衡态(跨平衡曲线或多期变质叠加) 红柱石LP, 蓝晶石 蓝晶石M-HP, 矽线石 矽线石M-HT(三相点 三相点P=0.37±0.25 GPa, T=504 红柱石 三相点 ± ±20 oC)
3. Continuous Reactions
Chl + Ms + Qtz → Grt + Bt + H2O in KFMASH were a continuous reaction, then we would find chlorite, muscovite, quartz, biotite, and garnet all together in the same rock over an interval of metamorphic grade above the garnet-in isograd garnetThe composition of solid solution phases vary across the interval, and the proportions of the minerals changes until one of the reactants disappears with increasing grade
NaAlSi2O6 + SiO2 = NaAlSi3O8 Jd(硬玉) Jd(硬玉) Qtz Ab(钠长石) Ab(钠长石) 4 (Mg,Fe)SiO3 + CaAl2Si2O8 = Opx Plag (Mg,Fe)3Al2Si3O12 + Ca(Mg,Fe)Si2O6 + SiO2 Gnt Cpx Qtz
(1)固-固反应(相转变、出溶、纯转移、离子交换) 固反应(相转变、出溶、纯转移、离子交换) 脱挥发份反应(H2O, 氧化还原反应) (2)脱挥发份反应(H2O, CO2. 氧化还原反应) (3)不连续反应与连续反应
二、变质反应类型 1. 固-固反应 1.1 同质多相转变反应
类质同像(polymorphs,多型) 影响因素: 类质同像(polymorphs,多型)转变 影响因素:T,P 多型 Al2SiO5 CaCO3 C SiO2
Mg3Si4O10(OH)2 Tlc(滑石) Tlc(滑石) + 4 MgSiO3 = En(顽火辉石) En(顽火辉石) Mg7Si8O22(OH)2 Ath(直闪石) Ath(直闪石)
1.4 固-固反应之离子交换反应
Reciprocal exchange of components between 2 or more minerals MgSiO3 + CaFeSi2O6 = FeSiO3 + CaMgSi2O6 Annite + Pyrope = Phlogopite + Almandine Expressed as pure end-members, but really endinvolves Mg-Fe (or other) exchange between Mgintermediate solutions Basis for many geothermobarometers Causes rotation of tie-lines on compatibility tiediagrams
KAl2Si3AlO10(OH)2 + SiO2 = KAlSi3O8 + Al2SiO5 + H2O Ms Qtz Kfs Sill W
2.1 脱水反应
1、脱水反应平衡曲 线在P 线在P-T相图上特 征:斜率极低压缓 低压以上陡, ,低压以上陡, 2、平衡曲线受水流 体分压控制, 体分压控制,当 PH2O=0,斜率为负 =0, 3、使水流体分压降 低的途径有二: 低的途径有二: 稀释;( ;(2 (1)稀释;(2)降 低流体总压 4、可解释中级变质 地段局部发育高温 级矿物现象
第二讲: 第二讲: 常见变质反应类型
一、概述 二、变质反应类型
一、概述
1、意义(变质作用矿物演化、P-T条件、P-T轨迹演 意义(变质作用矿物演化、 条件、 化趋势、 化趋势、地球动力学信息) 2、变质反应的驱动力(⊿G) 变质反应的驱动力( 3、变质反应图解(p-t、t-x、p-x;写法,斜率) 变质反应图解( 写法, 4、类型划分
At any particular pressure these become oxygen buffers
3. 连续反应和 不连续反应
“Melt-in” Meltisograd?
3. Continuous Reactions
Discontinuous reactions occur at a constant grade Chl + Ms + Qtz → Grt + Bt + H2O in KFASH F=C–φ+2=5–6+2=1
1.2固 1.2固-固反应之出溶反应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P、T 冷却速率 实例: 实例: 碱性长石 过铝钙钠斜方辉石 斜方-单斜辉石 斜方 单斜辉石 高镁方解石 过硅石榴石 过钛石榴石 过硅绿辉石
1.3固 1.3固-固反应之 NetNet-Transfer Reactions
仅涉及固相矿物; 仅涉及固相矿物;反应物与产物 之间存在成分增减, 之间存在成分增减,反应矿物分 解,分解的成分向生成矿物一侧 转移 影响因素:T,P 影响因素:T,P
1.3固 1.3固-固反应之 NetNet-Transfer Reactions 如果反应矿物含有挥发份,但在反应过程中被 如果反应矿物含有挥发份, 生成物完全汲取,不产生独立的流体相, 生成物完全汲取,不产生独立的流体相,也没 有挥发份的损失,这种反应可以当作固有挥发份的损失,这种反应可以当作固-固纯 转变反应来处理
Decarbonation reactions may be treated in an identical fashion For example, the reaction:
CaCO3 + SiO2 = CaSiO3 + CO2
Cal Qtz Wo W
Can also be shown on a T-XCO2 diagram THas the same form as reaction of (26-5), only the (26maximum thermal stability of
2. 1脱水反应 1脱水反应
A rare exception! Lws: 硬柱石 Lmt:浊沸石 Lmt:浊沸石 And another exception in your textbook!! Negative sloop at high pressure condition!!
2. 2 脱碳酸反应
3. 连续反应
当矿物为纯固相,纯转移反应为不连续反应( 当矿物为纯固相,纯转移反应为不连续反应( reactions);当矿物为固溶体时, );当矿物为固溶体时 discontinuous reactions);当矿物为固溶体时, 可能为连续反应 为连续反应( 可能为连续反应( continuous reactions )。 非连续反应在特定压力条件下的一个温度点将反应进 行完毕;反应物与生成物仅在一个点共存;连续反应 行完毕;反应物与生成物仅在一个点共存; 将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将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产物与反应物通过 调整固溶体矿物的元素比值, 调整固溶体矿物的元素比值,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 共存。 共存。 因此,在野外露头上,不连续反应导致在反应等变线 因此,在野外露头上, ( reaction isograd )两侧反应物到产物组合的变 化是突变的; 化是突变的;连续反应则使反应物与产物在一个较宽 的空间内共存。 的空间内共存。